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曳引驱动无机房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1610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曳引驱动无机房电梯,其包括轿厢、轿厢导轨、轿厢围壁以及轿架前梁,对重块、对重支架侧板、双轮曳引机。在对重块朝向轿厢的侧壁上设置第一凹槽,在对重支架侧板以及轿厢围壁上分别形成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提高了对重块、对重支架侧板以及轿厢围壁的紧凑程度,进而达到节省井道空间的目的,同时由于对重支架侧板上形成第二凹槽,为轿厢导轨腾出了安装空间,能够采用更大尺寸和强度的螺栓组件对其进行固定,是本发明专利技术最大化减小井道宽度空间的重要技术方案,由于充分利用了两侧轿厢围壁的厚度空间和对重装置运行空间配置电梯部件,极大的提升了井道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曳引驱动无机房电梯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梯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曳引驱动无机房电梯。
技术介绍
现有曳引驱动无机房电梯存在以下问题:1、驱动曳引机30只有一个曳引轮10,机身宽度与曳引轮10直径相当或大于曳引机30轮直径,为节省井道宽度空间,曳引机30不适宜配置在轿厢导轨7背面,只能配置在前侧、后侧或顶部。如图1所示,曳引机30位于轿厢导轨7后侧,当井道深度小时,井道后墙容易与曳引机30干涉;如图2所示,曳引机30位于轿厢导轨7前侧,当井道深度小、顶层不够高,轿厢位于顶层时曳引机30容易与轿厢开门机5相撞;如图3所示,曳引机30位于轿厢导轨7顶部,当井道顶层空间不够,电梯上升到顶层时,曳引机30容易与电梯轿厢相撞。这都给电梯配置造成了局限性,减少了井道利用率,存在运行安全隐患。2、轿厢导轨7和轿架前梁8配置在轿厢围壁9外侧,与围壁之间存在间隙(见图1、图2、图3),增加了井道宽度,降低了井道利用率。3、对重装置52的配置只能按曳引机30的位置,要么朝前偏移、要么朝后偏移,配置不灵活(见图1、图2、图3);当井道深度不够时,容易与轿厢开门机5或者井道后墙干涉,尤其是当遇到小井道深度的贯通门时,因为轿厢前后均有开门机,对重装置52难以配置,无法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4、曳引机30配置在轿厢导轨7前侧和后侧时(见图1、图2),轿厢反绳轮组1只能采用底托式,配置在轿厢底;当底坑深度不够时,造成底托式反绳轮无法配置。曳引机30配置在轿厢导轨7顶部时(见图3),轿厢反绳轮组1只能采用顶吊式,配置在轿架顶部;当顶层高度不够时,势必造成顶吊式轿厢反绳轮组1无法配置。为此,申请号为CN201921769921.9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采用双轮曳引机30以减少曳引机30对井道空间占用问题的方案,但其仍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适用范围不广,通用性不强。尤其对于一些旧房加装项目,很难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如何提高电梯的通用性,扩展电梯的适用性,提升井道利用率是目前电梯业界迫切需解决的问题;尤其对于大量的一、二线城市,建筑面积寸土寸金,如果能有一种井道利用率最大化的无机房电梯解决方案,将给社会带来实惠,是广大电梯用户的福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通用性强、安全性和适用性高且占用井道空间最小同时还能保证轿厢导轨的连接强度的曳引驱动无机房电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曳引驱动无机房电梯,其包括轿厢组件、对重装置以及曳引组件,所述轿厢组件包括轿厢、位于所述轿厢的左右两侧的轿厢导轨、设于所述轿厢外周的轿厢围壁以及与所述轿厢导轨处于相对位置上的轿架前梁,平行于所述轿厢顶面且与轿厢左右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为轿厢前后方向,垂直于轿厢左右和轿厢前后的方向为纵向;所述对重装置包括对重导轨支架、滑动连接于所述对重导轨支架内的对重块,所述对重导轨支架包括平行于所述轿厢左侧壁设置的对重支架侧板,所述轿厢导轨固定于所述对重支架侧板上;所述曳引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对重导轨支架上的双轮曳引机;所述双轮曳引机的曳引轮的轴线平行于前后方向,所述对重块朝向所述轿架前梁的侧面上形成有第一凹槽、所述对重支架侧板上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一凹槽的凹陷方向凹陷的第二凹槽、所述轿厢围壁上且与所述第二凹槽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三凹槽,所述轿架前梁位于所述第三凹槽内,所述轿厢导轨沿所述第二凹槽设置。优化的,所述双轮曳引机包括机身、设于机身两端部上的功能单元、设于所述功能单元之间的主轴、以及安装于所述主轴上的两个曳引轮,所述机身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主轴的轴线相平行且沿前后方向设置。优化的,所述对重装置还包括对重反绳轮组,所述对重反绳轮组的纵向中心与对重块的纵向中心重合。优化的,所述轿厢组件包括轿厢反绳轮组,所述轿厢反绳轮组有两个,分别分布于所述轿厢导轨的前后两侧。进一步的,所述曳引轮分别位于轿厢导轨的两侧,各个所述曳引轮上的牵引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轿厢反绳轮组和对重反绳轮组对接。进一步的,所述轿厢反绳轮组安装于轿底或者安装于轿架上梁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曳引驱动无机房电梯双轮曳引机,其采用位于机身中部的两组曳引轮,使曳引机能配置在井道深度的中间位置,从而能更好的适用井道深度空间的减小,也能使轿厢在轿厢导轨两侧均有轿厢反绳轮组支撑,结构受力更合理,运行更平稳;两个曳引轮之间存在一定间距以及机身中间窄长、两端的功能单元可以增大,既能使机身配置在紧靠轿厢导轨的背面,节约井道宽度空间,又能满足曳引机安全运行的功能设置;2.