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干扰器及其干扰器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4432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持干扰器及其干扰器天线,包括:天线本体,所述天线本体包括第一介质板和形成于第一介质板表面的辐射贴片,所述干扰器天线的辐射信号沿着第一介质板的延伸方向传输,并且自所述第一介质板的端部输出;超材料天线罩,所述超材料天线罩与所述第一介质板平行间隔设置,并且与所述辐射贴片的位置对应,所述超材料天线罩在第一介质板的延伸方向上覆盖所述辐射贴片,以抑制自所述辐射贴片辐射的表面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持干扰器及其干扰器天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天线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持干扰器及其干扰器天线。
技术介绍
现有的干扰器天线大多存在天线的尺寸偏大、并且工作带宽不宽的问题,其大多仅适用于全向天线,而对于定向天线的辐射性能无法满足日益提高的设备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干扰器及其干扰器天线,其通过在天线本体的两侧设置用于抑制表面波的超材料天线罩,能够降低旁瓣,聚拢波束,从而在根源上提升天线的增益。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干扰器天线,包括:天线本体,所述天线本体包括第一介质板和形成于第一介质板表面的辐射贴片,所述干扰器天线的辐射信号沿着第一介质板的延伸方向传输,并且自所述第一介质板的端部输出;超材料天线罩,所述超材料天线罩与所述第一介质板平行间隔设置,并且与所述辐射贴片的位置对应,所述超材料天线罩在第一介质板的延伸方向上覆盖所述辐射贴片,以抑制自所述辐射贴片辐射的表面波。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天线本体进一步包括:引向器,所述引向器形成于第一介质板的表面,且位于所述辐射贴片与所述端部之间,以引导所述辐射信号自所述端部输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向器在第一介质板的延伸方向上至少部分地暴露于所述超材料天线罩以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向器包括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引向器单元,所述多个引向器单元与所述端部平行。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引向器单元长度不全部相同,其中,邻近所述端部的引向器单元的长度大于等于邻近所述辐射贴片的引向器单元的长度。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超材料天线罩包括至少一层阵列超材料板,所述阵列超材料板包括第二介质板和形成于第二介质板的多个超材料单元,所述多个超材料单元在第二介质板的表面形成等间距的矩阵阵列,超材料单元的数量与所述辐射贴片的面积相对应。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超材料单元为王字型金属结构,包括:与所述端部垂直的第一支臂、第二支臂、第三支臂,所述第一支臂、第二支臂、第三支臂等间隔平行设置,第二支臂位于第一支臂和第三支臂之间;连接于所述第一支臂、第二支臂、第三支臂的中点的第四支臂,所述第四支臂与所述端部平行;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三支臂的间距为四分之一波长,长度为四分之一波长;第二支臂的长度小于四分之一波长。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三支臂的两端进一步包括朝向超材料单元内延伸的折弯。在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超材料单元之间的间距为二分之一波长。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手持干扰器,包括如上所述的干扰器天线。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在本实施例中,超材料天线罩20设置为与信号的辐射方向相同,其作用不是引导、而是抑制沿着非辐射方向传播的表面波,从而降低旁瓣,起到聚拢波束的作用,使得辐射信号尽可能全部沿着辐射方向传播,从而在根源上提升天线的增益。进一步地,通过在天线本体上设置位于辐射贴片和信号输出端之间的引向器,可提升2.4GHz频段天线内的增益,同时保证较宽的匹配带宽。并且,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辐射贴片的形状,在增大电流路径的同时减少天线面积,并且在两个辐射贴片之间形成了用于设置引向器的辐射开角,在提高天线增益的同时缩小了天线的面积。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对本专利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图1是现有的干扰器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干扰器天线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干扰器天线的侧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干扰器天线的第二实施例中的超材料天线罩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的超材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干扰器天线的第三实施例中的天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干扰器天线的第四实施例中的天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8、图9和图10分别为1.575GHz、2.4GHz和5.8GHz频段下的天线回拨损耗S11曲线。