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2709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07
本申请提供一种近光灯的车用照明装置,包含发光模块、聚光透镜以及导光件。导光件具有中空导光结构,且定义一入光侧以及一出光侧远离入光侧,发光模块与聚光透镜分别设置于入光侧与出光侧。采用中空导光结构的导光件时,相较于采用实心透明塑料或硅胶导光件,可以避免导光件照光受热老化或形变的现象,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用照明装置
本申请有关于一种车用照明装置,特别是可以满足照度需求的小型化车用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依据法规要求,车辆前侧必须设置远光灯、近光灯与方向灯,而且昼行灯也日益普及,并且随着车体造型的多元变化,车体前表面用于安装前述车灯的位置也越来越少,车灯的出光面积也越来越小;即使如此,车灯仍要符合法规规范的亮度、光型、以及照射角度,以确保行车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照明装置,应用于设置狭长光型,但仍能满足所需求的光型与照度。基于上述目的,提供一种车用照明装置,包含发光模块、聚光透镜以及导光件。导光件为中空柱状且定义一入光侧以及一出光侧远离入光侧,发光模块与聚光透镜分别设置于入光侧与出光侧。此外,导光件可以由至少二壳体构成,该些壳体的相邻表面具有多个侧壁,彼此配合形成一导光结构。采用中空导光结构提供发光件的导光作用,可以通过壳体侧壁的轮廓定义出光侧的光型边界,产生适合的光形,此外,相较于采用实心透明塑料或硅胶导光件,采用中空导光结构还可以避免组件受热老化的现象。进一步地,也可以将实心导光柱设置于中空导光结构中,除了满足混光需求,中空导光结构也可以提供支撑作用,使导光柱不受热形变。车用照明装置可以设置成模块化结构,发光模块只包含一个发光件,对应相同数量的导光结构与聚光透镜。发光模块也可以是一个主要发光件形成中心光源,搭配其二侧的次要发光件进行补光,以产生狭长光型满足照度,同时能缩小车用照明装置的体积。此外,该些发光件可以电性连接一控制模块,由控制模块调整补光的强度。有关本申请的其它功效及实施例的详细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近光灯的车用照明装置的外观示意图;图2是图1的组件爆炸图;图3是图1的中空导光柱的横剖面图;图4是近光灯的车用照明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图5是图4的组件爆炸图;图6是图4的中空导光柱的横剖面图;图7是图4的中空导光柱的纵剖面图。符号说明10:导光件11:上壳体12:下壳体13、14:夹持平台111、112、113、121、122、123:侧壁15:承载座20:聚光透镜30:发光模块31:安装座330、331、332、333:发光件40:散热鳍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为具体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与达成功效,提供一实施例并搭配图式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至图3,绘示一种近光灯的车用照明装置,由前方至后方依序设置聚光透镜20、承载座15整合导光件10、发光模块30、散热鳍片40。导光件10具有中空柱状的内侧壁设有反射镀膜,承载座15与导光件10一体成形,且定义了聚光透镜20与发光模块30的安装位置,散热鳍片40则与发光模块30的光轴垂直。于本实施例中,发光模块30具有安装座31以定位一个发光件330,以提供足够光源,导光件10呈中空柱状且定义一入光侧以及一出光侧远离入光侧,发光模块30设置于出光侧,聚光透镜20采用超音波熔融固定与承载座15且邻近出光侧。此外,入光侧的轮廓小于出光侧轮廓,且分别定义发光件330的输入光源总量以及输出光源光型边界,聚光透镜20则用于修饰且集中输出光型,以获得较佳的均旋光性。通过将发光模块30、导光件10、发光模块30形成模块化结构,可以使照明装置微型化,应用于补光或其他的照明用途。请参阅图4至图7,其绘示的车用照明装置与前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发光模块30包含一个主要发光件332以及二个次要发光件331,333设置于主要发光件332的相对二侧,三个发光件331、332、333设置于安装座31,其彼此分离且设置位于同一直线,使发光模块30形成宽度约2厘米狭长型模块。聚光透镜20的数量对应发光件数量,形成并排的透镜模块,且透镜位置对应出光侧的位置。此外,于本实施例中,导光件10由上壳体11、下壳体12所构成,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相接处的表面具有凸起或凹陷的多个侧壁111,112,113,121,122,123,二壳体组合时对应侧壁(111与121、112与122、113与123)构成中空柱,且中空柱的数量与位置对应发光件的数量与位置,侧壁111,112,113,121,122,123设置金属反射镀膜,以形成中空的导光结构,并定义入光侧与出光侧。发光件331,332,333与对应的聚光透镜20的聚光弧面分别对准于中空导光结构的入光侧与出光侧,使光源引导至位于出光侧时,通过透镜集中并修饰光型。通过将一个主要发光件形成中心光源,以及其二侧的次要发光件进行补光,能产生狭长光型,除了满足照度,还能缩小车用照明装置的体积。采用中空导光结构对于发光件所发射光线进行引导,除了增加均旋光性,还可以通过壳体侧壁的轮廓定义出光侧的光型边界,产生适合的光形,相较于采用实心透明塑料或硅胶导光件,采用中空导光结构还可以避免组件受热老化的现象。请参阅图6与图7,于本实施例中,中空导光结构于发光模块30前方形成封闭柱状轮廓,上、下壳体11,12表面可以区分成接触表面以及构成中空导光结构的侧壁表面。因此,反射镀膜可以至少位于构成中空导光结构的侧壁表面;然而,反射镀膜也可以完全覆盖上、下壳体11,12的邻近表面。此外,上、下壳体11,12的接触表面与中空导光结构侧壁在前后方向共享同一边界线,避免从侧面漏光,壳体可以是导热材质,避免模块过热。于本实施例中,上、下壳体11,12还朝向发光方向延伸分别形成二夹持平台13、14,作为聚光透镜20的定位及夹持件,减少组件数量与组装步骤。于本实施例中,主要发光件332为2晶的LED,其对应中空导光柱具有阶梯状的轮廓,于光源投射时产生右高左低的中心光源;次要发光件331,333为3晶的LED,其对应光型边界具有不同的长度,以对应主要发光件332的二侧边照射范围的补光需求。然而,该些发光件331,332,333也可以通过电性连接一控制模块,调整发光件331,333的强度进行补光。在此补充的是,该导光件10内部也可以设置实心的导光柱,提供混光作用,中空导光结构也可以提供支撑作用,使导光柱不受热形变。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及/或实施方式,仅是用以说明实现本申请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及/或实施方式,并非对本申请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内容所公开的技术手段的范围,当可作些许的更动或修改为其它等效的实施例,但仍应视为与本申请实质相同的技术或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n一发光模块;/n一聚光透镜;以及/n一导光件,呈中空柱状且定义一入光侧以及一出光侧远离该入光侧,该发光模块与该聚光透镜分别设置于该入光侧与该出光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发光模块;
一聚光透镜;以及
一导光件,呈中空柱状且定义一入光侧以及一出光侧远离该入光侧,该发光模块与该聚光透镜分别设置于该入光侧与该出光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光件由至少二壳体构成,该些壳体的相邻表面具有多个侧壁配合形成一导光结构。


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壳体表面设置一反射面以形成该导光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壳体朝向一发光方向延伸形成一夹持件以设置该聚光透镜。


5.如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仲强赖成志李昭霈
申请(专利权)人:坦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