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携带的避雷器监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3852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携带的避雷器监测器,包括监测器本体,所述监测器本体外侧安装有壳体,所述壳体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壳体顶部安装有把手,所述凹槽端口一侧转动连接有金属壳,所述金属壳内侧对称焊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表面活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外壁固定连接有插接块,且插接块贯穿金属壳端部,所述滑块一侧安装有硬质弹簧,所述滑块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拨块,所述凹槽端口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套,所述壳体表面螺旋插接有螺纹杆,且螺纹杆的插接端固定连接有顶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检测器本体置于凹槽内侧,并通过金属壳对监测器本体进行限位,通过人工手持把手,方便对检测器本体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携带的避雷器监测器
本技术涉及避雷器监测
,具体为一种便于携带的避雷器监测器。
技术介绍
避雷器:用于保护电气设备免受雷击时高瞬态过电压危害,并限制续流时间,也常限制续流幅值的一种电器。避雷器有时也称为过电压保护器,过电压限制器。目前避雷器用监测器已经普及我国各个大小电厂电站,为避雷器可靠运行提供了重要数据。当运行中的避雷器监测器显示异常数据时,工作人员则需要进行相应检测找出故障原因。其中当监测器数值比正常明显偏大时,一般为避雷器持续电流增大(包括阻性电流增大,外瓷套污秽电流增大等)或者是监测器测量部分出现故障。当监测器数值明显减小时,一般为避雷器绝缘底座漏电或者监测器内部元件击穿所致。但是,现有的避雷器监测器主要存在以下缺点:现有的避雷器监测器外侧设计不合理,没有抓握点,不方便对检测器进行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的避雷器监测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现有的避雷器监测器外侧设计不合理,没有抓握点,不方便对检测器进行携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携带的避雷器监测器,包括监测器本体,所述监测器本体外侧安装有壳体,所述壳体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壳体顶部安装有把手,所述凹槽端口一侧转动连接有金属壳,所述金属壳内侧对称焊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表面活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外壁固定连接有插接块,且插接块贯穿金属壳端部,所述滑块一侧安装有硬质弹簧,所述滑块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拨块,所述凹槽端口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套,所述壳体表面螺旋插接有螺纹杆,且螺纹杆的插接端固定连接有顶板。优选的,所述凹槽内壁粘连有橡胶垫,且橡胶垫环设有多个,通过将监测器本体置入凹槽内侧后,橡胶垫与监测器本体外壁相贴合,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监测器本体与凹槽的结合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对监测器本体起到很好的减震作用。优选的,所述壳体底部一体成型有底座,所述把手外壁包覆有凸点胶垫,通过底座与接触面相衔接,有利于壳体的放置,通过在把手外壁处设置凸点胶垫,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手部与把手处的摩擦力,防止把手从手中滑脱,另一方面提高了把手抓握的舒适感。优选的,所述金属壳外壁端部固定连接有圆柱杆,所述圆柱杆两侧均焊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内侧表面开设有凹孔,通过圆柱杆与连接块内侧表面开设的凹孔插接相连,从而使圆柱杆可绕连接块转动,有利于调整金属壳的位置。优选的,所述金属壳上表面开设有一字孔,且一字孔与拨块相衔接,所述拨块凸出于金属壳上表面,通过拨动拨块可推动滑块滑动,从而方便调整插接块的位置。优选的,所述顶板位于凹槽内侧,所述螺纹杆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手轮,通过手轮方便驱动螺纹杆正转或反转。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携带的避雷器监测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将监测器本体置于凹槽内侧,同时通过人工拨动拨块向一侧移动,从而使拨块带动滑块沿导向杆滑动,同时滑块将硬质弹簧压缩变形,通过转动金属壳,使金属壳端头处与卡套相对接,当硬质弹簧复位后,推动滑块沿导向杆做反向运动,从而使插接块贯穿金属壳端部,而且插接块与卡套插接相连,使金属壳遮挡住凹槽端口处,防止监测器本体从凹槽内侧掉落,通过人工手持把手,从而方便对检测器本体携带。