图11、图12和图13分别为1.575GHz、2.4GHz、和5.8GHz频段下的天线增益方向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部分,而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干扰器及其干扰器天线,其通过在天线本体的两端设置用于抑制表面波的超材料天线罩,能够降低旁瓣,聚拢波束,从而在根源上提升天线的增益。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干扰器天线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干扰器天线的侧视图。如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干扰器天线,包括:天线本体10,其包括第一介质板11和形成于第一介质板11表面的辐射贴片12,干扰器天线的辐射信号自第一介质板11的端部11a输出;超材料天线罩20,超材料天线罩20与第一介质板11平行间隔设置,并且与辐射贴片12的位置对应,超材料天线罩20在第一介质板11的延伸方向上覆盖辐射贴片12,以抑制自辐射贴片12辐射的表面波。在本实施例中,天线本体10为定向天线,具体地,为一种端射天线,其最大辐射方向为天线本体10的径向方向,而非法向方向。在本实施例中,天线本体10的辐射信号的传输方向为自第一介质板11的端部11a输出。其中,端部11a可形成为收缩部,以形成用于信号输出的尖端。通常情况下,如图1所示,超材料天线罩设置为邻近定向天线的输出端,并且垂直于信号的辐射方向,以引导辐射信号自输出端输出,作用在于对主波束的增益。而在本实施例中,超材料天线罩20设置为与信号的辐射方向相同,其作用不是引导、而是抑制沿着非辐射方向传播的表面波,从而降低旁瓣,起到聚拢波束的作用,使得辐射信号尽可能全部沿着辐射方向传播,从而在根源上提升天线的增益。其中,超材料天线罩20的位置与辐射贴片12的位置相对应。当天线本体10仅包括设置于第一介质板11一侧表面的辐射贴片时,本实施例的干扰器天线可仅包括设置于第一介质板11的对应一侧的一个超材料天线罩。在一个实施例中,天线本体10包括设置于第一介质板11的两侧表面的辐射贴片12,两个辐射贴片12通过金属化通孔导通,馈电结构14用于天线馈电,接入信号。本实施例的干扰器天线可如图3所示包括两个超材料天线罩20,两个超材料天线罩20对称地设置于天线本体10的两侧,并且与天线本体10平行间隔设置。超材料天线罩20覆盖辐射贴片12的范围,以全面抑制自辐射贴片12辐射的表面波。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的干扰器天线应用于一种手持无人机的拦截设备中,其中该天线为径向辐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扰器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n天线本体(10),所述天线本体(10)包括第一介质板(11)和形成于第一介质板(11)表面的辐射贴片(12),所述干扰器天线的辐射信号沿着第一介质板(11)的延伸方向传输,并且自所述第一介质板(11)的端部(11a)输出;/n超材料天线罩(20),所述超材料天线罩(20)与所述第一介质板(11)平行间隔设置,并且与所述辐射贴片(12)的位置对应,所述超材料天线罩(20)在第一介质板(11)的延伸方向上覆盖所述辐射贴片(12),以抑制自所述辐射贴片(12)辐射的表面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扰器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天线本体(10),所述天线本体(10)包括第一介质板(11)和形成于第一介质板(11)表面的辐射贴片(12),所述干扰器天线的辐射信号沿着第一介质板(11)的延伸方向传输,并且自所述第一介质板(11)的端部(11a)输出;
超材料天线罩(20),所述超材料天线罩(20)与所述第一介质板(11)平行间隔设置,并且与所述辐射贴片(12)的位置对应,所述超材料天线罩(20)在第一介质板(11)的延伸方向上覆盖所述辐射贴片(12),以抑制自所述辐射贴片(12)辐射的表面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扰器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本体(10)进一步包括:
引向器(13),所述引向器(13)形成于第一介质板(11)的表面,且位于所述辐射贴片(12)与所述端部(11a)之间,以引导所述辐射信号自所述端部(11a)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扰器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向器(13)在第一介质板(11)的延伸方向上至少部分地暴露于所述超材料天线罩(20)以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扰器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向器(13)包括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引向器单元(13a、13b、13c、13d、13e),所述多个引向器单元(13a、13b、13c、13d、13e)与所述端部(11a)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扰器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引向器单元(13a、13b、13c、13d、13e)长度不全部相同,其中,邻近所述端部(11a)的引向器单元的长度大于等于邻近所述辐射贴片(12)的引向器单元的长度。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剑李鑫张书俊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