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筋张拉用马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2644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应力筋张拉用马凳。包括支撑板一、支撑板二和立柱;所述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为轴线重合的圆环状钢板,多个立柱沿支撑板一或支撑板二的圆周方向均布连接于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之间;所述立柱的轴线垂直于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的面板;所述立柱为螺纹杆,所述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上均设有用于连接立柱的螺纹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立柱连接于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之间,既实现了马凳对千斤顶的支撑作用,又在相邻立柱之间形成了锚具的紧固空间,便于操作人员进行锚具紧固;通过在立柱上设置螺纹,在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上设置用于连接立柱的螺纹孔,可实现马凳高度的调节,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张拉和锚具固定场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应力筋张拉用马凳
本技术涉及建设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预应力筋张拉用马凳。
技术介绍
连续刚构桥以其跨越能力大、施工方便、造价低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桥梁工程中,特别是随着高速公路建设向山区快速延伸,高墩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在我国迅速发展,但早期在我国修建的连续刚构桥中,箱梁腹板混凝土开裂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部分刚构桥箱梁腹板开裂是由竖向预应力筋张拉的预应力不足造成,预应力筋张拉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与张拉工装——马凳有关,锚具位于马凳内部,传统张拉用马凳由于锚具施拧操作空间小、高度可调节性差、施拧扳手旋转角度受马凳脚限制,导致锚具锚固不到位,造成预应力张拉效果差。综上所述,急需一种预应力筋张拉用马凳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应力筋张拉用马凳,以解决现有马凳的锚具紧固空间不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应力筋张拉用马凳,包括支撑板一、支撑板二和立柱;所述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为轴线重合的圆环状钢板,多个立柱沿支撑板一或支撑板二的圆周方向均布连接于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之间;所述立柱的轴线垂直于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的面板。优选的,所述立柱为螺纹杆,所述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上均设有用于连接立柱的螺纹孔。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一上设有用于与千斤顶连接的安装孔一;所述支撑板二上设有用于与工程结构构件连接的安装孔二。优选的,所述立柱的一端超出支撑板一远离支撑板二的侧面,多个立柱超出支撑板一的端部形成用于容纳千斤顶的区域。<br>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的厚度为4~6cm。优选的,所述立柱的数量为3~6根。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通过立柱连接于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之间,既实现了马凳对千斤顶的支撑作用,又在相邻立柱之间形成了锚具的紧固空间,便于操作人员进行锚具紧固。(2)本技术中,通过在立柱上设置螺纹,在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上设置用于连接立柱的螺纹孔,可实现马凳高度的调节(即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的距离调节),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张拉和锚具固定场景。(3)本技术中,通过在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上分别设置与工程结构构件和千斤顶连接的安装孔一和安装孔二,防止张拉过程中马凳移位,从而导致张拉效果差。(4)本技术中,立柱一端超出支撑板一远离支撑板二的侧面,可对千斤顶进行限位。(5)本技术中,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为圆环状钢板,保证马凳结构刚度的同时可减少马凳重量,便于工人进行搬运,节省人工成本。