移动终端外壳、制备方法及移动终端技术

技术编号:2804687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33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移动终端外壳、制备方法及移动终端,属于终端技术领域。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外壳,包括:塑胶基体、第一涂料和第二涂料;第一涂料喷涂在塑胶基体表面,第二涂料喷涂在第一涂料表面;第一涂料的制备原料包括:溶剂和溶质,该溶质包括聚氨酯丙烯酸树脂和水性UV丙烯酸树脂。水性UV丙烯酸树脂不仅具有较高的硬度,还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粘结力,将其加入溶质中,可以避免喷涂第一涂料引起的咬底现象,提高移动终端外壳的抗冲击能力以及抗跌落性能,从而在移动终端跌落时,防止移动终端外壳开裂,延长移动终端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终端外壳、制备方法及移动终端
本公开涉及终端
,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外壳、制备方法及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见的移动终端外壳的材质有塑胶、金属、玻璃等。其中,移动终端外壳主要包括移动终端中框和后壳。塑胶材质由于成本较低,因此,具有更广泛的应用。相关技术中,塑胶材质的移动终端外壳主要是由塑胶基体、第一涂料和第二涂料组成,其制备方法是在塑胶基体表面依次喷涂第一涂料和第二涂料。其中,第一涂料的制备原料包括溶剂和溶质,溶剂为乙二醇丁醚、醋酸丁酯、醋酸乙酯、异丙醇和丙二醇甲醚的混合物,溶质为聚氨酯丙烯酸树脂,第二涂料为中漆和面漆,面漆喷涂在中漆表面,中漆喷涂在第一涂料表面。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外壳、制备方法及移动终端,可以解决移动终端跌落时,移动终端外壳开裂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外壳,所述移动终端外壳包括:塑胶基体、第一涂料和第二涂料;所述第一涂料喷涂在所述塑胶基体表面;所述第二涂料喷涂在所述第一涂料表面;所述第一涂料的制备原料包括:溶剂和溶质;所述溶质包括:聚氨酯丙烯酸树脂和水性紫外UV丙烯酸树脂。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溶质中水性UV丙烯酸树脂的体积分数为15%~50%,余量为所述聚氨酯丙烯酸树脂。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水性UV丙烯酸树脂的玻璃转化温度不大于0℃。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水性UV丙烯酸树脂为水性UV聚氨酯丙烯酸树脂和水性UV环氧丙烯酸树脂中的至少一种。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水性UV丙烯酸树脂为具有双官能度的树脂。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溶质还包括:N-乙烯基吡咯烷酮、15-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和润湿剂;所述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体积分数为0.2%~1%,所述15-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的体积分数为0.2%~1%,所述润湿剂的体积分数为0.2%~1%,所述水性UV丙烯酸树脂的体积分数为15%~50%,余量为所述聚氨酯丙烯酸树脂。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润湿剂为水溶性硅油。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塑胶基体为聚碳酸酯PC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一体注塑成型。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涂料包括:色漆和面漆;所述色漆喷涂在所述第一涂料表面;所述面漆喷涂在所述色漆表面。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外壳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应用在上述的移动终端外壳中,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在所述塑胶基体表面喷涂所述第一涂料,得到第一涂层;在所述第一涂层表面喷涂所述第二涂料,得到所述移动终端外壳。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涂料和所述第二涂料的黏度均为9~11Pa·s;喷涂所述第一涂料和所述第二涂料时的喷涂雾化压力为2.0~2.5bar;喷涂所述第一涂料后和喷涂所述第二物料后的流平时间均为3~5min,烘烤温度均为55~65℃,烘烤时间均为5~10min。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在所述塑胶基体表面喷涂所述第一涂料,得到第一涂层,包括:采用第一目数的滤网过滤所述第一涂料,得到第三涂料;采用第二目数的滤网过滤所述第三涂料,得到第四涂料,所述第二目数大于所述第一目数;在所述塑胶基体表面喷涂所述第四涂料,得到所述第一涂层。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在所述塑胶基体表面喷涂所述第一涂料,得到第一涂层,包括:在所述塑胶基体表面喷涂清洁剂,得到已清洁的塑胶基体;在所述已清洁的塑胶基体表面喷涂所述第一涂料,得到所述第一涂层。