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英晶体谐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4385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英晶体谐振器,包括基座、壳体和石英晶片,还包括左内引脚、右内引脚、左外引脚和右外引脚,石英晶片安装在基座与壳体之间的主腔室内,左内引脚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夹持部,第一连接部与石英晶片上的第一电极电连接,第一夹持部容置与位于主腔室左侧的左隔腔内,左外引脚的一端插接在第一夹持部的第一夹持口内,右内引脚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二连接部与石英晶片上的第二电极电连接,第二夹持部容置与位于主腔室右侧的右隔腔内,右外引脚的一端插接在第二夹持部的第二夹持口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石英晶体谐振器,左外引脚和右外引脚可拆卸式连接,方便用户对损坏的左外引脚或右外引脚进行更换,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英晶体谐振器
本技术涉及谐振器
,具体涉及一种石英晶体谐振器。
技术介绍
石英晶体谐振器是指利用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产生高精度振荡频率的一种电子元件。作为频率控制和频率选择的基本元件,石英晶体谐振器是电子信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广泛引用语移动终端、通信网络、电子医疗、家用电器等
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发现,石英晶体谐振器的引脚相比于石英晶体谐振器主体更容易损坏,而现有的石英晶体谐振器的引脚与石英晶体谐振器主体是一体的,这使得当石英晶体谐振器的引脚发生损坏后,需要对整个石英晶体谐振器进行更换,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更换引脚的石英晶体谐振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石英晶体谐振器,包括基座、壳体和石英晶片,还包括左内引脚、右内引脚、左外引脚和右外引脚,所述石英晶片安装在所述基座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的主腔室内,所述左内引脚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石英晶片上的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容置与位于所述主腔室左侧的左隔腔内,所述左外引脚的一端穿过所述基座插接在所述第一夹持部的第一夹持口内,所述右内引脚包括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石英晶片上的第二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夹持部容置与位于所述主腔室右侧的右隔腔内,所述右外引脚的一端穿过所述基座插接在所述第二夹持部的第二夹持口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平板部、第一弯板部和第二平板部,所述第一平板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平板部、所述第一弯板部和所述第二平板部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夹持口,所述第二平板部的右侧面抵压在所述左外引脚的左侧面上,所述左外引脚的右侧面抵压在所述第一平板部的左侧面上。更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左侧的第一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一左固定螺丝,所述左固定螺丝的内端抵压在所述第二平板部的左侧面上。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平板部的自由端连接设置有一第一外弯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夹持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平板部、第二弯板部和第四平板部,所述第三平板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三平板部、所述第二弯板部和所述第四平板部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夹持口,所述第四平板部的左侧面抵压在所述右外引脚的右侧面上,所述右外引脚的左侧面抵压在所述第三平板部的右侧面上。更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右侧的第二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一右固定螺丝,所述右固定螺丝的内端抵压在所述第四平板部的右侧面上。更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平板部的自由端连接设置有一第二外弯部。进一步地,所述左外引脚的第一固定座的外部包覆有第一绝缘套,所述右外引脚的第二固定座的外部包覆有第二绝缘套。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的优点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中,左外引脚和右外引脚可拆卸地连接方式,方便用户在左外引脚或右外引脚出现损坏时单独对损坏的左外引脚或右外引脚进行更换,节约成本。