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肖开波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包装纸盒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2020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包装纸盒结构,展开后包括连为一体的纸盒底面(1)、纸盒左侧面(2)、纸盒右侧面(3)、纸盒正面(4)、纸盒后面(5)和纸盒顶面(6),所述纸盒顶面包括与纸盒左侧面连接的第一顶面(61)、与纸盒右侧面连接的第二顶面(62)、与纸盒正面连接的第三顶面(63)、与纸盒后面连接的第四顶面(64),顶面与顶面之间通过补偿面(7)连接,所述纸盒正面(4)和纸盒后面(5)两侧设有卡位槽(8),纸盒正面(4)和纸盒后面(5)与顶面连接处设有一对卡位口(9)。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稳固,节省材料,且抗压性能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包装纸盒结构
本技术属于包装用纸盒结构设计及应用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包装纸盒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盒体成型有2种形式,一种是通过铜钉或铁钉订合,或是通过粘合的方式封闭,通常采用于国标中02系列的箱型,典型代表为0201箱型;第二种,通过自身的固定结构,实现插合固定,常见于国标中04系列的盒型,典型代表为0427箱型,如图1所示。其中,方式一中的闭合方式比较浪费人工,不论是订合还是粘合都需要浪费人工,另外,此02系列的箱型在封口的方式上只能采用胶带形式,不论是封口还是拆装均比较繁琐;方式二中,如图1所示,04系列的盒子由于结构的设定,在原材料上比较浪费,另外,因为本身就是通过结构实现插合,所以很容易被开启,不能有效的防止陌生开启,通常也是通过外加胶带的方式保证非意外开启,相对而言比较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包装纸盒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产生的浪费人工和纸盒容易被开启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包装纸盒结构,它展开后包括连为一体的纸盒底面(1)、纸盒左侧面(2)、纸盒右侧面(3)、纸盒正面(4)、纸盒后面(5)和纸盒顶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纸盒顶面包括与纸盒左侧面连接的第一顶面(61)、与纸盒右侧面连接的第二顶面(62)、与纸盒正面连接的第三顶面(63)、与纸盒后面连接的第四顶面(64),顶面与顶面之间通过补偿面(7)连接,所述纸盒正面(4)和纸盒后面(5)两侧设有卡位槽(8),纸盒正面(4)和纸盒后面(5)与顶面连接处设有一对卡位口(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顶面(61)上设有撕裂带(611)。进一步的,所述撕裂带(611)两侧设有粘合带(612)。进一步的,所述卡位口(9)为L型开口。进一步的,所述补偿面(7)上设有折痕,所述折痕位于所述纸盒左侧面(2)、纸盒右侧面(3)、纸盒正面(4)、纸盒后面(5)与纸盒顶面连接处的延长线上。进一步的,若其叠起后底边长度为L,底边宽度为W,高度为L,所述卡位槽(8)与所述纸盒正面(4)和纸盒后面(5)上边缘的距离为所述高度L的一半。进一步的,所述补偿面折痕一侧的宽度为所述考度的一半,另一侧的宽度与所述卡位口(9)沿所述纸盒正面(4)和纸盒后面(5)上边缘的开口长度相等。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包括:本技术一次成型,减少了订合及粘合的工序;通过卡位槽和卡位口,使得成型后的纸盒不易被打开;自带撕裂带,可以方便使用者打开,另外也能够及时的反应被包装物是否被拆启;双面胶能够保证上部面能够有效封合,同时方便二次利用。在相同尺寸条件下,本技术更节省材料,且抗压性能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0427箱型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优选结构示意图。图4~7为本技术的的折叠过程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成型状态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撕去撕裂带的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实施例1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一种新型包装纸盒结构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包括纸盒底面1、纸盒左侧面2、纸盒右侧面3、纸盒正面4、纸盒后面5和纸盒顶面,其中,纸盒顶面分为4个部分,分别与纸盒左侧面2、纸盒右侧面3、纸盒正面4、纸盒后面5连接,这样顶面开口具有多层结构,能够保证开口处的封闭性。4个纸盒顶面分别为:与纸盒左侧面连接的第一顶面61、与纸盒右侧面连接的第二顶面62、与纸盒正面连接的第三顶面63、与纸盒后面连接的第四顶面64,顶面之间两两连接处设有补偿面7,所述补偿面用于在成型时加固所述纸盒,支撑纸盒的高度。