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链运输用保温隔热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2060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保温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链运输用保温隔热材料,其特征是,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复合为一体的第一PET膜层、第一铝箔层、中间复合层、第二铝箔层和第二PET膜层;第一PET膜层与第一铝箔层之间、第一铝箔层与中间复合层之间、中间复合层与第二铝箔层之间及第二铝箔层与第二PET膜层之间均通过PE淋膜层连接;还包括贴附于第二PET膜层表面的隔离纸层,隔离纸层与第二PET膜层之间设有胶粘层。通过保温隔热材料上隔离纸层的设置,可方便在将隔离纸层撕下后,将本保温隔热材料贴附到冷藏车车身表面,使贴附工作更简单、易操作;铝箔层和中间复合层的设置,能够大大增加本保温隔热层的保温隔热效果;耐刮层的设置能够使本保温隔热材料更加耐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链运输用保温隔热材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保温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冷链运输用保温隔热材料。
技术介绍
冷链运输是指在货物(如蔬菜、水果、水产品、速冻食品、各类需要冷藏的药品等)运输过程中,始终能够使其保持在一定温度(通常是低温)的运输。冷链运输的冷链物流是一个重要环节,其运输成本高,包含了较为复杂的移动制冷技术和保温箱制备技术。冷链运输过程一般依靠冷冻或冷藏等专用车辆进行,冷冻或冷藏专用车辆除了需要有一般货车相同的车体与机械外,还必须额外在车上设置冷冻或冷藏与保温设备。在冷藏运输过程中,温度波动是引起货物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运输工具应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在保持规定低温的同时,更要保持稳定的温度。为了提高冷藏车辆的保温性能,可以在冷藏车的车身表面贴附一层保温隔热复合膜材料。但是,现有的保温隔热复合膜材料不容易在车身表面贴附,而且保温隔热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链运输用保温隔热材料。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冷链运输用保温隔热材料,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复合为一体的第一PET膜层、第一铝箔层、中间复合层、第二铝箔层和第二PET膜层;所述中间复合层包括至少两层PE气泡膜层;所述第一PET膜层与第一铝箔层之间、第一铝箔层与中间复合层之间、中间复合层与第二铝箔层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铝箔层与第二PET膜层之间均通过PE淋膜层连接;还包括贴附于远离所述第二铝箔层一侧的所述第二PET膜层表面的隔离纸层,所述隔离纸层与所述第二PET膜层之间设有胶粘层。优选地,所述PE气泡膜层包括相互交叉设置的连孔气泡膜层和独孔气泡膜层,所述连孔气泡膜层上的各相邻气泡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独孔气泡膜层上的各气泡之间相互独立。优选地,两相邻所述PE气泡膜层之间设有PE淋膜层。优选地,所述PE气泡膜层的气泡内充有惰性气体氩气。优选地,所述第一PET膜层远离所述第一铝箔层的一侧上通过所述PE淋膜层连接有耐刮层。优选地,所述耐刮层远离所述第一PET膜层的一侧上涂覆有一层防眩光层。优选地,所述防眩光层为二氧化钴涂层。优选地,所述耐刮层为聚碳酸酯制成。优选地,所述胶粘层由耐热耐水型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粘剂组成。优选地,所述第一铝箔层与中间复合层之间、所述第二铝箔层与中间复合层之间均设有一层PE淋膜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保温隔热材料一侧的隔离纸层的设置,能够方便在将隔离纸层撕下后,将本保温隔热材料贴附到冷藏车车身表面,使贴附工作更加简单、易操作化;铝箔层和中间复合层的设置,能够大大增加本保温隔热层的保温隔热效果;耐刮层的设置能够使本保温隔热材料更加耐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标注说明:1-第一PET膜层,2-第一铝箔层,3-中间复合层,31-PE气泡膜层,31A-连孔气泡膜层,31B-独孔气泡膜层,4-第二铝箔层,5-第二PET膜层,6-隔离纸层,7-PE淋膜层,8-耐刮层,9-防眩光层,10-胶粘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仅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以下所提供的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所描述的步骤也不是用以限制其执行顺序,所描述的方向仅限于附图。