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基座1、壳体2、左隔板21、右隔板22、左隔腔23、右隔腔24、第一螺纹孔25、第二螺纹孔26、主腔室27、石英晶片3、左内引脚4、第一连接部41、第一夹持部42、第一平板部421、第一弯板部422、第二平板部423、第一外弯部424、第一夹持口43、右内引脚5、第二连接部51、第二夹持部52、第三平板部521、第二弯板部522、第四平板部523、第二外弯部524、第二夹持口53、左外引脚6、第一固定座61、第一绝缘套62、右外引脚7、第二固定座71、第二绝缘套72、左固定螺丝8、右固定螺丝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考图1至图3,如图1所示的一种石英晶体谐振器,包括基座1、壳体2、石英晶片3、左内引脚4、右内引脚5、左外引脚6和右外引脚7,壳体2密封连接在基座1的顶部,且壳体2与基座1之间形成一主腔室27,石英晶片3安装在所述主腔室27内,壳体2内还设置有左隔板21和右隔板22,进而在主腔室27的左侧分隔出一左隔腔23、在主腔室27的右侧分隔出一右隔腔24,左内引脚4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41和第一夹持部42,第一连接部41与石英晶片3上的第一电极电连接,第一夹持部42容置与左隔腔23内,左外引脚6的一端穿过基座1上的左插孔插接在第一夹持部42的第一夹持口43内,右内引脚5包括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51和第二夹持部52,第二连接部51与石英晶片3上的第二电极电连接,第二夹持部52容置与右隔腔24内,右外引脚7的一端穿过基座1上的右插孔插接在第二夹持部52的第二夹持口53内,左外引脚6和右外引脚7可拆卸的连接方式,方便用户在左外引脚6或右外引脚7出现损坏时单独对损坏的左外引脚6或右外引脚7进行更换,节约成本。如图2所示,第一夹持部4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平板部421、第一弯板部422和第二平板部423,第一平板部421的下端与第一连接部41连接,第一平板部421、第一弯板部422和第二平板部423之间形成第一夹持口43,待左外引脚6插装到位后,第二平板部423的右侧面抵压在左外引脚6的左侧面上,左外引脚6的右侧面抵压在第一平板部421的左侧面上,左外引脚6的第一固定座61的顶部抵靠在基座1上。优选的,壳体2左侧的第一螺纹孔25内螺纹连接有一左固定螺丝8,左固定螺丝8的内端紧紧地抵压在第二平板部423的左侧面上,使得左外引脚6被紧紧地夹持在第一平板部421和第二平板部423之间,从而使得左外引脚6与左内引脚4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优选的,第二平板部423的下端连接设置有一第一外弯部424,第一外弯部424的设置便于将左外引脚6插入第一夹持口43内。如图3所示,第二夹持部5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平板部521、第二弯板部522和第四平板部523,第三平板部521的下端与第二连接部51连接,第三平板部521、第二弯板部522和第四平板部523之间形成第二夹持口53,待右外引脚7插装到位后,第四平板部523的左侧面抵压在右外引脚7的右侧面上,右外引脚7的左侧面抵压在第三平板部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英晶体谐振器,包括基座(1)、壳体(2)和石英晶片(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内引脚(4)、右内引脚(5)、左外引脚(6)和右外引脚(7),所述石英晶片(3)安装在所述基座(1)与所述壳体(2)之间形成的主腔室(27)内,所述左内引脚(4)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41)和第一夹持部(42),所述第一连接部(41)与所述石英晶片(3)上的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42)容置与位于所述主腔室(27)左侧的左隔腔(23)内,所述左外引脚(6)的一端穿过所述基座(1)插接在所述第一夹持部(42)的第一夹持口(43)内,所述右内引脚(5)包括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51)和第二夹持部(52),所述第二连接部(51)与所述石英晶片(3)上的第二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夹持部(52)容置与位于所述主腔室(27)右侧的右隔腔(24)内,所述右外引脚(7)的一端穿过所述基座(1)插接在所述第二夹持部(52)的第二夹持口(53)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英晶体谐振器,包括基座(1)、壳体(2)和石英晶片(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内引脚(4)、右内引脚(5)、左外引脚(6)和右外引脚(7),所述石英晶片(3)安装在所述基座(1)与所述壳体(2)之间形成的主腔室(27)内,所述左内引脚(4)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41)和第一夹持部(42),所述第一连接部(41)与所述石英晶片(3)上的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42)容置与位于所述主腔室(27)左侧的左隔腔(23)内,所述左外引脚(6)的一端穿过所述基座(1)插接在所述第一夹持部(42)的第一夹持口(43)内,所述右内引脚(5)包括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51)和第二夹持部(52),所述第二连接部(51)与所述石英晶片(3)上的第二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夹持部(52)容置与位于所述主腔室(27)右侧的右隔腔(24)内,所述右外引脚(7)的一端穿过所述基座(1)插接在所述第二夹持部(52)的第二夹持口(5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英晶体谐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4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平板部(421)、第一弯板部(422)和第二平板部(423),所述第一平板部(421)与所述第一连接部(41)连接,所述第一平板部(421)、所述第一弯板部(422)和所述第二平板部(423)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夹持口(43),所述第二平板部(423)的右侧面抵压在所述左外引脚(6)的左侧面上,所述左外引脚(6)的右侧面抵压在所述第一平板部(421)的左侧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锡昌杨宗安林峰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将乐县长兴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