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融还原炉耐材温度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03666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1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熔融还原炉耐材温度检测系统,属于熔融还原炉技术设备领域。该熔融还原炉耐材温度检测系统,包括:渣区、设在渣区底部的铁水区及与铁水区相连通的前置炉,通过在不同区域分布不同的热电偶,以准确的测量各个区域的温度。该熔融还原炉耐材温度检测系统能够准确的反应铁水区、渣区及前置炉的温度,为调整喷枪的喷吹压力、喷吹角度及喷吹物料量提供重要依据,从根本上减轻对耐材的侵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熔融还原炉耐材温度检测系统
本申请涉及一种熔融还原炉耐材温度检测系统,属于熔融还原炉技术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HIsmelt熔融还原工艺的核心是SRV熔融还原炉,SRV熔融还原炉从下往上依次为铁浴区、换热区、燃烧区及煤气室;铁浴区包括铁水区,设在铁水区上方的渣区及与铁水区相连通的前置炉,换热区的外周设有若干喷枪,喷枪用于将原煤、含铁原料及熔剂喷射至SRV熔融还原炉,铁浴区内盛装的铁水和熔渣温度一般为1400-1500℃,特别是燃烧区燃烧产生大量的煤气,是高炉内温度最高的区域,其温度在2000-2300℃,在铁浴区除受高温作用外,还会受到铁渣的化学侵蚀和铁水冲刷,铁浴区主要为铁水的侵蚀,铁浴区是SRV熔融还原炉负荷最重的区域,它的寿命决定了SRV熔融还原炉役期的长短,因此铁浴区侧壁、底壁及前置炉温度的检测能够作为判断SRV熔融还原炉的炉况的依据,如何使得检测的温度更具代表性,能够准确的反应SRV熔融还原炉的炉况,以及时调整喷枪的喷吹压力、喷吹角度及喷吹物料量,对从根本上减轻对耐材的侵蚀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熔融还原炉耐材温度检测系统,该熔融还原炉耐材温度检测系统能够准确的反应铁水区、渣区及前置炉的温度,为调整喷枪的喷吹压力、喷吹角度及喷吹物料量提供重要依据,从根本上减轻对耐材的侵蚀。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熔融还原炉耐材温度检测系统,该熔融还原炉耐材温度检测系统,包括:渣区、设在渣区底部的铁水区及与铁水区相连通的前置炉,所述铁水区的底部包括炉基层和设在炉基层顶部的炉底层,所述炉基层内分布有若干第一热电偶,所述熔融还原炉的中轴线垂直穿过所述第一热电偶围成的圆的圆心;所述炉底层内分布有若干第二热电偶,所述熔融还原炉的中轴线垂直穿过所述第二热电偶围成的圆的圆心,所述第一热电偶与第二热电偶位错分布;所述铁水区的侧壁包括铁水区上侧壁和铁水区下侧壁,所述铁水区上侧壁内设有若干第三热电偶,所述熔融还原炉的中轴线垂直穿过所述第三热电偶围成的圆的圆心;所述铁水区下侧壁内分布有若干第四热电偶,所述熔融还原炉的中轴线垂直穿过所述第四热电偶围成的圆的圆心,所述第三热电偶和第四热电偶位错分布;所述渣区的侧壁内部分布有若干第五热电偶,所述熔融还原炉的中轴线垂直穿过所述第五热电偶围成的圆的圆心;所述前置炉包括出铁口、及连通出铁口和铁水区的连通管,所述出铁口的侧壁内分布有若干第六热电偶,所述第六热电偶均匀的分布在出铁口中轴线的两侧;所述连通管的顶部为弧形炉壳,所述弧形炉壳内分布有若干第七热电偶,所述第七热电偶沿连通管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设置。