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现有公知常识对本专利技术做显而易见的改进,亦落入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一种冷链运输用保温隔热材料,如图1所示,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复合为一体的第一PET膜层1、第一铝箔层2、中间复合层3、第二铝箔层4和第二PET膜层5;所述中间复合层3包括至少两层PE气泡膜层31;所述第一PET膜层1与第一铝箔层2之间、第一铝箔层2与中间复合层3之间、中间复合层3与第二铝箔层4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铝箔层4与第二PET膜层5之间均通过PE淋膜层7连接;还包括贴附于远离所述第二铝箔层4一侧的所述第二PET膜层5表面的隔离纸层6,所述隔离纸层6与所述第二PET膜层5之间设有胶粘层10,所述胶粘层10由耐热耐水型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粘剂组成。通过PE淋膜层7将各膜层连结为一体,更加结实耐用;中间复合层3至少两层PE气泡膜层31的设置,以及第一铝箔层2、第二铝箔层4的结合,使保温效果更佳;将隔离纸层6撕下,可以很方便的将本保温隔热材料粘贴到冷藏车车身表面,操作简单、方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PE气泡膜层31包括相互交叉设置的连孔气泡膜层31A和独孔气泡膜层31B,所述连孔气泡膜层31A上的各相邻气泡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独孔气泡膜层31B上的各气泡之间相互独立。两种气泡膜层交替复合,其中连孔气泡膜层31A的设置,能够使各气泡中的气体相互流通,这样能够防止局部过热,保证整个保温隔热材料受热均匀。在本实施例中,两相邻所述PE气泡膜层31之间设有PE淋膜层7,这样通过PE淋膜层7的粘结,能够使膜层之间连接更加牢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PE气泡膜层31的气泡内充有惰性气体氩气,以便增加保温隔热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PET膜层1远离所述第一铝箔层2的一侧上通过所述PE淋膜层7连接有耐刮层8,所述耐刮层8为聚碳酸酯制成,这样可使材料更加结实、耐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耐刮层8远离所述第一PET膜层1的一侧上涂覆有一层防眩光层9,所述防眩光层9为二氧化钴涂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铝箔层2与中间复合层3之间、所述第二铝箔层4与中间复合层3之间均设有一层PE淋膜层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链运输用保温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复合为一体的第一PET膜层(1)、第一铝箔层(2)、中间复合层(3)、第二铝箔层(4)和第二PET膜层(5);所述中间复合层(3)包括至少两层PE气泡膜层(31);所述第一PET膜层(1)与第一铝箔层(2)之间、第一铝箔层(2)与中间复合层(3)之间、中间复合层(3)与第二铝箔层(4)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铝箔层(4)与第二PET膜层(5)之间均通过PE淋膜层(7)连接;还包括贴附于远离所述第二铝箔层(4)一侧的所述第二PET膜层(5)表面的隔离纸层(6),所述隔离纸层(6)与所述第二PET膜层(5)之间设有胶粘层(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链运输用保温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复合为一体的第一PET膜层(1)、第一铝箔层(2)、中间复合层(3)、第二铝箔层(4)和第二PET膜层(5);所述中间复合层(3)包括至少两层PE气泡膜层(31);所述第一PET膜层(1)与第一铝箔层(2)之间、第一铝箔层(2)与中间复合层(3)之间、中间复合层(3)与第二铝箔层(4)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铝箔层(4)与第二PET膜层(5)之间均通过PE淋膜层(7)连接;还包括贴附于远离所述第二铝箔层(4)一侧的所述第二PET膜层(5)表面的隔离纸层(6),所述隔离纸层(6)与所述第二PET膜层(5)之间设有胶粘层(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链运输用保温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PE气泡膜层(31)包括相互交叉设置的连孔气泡膜层(31A)和独孔气泡膜层(31B),所述连孔气泡膜层(31A)上的各相邻气泡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独孔气泡膜层(31B)上的各气泡之间相互独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冷链运输用保温隔热材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伟强高勇朱杭丽郑赋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鹏远新材料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