(2)本技术通过人工驱动螺纹杆转动,从而使顶板向凹槽开口端运动,通过顶板与监测器本体背部表面相贴合,从而将监测器本体从凹槽内侧顶出,方便将监测器本体从壳体内侧取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金属壳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金属壳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壳体内侧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监测器本体;2、壳体;201、凹槽;202、橡胶垫;203、底座;204、把手;205、凸点胶垫;3、金属壳;301、导向杆;302、滑块;303、插接块;304、硬质弹簧;305、拨块;306、圆柱杆;307、连接块;308、凹孔;309、一字孔;4、卡套;5、螺纹杆;501、顶板;502、手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携带的避雷器监测器,包括监测器本体1,所述监测器本体1外侧安装有壳体2,所述壳体2表面开设有凹槽201,所述壳体2顶部安装有把手204,所述凹槽201端口一侧转动连接有金属壳3,所述金属壳3内侧对称焊接有导向杆301,所述导向杆301表面活动连接有滑块302,所述滑块302外壁固定连接有插接块303,且插接块303贯穿金属壳3端部,所述滑块302一侧安装有硬质弹簧304,所述滑块302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拨块305,所述凹槽201端口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套4,所述壳体2表面螺旋插接有螺纹杆5,且螺纹杆5的插接端固定连接有顶板501。通过将监测器本体1置于凹槽201内侧,同时通过人工拨动拨块305向一侧移动,从而使拨块305带动滑块302沿导向杆301滑动,同时滑块302将硬质弹簧304压缩变形,通过转动金属壳3,使金属壳3端头处与卡套4相对接,当硬质弹簧304复位后,推动滑块302沿导向杆301做反向运动,从而使插接块303贯穿金属壳3端部,而且插接块303与卡套4插接相连,使金属壳3遮挡住凹槽201端口处,防止监测器本体1从凹槽201内侧掉落,通过人工手持把手204,从而方便对检测器本体1携带,通过人工驱动螺纹杆5转动,从而使顶板501向凹槽201开口端运动,通过顶板501与监测器本体1背部表面相贴合,从而将监测器本体1从凹槽201内侧顶出,方便将监测器本体1从壳体2内侧取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所述凹槽201内壁粘连有橡胶垫202,且橡胶垫202环设有多个,通过将监测器本体1置入凹槽201内侧后,橡胶垫202与监测器本体1外壁相贴合,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监测器本体1与凹槽201的结合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对监测器本体1起到很好的减震作用。所述壳体2底部一体成型有底座203,所述把手204外壁包覆有凸点胶垫205,通过底座203与接触面相衔接,有利于壳体2的放置,通过在把手204外壁处设置凸点胶垫205,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手部与把手204处的摩擦力,防止把手204从手中滑脱,另一方面提高了把手204抓握的舒适感。所述金属壳3外壁端部固定连接有圆柱杆306,所述圆柱杆306两侧均焊接有连接块307,所述连接块307内侧表面开设有凹孔308,通过圆柱杆306与连接块307内侧表面开设的凹孔308插接相连,从而使圆柱杆306可绕连接块307转动,有利于调整金属壳3的位置。所述金属壳3上表面开设有一字孔309,且一字孔309与拨块305相衔接,所述拨块305凸出于金属壳3上表面,通过拨动拨块305可推动滑块302滑动,从而方便调整插接块303的位置。所述顶板501位于凹槽201内侧,所述螺纹杆5的末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携带的避雷器监测器,包括监测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器本体(1)外侧安装有壳体(2),所述壳体(2)表面开设有凹槽(201),所述壳体(2)顶部安装有把手(204),所述凹槽(201)端口一侧转动连接有金属壳(3),所述金属壳(3)内侧对称焊接有导向杆(301),所述导向杆(301)表面活动连接有滑块(302),所述滑块(302)外壁固定连接有插接块(303),且插接块(303)贯穿金属壳(3)端部,所述滑块(302)一侧安装有硬质弹簧(304),所述滑块(302)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拨块(305),所述凹槽(201)端口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套(4),所述壳体(2)表面螺旋插接有螺纹杆(5),且螺纹杆(5)的插接端固定连接有顶板(5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携带的避雷器监测器,包括监测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器本体(1)外侧安装有壳体(2),所述壳体(2)表面开设有凹槽(201),所述壳体(2)顶部安装有把手(204),所述凹槽(201)端口一侧转动连接有金属壳(3),所述金属壳(3)内侧对称焊接有导向杆(301),所述导向杆(301)表面活动连接有滑块(302),所述滑块(302)外壁固定连接有插接块(303),且插接块(303)贯穿金属壳(3)端部,所述滑块(302)一侧安装有硬质弹簧(304),所述滑块(302)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拨块(305),所述凹槽(201)端口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套(4),所述壳体(2)表面螺旋插接有螺纹杆(5),且螺纹杆(5)的插接端固定连接有顶板(5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携带的避雷器监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01)内壁粘连有橡胶垫(202),且橡胶垫(202)环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炜费卓辉张艳红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领创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