(6)本技术中,立柱均布设置在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之间,数量优选3~6根,既可保证锚具固定的操作空间(扳手旋转角度在60~120°之间),又可保证马凳的支撑效果,防止因立柱数量过多造成操作空间不足,不便进行锚具固定;防止因立柱数量过少而使马凳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申请的一种预应力筋张拉用马凳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支撑板一,1.1、安装孔一,2、支撑板二,2.1、安装孔二,3、立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实施例:参见图1,一种预应力筋张拉用马凳,本实施例应用于箱梁的竖向预应力筋张拉。一种预应力筋张拉用马凳,包括支撑板一1、支撑板二2和立柱3;所述支撑板一1和支撑板二2为轴线重合的圆环状钢板,多个立柱3沿支撑板一1或支撑板二2的圆周方向均布连接于支撑板一1和支撑板二2之间;所述支撑板一1和支撑板二2上均设有使钢筋穿过的圆形通孔;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一1和支撑板二2均为厚度4~6cm的钢板,支撑板一1和支撑板二2可选用碳素结构钢进行制作;所述立柱3的数量为3~6根,沿支撑板一1或支撑板二2的圆周均布设置;本实施例中,设有四根立柱3,立柱3之间形成的空隙可便于操作人员伸入扳手固定锚具;所述立柱3的轴线垂直于支撑板一1和支撑板二2的面板,便于使钢筋沿立柱3的轴线方向受力完成张拉。所述支撑板一1上设有用于与千斤顶连接的安装孔一1.1;所述支撑板二2上设有用于与工程结构构件(即本实施例中的箱梁)连接的安装孔二2.1,通过螺栓固定形成马凳与箱梁和千斤顶之间的连接,防止张拉时马凳移位造成张拉效果差。所述立柱3为直径3.5cm~4.8cm的实心螺纹杆,可采用碳钢进行制作,本实施例中,立柱3为六角头螺栓杆,所述支撑板一1和支撑板二2上均设有用于连接立柱3的螺纹孔,通过调节支撑板一1和支撑板2与立柱3的连接位置可实现支撑板一1和支撑板2之间的距离的调节,以适应不同环境、不同型号的锚具,从而扩大马凳的使用范围。所述立柱3的一端超出支撑板一1远离支撑板二2的侧面;多个立柱3超出支撑板一1的端部形成用于容纳千斤顶的区域,本实施例中,立柱3的六角螺栓头超出支撑板一1远离支撑板二2的侧面(即图1中支撑板一1的顶面),四个螺栓头围成的区域规格小于千斤顶的规格,可用于对千斤顶进行限位。上述预应力筋张拉用马凳的装配方法如下:首先分别制作支撑板一1、支撑板二2和立柱3,支撑板一1和支撑板2上钻有与立柱3外螺纹相匹配的螺纹孔,且支撑板一1和支撑板2上的螺纹孔位置一一对应;然后安装第一根立柱3,立柱3先旋入支撑板一1后再旋入支撑板二2,固定立柱3旋转支撑板一1,调节支撑板一1与支撑板二2之间的距离,达到设定距离且支撑板一1与支撑板二2上的螺纹孔位置一一对齐时,保持支撑板一1和支撑板二2固定,旋入剩余的立柱3,即可完成马凳装配。上述预应力筋张拉用马凳的工作流程为:将需张拉的竖向钢筋穿过支撑板二2的通孔并将支撑板二2通过安装孔二2.1与箱梁连接,然后在马凳的支撑板一1上安装穿心式张拉千斤顶并连接箱梁竖向预应力筋进行预应力筋张拉,马凳安装就位后每两根立柱3之间与竖向预应力筋间在平面上形成一个三角形操作区域,施拧扳手根据锚具的平面位置可在每两根立柱3间进行施拧,实现锚具锚固,本实施例中,施拧扳手手柄在两根立柱3间可来回摆动的角度接近90°,操作空间大,可视效果好,便于操作和观察。本装置结构简单且重量较轻,本实施例的预应力筋张拉用马凳质量为45kg,单束竖向预应力筋张拉完成后,只需由一个人工搬运至下一束预应力筋位置进行张拉,而传统马凳的质量为70kg左右,本实施例的预应力筋张拉用马凳质量比传统马凳质量轻25kg,搬运时可节约一个工人,搬运过程均由人工完成,不需要其他设备辅助,实现快速安装、转移,重复周转利用,经济效益显著,以张拉一座130m连续刚构桥为例,每张拉一个节段节约1日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应力筋张拉用马凳,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一(1)、支撑板二(2)和立柱(3);所述支撑板一(1)和支撑板二(2)为轴线重合的圆环状钢板,多个立柱(3)沿支撑板一(1)或支撑板二(2)的圆周方向均布连接于支撑板一(1)和支撑板二(2)之间;所述立柱(3)的轴线垂直于支撑板一(1)和支撑板二(2)的面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筋张拉用马凳,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一(1)、支撑板二(2)和立柱(3);所述支撑板一(1)和支撑板二(2)为轴线重合的圆环状钢板,多个立柱(3)沿支撑板一(1)或支撑板二(2)的圆周方向均布连接于支撑板一(1)和支撑板二(2)之间;所述立柱(3)的轴线垂直于支撑板一(1)和支撑板二(2)的面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筋张拉用马凳,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3)为螺纹杆,所述支撑板一(1)和支撑板二(2)上均设有用于连接立柱(3)的螺纹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筋张拉用马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小敏肖明钧梁忠周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