可选地,所述第一热电偶设在所述第一热电偶围成的圆心至铁水区侧壁之间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热电偶均匀的分布在所述第一热电偶围成的圆的圆周上;所述第二热电偶设在所述第二热电偶围成的圆心至铁水区侧壁之间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热电偶均匀的分布在所述第二热电偶围成的圆的圆周上;所述第一热电偶与第二热电偶的数量相同。可选地,所述第一热电偶和第二热电偶的数量均为8个,所述第一热电偶和第二热电偶在铁水区底壁的正投影形成一个圆形,任一相邻的第一热电偶和第二热电偶之间的弧度为22.5°。可选地,所述铁水区的侧壁包括永久衬耐材层和设在永久衬耐材层内侧的工作衬耐材层,所述第三热电偶和第四热电偶均为双支热电偶,其中一个热电偶设于铁水区侧壁的永久衬耐材层内,另一个热电偶设在所述工作衬耐材层内,所述双支热电偶的两个热电偶沿熔融还原炉的同一径向分布。可选地,所述第三热电偶和第四热电偶的数量均为8对双支热电偶,所述第三热电偶和第四热电偶在铁水区底壁的正投影形成一个圆环,外圆分布在永久衬耐材层内,任一相邻第三热电偶和第四热电偶之间的弧度为22.5°。可选地,所述渣区侧壁包括永久衬耐材层和设在永久衬耐材层内侧的工作衬耐材层,所述第五热电偶为双支热电偶,其中一个热电偶设于渣区侧壁的永久衬耐材层内,另一个热电偶设在所述工作衬耐材层内,所述双支热电偶的两个热电偶沿熔融还原炉的同一径向分布。可选地,所述第五热电偶的数量为5对双支热电偶。可选地,所述第六热电偶的数量为4个,所述出铁口包括出铁口上部和出铁口下部,其中出铁口上部侧壁内分布两个第六热电偶,出铁口下部侧壁内分布两个第六热电偶,出铁口下部侧壁内的两个第六热电偶处在出铁口上部两个第六热电偶的正下方。可选地,所述第七热电偶的数量为5个,所述第七热电偶之间形成一条弧线,且第七热电偶之间等间距设置。可选地,还包括DCS控制系统,所述第一热电偶、第二热电偶、第三热电偶、第四热电偶、第五热电偶、第六热电偶、第七热电偶均与所述DCS控制系统电连接。本申请能产生的有益效果包括但不限于:1.本申请所提供的熔融还原炉耐材温度检测系统,具有该熔融还原炉耐材温度检测系统能够准确的反应铁水区、渣区及前置炉的温度,为调整喷枪的喷吹压力、喷吹角度及喷吹物料量提供重要依据,从根本上减轻对耐材的侵蚀。2.本申请所提供的熔融还原炉耐材温度检测系统,设在炉基层的第一热电偶和设在炉底层的第二热电偶中同种热电偶圆形设计,同种热电偶均匀的分布在相应的圆周内,且第一热电偶和第二热电偶上下位置之间位错分布,使得测得炉底的温度范围更广,更具代表性,测量的数据更准确;铁水区上侧壁的第三热电偶和铁水区下侧壁的第四热电偶,同种热电偶之间环形设置,第三热电偶和第四热电偶上下位置之间位错分布,使得测得的炉侧壁温度范围更广,更具代表性,测量的数据更准确;根据渣区上方喷枪的分布及渣区本身的渣口的分布,渣区侧壁内设置有第五热电偶,第五热电偶之间圆形设置,使得测得的渣区侧壁温度范围更广,更具代表性,测量的数据更准确;前置炉出铁口的两侧设置的第六热电偶、结合连通管外周侧壁内设置的第七热电偶,使得测得的前置炉侧壁温度范围更广,更具代表性,测量的数据更准确。3.本申请所提供的熔融还原炉耐材温度检测系统,第三热电偶、第四热电偶及第五热电偶均为双支热电偶,分别设在相应侧壁的永久衬耐材层和工作衬耐材层,双支热电偶设在熔融还原的同一径向位置,使得测得的侧壁温度更精确,更具代表性。4.本申请所提供的熔融还原炉耐材温度检测系统,同一种热电偶输出的模拟信号通过DCS控制系统进行采集控制,并将每个检测区域的各个测点的温度直观的显示在DCS显示屏上,以各个点到中心点的距离长短代表测点温度的高低,使得操作人员准确迅速的判断出每个温度测点的正常使用情况。