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大电极面积的压敏电阻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4106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阻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增大电极面积的压敏电阻结构,包括上保护壳、下保护壳和压敏电阻本体,所述上保护壳内滑动连接有下保护壳,所述上保护壳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滑动连接在下保护壳底端内,所述固定块远离下保护壳中垂线一端滑动连接有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上保护壳和下保护壳可以对装置进行保护,防止装置损坏几率,还可以通过设置压杆,快速对上保护壳与下保护壳进行拆卸与安装,可以对压敏电阻本体进行取出,并且通过设置固定片和第一弹簧可以对增大电极面积后的压敏电阻进行固定,通过设置散热片可以对压敏电阻进行散热,防止因装置过热导致压敏电阻出现故障,增加装置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大电极面积的压敏电阻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阻
,具体为一种增大电极面积的压敏电阻结构。
技术介绍
压敏电阻是一种具有非线性伏安特性的电阻器件,主要用于在电路承受过压时进行电压钳位,吸收多余的电流以保护敏感器件,压敏电阻器的电阻体材料是半导体,所以它是半导体电阻器的一个品种,现在大量使用的"氧化锌"压敏电阻器,它的主体材料有二价元素锌和六价元素氧所构成,对增大电极面积的压敏电阻结构的应用愈加广泛。市面上大多增大电极面积的压敏电阻结构不能很好的对其进行保护,导致装置使用寿命缩短,容易出现故障,并且增大电极面积后,保护壳可能会放置不下装置,影响使用,并且没有散热装置,使压敏电阻工作时可能会因为温度过高影响使用,并且不能对散热装置进行拆卸,在散热装置出现故障时,不能及时进行维修,影响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大电极面积的压敏电阻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增大电极面积的压敏电阻结构,包括上保护壳、下保护壳和压敏电阻本体,所述上保护壳内滑动连接有下保护壳,所述上保护壳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滑动连接在下保护壳底端内,所述固定块远离下保护壳中垂线一端滑动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卡接在下保护壳内,所述卡块靠近下保护壳中垂线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固定块内,所述第二弹簧与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卡块远离下保护壳中垂线一端滑动连接有压杆,所述压杆滑动连接在下保护壳左右两端,所述压杆上套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远离下保护壳一端与压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下保护壳左右两端,所述下保护壳内设置有压敏电阻本体,所述压敏电阻本体与下保护壳滑动连接,所述压敏电阻本体上下两端均滑动连接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远离压敏电阻本体一端固定连接有压块,所述压块滑动连接在固定套筒内,所述固定套筒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靠近压敏电阻本体一端与压块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套筒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固定套筒均匀分布在上保护壳与下保护壳内,所述固定套筒固定连接在上保护壳内上端,所述固定套筒固定连接在下保护壳内底端。优选的,所述固定块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块沿上保护壳中垂线对称,所述压杆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压杆沿下保护壳中垂线对称。优选的,所述压敏电阻本体左端固定连接有正极线,所述正极线穿过上保护壳与下保护壳,所述压敏电阻本体左端固定连接有负极线,所述负极线穿过上保护壳与下保护壳,所述正极线设置在负极线上端。优选的,所述下保护壳底端内滑动连接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底端套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与散热片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环滑动连接在下保护壳底端内,所述连接环左右两端卡接有卡条,所述卡条滑动连接在下保护壳底端内,所述卡条底端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穿过下保护壳底端,所述推杆与下保护壳滑动连接,所述卡条远离散热片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固定连接在下保护壳底端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上保护壳、下保护壳、固定片、第一弹簧和压杆,通过设置上保护壳和下保护壳可以对装置进行保护,防止装置损坏几率,还可以通过设置压杆,快速对上保护壳与下保护壳进行拆卸与安装,可以对压敏电阻本体进行取出,并且通过设置固定片和第一弹簧可以对增大电极面积后的压敏电阻进行固定,增加稳定性。