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保护膜的配方及加工工艺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2801967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高温保护膜的配方,包括:低密度聚氯乙烯15‑20%、PET塑料18‑20%、高密度聚氯乙烯12‑18%、固化剂2‑3%、交联剂1‑2%、分散剂1‑2%、增粘剂3‑3.5%、苯基膦酸二乙酯2‑2.5%、乙酰乙酸乙酯树脂20‑22%、甲酸乙二醇酯14‑15%、活性含氟聚酰亚胺低聚物5‑6%,一种耐高温保护膜的加工工艺,包括:原材料筛选、加热熔炼、流延机挤出、冷却辊冷却、电晕处理和切割缠绕。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耐高温保护膜的配方及加工工艺,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耐高温性好,以及结构简单,制备方便,环保无污染,本发明专利技术组成原料配方合理,适宜推广生产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高温保护膜的配方及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保护膜
,特别涉及一种耐高温保护膜的配方及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保护膜是一种用于金属产品表面、涂层金属产品表面、塑料产品表面、汽车产品表面、电子产品表面、标牌产品表面、型材产品表面、及其它产品表面的一层膜。按照材质分类,可以分为PP材质、PVC材质、PET材质等,但是普遍存在使用寿命短和材质容易随着温度升高改变,不具备耐高温性,从而不便于实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温保护膜的配方及加工工艺,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耐高温保护膜的配方,包括:低密度聚氯乙烯15-20%、PET塑料18-20%、高密度聚氯乙烯12-18%、固化剂2-3%、交联剂1-2%、分散剂1-2%、增粘剂3-3.5%、苯基膦酸二乙酯2-2.5%、乙酰乙酸乙酯树脂20-22%、甲酸乙二醇酯14-15%、活性含氟聚酰亚胺低聚物5-6%。优先的,采用如下质量分数的原料制成:采用如下质量分数的原料制成:低密度聚氯乙烯18%、PET塑料19%、高密度聚氯乙烯14%、固化剂2%、交联剂1%、分散剂1%、增粘剂3%、苯基膦酸二乙酯2%、乙酰乙酸乙酯树脂21%、甲酸乙二醇酯14%、活性含氟聚酰亚胺低聚物5%。一种耐高温保护膜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原材料筛选,将低密度聚氯乙烯、PET塑料、高密度聚氯乙烯、固化剂、交联剂、分散剂、增粘剂、苯基膦酸二乙酯、乙酰乙酸乙酯树脂、甲酸乙二醇酯、活性含氟聚酰亚胺低聚物按重量份进行称重筛选;S2、加热熔炼,将准备好的原料投入熔炼器内处理,并且通过搅拌叶对熔炼器内进行搅拌,搅拌的过程中搅拌叶周期性正反转,同时搅拌叶可以相对熔炼器上下晃动,进一步的提高搅拌效果,使得熔炼器内原料加热效果更佳;S3、流延机挤出,将S2中得到的热溶液倒入流延机内,同时设置多组刮压刀,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刮压刀对热溶液进行刮压,使得热溶液被刮压的更佳均匀;S4、冷却辊冷却,通过冷却辊对流延机挤出的保护膜进行冷却,同时往冷却辊上喷射冷却介质,对冷却辊进行热交换,提高冷却效果;S5、电晕处理,对保护膜的正反面进行电晕处理,增加表面的粗糙度;S6、切割缠绕,对保护膜的两边进行切边处理,保护膜通过绕卷机缠绕在卷绕轴上。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加热时间为1小时,加热温度为120-130度。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流延机中刮压刀设置的数目为5个。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冷却辊为两端开口的空腔结构,在冷却辊内通入循环流动的冷却介质,对冷却辊进行热交换,进一步的提高冷却效果。优选的,所述步骤S5中,电晕处理时保护膜的表面张力在35-45毫牛顿/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低密度聚氯乙烯、PET塑料、高密度聚氯乙烯、苯基膦酸二乙酯、乙酰乙酸乙酯树脂、甲酸乙二醇酯、活性含氟聚酰亚胺低聚物的配合作用,使得本专利技术耐高温性好,以及结构简单,制备方便,环保无污染,本专利技术组成原料配方合理,适宜推广生产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耐高温保护膜的加工工艺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一种耐高温保护膜的配方,包括:低密度聚氯乙烯15-20%、PET塑料18-20%、高密度聚氯乙烯12-18%、固化剂2-3%、交联剂1-2%、分散剂1-2%、增粘剂3-3.5%、苯基膦酸二乙酯2-2.5%、乙酰乙酸乙酯树脂20-22%、甲酸乙二醇酯14-15%、活性含氟聚酰亚胺低聚物5-6%;采用如下质量分数的原料制成:采用如下质量分数的原料制成:低密度聚氯乙烯18%、PET塑料19%、高密度聚氯乙烯14%、固化剂2%、交联剂1%、分散剂1%、增粘剂3%、苯基膦酸二乙酯2%、乙酰乙酸乙酯树脂21%、甲酸乙二醇酯14%、活性含氟聚酰亚胺低聚物5%。