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季华实验室专利>正文

支撑体缓振回弹垫、支撑体、非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01300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非充气轮胎领域,公开了一种支撑体缓振回弹垫、支撑体、非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支撑体缓振回弹垫为多孔结构且设置在支撑体的末端,模拟足底细胞的排列方式,当支撑体两端受压时,缓振回弹垫产生挤压变形,起到初步的缓冲作用;支撑段呈斐波那锲螺旋线状,或者仿照人体的下肢骨骼关节设计,包括相互间隔连接的三个弹性关节和上、下支撑段,支撑段起到进一步的缓冲作用;将该支撑体设置在非充气轮胎中,有利于提高非充气轮胎整体的承载能力和缓冲减振能力;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非充气轮胎制造方法工艺简单,工序合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撑体缓振回弹垫、支撑体、非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非充气轮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撑体缓振回弹垫、支撑体、非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常用的汽车轮胎分为充气式轮胎和非充气式轮胎。现有的充气式轮胎利用压缩空气的弹力吸收振动,提供更舒适安静的乘坐体验。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漏气、爆胎等问题,轻则影响机动车的使用性能和便利性,重则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非充气轮胎的应用可以彻底避免充气轮胎的这类问题。现有非充气轮胎上的支撑结构,是用于替代充气轮胎中的压缩空气起支撑作用,使非充气轮胎具备一定的承载能力,但现有的支撑结构大多造型复杂,承载性能和弹性性能有限,在非充气轮胎的承载性能与缓冲减振性能上还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体缓振回弹垫,该缓振回弹垫为多孔结构且设置在支撑体的末端,仿生人体足底皮肤设计,模拟足底细胞的排列方式,当支撑体两端受压时,缓振回弹垫产生挤压变形缓冲,起到初步的缓冲作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体,该支撑体的支撑段呈斐波那锲螺旋线状,或者仿照人体的下肢骨骼关节设计,包括相互间隔连接的三个弹性关节和上、下支撑段,支撑段起到进一步的缓冲作用,其结构简单且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弹性缓冲能力。本专利技术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充气轮胎,将以上支撑体设置在非充气轮胎中,有利于提高非充气轮胎整体的承载能力和缓冲减振能力,进而提高安装有该非充气轮胎的交通工具的行驶平顺性。本专利技术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充气轮胎制造方法,用于以简单工艺和合理工序生产制造非充气轮胎。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案是:一种支撑体缓振回弹垫,所述缓振回弹垫为多孔结构,所述缓振回弹垫的多孔结构包括圆形、多边形和网状的孔状。所述缓振回弹垫的顶部面积小于底部面积,其顶部呈半包围状包覆在支撑体的支撑段的末端,且其底部向外侧延展;所述缓振回弹垫仿生人体足底皮肤设计,模拟足底细胞的排列方式,当支撑体两端受压时,所述缓振回弹垫产生挤压变形缓冲,支撑体的支撑段进一步发生屈曲形变缓冲。一种支撑体,包括支撑段、以及上述的缓振回弹垫,所述支撑段呈斐波那锲螺旋线状,所述缓振回弹垫的顶部与所述斐波那锲螺旋线状的支撑段的末端相连接。一种支撑体,包括支撑段、以及上述的缓振回弹垫,所述支撑段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弹性关节、上支撑段、第二弹性关节、下支撑段和第三弹性关节。所述第一弹性关节呈倒梯形设置在所述上支撑段的一端,所述上支撑段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支撑段通过所述第二弹性关节连接形成缓冲角,所述第三弹性关节设置在所述下支撑段的另一端,所述缓振回弹垫与所述第三弹性关节的另一端相衔接,当支撑体的两端受压时,所述第一弹性关节、所述第二弹性关节、所述第三弹性关节和所述缓振回弹垫发生形变,和/或所述缓冲角减小。进一步,在所述缓冲角的一侧,所述第一弹性关节沿所述上支撑段的伸展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弹性关节和所述缓振回弹垫沿所述下支撑段的伸展方向延伸;在相对于所述缓冲角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弹性关节与所述上支撑段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三弹性关节、所述缓振回弹垫与所述下支撑段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均位于同一侧,且所述缓冲角、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均为圆角。进一步,所述第二弹性关节的内侧面呈凹型,外侧面呈凸型,且所述上支撑段与所述下支撑段的连接端容纳于所述第二弹性关节中。进一步,所述第二弹性关节的凹型内侧面设置有耐压纤维层,所述第二弹性关节的凸型外侧面设置有抗拉纤维层。进一步,所述上支撑段的宽度和所述下支撑段的宽度均由其两端向中间逐渐减小,且所述上支撑段的长度与所述下支撑段的长度之比为5:4,此比例参照人体下肢股骨与胫骨的长度比例,更好的承受和传递载荷。