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石坝坝下洞体的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02367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土石坝坝下洞体的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中加固结构包括内衬管,内衬管和坝下洞体之间的间隙形成浇筑腔;锚固组件,具有多个锚固单元,每个锚固单元的锚固件一端植入坝下洞体而其另一端焊接在加固件上;连接组件,具有多个加固件,每个加固件的内圈与内衬管焊接在一起;以及混凝土加固层,填充在浇筑腔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原坝下洞体内加装一个内衬管,内衬管和坝下洞体内壁之间的环形浇筑腔内浇筑有混凝土,且浇筑腔内设置有锚固单元和加强板,锚固单元锚固在洞壁中,加强板与内衬管焊接在一起,提高了结构刚度,进而提高了结构稳定性,且该加固结构对原坝下洞体的影响较小,不会对土石坝坝体产生影响,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土石坝坝下洞体的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坝加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土石坝坝下洞体的加固结构,还涉及该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土石坝的坝下洞体(即坝下输水涵洞)是早期土石坝较为常见的结构,因其具有施工简便、工期短且造价低等优点,在中小型土坝枢纽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土石坝的坝下洞体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因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多种病害,如洞壁出现裂缝、洞壁局部变形、漏水以及混凝土老化等病害,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此,当坝下洞体出现病害时需要对其进行加固修复,以保证土石坝的正常运行,并降低安全隐患。目前,土石坝坝下洞体的常用加固方法主要是有两种:第一种是将坝下洞体附近的土方挖开,然后从洞体外壁进行加固处理,灌浆补强,但该加固方法效果差,使用周期较短,增加加固费用;并且该加固方法是从外部加固,土方开挖量大,造价高,施工难度大且施工工期长。第二种是将输水涵洞内的水排空,待洞壁干燥后对洞壁进行钻孔灌浆,加固效果差,需要多次钻孔加固,影响洞体的结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土石坝坝下洞体的加固结构,还提供了一种土石坝坝下洞体的加固方法,该加固方法无需开挖土方,可直接将原坝下洞体内部进行加固施工作业,提高了施工效率且加固成本低。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土石坝坝下洞体的加固结构,包括内衬管,穿设在坝下洞体内,所述内衬管和坝下洞体之间的间隙形成浇筑腔,且内衬管上开设有与所述浇筑腔连通的多组第一灌浆孔;锚固组件,具有多个沿坝下洞体长度方向间隔布设的锚固单元,每个所述锚固单元的锚固件一端植入坝下洞体而其另一端位于所述浇筑腔内;连接组件,位于浇筑腔内,且所述连接组件将每个所述锚固单元分别与内衬管连接在一起;以及混凝土加固层,填充在浇筑腔内,且所述混凝土加固层将锚固组件和连接组件连接在一起。优选地,每个所述锚固单元均包括多个所述锚固件,每个锚固单元的多个锚固件沿坝下洞体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且每个锚固件在所述坝下洞体中的锚固长度≥0.5m。优选地,每个所述锚固件均为L形结构,锚固件的长直线锚固在所述坝下洞体的洞壁中,锚固件的短直线段焊接在和其相对应的所述加强板上。优选地,所述加强板为分体式结构,其由多块结构相同的弧形钢板焊接而成,便于施工;加强板的焊缝和所述钢管的焊缝错位,提高结构强度。同时加强板间隔设置,可将浇筑腔分隔成多个独立的浇筑室,能够实现分段浇筑。优选地,所述加强板上开设有使细石混凝土和浆液流动的通孔,确保相邻两个浇筑室连通,实现分段浇筑,施工灵活方便。优选地,所述内衬管为分体式结构,其由多节结构相同的钢管焊接而成,且每节所述钢管均由多个结构相同的弧形管片(每个弧形管片的中心角为120°)首尾依次焊接而成,便于施工。优选地,每节所述钢管上开设有至少一组用于填充细石混凝土的第一灌浆孔和至少一组用于接触灌浆的第二灌浆孔,每组第一灌浆孔沿着钢管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每组所述第二灌浆孔开设在钢管的拱顶部位。更优选地,每个所述第一灌浆孔的孔口为正方形结构,且每个第一灌浆孔的孔口边沿自所述内衬管的临水面向其背水面逐渐减小。优选地,所述内衬管的内壁上涂刷有厚度为2mm~4mm的保护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土石坝坝下洞体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坝下洞体的内壁进行凿毛处理,凿毛厚度为30mm~70mm;第二步,在坝下洞体的内壁上锚固每个锚固单元,锚固单元的多个锚固件沿着坝下洞体的圆周方向等间距间隔布设,且每个锚固件的锚固长度≥0.5m;第三步,在每个锚固单元上焊接一个加强板,焊接时先将加强板的每片弧形钢板沿着圆周方向放置并分别与锚筋焊接在一起,然后再将加强板的多片弧形钢板焊接在一起,完成加强板的焊接作业;第四步,将每节钢管的多片弧形管片焊接在一起,并将该节钢管的两端部焊接在与其对应的加强板上;然后按自上游到下游的顺序依次焊接剩余多节钢管,完成内衬管的施工作业;第五步,浇筑混凝土,在浇筑时通过第一灌浆孔向浇筑腔内浇筑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每个第一灌浆孔处焊接一块钢板,实现每个第一灌浆孔的封堵;待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通过第二灌浆孔对凝固后的混凝土进行钻孔,钻孔深度约为≥100mm,使得第二灌浆孔和钻孔形成压力灌浆孔,然后进行接触灌浆,灌浆压力控制在0.2MPa~0.3MPa;灌浆结束七天后,采用敲击法检查浇筑腔内的脱空情况,对较明显的脱空部位钻孔,并进行接触灌浆;当灌浆质量满足要求后,在每个第二灌浆孔处焊接一块钢板,将第二灌浆孔封堵;第六步,灌浆结束后,在内衬管的内壁上涂刷抗冲刷且耐磨的防护涂料,形成厚度为3mm左右的防护层,完成坝下洞体的加固作业。