本曳引驱动无机房电梯双轮曳引机,在对重块朝向轿厢的侧壁上设置第一凹槽,在对重支架侧板以及轿厢围壁上分别形成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进一步的提高了对重块、对重支架侧板以及轿厢围壁的紧凑程度,进而达到节省井道空间的目的,同时由于对重支架侧板上形成第二凹槽,为轿厢导轨腾出了安装空间,能够采用更大尺寸和强度的螺栓组件对其进行固定,是本专利技术最大化减小井道宽度空间的重要技术方案,由于充分利用了两侧轿厢围壁的厚度空间和对重装置运行空间配置电梯部件,极大的提升了井道利用率;3.本曳引驱动无机房电梯的对重装置顶部两组独立的反绳轮相对曳引轮均朝井道同一方向配置,对重装置中心与轿厢导轨中心偏移,增加对重导轨支架与前侧开门机的距离,使对重装置更能充分利用井道深度空间,可以适用的井道深度更小,解决了极小井道深度安装电梯的难题;4.本曳引驱动无机房电梯的轿厢反绳轮组既能安装在轿底也能安装在轿架上梁上,既解决了矮顶层加装电梯的需求,也满足了无底坑安装电梯的需要,极大的拓展了本专利技术的适用性。附图说明附图1为现有曳引驱动无机房电梯曳引机配置在轿厢导轨后侧平面布置图;附图2为现有曳引驱动无机房电梯曳引机配置在轿厢导轨前侧平面布置图;附图3为现有曳引驱动无机房电梯曳引机配置在轿厢导轨顶部平面布置图;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曳引驱动无机房电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双轮曳引机的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移除双轮曳引机后的电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轿厢反绳轮组安装于轿底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轿厢反绳轮组安装于轿架上梁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轿壁单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10为通常的电子安全钳的安装位置示意图;附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中电子安全钳的安装位置示意图;附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中电子安全钳的主视图;附图13为本专利技术中电子安全钳的俯视图;其中:51、轿厢组件;52、对重装置;53、曳引组件;1、轿厢反绳轮组;2、轿厢;4、对重块;5、轿厢开门机;30、曳引机;6、对重导轨支架;7、轿厢导轨;8、轿架前梁;9、轿厢围壁;10、曳引轮;12、主轴;13、机身;14、功能单元;16、对重反绳轮组;18、对重支架侧板;19、第一凹槽;181、第二凹槽;91、第三凹槽;92、轿壁单体;93、封头;21、轿底;22、轿架上梁;23、电子安全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曳引驱动无机房电梯,其包括轿厢组件、对重装置以及曳引组件,/n所述轿厢组件包括轿厢、位于所述轿厢的左右两侧的轿厢导轨、设于所述轿厢外周的轿厢围壁以及与所述轿厢导轨处于相对位置上的轿架前梁,平行于所述轿厢顶面且与轿厢左右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为轿厢前后方向,垂直于轿厢左右和轿厢前后的方向为纵向;/n所述对重装置包括对重导轨支架、滑动连接于所述对重导轨支架内的对重块,所述对重导轨支架包括平行于所述轿厢左侧壁设置的对重支架侧板,所述轿厢导轨固定于所述对重支架侧板上;/n所述曳引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对重导轨支架上的双轮曳引机;/n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轮曳引机的曳引轮的轴线平行于前后方向,所述对重块朝向所述轿架前梁的侧面上形成有第一凹槽、所述对重支架侧板上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一凹槽的凹陷方向凹陷的第二凹槽、所述轿厢围壁上且与所述第二凹槽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三凹槽,所述轿架前梁位于所述第三凹槽内,所述轿厢导轨沿所述第二凹槽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曳引驱动无机房电梯,其包括轿厢组件、对重装置以及曳引组件,
所述轿厢组件包括轿厢、位于所述轿厢的左右两侧的轿厢导轨、设于所述轿厢外周的轿厢围壁以及与所述轿厢导轨处于相对位置上的轿架前梁,平行于所述轿厢顶面且与轿厢左右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为轿厢前后方向,垂直于轿厢左右和轿厢前后的方向为纵向;
所述对重装置包括对重导轨支架、滑动连接于所述对重导轨支架内的对重块,所述对重导轨支架包括平行于所述轿厢左侧壁设置的对重支架侧板,所述轿厢导轨固定于所述对重支架侧板上;
所述曳引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对重导轨支架上的双轮曳引机;
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轮曳引机的曳引轮的轴线平行于前后方向,所述对重块朝向所述轿架前梁的侧面上形成有第一凹槽、所述对重支架侧板上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一凹槽的凹陷方向凹陷的第二凹槽、所述轿厢围壁上且与所述第二凹槽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三凹槽,所述轿架前梁位于所述第三凹槽内,所述轿厢导轨沿所述第二凹槽设置。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元林姚罡徐磊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