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设备的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3256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支架,包括:支架挂板,所述支架挂板的前侧用于装设所述电子设备;装配部,所述装配部与所述支架挂板的后侧连接;转接头,所述转接头具有用于与支撑立柱的顶部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面和用于与所述装配部连接的第一装配面;所述装配部为楔形块,其具有用于与所述支架挂板的后侧连接的第二连接面和用于与所述第一装配面连接的第二装配面,所述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装配面形成为锐角的第一夹角;所述第一装配面和所述第二装配面的形状相同、并且贴合连接,以通过改变沿周向方向的相对位置而改变所述支架挂板沿着俯仰方向和/或旋转方向的倾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设备的支架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调节角度的电子设备的支架。
技术介绍
对于位置固定的电子设备来说,其固定角度往往不能适用于不同的使用状况,而为了使得电子设备适应各种使用状况,则通常需要提供能够调整角度的固定支架。通常情况下,这种角度可调整的固定支架往往需要设计精密、复杂的转轴结构,不仅导致防水困难、走线复杂,而且成本过高、安装比较耗费时间,且安装的角度也不能一次性调整好,则在批量安装时所有产品调节的角度都会有所差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支架,通过在支架挂板的后侧增加用于与转接头连接的楔形装配部,并通过改变装配部的尖角部位与转接头的相对位置,而实现改变支架挂板沿着俯仰方向和/或旋转方向的倾角。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支架,包括:支架挂板,所述支架挂板的前侧用于装设所述电子设备;装配部,所述装配部与所述支架挂板的后侧连接;转接头,所述转接头具有用于与支撑立柱的顶部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面和用于与所述装配部连接的第一装配面;所述装配部为楔形块,其具有用于与所述支架挂板的后侧连接的第二连接面和用于与所述第一装配面连接的第二装配面,所述第二连接面和第二装配面形成为锐角的第一夹角;所述第一装配面和所述第二装配面的形状相同、并且贴合连接,以通过改变沿周向方向的相对位置而改变所述支架挂板沿着俯仰方向和/或旋转方向的倾角。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接头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互垂直,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其端部的第一连接面与所述支撑立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其端部的第一装配面与所述装配部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横截面平行,所述第一装配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横截面形成第一夹角。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内具有自所述第一连接面贯穿至所述第一装配面的空腔。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装配面和所述第二装配面的形状为矩形,所述第二装配面具有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一装配面的倾斜方向一致的第一装配位置、和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一装配面的倾斜方向相反的第二装配位置,以使得所述支架挂板具有与竖直方向形成第二夹角的倾角的第一位置、和沿着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值两倍于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值。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装配面和所述第二装配面分别设置对应的定位柱和定位孔,所述定位柱和定位孔所述第一装配面和所述第二装配面以中心对称的方式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装配面和第二装配面的形状为正方形,所述第二装配面具有以其中一条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装配面的四条侧边对准的四个装配位置,以使得所述支架挂板具有与竖直方向形成第二夹角的倾角的第一位置、沿着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二位置、与竖直方向形成第一夹角的倾角和与第二装配面形成第一夹角的正负倾角的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装配面和第二装配面的形状为圆形,所述第二装配面沿着周向方向与第一装配面对准,以使所述支架挂板与所述第二装配面形成第三夹角,所述第三夹角的范围处于第一夹角的正负倾角之间。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配部与所述转接头通过卡扣插拔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配部与所述转接头通过螺纹旋转连接。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支架挂板的后侧增加用于与转接头连接的楔形装配部,并通过改变装配部的尖角部位与转接头的相对位置,可改变装配部的尖角部位的朝向,从而改变第二连接面与第一装配面之间的夹角,进而改变支架挂板与第一装配面之间的夹角,以实现改变支架挂板沿着俯仰方向和/或旋转方向的倾角。本实施例的支架结构简单,可通过简单的操作实现多个调节位置的切换和固定,具有良好的操作一致性。并且通过简单的结构可实现良好的防水功能和布线方案。