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包用运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1505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包用运输装置,涉及电池运输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现有的锂电池在运输方面较为严格,只有个别经过批准的企业才能通过快递来进行电池的运输,而个人无法进行电池的快递运输,所以存在较大的局限性的问题。所述第一塑料运输包箱设置在海绵运输包框的上方,且第二塑料运输包箱设置在海绵运输包框的下方,所述第一塑料运输包箱和第二塑料运输包箱与海绵运输包框通过卡槽连接,所述海绵运输包框的内侧设置有内胆电池运输盒,且内胆电池运输盒与海绵运输包框通过卡槽连接,所述内胆电池运输盒包括梯形盒体,且梯形盒体有两个,所述梯形盒体的四周设置有盒体包边,且盒体包边与梯形盒体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包用运输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运输
,具体为一种电池包用运输装置。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运输方式包括空运、水运、陆运,至此主要讨论的是最为常用的航空运输、海洋运输,由于锂是一种特别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金属,易延伸和燃烧,锂电池包装和运输,如处理不当,易燃烧和爆炸,事故也时有发生。其包装和运输中的非规范行为而导致的事故越来越受到重视,国际上多个机构颁布有多个规定,各管理机构也愈发严格,提高操作要求,不断的修改规定和法规。但是,现有的锂电池在运输方面较为严格,只有个别经过批准的企业才能通过快递来进行电池的运输,而个人无法进行电池的快递运输,所以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电池包用运输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包用运输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锂电池在运输方面较为严格,只有个别经过批准的企业才能通过快递来进行电池的运输,而个人无法进行电池的快递运输,所以存在较大的局限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池包用运输装置,包括第一塑料运输包箱、海绵运输包框和第二塑料运输包箱,所述第一塑料运输包箱设置在海绵运输包框的上方,且第二塑料运输包箱设置在海绵运输包框的下方,所述第一塑料运输包箱和第二塑料运输包箱与海绵运输包框通过卡槽连接,所述海绵运输包框的内侧设置有内胆电池运输盒,且内胆电池运输盒与海绵运输包框通过卡槽连接,所述内胆电池运输盒包括梯形盒体,且梯形盒体有两个,所述梯形盒体的四周设置有盒体包边,且盒体包边与梯形盒体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优选的,所述梯形盒体的内部设置有锂电池盒槽,所述锂电池盒槽内侧的表面设置有防火石棉层,且防火石棉层与锂电池盒槽贴合连接。优选的,所述锂电池盒槽与梯形盒体之间设置有横轴金属骨架,所述横轴金属骨架的下方设置有纵轴金属骨架,且纵轴金属骨架与横轴金属骨架垂直相交,所述纵轴金属骨架与横轴金属骨架焊接连接。优选的,所述盒体包边的外表面设置有贯穿螺孔,且贯穿螺孔的内部设置有双头锚固螺栓,所述梯形盒体之间通过双头锚固螺栓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塑料运输包箱和第二塑料运输包箱的两侧均设置有绳扣限位槽,且第一塑料运输包箱和第二塑料运输包箱的内部均设置有盒体包装槽。优选的,所述第一塑料运输包箱的顶部设置有支脚组合槽,且支脚组合槽有四个,所述第二塑料运输包箱的底部设置有金属支脚,且金属支脚有四个,所述金属支脚设置为锥形结构,且金属支脚贯穿延伸至盒体包装槽的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将装配好的锂电池包放入到锂电池盒槽的内部,锂电池盒槽内侧的表面设置有防火石棉层,防火石棉层可以阻断电池与盒体之间的接触,这样在电池发生燃烧时可以阻断火势,避免火情影响到周围的物体结构,之后将上下两个盒体之间通过双头锚固螺栓进行连接固定,在盒体的内部设置有纵轴金属骨架与横轴金属骨架形成的网面结构,当电池发生爆炸时,通过纵轴金属骨架和横轴金属骨架形成的网面结构可以防止电池爆炸的溅射情况;2、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塑料运输包箱底部的金属支脚可以与第一塑料运输包箱顶部的支脚组合槽组合在一起,这样方便实现包箱的叠加,而金属支脚设置为锥形结构,同时金属支脚贯穿延伸至盒体包装槽的内部,这样最底部的金属支脚可以起到接地的作用,避免静电对电池造成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内胆电池运输盒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梯形盒体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塑料运输包箱;2、海绵运输包框;3、第二塑料运输包箱;4、内胆电池运输盒;5、盒体包装槽;6、支脚组合槽;7、绳扣限位槽;8、金属支脚;9、盒体包边;10、梯形盒体;11、双头锚固螺栓;12、锂电池盒槽;13、防火石棉层;14、横轴金属骨架;15