本专利技术优点在于在原坝下洞体内加装一个内衬管,内衬管和坝下洞体内壁之间的环形浇筑腔内浇筑有混凝土,实现了坝下洞体的内部加固修复,降低了施工难度,缩短了施工工期,且加固成本低,克服了传统从外部开挖坝下洞体加固方式加固效果差、施工周期长且造价高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在环形浇筑腔内设置有锚固单元和加强板,且锚固单元锚固在洞壁中,加强板与内衬管焊接在一起,提高了结构刚度,进而提高了结构稳定性,进一步保证加固效果。同时本专利技术在洞体内放一个内衬管,在浇筑腔内浇筑混凝土进行加固,无需对原坝下洞体进行钻孔浇筑,对原坝下洞体的影响较小,不会对土石坝坝体产生影响,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本专利技术的内衬管为分体结构,组成内衬管的每节钢管也为分体式结构,不仅降低了施工难度,还能够最大幅度的增加钢管的直径,以满足过流需求。本专利技术的每个钢管的顶部弧形管片上均开设有一组第二灌浆孔,可通过第二灌浆孔对浇筑腔内的混凝土钻孔,然后通过钻孔向混凝土中灌入浆液,使混凝土粘结在一起,进一步保证加固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B-B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加强板的安装位置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述钢管的断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土石坝坝下洞体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内衬管,穿设在坝下洞体内,所述内衬管和坝下洞体内壁之间的间隙形成浇筑腔,且内衬管上开设有与所述浇筑腔连通的多组第一灌浆孔;/n锚固组件,具有多个沿坝下洞体长度方向间隔布设的锚固单元,每个所述锚固单元的锚固件一端植入坝下洞体的洞壁中而其另一端位于所述浇筑腔内;/n连接组件,位于浇筑腔内,且所述连接组件将每个所述锚固单元分别与内衬管连接在一起;以及/n混凝土加固层,填充在浇筑腔内,且所述混凝土加固层将锚固组件和连接组件连接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石坝坝下洞体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衬管,穿设在坝下洞体内,所述内衬管和坝下洞体内壁之间的间隙形成浇筑腔,且内衬管上开设有与所述浇筑腔连通的多组第一灌浆孔;
锚固组件,具有多个沿坝下洞体长度方向间隔布设的锚固单元,每个所述锚固单元的锚固件一端植入坝下洞体的洞壁中而其另一端位于所述浇筑腔内;
连接组件,位于浇筑腔内,且所述连接组件将每个所述锚固单元分别与内衬管连接在一起;以及
混凝土加固层,填充在浇筑腔内,且所述混凝土加固层将锚固组件和连接组件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石坝坝下洞体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锚固单元均包括多个所述锚固件,每个锚固单元的多个锚固件沿坝下洞体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且每个锚固件在所述坝下洞体中的锚固长度≥0.5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土石坝坝下洞体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锚固件均为L形结构,锚固件的长直线锚固在所述坝下洞体的洞壁中,锚固件的短直线段焊接在和其相对应的所述加强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土石坝坝下洞体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为分体式结构,其由多块结构相同的弧形钢板焊接而成,加强板的焊缝和所述钢管的焊缝错位。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土石坝坝下洞体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上开设有使细石混凝土和浆液流动的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石坝坝下洞体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管为分体式结构,其由多节结构相同的钢管焊接而成,且每节所述钢管均由多个结构相同的弧形管片首尾依次焊接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土石坝坝下洞体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每节所述钢管上开设有至少一组用于填充细石混凝土的第一灌浆孔和至少一组用于接触灌浆的第二灌浆孔,每组第一灌浆孔沿着钢管圆周方向间隔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艺耿昕吴昊朱健聪张海涵袁欢孙熙姜辉张桂花朱世东唐朝阳宁保辉李琳刘蒙娜窦晓峰杨金凯刘团结王浩高杉王敬堯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