如图1所示,一种耐高温保护膜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原材料筛选,将低密度聚氯乙烯、PET塑料、高密度聚氯乙烯、固化剂、交联剂、分散剂、增粘剂、苯基膦酸二乙酯、乙酰乙酸乙酯树脂、甲酸乙二醇酯、活性含氟聚酰亚胺低聚物按重量份进行称重筛选;S2、加热熔炼,将准备好的原料投入熔炼器内处理,并且通过搅拌叶对熔炼器内进行搅拌,搅拌的过程中搅拌叶周期性正反转,同时搅拌叶可以相对熔炼器上下晃动,进一步的提高搅拌效果,使得熔炼器内原料加热效果更佳;S3、流延机挤出,将S2中得到的热溶液倒入流延机内,同时设置多组刮压刀,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刮压刀对热溶液进行刮压,使得热溶液被刮压的更佳均匀;S4、冷却辊冷却,通过冷却辊对流延机挤出的保护膜进行冷却,同时往冷却辊上喷射冷却介质,对冷却辊进行热交换,提高冷却效果;S5、电晕处理,对保护膜的正反面进行电晕处理,增加表面的粗糙度;S6、切割缠绕,对保护膜的两边进行切边处理,保护膜通过绕卷机缠绕在卷绕轴上。优选的,步骤S2中,加热时间为1小时,加热温度为120-130度,步骤S3中,流延机中刮压刀设置的数目为5个,步骤S4中,冷却辊为两端开口的空腔结构,在冷却辊内通入循环流动的冷却介质,对冷却辊进行热交换,进一步的提高冷却效果,步骤S5中,电晕处理时保护膜的表面张力在35-45毫牛顿/米。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耐高温保护膜的配方及加工工艺,将低密度聚氯乙烯、PET塑料、高密度聚氯乙烯、固化剂、交联剂、分散剂、增粘剂、苯基膦酸二乙酯、乙酰乙酸乙酯树脂、甲酸乙二醇酯、活性含氟聚酰亚胺低聚物按重量份进行称重筛选,将准备好的原料投入熔炼器内处理,并且通过搅拌叶对熔炼器内进行搅拌,搅拌的过程中搅拌叶周期性正反转,同时搅拌叶可以相对熔炼器上下晃动,进一步的提高搅拌效果,使得熔炼器内原料加热效果更佳加热时间为1小时,加热温度为120-130度,将S2中得到的热溶液倒入流延机内,同时设置多组刮压刀,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刮压刀对热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高温保护膜的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低密度聚氯乙烯15-20%、PET塑料18-20%、高密度聚氯乙烯12-18%、固化剂2-3%、交联剂1-2%、分散剂1-2%、增粘剂3-3.5%、苯基膦酸二乙酯2-2.5%、乙酰乙酸乙酯树脂20-22%、甲酸乙二醇酯14-15%、活性含氟聚酰亚胺低聚物5-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高温保护膜的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低密度聚氯乙烯15-20%、PET塑料18-20%、高密度聚氯乙烯12-18%、固化剂2-3%、交联剂1-2%、分散剂1-2%、增粘剂3-3.5%、苯基膦酸二乙酯2-2.5%、乙酰乙酸乙酯树脂20-22%、甲酸乙二醇酯14-15%、活性含氟聚酰亚胺低聚物5-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保护膜的配方,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质量分数的原料制成:低密度聚氯乙烯18%、PET塑料19%、高密度聚氯乙烯14%、固化剂2%、交联剂1%、分散剂1%、增粘剂3%、苯基膦酸二乙酯2%、乙酰乙酸乙酯树脂21%、甲酸乙二醇酯14%、活性含氟聚酰亚胺低聚物5%。


3.一种耐高温保护膜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材料筛选,将低密度聚氯乙烯、PET塑料、高密度聚氯乙烯、固化剂、交联剂、分散剂、增粘剂、苯基膦酸二乙酯、乙酰乙酸乙酯树脂、甲酸乙二醇酯、活性含氟聚酰亚胺低聚物按重量份进行称重筛选;
S2、加热熔炼,将准备好的原料投入熔炼器内处理,并且通过搅拌叶对熔炼器内进行搅拌,搅拌的过程中搅拌叶周期性正反转,同时搅拌叶可以相对熔炼器上下晃动,进一步的提高搅拌效果,使得熔炼器内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正喜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优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