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清洁剂为环己酮、丙酮和乙醇中的至少一种。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本体和上述的移动终端外壳;所述移动终端外壳位于所述本体的背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外壳,包括:塑胶基体、第一涂料和第二涂料;第一涂料喷涂在塑胶基体表面,第二涂料喷涂在第一涂料表面;第一涂料的制备原料包括:溶剂和溶质,该溶质包括聚氨酯丙烯酸树脂和水性UV丙烯酸树脂。水性UV丙烯酸树脂不仅具有较高的硬度,还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粘结力,将其加入溶质中,可以避免喷涂第一涂料引起的咬底现象,提高移动终端外壳的抗冲击能力以及抗跌落性能,从而在移动终端跌落时,防止移动终端外壳开裂,延长移动终端的使用寿命。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外壳跌落后出现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外壳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外壳,该移动终端外壳包括:塑胶基体、第一涂料和第二涂料;该第一涂料喷涂在该塑胶基体表面;该第二涂料喷涂在该第一涂料表面;该第一涂料的制备原料包括:溶剂和溶质;该溶质包括:聚氨酯丙烯酸树脂和水性UV(Ultraviolet,紫外)丙烯酸树脂。聚氨酯丙烯酸树脂的固化速率可调,具有较高的硬度,一般作为底漆喷涂在塑胶基体表面,也属于UV树脂,但其不属于水性UV树脂。聚氨酯丙烯酸树脂硬度虽然较高,但其柔韧性较差,在移动终端跌落受到较大的瞬间冲击力时,其所在的移动终端外壳易发生断裂,损坏,影响移动终端的使用,降低移动终端的使用寿命。参见图1,图1中的图表示相关技术中移动终端在跌落时,移动终端外壳分别出现的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的示意图。而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溶质中除了添加聚氨酯丙烯酸树脂外,还添加了水性UV丙烯酸树脂,水性UV丙烯酸树脂不仅具有较高的硬度,还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将其添加入溶质中,可以提高提高塑胶基体的抗冲击能力,在移动终端跌落时,防止外壳开裂、损坏,延长移动终端的使用寿命。水性UV丙烯酸树脂的介绍:该溶质中水性UV丙烯酸树脂的体积分数为15%~50%,余量为聚氨酯丙烯酸树脂。例如,溶质为100%,则该溶质中包括15%~50%的水性UV丙烯酸树脂,50%~85%的聚氨酯丙烯酸树脂。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水性UV丙烯酸树脂的体积分数可以为15%、20%、25%、30%、35%、40%、45%、50%。聚氨酯丙烯酸树脂的体积分数可以为50%、55%、58%、60%、63%、65%、70%、80%、82%、85%。水性UV丙烯酸树脂和聚氨酯丙烯酸树脂配合作用,通过调整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外壳包括:塑胶基体、第一涂料和第二涂料;/n所述第一涂料喷涂在所述塑胶基体表面;/n所述第二涂料喷涂在所述第一涂料表面;/n所述第一涂料的制备原料包括:溶剂和溶质;/n所述溶质包括:聚氨酯丙烯酸树脂和水性紫外UV丙烯酸树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外壳包括:塑胶基体、第一涂料和第二涂料;
所述第一涂料喷涂在所述塑胶基体表面;
所述第二涂料喷涂在所述第一涂料表面;
所述第一涂料的制备原料包括:溶剂和溶质;
所述溶质包括:聚氨酯丙烯酸树脂和水性紫外UV丙烯酸树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溶质中水性UV丙烯酸树脂的体积分数为15%~50%,余量为所述聚氨酯丙烯酸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UV丙烯酸树脂的玻璃转化温度不大于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UV丙烯酸树脂为水性UV聚氨酯丙烯酸树脂和水性UV环氧丙烯酸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UV丙烯酸树脂为具有双官能度的树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溶质还包括:N-乙烯基吡咯烷酮、15-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和润湿剂;
所述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体积分数为0.2%~1%,所述15-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的体积分数为0.2%~1%,所述润湿剂的体积分数为0.2%~1%,所述水性UV丙烯酸树脂的体积分数为15%~50%,余量为所述聚氨酯丙烯酸树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湿剂为水溶性硅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基体为聚碳酸酯PC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一体注塑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涂料包括:色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兵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