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源热泵机组除霜判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02802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源热泵机组除霜判定方法,不结霜正常运行时,空气源热泵机组的环境温度与翅片温度差值T的平均值;空气源热泵机组在运行现场正常运行时,将测量的环境温度与翅片温度差值与实验室测量的差值T的对比值AT进行存储;机组正常运行时间大于机组除霜间隔时间后,建立不同环境温度、环境湿度条件下结霜的空气源热泵机组的环境温度与翅片温度差值ST;计算不同环境温度、环境湿度条件下正常运行的空气源热泵机组的环境温度与翅片温度差与不同环境温度、环境湿度条件下结霜的空气源热泵机组的环境温度与翅片温度差ST之间的差值QT;当(T+AT)≤(ST‑QT)时,判定空气源热泵需进行除霜动作,避免频繁化霜导致的机组能效衰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源热泵机组除霜判定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源热泵机组,具体涉及一种空气源热泵机组除霜判定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空气源热泵普遍以低于某环境温度定值下的环境温度与翅片温度的差值作为空气源热泵机组是否结霜的判断依据。由于空气源热泵机组在不同环境温度、不同湿度条件下的结霜时的环境温度与盘管温度差值会有很大差异,造成误判,经常在结霜条件下不能正常进入化霜或无霜条件下进入化霜,造成机组能效降低。例如,除霜时会导致空气源热泵机组制冷水能效降低,空气源热泵机组结霜严重时会封堵翅片换热器,导致翅片换热器换热效果降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特此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源热泵机组除霜判定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空气源热泵机组除霜判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热泵机组的传感器检测模块获取环境温度、环境湿度、翅片温度;S2:在实验室环境中,建立不同环境温度、环境湿度条件下,不结霜正常运行时,空气源热泵机组的环境温度与翅片温度差值T的平均值;S3:空气源热泵机组在运行现场正常运行时,将测量的环境温度与翅片温度差值与实验室测量的差值T的对比值AT进行存储;S4:实验室测试,机组正常运行时间大于机组除霜间隔时间后,建立不同环境温度、环境湿度条件下结霜的空气源热泵机组的环境温度与翅片温度差值ST;S5:计算不同环境温度、环境湿度条件下正常运行的空气源热泵机组的环境温度与翅片温度差与不同环境温度、环境湿度条件下结霜的空气源热泵机组的环境温度与翅片温度差ST之间的差值QT;S6:当(T+AT)≤(ST-QT)时,判定空气源热泵需进行除霜动作。进一步的,步骤S2中,将空气源热泵机组的环境温度与翅片温度差值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存储,以供查询。进一步的,步骤S1中,将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进行分组。进一步的,将环境温度分为6组,分别为:[20~10),[10~0),[0~-5),[-5~-10),[-10~-20),-20以下。进一步的,将环境湿度分为3组,分别为:[20~40),[40~70),[70~9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实验室环境中在不同环境温度、不同环境湿度下正常运行时的测试结果,判断正常进行时空气源热泵机组环境温度与翅片温度的差值的平均值,进行环境温度与翅片温度的标注;根据实验室测试在不同环境温度、不同环境湿度下结霜时的空气源热泵机组的环境温度与翅片温度的差值的平均值,建立查询表格,作为空气源热泵机组是否结霜的判断依据;避免频繁化霜导致的机组能效衰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空气源热泵机组除霜判定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通过实验室在不同环境温度、不同环境湿度下正常运行时的测试结果,判断正常进行时空气源热泵机组环境温度与翅片温度的差值的平均值,进行环境温度与翅片温度的标注。参照表1,经过实验室测试,建立不同环境温度、环境湿度条件下,不结霜正常运行时,空气源热泵机组的环境温度与翅片温度差值的平均值,进行环境温度与翅片温度的标注,并建立表格进行存储,环境温度分为6组:[20~10),[10~0),[0~-5),[-5~-10),[-10~-20),-20以下;环境湿度分为3组:[20~40),[40~70),[70~98],通过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组合形成18组,分为序号1-序号18,由于空气源热泵机组在运行现场与实验室测试会有差异,根据空气源热泵机组在运行现场进入除霜并在除霜正常启动后3分钟-5分钟时的环境温度与翅片温度差的值对实验室测试时的值的平均值进行修正,修正值设置为T1-T18,并进行存储,空气源热泵机组在运行现场正常运行时,测量环境温度与翅片温度差值,将机组运行现场正常运行时环境温度与翅片温度差值的平均值与实验室实验室测试正常运行时环境温度与翅片温度差的对比值的平均值AT1-AT18进行存储。