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岩爆错位卸压型支护锚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3018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岩爆错位卸压型支护锚杆,属于工程支护技术领域。该支护锚杆包括卸压杆体和托盘,卸压杆体的一端垂直穿过托盘的中心孔,卸压杆体的另一端开设有空心腔体,空心腔体内设置有错位滑动卸压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岩爆发生后利用错位滑动卸压构件进行吸能,且具有较好的恢复能力,以此进行高强度支护,保持巷道、隧道等地下工程的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岩爆错位卸压型支护锚杆
本技术涉及一种抗岩爆错位卸压型支护锚杆,属于工程支护

技术介绍
随着矿山、隧道等地下工程逐渐向深部发展,岩爆问题愈发突出,对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尤其威胁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岩爆发生时释放巨大的能量,需要进行吸能让压支护,以此适应突然释放的能量以及由此带来的大变形。锚杆支护是工程中最为常见的维稳支护方式,现有锚杆吸能能力难以适应围岩的大变形,无法满足工程所需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锚杆吸能能力难以适应围岩大变形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抗岩爆错位卸压型支护锚杆,本技术在岩爆发生后利用错位滑动卸压构件进行吸能,且具有较好的恢复能力,以此进行高强度支护,保持巷道、隧道等地下工程的稳定。本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岩爆错位卸压型支护锚杆,包括卸压杆体5和托盘6,卸压杆体5的一端垂直穿过托盘6的中心孔,卸压杆体5的另一端开设有空心腔体,空心腔体内设置有错位滑动卸压构件。所述空心腔体包括A端和B端且A端靠近托盘6,错位滑动卸压构件包括滑移块Ⅰ1、滑移块Ⅱ3、弹簧Ⅰ2、弹簧Ⅱ4,滑移块Ⅰ1、滑移块Ⅱ3的表面均为光滑面,滑移块Ⅰ1的底面和滑移块Ⅱ3的顶面错位滑动;弹簧Ⅰ2的一端与滑移块Ⅰ1的端头固定连接且弹簧Ⅰ2的另一端与空心腔体A端面固定连接,非工作时,滑移块Ⅰ1的另一端头贴合空心腔体的B端面;弹簧Ⅱ4的一端与滑移块Ⅱ3的端头固定连接且弹簧Ⅱ4的另一端与空心腔体B端面固定连接,滑移块Ⅱ3的另一端头贴合空心腔体的A端面。进一步的,所述滑移块Ⅰ1的顶面与空心腔体的顶面的结构相同并贴面滑动,滑移块Ⅱ3的底面与空心腔体底面的结构相同并贴面滑动,滑移块Ⅰ1的底面和滑移块Ⅱ3的顶面均为平面,滑移块Ⅰ1的底面和滑移块Ⅱ3的顶面贴合并错位平面滑动。更进一步的,所述卸压杆体5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托盘6的中心孔内设置有内螺纹,卸压杆体5与托盘6螺纹连接。所述卸压杆体5上还设置有紧固螺母7,托盘6设置在空心腔体A端头与紧固螺母7之间。更进一步的,所述空心腔体A端头的卸压杆体5的外壁设置有托盘限位环,托盘6设置在托盘限位环与紧固螺母7之间。抗岩爆错位卸压型支护锚杆的工作原理是:岩爆发生时,应力释放产生的能量作用于锚杆上,错位滑动卸压构件(两个弹簧和两块滑移块)一起发挥作用,弹簧通过变形减震吸能发挥部分作用,两块滑移块相对移动卸压发挥主要作用。应力重新分布平衡后,锚杆在屈服极限内具有恢复能力。