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图1是本技术的电子设备的支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电子设备的支架的爆炸图。图3a和图3b是本技术的电子设备的支架的一个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图4a和图4b是图3a和图3b的实施例中的装配部和转接头的局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部分,而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上”、“下”、“前”、“后”、“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关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非限定这些相关部分的绝对位置。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重要程度及顺序、以及互为存在的前提等。在本文中,“相等”、“相同”等并非严格的数学和/或几何学意义上的限制,还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且制造或使用等允许的误差。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的数值范围不仅包括其两个端点内的整个范围,也包括含于其中的若干子范围。现在将参照附图更完全地描述各示例实施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适合户外使用的具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支架,包括:支架挂板10,支架挂板10的前侧用于装设电子设备,可根据电子设备的类型选择对应的支架挂板10;装配部20,装配部20与支架挂板10的后侧连接;转接头30,转接头30具有用于与支撑立柱1的顶部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面31和用于与装配部20连接的第一装配面32,支撑立柱1通常沿竖直方向延伸,其可以选择为立柱、三脚架等;其中,结合图4a所示,装配部20为楔形块,其具有用于与支架挂板10的后侧连接的第二连接面21和用于与第一装配面32连接的第二装配面22,第二连接面21和第二装配面22形成为锐角的第一夹角α;第一装配面32和第二装配面22的形状相同、并且贴合连接,以通过改变沿周向方向的相对位置而改变支架挂板10沿着俯仰方向和/或旋转方向的倾角。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支架挂板的后侧增加用于与转接头连接的楔形装配部,并通过改变装配部的尖角部位与转接头的相对位置,可改变装配部的尖角部位的朝向,从而改变第二连接面21与第一装配面32之间的夹角,进而改变支架挂板10与第一装配面21之间的夹角,以实现改变支架挂板10沿着俯仰方向和/或旋转方向的倾角。根据使用习惯,通常情况下,支架挂板应至少具有沿着竖直方向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设备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架挂板(10),所述支架挂板(10)的前侧用于装设所述电子设备;/n装配部(20),所述装配部(20)与所述支架挂板(10)的后侧连接;/n转接头(30),所述转接头(30)具有用于与支撑立柱(1)的顶部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面(31)和用于与所述装配部(20)连接的第一装配面(32);/n所述装配部(20)为楔形块,其具有用于与所述支架挂板(10)的后侧连接的第二连接面(21)和用于与所述第一装配面(32)连接的第二装配面(22),所述第二连接面(21)和第二装配面(22)形成为锐角的第一夹角(a);/n所述第一装配面(32)和所述第二装配面(22)的形状相同、并且贴合连接,以通过改变沿周向方向的相对位置而改变所述支架挂板(10)沿着俯仰方向和/或旋转方向的倾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挂板(10),所述支架挂板(10)的前侧用于装设所述电子设备;
装配部(20),所述装配部(20)与所述支架挂板(10)的后侧连接;
转接头(30),所述转接头(30)具有用于与支撑立柱(1)的顶部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面(31)和用于与所述装配部(20)连接的第一装配面(32);
所述装配部(20)为楔形块,其具有用于与所述支架挂板(10)的后侧连接的第二连接面(21)和用于与所述第一装配面(32)连接的第二装配面(22),所述第二连接面(21)和第二装配面(22)形成为锐角的第一夹角(a);
所述第一装配面(32)和所述第二装配面(22)的形状相同、并且贴合连接,以通过改变沿周向方向的相对位置而改变所述支架挂板(10)沿着俯仰方向和/或旋转方向的倾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头(3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33)和第二连接部(34),所述第一连接部(33)和第二连接部(34)相互垂直,所述第一连接部(33)通过其端部的第一连接面(31)与所述支撑立柱(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34)通过其端部的第一装配面(32)与所述装配部(2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面(31)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3)的横截面平行,所述第一装配面(3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4)的横截面形成第一夹角(a)。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3)和第二连接部(34)内具有自所述第一连接面(31)贯穿至所述第一装配面(32)的空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面(32)和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安冯炜郝艳军杨继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