在所述纸盒正面4和纸盒后面5两侧边缘处各设有卡位槽8,纸盒正面4和纸盒后面5与顶面连接处设有一对卡位口9。所述卡位槽和卡位口用于定位所述纸盒四边的位置,保证所述纸盒四边的稳固性。在所述第一顶面上,设有撕裂带,所述撕裂带的两侧设有粘合带,通过靠外侧的粘合带,所述第一顶面可以在第一次成型时粘在第二顶面上,如图8所示。开启盒子则通过撕去撕裂带的方式进行,撕去撕裂带的盒子无法复原,所以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重复使用的问题。若需要再次封闭盒子,则可以通过靠内侧的粘合带重新将第一顶面粘在第二顶面上,如图9所示。实施例2实施例2中,如图3所示,所述卡位口9为L型开口,L型的一边位于所述第三顶面63与纸盒正面4以及第四顶面64与纸盒后面5的连接处,另一边位于第三顶面63以及第四顶面64上。所述补偿面7上设有折痕,所述折痕位于所述纸盒左侧面2、纸盒右侧面3、纸盒正面4、纸盒后面5与纸盒顶面连接处的延长线上。在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纸盒的具体尺寸如下:设最后成型状态下,所述纸盒的长度为L,宽度为W,高度为H,所述卡位槽8与所述纸盒正面4和纸盒后面5上边缘的距离为所述高度L的一半。所述补偿面折痕一侧的宽度为所述考度的一半,另一侧的宽度与所述卡位口9沿所述纸盒正面4和纸盒后面5上边缘的开口长度相等。以该尺寸设计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可以更好地保证所述纸盒四边的稳固性,同时可以保证所述纸盒的前后两面为完整的双层结构,保证了纸盒成型后的表面密闭性。实施例3基于实施例1和实施例2,实施例3对本技术的成型方式做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成型方式如图4~7所示,包括以下步骤:S1、如图4所示,将纸盒正面与纸盒后面竖起,第三顶面和第四顶面弯折,两侧补偿面向下弯折。S2、如图5所示,将纸盒左侧面和右侧面竖起,所述第一顶面和第二顶面的补偿面向内弯折,插入卡位口中固定。S3、如图6所示,将纸盒第一顶面与第二顶面通过粘合条固定。S4、如图7所示,向内推动纸盒正面与后面,通过卡合槽固定。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进行实验。在同等大小的条件下,本技术的实施例相比较图1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所采用的的纸板面积缩小了约6%。并对纸盒的抗压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本技术的实施例相比较图1说是采用的技术方案,其抗压性能增长了约8.7%。综上所示,本技术一次成型,无需订合或粘合周围四个面;通过卡位槽和卡位口,使得成型后的纸盒不易被打开;自带撕裂带,可以方便使用者打开,另外也能够及时的反应被包装物是否被拆启;双面胶能够保证上部面能够有效封合,还能够实现二次利用;在相同尺寸条件下,本技术更节省材料,且抗压性能更好。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但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揭示内容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纳入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包装纸盒结构,它展开后包括连为一体的纸盒底面(1)、纸盒左侧面(2)、纸盒右侧面(3)、纸盒正面(4)、纸盒后面(5)和纸盒顶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纸盒顶面包括与纸盒左侧面连接的第一顶面(61)、与纸盒右侧面连接的第二顶面(62)、与纸盒正面连接的第三顶面(63)、与纸盒后面连接的第四顶面(64),顶面与顶面之间通过补偿面(7)连接,所述纸盒正面(4)和纸盒后面(5)两侧设有卡位槽(8),纸盒正面(4)和纸盒后面(5)与顶面连接处设有一对卡位口(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包装纸盒结构,它展开后包括连为一体的纸盒底面(1)、纸盒左侧面(2)、纸盒右侧面(3)、纸盒正面(4)、纸盒后面(5)和纸盒顶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纸盒顶面包括与纸盒左侧面连接的第一顶面(61)、与纸盒右侧面连接的第二顶面(62)、与纸盒正面连接的第三顶面(63)、与纸盒后面连接的第四顶面(64),顶面与顶面之间通过补偿面(7)连接,所述纸盒正面(4)和纸盒后面(5)两侧设有卡位槽(8),纸盒正面(4)和纸盒后面(5)与顶面连接处设有一对卡位口(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包装纸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面(61)上设有撕裂带(6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包装纸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撕裂带(611)两侧设有粘合带(61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开波俞金霞
申请(专利权)人:肖开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