表1:参照表2,经过实验室测试,机组正常运行时间≥机组除霜间隔时间后,建立不同环境温度、环境湿度条件下结霜的空气源热泵机组的环境温度与翅片温度差值ST的平均值,并建立表格进行存储;查询表格,作为空气源热泵机组是否结霜的判断依据,同样的,参照表1,通过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组合形成18组,分为序号1-序号18,进行差值ST计算,存储为ST1-ST18。计算不同环境温度、环境湿度条件下正常运行的空气源热泵机组的环境温度的平均值与翅片温度差与不同环境温度、环境湿度条件下结霜的空气源热泵机组的环境温度与翅片温度差ST之间的差值的平均值QT;当(T+AT)≤ST-QT,则判断空气源热泵需进行除霜逻辑动作,即不同环境温度、环境湿度条件下正常运行的空气源热泵机组需要进行除霜动作。表2:在序号1的环境温度及环境湿度条件下,判断空气源热泵机组进入除霜的条件:(T1+AT1)≤ST1-QT1。如条件满足,则判断空气源热泵需进行除霜逻辑动作。在序号2的环境温度及环境湿度条件下,判断空气源热泵机组进入除霜的条件:(T1+AT1)≤ST2-QT2。如条件满足,则判断空气源热泵需进行除霜逻辑动作。以此类推。在序号18的环境温度及环境湿度条件下,判断空气源热泵机组进入除霜的条件:(T18+AT18)≤ST18-QT18。如条件满足,则判断空气源热泵需进行除霜逻辑动作。表格上的数据是作为有无结霜判定,但进入化霜要考虑结霜的严重程序,轻微结霜时可不考虑化霜,避免造成频繁化霜导致的机组能效衰减。具体的,参照图1所示,一种空气源热泵机组除霜判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热泵机组的传感器检测模块获取环境温度、环境湿度、翅片温度;S2:在实验室环境中,建立不同环境温度、环境湿度条件下,不结霜正常运行时,空气源热泵机组的环境温度与翅片温度差值T的平均值;S3:空气源热泵机组在运行现场正常运行时,将测量的环境温度与翅片温度差值与实验室测量的差值T的对比值AT进行存储;S4:实验室测试,机组正常运行时间大于机组除霜间隔时间后,建立不同环境温度、环境湿度条件下结霜的空气源热泵机组的环境温度与翅片温度差值ST;S5:计算不同环境温度、环境湿度条件下正常运行的空气源热泵机组的环境温度与翅片温度差与不同环境温度、环境湿度条件下结霜的空气源热泵机组的环境温度与翅片温度差ST之间的差值QT;S6:当(T+AT)≤(ST-QT)时,判定空气源热泵需进行除霜动作。通过上述两个表格进行不同环境温度、环境湿度条件下结霜的空气源热泵机组的环境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源热泵机组除霜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热泵机组的传感器检测模块获取环境温度、环境湿度、翅片温度;/nS2:在实验室环境中,建立不同环境温度、环境湿度条件下,不结霜正常运行时,空气源热泵机组的环境温度与翅片温度差值T的平均值;/nS3:空气源热泵机组在运行现场正常运行时,将测量的环境温度与翅片温度差值与实验室测量的差值T的对比值AT进行存储;/nS4:实验室测试,机组正常运行时间大于机组除霜间隔时间后,建立不同环境温度、环境湿度条件下结霜的空气源热泵机组的环境温度与翅片温度差值ST;/nS5:计算不同环境温度、环境湿度条件下正常运行的空气源热泵机组的环境温度与翅片温度差与不同环境温度、环境湿度条件下结霜的空气源热泵机组的环境温度与翅片温度差ST之间的差值QT;/nS6:当(T+AT)≤(ST-QT)时,判定空气源热泵需进行除霜动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源热泵机组除霜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热泵机组的传感器检测模块获取环境温度、环境湿度、翅片温度;
S2:在实验室环境中,建立不同环境温度、环境湿度条件下,不结霜正常运行时,空气源热泵机组的环境温度与翅片温度差值T的平均值;
S3:空气源热泵机组在运行现场正常运行时,将测量的环境温度与翅片温度差值与实验室测量的差值T的对比值AT进行存储;
S4:实验室测试,机组正常运行时间大于机组除霜间隔时间后,建立不同环境温度、环境湿度条件下结霜的空气源热泵机组的环境温度与翅片温度差值ST;
S5:计算不同环境温度、环境湿度条件下正常运行的空气源热泵机组的环境温度与翅片温度差与不同环境温度、环境湿度条件下结霜的空气源热泵机组的环境温度与翅片温度差ST之间的差值QT;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密升苏昀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纽恩泰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