一种非充气轮胎,包括:轮毂、轮辋、环形内缓冲层、环形间隔排列的上述任一种支撑体、环形外缓冲层、冠带层以及胎面,所述轮毂位于所述非充气轮胎的中心处并与所述轮辋固定连接,所述轮辋与所述环形内缓冲层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体的一端与所述环形内缓冲层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环形外缓冲层固定连接,且所述环形外缓冲层被与其固定连接的所述冠带层所箍紧,所述胎面粘接在所述冠带层的外周。进一步,每个所述支撑体沿所述非充气轮胎的径向方向设置,所述支撑段朝向环形内侧且与所述环形内缓冲层固定连接,所述缓振回弹垫朝向环形外侧且与所述环形外缓冲层固定连接,且所述支撑体与所述环形内缓冲层和所述环形外缓冲层的连接处均为圆角。一种非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包括:S1.分别浇注或注塑或3D打印加工形成若干上述任一一种支撑体;S2.在模具中,将若干所述支撑体以环形均匀间隔排布形成环形支撑层,并且每个所述支撑体沿该环形的径向方向设置,所述缓振回弹垫关节朝向环形外侧、所述支撑段朝向环形内侧;S3.将轮毂、轮辋固定连接;在所述环形支撑层的环形内侧放置固定连接为一体的轮毂和轮辋,在所述轮辋与所述环形支撑层间浇注形成环形内缓冲层,在所述环形支撑层的外侧浇注形成环形外缓冲层;S4.将冠带层固定安装在所述环形外缓冲层的外周,使其箍紧所述环形支撑体层;S5.将胎面粘贴在所述冠带层外侧,然后进行硫化处理。本申请的优势在于:本申请中的支撑体缓振回弹垫为多孔结构且设置在支撑体的末端,仿生人体足底皮肤设计,模拟足底细胞的排列方式,当支撑体两端受压时,缓振回弹垫产生挤压变形,起到初步的缓冲作用。支撑体呈斐波那锲螺旋线状,或者仿照人体的下肢骨骼关节设计,包括相互间隔连接的三个弹性关节和上、下支撑段,支撑体起到进一步的缓冲作用,其结构简单且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弹性缓冲能力。将该支撑体设置在非充气轮胎中,有利于提高非充气轮胎整体的承载能力和缓冲减振能力,进而提高安装有该非充气轮胎的交通工具的行驶平顺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非充气轮胎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支撑体;101-支撑段;102-缓振回弹垫;1-第一弹性关节;2-上支撑段;3-第二弹性关节;4-下支撑段;5-第三弹性关节;θ-缓冲角;ɑ-第一夹角;β-第二夹角;A-椭圆;B-多边形;C-网状线条;200-非充气轮胎;201-轮毂;202-轮辋;203-环形内缓冲层;204-环形外缓冲层;205-冠带层;206-胎面。...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撑体缓振回弹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振回弹垫为多孔结构,所述缓振回弹垫的顶部面积小于底部面积,其顶部呈半包围状包覆在支撑体的支撑段的末端,且其底部向外侧延展;所述缓振回弹垫仿生人体足底皮肤设计,模拟足底细胞的排列方式,当支撑体两端受压时,所述缓振回弹垫产生挤压变形提供缓冲,支撑体的支撑段进一步发生屈曲形变提供缓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体缓振回弹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振回弹垫为多孔结构,所述缓振回弹垫的顶部面积小于底部面积,其顶部呈半包围状包覆在支撑体的支撑段的末端,且其底部向外侧延展;所述缓振回弹垫仿生人体足底皮肤设计,模拟足底细胞的排列方式,当支撑体两端受压时,所述缓振回弹垫产生挤压变形提供缓冲,支撑体的支撑段进一步发生屈曲形变提供缓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撑体缓振回弹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振回弹垫的多孔结构包括圆形、多边形和网状的孔。


3.一种支撑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段、以及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振回弹垫,所述支撑段呈斐波那锲螺旋线状,所述缓振回弹垫的顶部与所述斐波那锲螺旋线状的支撑段的末端相连接。


4.一种支撑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段、以及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振回弹垫,支撑段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弹性关节、上支撑段、第二弹性关节、下支撑段和第三弹性关节;所述第一弹性关节呈倒梯形设置在所述上支撑段的一端,所述上支撑段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支撑段通过所述第二弹性关节连接形成缓冲角,所述第三弹性关节设置在所述下支撑段的另一端,所述缓振回弹垫的顶部与所述第三弹性关节的另一端相衔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支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关节的内侧面呈凹型,外侧面呈凸型,且所述上支撑段与所述下支撑段的连接端包覆于所述第二弹性关节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支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关节的凹型内侧面设置有耐压纤维层,所述第二弹性关节的凸型外侧面设置有抗拉纤维层。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支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段的宽度和所述下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婷刘晓玉张不扬
申请(专利权)人:季华实验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