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抗岩爆错位卸压型支护锚杆通过设置滑移块Ⅰ和滑移块Ⅱ两个滑移块,利用受力时两个滑移块错位移动进行卸压,以此达到吸能的效果,进而维护围岩稳定;(2)本技术的抗岩爆错位卸压型支护锚杆的弹簧Ⅰ和弹簧Ⅱ具有两个功能:一是减震吸能的辅助作用,二是岩爆结束后的恢复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抗岩爆错位卸压型支护锚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2抗岩爆错位卸压型支护锚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滑移块Ⅰ、2-弹簧Ⅰ、3-滑移块Ⅱ、4-弹簧Ⅱ、5-杆体、6-托盘、7-紧固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抗岩爆错位卸压型支护锚杆,包括卸压杆体5和托盘6,卸压杆体5的一端垂直穿过托盘6的中心孔,卸压杆体5的另一端开设有空心腔体,空心腔体内设置有错位滑动卸压构件;空心腔体包括A端和B端且A端靠近托盘6,错位滑动卸压构件包括滑移块Ⅰ1、滑移块Ⅱ3、弹簧Ⅰ2、弹簧Ⅱ4,滑移块Ⅰ1、滑移块Ⅱ3的表面均为光滑面,滑移块Ⅰ1的底面和滑移块Ⅱ3的顶面错位滑动;弹簧Ⅰ2的一端与滑移块Ⅰ1的端头固定连接且弹簧Ⅰ2的另一端与空心腔体A端面固定连接,非工作时,滑移块Ⅰ1的另一端头贴合空心腔体的B端面;弹簧Ⅱ4的一端与滑移块Ⅱ3的端头固定连接且弹簧Ⅱ4的另一端与空心腔体B端面固定连接,滑移块Ⅱ3的另一端头贴合空心腔体的A端面;滑移块Ⅰ1的顶面与空心腔体的顶面的结构相同并贴面滑动,滑移块Ⅱ3的底面与空心腔体底面的结构相同并贴面滑动,滑移块Ⅰ1的底面和滑移块Ⅱ3的顶面均为平面,滑移块Ⅰ1的底面和滑移块Ⅱ3的顶面贴合并错位平面滑动;卸压杆体5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托盘6的中心孔内设置有内螺纹,卸压杆体5与托盘6螺纹连接;卸压杆体5上还设置有紧固螺母7,托盘6设置在空心腔体A端头与紧固螺母7之间;紧固螺母7可实现托盘6的紧固限位;工程使用时,寻找锚杆孔位,钻机施工成孔,孔深大于锚杆适当长度,在工作面周围合理铺设锚杆,实现对整个工作面的防护,在锚杆外面喷砼成衬,最外层可视情况安装防护网;岩爆隧道支护锚杆的工作原理是:岩爆发生时,应力释放产生的能量作用于锚杆上,两个弹簧和两块滑移块一起发挥作用,弹簧通过变形减震吸能发挥部分作用,两块滑移块相对移动卸压发挥主要作用。应力重新分布平衡后,锚杆在屈服极限内具有恢复能力。实施例2:抗岩爆错位卸压型支护锚杆与实施例1抗岩爆错位卸压型支护锚杆的结构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空心腔体A端头的卸压杆体5的外壁设置有托盘限位环,托盘6设置在托盘限位环与紧固螺母7之间;托盘限位环可进一步实现托盘6的紧固限位,避免岩爆时发生滑移和损坏。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岩爆错位卸压型支护锚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卸压杆体(5)和托盘(6),卸压杆体(5)的一端垂直穿过托盘(6)的中心孔,卸压杆体(5)的另一端开设有空心腔体,空心腔体内设置有错位滑动卸压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岩爆错位卸压型支护锚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卸压杆体(5)和托盘(6),卸压杆体(5)的一端垂直穿过托盘(6)的中心孔,卸压杆体(5)的另一端开设有空心腔体,空心腔体内设置有错位滑动卸压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岩爆错位卸压型支护锚杆,其特征在于:空心腔体包括A端和B端且A端靠近托盘(6),错位滑动卸压构件包括滑移块Ⅰ(1)、滑移块Ⅱ(3)、弹簧Ⅰ(2)、弹簧Ⅱ(4),滑移块Ⅰ(1)、滑移块Ⅱ(3)的表面均为光滑面,滑移块Ⅰ(1)的底面和滑移块Ⅱ(3)的顶面错位滑动;弹簧Ⅰ(2)的一端与滑移块Ⅰ(1)的端头固定连接且弹簧Ⅰ(2)的另一端与空心腔体A端面固定连接,非工作时,滑移块Ⅰ(1)的另一端头贴合空心腔体的B端面;弹簧Ⅱ(4)的一端与滑移块Ⅱ(3)的端头固定连接且弹簧Ⅱ(4)的另一端与空心腔体B端面固定连接,滑移块Ⅱ(3)的另一端头贴合空心腔体的A端面。


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岳峰王超张小强张成良刘磊程海勇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