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熔融还原炉局部示意图;图2为图1中熔融还原炉的右视图;图3为图1中炉基层内第一热电偶分布截面图;图4为图1中炉底层第二热电偶分布截面图;图5为图1中铁水区上侧壁第三热电偶分布截面图;图6为图1中铁水区下侧壁第四热电偶分布截面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熔融还原炉耐材温度检测系统,所述熔融还原炉包括渣区、设在渣区底部的铁水区及与铁水区相连通的前置炉,其特征在于:/n所述铁水区的底部包括炉基层和设在炉基层顶部的炉底层,所述炉基层内分布有若干第一热电偶,所述熔融还原炉的中轴线垂直穿过所述第一热电偶围成的圆的圆心;所述炉底层内分布有若干第二热电偶,所述熔融还原炉的中轴线垂直穿过所述第二热电偶围成的圆的圆心,所述第一热电偶与第二热电偶位错分布;/n所述铁水区的侧壁包括铁水区上侧壁和铁水区下侧壁,所述铁水区上侧壁内设有若干第三热电偶,所述熔融还原炉的中轴线垂直穿过所述第三热电偶围成的圆的圆心;所述铁水区下侧壁内分布有若干第四热电偶,所述熔融还原炉的中轴线垂直穿过所述第四热电偶围成的圆的圆心,所述第三热电偶和第四热电偶位错分布;/n所述渣区的侧壁内部分布有若干第五热电偶,所述熔融还原炉的中轴线垂直穿过所述第五热电偶围成的圆的圆心;/n所述前置炉包括出铁口、及连通出铁口和铁水区的连通管,所述出铁口的侧壁内分布有若干第六热电偶,所述第六热电偶均匀的分布在出铁口中轴线的两侧;所述连通管的顶部为弧形炉壳,所述弧形炉壳内分布有若干第七热电偶,所述第七热电偶沿所述连通管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熔融还原炉耐材温度检测系统,所述熔融还原炉包括渣区、设在渣区底部的铁水区及与铁水区相连通的前置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铁水区的底部包括炉基层和设在炉基层顶部的炉底层,所述炉基层内分布有若干第一热电偶,所述熔融还原炉的中轴线垂直穿过所述第一热电偶围成的圆的圆心;所述炉底层内分布有若干第二热电偶,所述熔融还原炉的中轴线垂直穿过所述第二热电偶围成的圆的圆心,所述第一热电偶与第二热电偶位错分布;
所述铁水区的侧壁包括铁水区上侧壁和铁水区下侧壁,所述铁水区上侧壁内设有若干第三热电偶,所述熔融还原炉的中轴线垂直穿过所述第三热电偶围成的圆的圆心;所述铁水区下侧壁内分布有若干第四热电偶,所述熔融还原炉的中轴线垂直穿过所述第四热电偶围成的圆的圆心,所述第三热电偶和第四热电偶位错分布;
所述渣区的侧壁内部分布有若干第五热电偶,所述熔融还原炉的中轴线垂直穿过所述第五热电偶围成的圆的圆心;
所述前置炉包括出铁口、及连通出铁口和铁水区的连通管,所述出铁口的侧壁内分布有若干第六热电偶,所述第六热电偶均匀的分布在出铁口中轴线的两侧;所述连通管的顶部为弧形炉壳,所述弧形炉壳内分布有若干第七热电偶,所述第七热电偶沿所述连通管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融还原炉耐材温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电偶设在所述第一热电偶围成的圆心至铁水区侧壁之间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热电偶均匀的分布在所述第一热电偶围成的圆的圆周上;
所述第二热电偶设在所述第二热电偶围成的圆心至铁水区侧壁之间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热电偶均匀的分布在所述第二热电偶围成的圆的圆周上;
所述第一热电偶与第二热电偶的数量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熔融还原炉耐材温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电偶和第二热电偶的数量均为8个,所述第一热电偶和第二热电偶在铁水区底壁的正投影形成一个圆形,任一相邻的第一热电偶和第二热电偶之间的弧度为2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冠琪袁兴伦魏召强王佰忠潘县委张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墨龙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