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锡杨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道路示警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2652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道路示警桩,包括桩体,所述桩体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顶盖,顶盖的一侧粘接有太阳能薄膜,所述桩体的一侧设有多个进水孔,所述桩体的两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空气检测仪和安装板,且空气检测仪的底部和安装板的上表面均卡接有电路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能够实时监测路面积水情况,发现异常情况时可以将信息推送至终端服务系统平台,从而可以及时的了解城市的洪涝情况,提高了装置的灵活性,其次,可以实时监测路面汽车和行人情况,可实现人脸识别功能,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然后通过物联网实时连接技术,将获取的信息传输至服务器等外部设备,以便外部设备进行管理,灵活性、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道路示警桩
本技术涉及道路示警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道路示警桩。
技术介绍
目前,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有时在道路上挖有沟,或者,因休息、故障、事故等原因,机动车停留在道路上,这些道路上的障碍物由于没有有效的指示和警告装置,因而容易导致行人、骑自行车者或行驶的机动车发生事故,特别是在夜间更容易引发恶性事故的发生。目前,现有的智能道路示警桩,大多存在以下的不足:不能对道路积水进行检测预警,实用性差,综上,现有的智能道路示警桩大多还不能很好地契合实际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智能道路示警桩。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道路示警桩,包括桩体,所述桩体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顶盖,顶盖的一侧粘接有太阳能薄膜,所述桩体的一侧设有多个进水孔,所述桩体的两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空气检测仪和安装板,且空气检测仪的底部和安装板的上表面均卡接有电路板,电路板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物联网芯片,所述桩体的两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锂电池,锂电池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有感应警报器,且桩体的内部设有活动浮子。进一步的,所述桩体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底座,固定底座的上表面设有多个安装孔。进一步的,所述桩体的一侧外壁安装有多个LED灯。进一步的,所述顶盖的一侧安装有多个摄像头。进一步的,所述桩体的一侧开设有通风口。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底座与顶盖的一侧均粘接有透明罩,且透明罩位于桩体的一侧。进一步的,所述摄像头、空气检测仪和感应警报器与物联网芯片通过信号线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在桩体内放置活动浮子的设置能够与感应警报器接触,可以实时监测路面积水情况,发现异常情况时可以通过物联网芯片通过信号线将信息推送至终端服务系统平台,从而可以及时的了解城市的洪涝情况,提高了装置的灵活性。2.通过摄像头的设置能够实时监测路面汽车和行人情况,可实现人脸识别功能,服务器可随时调看视频,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3.通过物联网芯片的设置能够通过物联网实时连接技术,将获取的信息传输至服务器等外部设备,以便外部设备进行管理,灵活性、实用性强。4.通过LED灯的设置能够主动发光警示,警示人们提高警惕以策安全,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以及警示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道路示警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道路示警桩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道路示警桩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道路示警桩的信号流程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底座;2、桩体;3、安装孔;4、透明罩;5、LED灯;6、顶盖;7、太阳能薄膜;8、摄像头;9、通风口;10、空气检测仪;11、安装板;12、电路板;13、物联网芯片;14、进水孔;15、活动浮子;16、感应警报器;17、锂电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4,一种智能道路示警桩,包括桩体2,桩体2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顶盖6,顶盖6的一侧粘接有太阳能薄膜7,桩体2的一侧设有多个进水孔14,桩体2的两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空气检测仪10和安装板11,且空气检测仪10的底部和安装板11的上表面均卡接有电路板12,电路板12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物联网芯片13,通过空气检测仪10对空气进行检测,当检测的空气值在PM2.5范围内正常,当检测的空气值大于PM2.5则为不正常,此时,检测的情况通过物联网芯片13将信息通过信号线传输给终端服务器,桩体2的两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锂电池17,通过太阳能薄膜7吸收太阳能给锂电池17进行充电,从而使得锂电池17给电路板12以及感应警报器16进行供电,进而给物联网芯片13进行供电,锂电池17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有感应警报器16,且桩体2的内部设有活动浮子15,当在阴雨天气时,雨水通过进水孔14进入桩体2内,当雨水使得活动浮子15飘起来与感应警报器16接触时,感应警报器16将雨水的洪涝情况传输给物联网芯片13,从而通过物联网芯片13将信息推送至终端服务系统平台,从而可以了解城市洪涝情况。其中,桩体2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底座1,固定底座1的上表面设有多个安装孔3,通过安装孔3将固定底座1与路面进行固定连接。其中,桩体2的一侧外壁安装有多个LED灯5,锂电池17给LED灯5进行供电,通过LED灯5的设计能够主动发光,警示人们提高警惕以策安全。其中,顶盖6的一侧安装有多个摄像头8,通过摄像头8能够实时监测路面汽车和行人情况,可实现人脸识别功能,服务器可以随时调看视频。其中,桩体2的一侧开设有通风口9,空气通过通风口9进入桩体2内。其中,固定底座1与顶盖6的一侧均粘接有透明罩4,透明罩4对桩体2起到保护的作用,且透明罩4位于桩体2的一侧。其中,摄像头8、空气检测仪10和感应警报器16与物联网芯片13通过信号线连接。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桩体2固定在固定底座1的内部,然后通过安装孔3将固定底座1与路面进行固定连接,道路警示装置安装完毕,在正常使用时,通过太阳能薄膜7吸收太阳能给锂电池17进行充电,从而使得锂电池17给电路板12以及感应警报器16进行供电,进而给物联网芯片13进行供电,空气通过通风口9进入桩体2内,然后通过空气检测仪10对空气进行检测,当检测的空气值在PM2.5范围内则属于正常,当检测的空气值大于PM2.5则为不正常,此时,检测的情况通过物联网芯片13将信息通过信号线传输给终端服务器,当在阴雨天气时,雨水通过进水孔14进入桩体2内,当雨水使得活动浮子15飘起来与感应警报器16接触时,感应警报器16将雨水的洪涝情况传输给物联网芯片13,从而通过物联网芯片13将信息推送至终端服务系统平台,从而可以了解城市洪涝情况,在摄像头8的配合下可以实时监测路面汽车和行人情况,可实现人脸识别功能,服务器可随时调看视频,通过LED灯5主动发光警示人们提高警惕以策安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道路示警桩,包括桩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盖(6),顶盖(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太阳能薄膜(7),所述桩体(2)的一侧设有多个进水孔(14),所述桩体(2)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空气检测仪(10)和安装板(11),且空气检测仪(10)的底部和安装板(11)的上表面均卡接有电路板(12),电路板(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物联网芯片(13),所述桩体(2)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有锂电池(17),锂电池(1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感应警报器(16),且桩体(2)的内部设有活动浮子(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道路示警桩,包括桩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盖(6),顶盖(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太阳能薄膜(7),所述桩体(2)的一侧设有多个进水孔(14),所述桩体(2)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空气检测仪(10)和安装板(11),且空气检测仪(10)的底部和安装板(11)的上表面均卡接有电路板(12),电路板(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物联网芯片(13),所述桩体(2)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有锂电池(17),锂电池(1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感应警报器(16),且桩体(2)的内部设有活动浮子(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道路示警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底座(1),固定底座(1)的上表面设有多个安装孔(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锡杨
申请(专利权)人:郑锡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