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转式建筑混凝土浇筑装置
本技术涉及浇筑设备
,具体为一种回转式建筑混凝土浇筑装置。
技术介绍
浇注机是用来完成车间铸造浇注的设备,可以提高铸件成功率,减少铁液浪费和烧伤现象的发生,我国绝大部分铸造厂靠手工操作浇包来完成铁液浇注,不仅劳动条件差,劳动强度高,而且安全性也差,随着高效造型设备的广泛使用,生产节拍越来越快,人工操作非常紧张,现有的混泥土浇筑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遇到死角,浇注机不能水平旋转,只能在纵向面进行浇筑,而且在移动过程中即为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转式建筑混凝土浇筑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现有的混泥土搅拌装置体型大,不方便移动和搅拌不均匀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回转式建筑混凝土浇筑装置,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的上端固定有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的上端设置有第三底座,所述第二底座与第三底座为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底座的外侧固定有第一托板,所述第三底座的上端设置有第四底座,所述第四底座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三底座的上端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内侧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三底座的上端固定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托板的上端固定有进料口,所述第一托板的上端设置有支柱,所述支柱的上端与进料口的外侧相互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底座的下端设置有车轮,所述第一底座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外侧设置有旋钮,所述第一套筒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套杆,所述第一套筒与第一套杆为套筒连接,所述第一套杆的底端设置有防滑垫。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的后端设置有增压泵,所述增压泵的外侧设置有第一管道,所述增压泵的外侧设置有第二管道。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外侧设置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内侧设置有第一竖杆,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一竖杆相互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竖杆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一竖杆的外侧固定有第二托板,所述第二托板的上端固定有第四电机,所述第一竖杆的内侧设置有第二竖杆,所述第二竖杆通过第二转轴与第一竖杆相互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竖杆的外侧设置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二竖杆的外侧固定有第三托板,所述第三托板的上侧设置有第五电机,所述第二竖杆的内侧设置有第三竖杆,所述第三竖杆通过第三转轴与第二竖杆相互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回转式建筑混凝土浇筑装置,通过将第一底座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将第一套杆从第一套筒中放出调整至合适的位置,拧紧旋钮,固定第一底座的位置,启动第二电机,将第三底座旋转至合适的位置停止,实现了对第三底座的水平旋转,启动第三电机,将第一竖杆沿着第一转轴调整至合适的位置,然后启动第四电机,将第二竖杆沿着第二转轴调整至合适的位置,启动第五电机,将第三竖杆沿着第三转轴调整至合适的位置,将出料口对准需要浇筑的位置,启动第一电机,将进料口中的混凝土吸出从第一管道进入到增压泵,在增压泵中增压输入至第二管道中,从出料口中输出进行浇筑,实现了对合适位置的浇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底座;2、第二底座;3、第三底座;4、第一托板;5、第四底座;6、第一电机;7、支架;8、第二电机;9、第一连接板;10、进料口;11、支柱;12、车轮;13、第一套筒;14、旋钮;15、第一套杆;16、防滑垫;17、增压泵;18、第一管道;19、第二管道;20、第三电机;21、第一转轴;22、第一竖杆;23、第二转轴;24、第二托板;25、第四电机;26、第二竖杆;27、第三转轴;28、第三托板;29、第五电机;30、第三竖杆;31、出料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回转式建筑混凝土浇筑装置,包括第一底座1,第一底座1的上端固定有第二底座2,第二底座2的上端设置有第三底座3,第二底座2与第三底座3为转动连接,第三底座3的外侧固定有第一托板4,第三底座3的上端设置有第四底座5,第四底座5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电机6,第三底座3的上端设置有支架7,支架7的内侧设置有第二电机8,第三底座3的上端固定有第一连接板9,第一托板4的上端固定有进料口10,第一托板4的上端设置有支柱11,支柱11的上端与进料口10的外侧相互连接。进一步的,第一底座1的下端设置有车轮12,第一底座1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套筒13,第一套筒13的外侧设置有旋钮14,第一套筒13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套杆15,第一套筒13与第一套杆15为套筒连接,第一套杆15的底端设置有防滑垫16。进一步的,第一电机6的后端设置有增压泵17,增压泵17的外侧设置有第一管道18,增压泵17的外侧设置有第二管道19。进一步的,第一连接板9的外侧设置有第三电机20,第一连接板9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转轴21,第一连接板9的内侧设置有第一竖杆22,第一连接板9通过第一转轴21与第一竖杆22相互连接。进一步的,第一竖杆22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转轴23,第一竖杆22的外侧固定有第二托板24,第二托板24的上端固定有第四电机25,第一竖杆22的内侧设置有第二竖杆26,第二竖杆26通过第二转轴23与第一竖杆22相互连接。进一步的,第二竖杆26的外侧设置有第三转轴27,第二竖杆26的外侧固定有第三托板28,第三托板28的上侧设置有第五电机29,第二竖杆26的内侧设置有第三竖杆30,第三竖杆30通过第三转轴27与第二竖杆26相互连接,第二管道19的末端设置有出料口31。工作原理:将第一底座1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将第一套杆15从第一套筒13中放出调整至合适的位置,拧紧旋钮14,固定第一底座1的位置,启动第二电机8,将第三底座3旋转至合适的位置停止,实现了对第三底座3的水平旋转,启动第三电机20,将第一竖杆22沿着第一转轴21调整至合适的位置,然后启动第四电机25,将第二竖杆26沿着第二转轴23调整至合适的位置,启动第五电机29,将第三竖杆30沿着第三转轴27调整至合适的位置,将出料口31对准需要浇筑的位置,启动第一电机6,将进料口10中的混凝土吸出从第一管道18进入到增压泵17,在增压泵17中增压输入至第二管道19中,从出料口31中输出进行浇筑,实现了对合适位置的浇筑。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回转式建筑混凝土浇筑装置,包括第一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1)的上端固定有第二底座(2),所述第二底座(2)的上端设置有第三底座(3),所述第二底座(2)与第三底座(3)为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底座(3)的外侧固定有第一托板(4),所述第三底座(3)的上端设置有第四底座(5),所述第四底座(5)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电机(6),所述第三底座(3)的上端设置有支架(7),所述支架(7)的内侧设置有第二电机(8),所述第三底座(3)的上端固定有第一连接板(9),所述第一托板(4)的上端固定有进料口(10),所述第一托板(4)的上端设置有支柱(11),所述支柱(11)的上端与进料口(10)的外侧相互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转式建筑混凝土浇筑装置,包括第一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1)的上端固定有第二底座(2),所述第二底座(2)的上端设置有第三底座(3),所述第二底座(2)与第三底座(3)为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底座(3)的外侧固定有第一托板(4),所述第三底座(3)的上端设置有第四底座(5),所述第四底座(5)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电机(6),所述第三底座(3)的上端设置有支架(7),所述支架(7)的内侧设置有第二电机(8),所述第三底座(3)的上端固定有第一连接板(9),所述第一托板(4)的上端固定有进料口(10),所述第一托板(4)的上端设置有支柱(11),所述支柱(11)的上端与进料口(10)的外侧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转式建筑混凝土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1)的下端设置有车轮(12),所述第一底座(1)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套筒(13),所述第一套筒(13)的外侧设置有旋钮(14),所述第一套筒(13)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套杆(15),所述第一套筒(13)与第一套杆(15)为套筒连接,所述第一套杆(15)的底端设置有防滑垫(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转式建筑混凝土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6)的后端设置有增压泵(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铁军,段大千,崔彬彬,龚卫朝,
申请(专利权)人:龚卫朝,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