、纵轴金属骨架;16、贯穿螺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电池包用运输装置,包括第一塑料运输包箱1、海绵运输包框2和第二塑料运输包箱3,第一塑料运输包箱1设置在海绵运输包框2的上方,且第二塑料运输包箱3设置在海绵运输包框2的下方,第一塑料运输包箱1和第二塑料运输包箱3与海绵运输包框2通过卡槽连接,海绵运输包框2的内侧设置有内胆电池运输盒4,且内胆电池运输盒4与海绵运输包框2通过卡槽连接,将电池放置在内胆电池运输盒4的内部,随后对内胆电池运输盒4进行组装固定,然后将海绵运输包框2套装在内胆电池运输盒4的外侧,最后再将塑料运输包箱套装在内胆电池运输盒4的上下两端,这样便可以对整个内胆电池运输盒4进行包裹保护,可以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撞击导致盒体破裂的情况,内胆电池运输盒4包括梯形盒体10,且梯形盒体10有两个,梯形盒体10的四周设置有盒体包边9,且盒体包边9与梯形盒体10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增强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梯形盒体10的内部设置有锂电池盒槽12,将装配好的锂电池包放入到锂电池盒槽12的内部,锂电池盒槽12内侧的表面设置有防火石棉层13,且防火石棉层13与锂电池盒槽12贴合连接,防火石棉层13可以阻断电池与盒体之间的接触,这样在电池发生燃烧时可以阻断火势,避免火情影响到周围的物体结构。进一步,锂电池盒槽12与梯形盒体10之间设置有横轴金属骨架14,横轴金属骨架14的下方设置有纵轴金属骨架15,且纵轴金属骨架15与横轴金属骨架14垂直相交,纵轴金属骨架15与横轴金属骨架14焊接连接,纵轴金属骨架15与横轴金属骨架14之间形成网面结构,当电池发生爆炸时,通过纵轴金属骨架15和横轴金属骨架14形成的网面结构可以防止电池爆炸的溅射情况,同时还可以最大程度上保存梯形盒体10的外观形状。进一步,盒体包边9的外表面设置有贯穿螺孔16,且贯穿螺孔16的内部设置有双头锚固螺栓11,梯形盒体10之间通过双头锚固螺栓11连接,上下两个盒体之间通过双头锚固螺栓11进行连接固定,配合金属骨架来降低电池爆炸带来的影响。进一步,第一塑料运输包箱1和第二塑料运输包箱3的两侧均设置有绳扣限位槽7,方便绳索的固定,且第一塑料运输包箱1和第二塑料运输包箱3的内部均设置有盒体包装槽5。进一步,第一塑料运输包箱1的顶部设置有支脚组合槽6,且支脚组合槽6有四个,第二塑料运输包箱3的底部设置有金属支脚8,且金属支脚8有四个,金属支脚8设置为锥形结构,且金属支脚8贯穿延伸至盒体包装槽5的内部,第二塑料运输包箱3底部的金属支脚8可以与第一塑料运输包箱1顶部的支脚组合槽6组合在一起,这样方便实现包箱的叠加,同时最底部的金属支脚8可以起到接地的作用,避免静电对电池造成影响。工作原理:使用时,将装配好的锂电池包放入到锂电池盒槽12的内部,锂电池盒槽12内侧的表面设置有防火石棉层13,防火石棉层13可以阻断电池与盒体之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包用运输装置,包括第一塑料运输包箱(1)、海绵运输包框(2)和第二塑料运输包箱(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塑料运输包箱(1)设置在海绵运输包框(2)的上方,且第二塑料运输包箱(3)设置在海绵运输包框(2)的下方,所述第一塑料运输包箱(1)和第二塑料运输包箱(3)与海绵运输包框(2)通过卡槽连接,所述海绵运输包框(2)的内侧设置有内胆电池运输盒(4),且内胆电池运输盒(4)与海绵运输包框(2)通过卡槽连接,所述内胆电池运输盒(4)包括梯形盒体(10),且梯形盒体(10)有两个,所述梯形盒体(10)的四周设置有盒体包边(9),且盒体包边(9)与梯形盒体(10)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用运输装置,包括第一塑料运输包箱(1)、海绵运输包框(2)和第二塑料运输包箱(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塑料运输包箱(1)设置在海绵运输包框(2)的上方,且第二塑料运输包箱(3)设置在海绵运输包框(2)的下方,所述第一塑料运输包箱(1)和第二塑料运输包箱(3)与海绵运输包框(2)通过卡槽连接,所述海绵运输包框(2)的内侧设置有内胆电池运输盒(4),且内胆电池运输盒(4)与海绵运输包框(2)通过卡槽连接,所述内胆电池运输盒(4)包括梯形盒体(10),且梯形盒体(10)有两个,所述梯形盒体(10)的四周设置有盒体包边(9),且盒体包边(9)与梯形盒体(10)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包用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盒体(10)的内部设置有锂电池盒槽(12),所述锂电池盒槽(12)内侧的表面设置有防火石棉层(13),且防火石棉层(13)与锂电池盒槽(12)贴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包用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盒槽(12)与梯形盒体(10)之间设置有横轴金属骨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贺鹏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中鹏锂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