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散热片和推杆,通过设置散热片可以对压敏电阻进行散热,防止因装置过热导致压敏电阻出现故障,增加装置使用寿命,并且通过设置推杆可以对散热片进行快速拆卸,可以对散热片进行安装与拆卸,避免散热片出现故障,影响散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A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的B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保护壳、2-固定套筒、3-第一弹簧、4-压块、5-压敏电阻本体、6-固定片、7-正极线、8-负极线、9-固定块、10-连接环、11-散热片、12-下保护壳、13-压杆、14-卡块、15-第二弹簧、16-第三弹簧、17-第四弹簧、18-卡条、19-推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增大电极面积的压敏电阻结构,包括上保护壳1、下保护壳12和压敏电阻本体5,上保护壳1内滑动连接有下保护壳12,上保护壳1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9,固定块9滑动连接在下保护壳12底端内,固定块9远离下保护壳12中垂线一端滑动连接有卡块14,卡块14卡接在下保护壳12内,卡块14靠近下保护壳12中垂线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5,第二弹簧15设置在固定块9内,第二弹簧15与固定块9固定连接,卡块14远离下保护壳12中垂线一端滑动连接有压杆13,压杆13滑动连接在下保护壳12左右两端,压杆13上套接有第三弹簧16,第三弹簧16远离下保护壳12一端与压杆13固定连接,第三弹簧16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下保护壳12左右两端,下保护壳12内设置有压敏电阻本体5,压敏电阻本体5与下保护壳12滑动连接,压敏电阻本体5上下两端均滑动连接有固定片6,固定片6远离压敏电阻本体5一端固定连接有压块4,压块4滑动连接在固定套筒2内,固定套筒2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3,第一弹簧3靠近压敏电阻本体5一端与压块4固定连接。固定套筒2设置有多个,多个固定套筒2均匀分布在上保护壳1与下保护壳12内,固定套筒2固定连接在上保护壳1内上端,固定套筒2固定连接在下保护壳12内底端,可以更加稳定的对压敏电阻本体5进行固定;固定块9设置有两个,两个固定块9沿上保护壳1中垂线对称,压杆13设置有两个,两个压杆13沿下保护壳12中垂线对称,可以更加稳定的对上保护壳1与下保护壳12进行固定;压敏电阻本体5左端固定连接有正极线7,正极线7穿过上保护壳1与下保护壳12,压敏电阻本体5左端固定连接有负极线8,负极线8穿过上保护壳1与下保护壳12,正极线7设置在负极线8上端,可以使正极线7与负极线8出来,进行连接;下保护壳12底端内滑动连接有散热片11,散热片11底端套接有连接环10,连接环10与散热片11固定连接,连接环10滑动连接在下保护壳12底端内,连接环10左右两端卡接有卡条18,卡条18滑动连接在下保护壳12底端内,卡条18底端固定连接有推杆19,推杆19穿过下保护壳12底端,推杆19与下保护壳12滑动连接,卡条18远离散热片11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17,第四弹簧17固定连接在下保护壳12底端内,可以对散热片11快速拆卸与安装。工作流程:当需要使用压敏电阻时,将压敏电阻本体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大电极面积的压敏电阻结构,包括上保护壳(1)、下保护壳(12)和压敏电阻本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保护壳(1)内滑动连接有下保护壳(12),所述上保护壳(1)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9),所述固定块(9)滑动连接在下保护壳(12)底端内,所述固定块(9)远离下保护壳(12)中垂线一端滑动连接有卡块(14),所述卡块(14)卡接在下保护壳(12)内,所述卡块(14)靠近下保护壳(12)中垂线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5),所述第二弹簧(15)设置在固定块(9)内,所述第二弹簧(15)与固定块(9)固定连接,所述卡块(14)远离下保护壳(12)中垂线一端滑动连接有压杆(13),所述压杆(13)滑动连接在下保护壳(12)左右两端,所述压杆(13)上套接有第三弹簧(16),所述第三弹簧(16)远离下保护壳(12)一端与压杆(13)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16)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下保护壳(12)左右两端,所述下保护壳(12)内设置有压敏电阻本体(5),所述压敏电阻本体(5)与下保护壳(12)滑动连接,所述压敏电阻本体(5)上下两端均滑动连接有固定片(6),所述固定片(6)远离压敏电阻本体(5)一端固定连接有压块(4),所述压块(4)滑动连接在固定套筒(2)内,所述固定套筒(2)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3),所述第一弹簧(3)靠近压敏电阻本体(5)一端与压块(4)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大电极面积的压敏电阻结构,包括上保护壳(1)、下保护壳(12)和压敏电阻本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保护壳(1)内滑动连接有下保护壳(12),所述上保护壳(1)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9),所述固定块(9)滑动连接在下保护壳(12)底端内,所述固定块(9)远离下保护壳(12)中垂线一端滑动连接有卡块(14),所述卡块(14)卡接在下保护壳(12)内,所述卡块(14)靠近下保护壳(12)中垂线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5),所述第二弹簧(15)设置在固定块(9)内,所述第二弹簧(15)与固定块(9)固定连接,所述卡块(14)远离下保护壳(12)中垂线一端滑动连接有压杆(13),所述压杆(13)滑动连接在下保护壳(12)左右两端,所述压杆(13)上套接有第三弹簧(16),所述第三弹簧(16)远离下保护壳(12)一端与压杆(13)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16)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下保护壳(12)左右两端,所述下保护壳(12)内设置有压敏电阻本体(5),所述压敏电阻本体(5)与下保护壳(12)滑动连接,所述压敏电阻本体(5)上下两端均滑动连接有固定片(6),所述固定片(6)远离压敏电阻本体(5)一端固定连接有压块(4),所述压块(4)滑动连接在固定套筒(2)内,所述固定套筒(2)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3),所述第一弹簧(3)靠近压敏电阻本体(5)一端与压块(4)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大电极面积的压敏电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筒(2)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固定套筒(2)均匀分布在上保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查泽军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乔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