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矫正圆形壳体的设备及校正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0843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44
本申请涉及一种全自动矫正圆形壳体的设备及校正工艺,属于机电设备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面安装有校正模具,校正模具包括外模具、内模具和驱动组件,外模具为与变形壳体同轴的筒状结构,外模具的内径与壳体的外径相同,外模具的高度高于壳体的高度;内模具包括多个校正板,校正板为与外模具同轴设置的圆弧板状结构,校正板的外径与壳体的内径相同;驱动组件位于多个校正板之间,驱动多个校正板靠近或远离外模具的中心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矫正圆形壳体的设备及校正工艺
本申请涉及机电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矫正圆形壳体的设备及校正工艺。
技术介绍
盾构机、顶管机是运用在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非常规机械,常用于地铁、热力、电力隧道施工。盾壳是盾构机、顶管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到支撑内部结构、保护作业人员安全的作用,盾壳为圆柱筒状结构。4m盾构的盾壳购置费用在200万左右。盾构机在运输、拆装机、施工过程中,盾壳是较容易变形的部位,盾壳变形后的盾构机如果应用在盾构施工中,极可能带来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具体体现在:盾尾变形容易造成管片成型质量不可控、中盾及前盾变形容易造成盾构机内进水引发重大安全事故。因此,当盾壳发生变形后,需要及时对盾壳进行校正处理。目前,相关技术中,壳体矫正方式大致分为两个方向,第一个方向为现场正圆:即利用钢材对现状壳体进行加固,然后再通过千斤顶、胀紧栓调节局部尺寸的大小,最后再用火烤加热催化变形矫正速度。第二个方向为运输至厂家,基本也是用这种方式进行矫正,较第一个方向较为有优势的地方是,厂家较为专业,同时厂家一般拥有车床、铣床,可辅助正圆操作。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仅采用千斤顶和胀紧螺栓配合,只对变形壳体进行局部校正,存在校正精度低的缺陷,即使后期对变形壳体进行辅助正圆工作,能提升的校正精度仍然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升对变形壳体的校正精度,本申请提供一种全自动矫正圆形壳体的设备及校正工艺。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全自动矫正圆形壳体的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矫正圆形壳体的设备,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面安装有校正模具,校正模具包括外模具、内模具和驱动组件,外模具为与变形壳体同轴的筒状结构,外模具的内径与壳体的外径相同,外模具的高度高于壳体的高度;内模具包括多个校正板,校正板为与外模具同轴设置的圆弧板状结构,多个校正板沿外模具的轴线圆周阵列分布,校正板的外径与壳体的内径相同,校正板的高度高于壳体的高度;驱动组件位于多个校正板之间,驱动多个校正板靠近或远离外模具的中心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对变形的壳体进行较正时,首先,将外模具放置到底座上,然后,将壳体放置到外模具内,使得壳体的外壁与外模具的内壁抵接,然后在将多个校正板和驱动组件放置到壳体内,启动驱动组件,驱动组件驱动多个校正板同时靠近变形壳体,直至校正板的外侧壁与变形壳体的内壁抵接,驱动组件多次驱动校正板靠近或远离壳体,经过校正板反复与变形壳体抵接,对变形壳体进行反复挤压,进而能够对变形壳体进行校正。在驱动组件的作用下,外模具与内模具同时对变形壳体进行挤压工作,使得变形壳体能够均匀受力,进而使得变形壳体的变形部位恢复形貌,同时不会影响变形壳体未变形区域。与传统技术相比,本身请能够提升对变形壳体相貌恢复的能力,同时,能够在工作场地进行对壳体的校正工作,不受工作地点的限制,也不需要将壳体专门输送至处理场地,进而能够提升校正壳体的便捷性。同时驱动组件驱动多个校正板同时与变形壳体进行抵接,进而能够提升对变形壳体校正的均一性以及快捷性。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滑动杆和千斤顶,滑动杆的长度方向与校正板的轴线方向相同,滑动杆的底端与底座的顶面抵接,千斤顶的数量与校正板的数量相同,多个千斤顶分别与多个校正板对应,千斤顶与滑动杆的周面固定连接,千斤顶的顶杆与校正板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滑动杆以及千斤顶共同放置到壳体内后,同时启动多个千斤顶,使得千斤顶的顶杆伸长的长度相同,进而能够使得多个千斤顶驱动多个校正板同时靠近壳体的内壁,直至校正板的侧壁与壳体的内壁抵接。然后启动千斤顶,使得千斤顶的顶杆收缩,千斤顶的顶杆收缩带动校正板远离壳体;重复上述动作,直至变形的壳体恢复形貌。可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上连接有用于起吊壳体的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电葫芦和用于夹持壳体的夹持组件,电葫芦与支撑架滑动连接,滑动方向为水平方向,夹持组件和电葫芦的挂钩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放置壳体时,滑动电葫芦,直至电葫芦移动至壳体的上方,启动电葫芦,电葫芦驱动挂钩下降,夹持组件与挂钩连接后,将夹持组件与壳体进行连接;然后启动电葫芦,电葫芦驱动挂钩带动夹持组件和壳体向上移动,然后将电葫芦滑动至外模具上方,最后电葫芦的吊绳伸长,将挂钩、夹持组件以及壳体共同放置到外模具内。电葫芦的设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灵活性强。可选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固定块和多个用于与壳体内壁抵接的抵接杆,固定块与挂钩固定连接,抵接杆设有多个,沿固定块竖直方向的中心线圆周阵列分布,抵接杆与固定块滑动连接,抵接杆相互远离的一端靠近或远离壳体的内壁,抵接杆连接有驱动抵接杆滑动的驱动件,驱动件与固定块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对壳体进行夹持时,将固定块和抵接杆伸入到壳体内,然后驱动件驱动抵接杆与壳体紧密抵接。壳体与抵接杆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壳体随抵接杆上升或下降。驱动件驱动抵接杆始终与壳体的内壁抵接,进而能够提升抵接杆与壳体之间接触的稳定性,减少抵接杆与壳体发生相对滑动的情况,进而减少壳体从抵接杆上掉落的情况,提升抵接杆提升壳体时的稳定性以及顺畅性。可选的,所述驱动件为驱动气缸,驱动气缸与固定块固定连接,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与抵接杆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对壳体进行夹持时,将固定块以及抵接杆伸入到壳体内后,启动驱动气缸,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伸长,活塞杆伸长驱动抵接杆与壳体抵接。驱动气缸的设置能够对抵接杆进行驱动以及限位,减少抵接杆发生移动的情况,保证抵接杆的稳定性,进而能够保证提升壳体时的稳定性。驱动气缸的设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选的,所述抵接杆相互远离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提拉杆,提拉杆的底端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弯折,形成用于与壳体底端抵接的提拉片;底板的顶面开设有用于盛放提拉片的盛放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气缸驱动抵接杆靠进校正板,抵接杆移动带动提拉杆和提拉片移动,吊升壳体时,使得壳体的底端与底座的顶面之间留有间隙后,将提拉杆、提拉片和抵接杆伸入到壳体内,并使得抵接片的顶面与壳体的底面齐平后,启动驱动气缸,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伸长,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伸长驱动抵接杆和抵接片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直至提拉片与壳体的底面抵接。当将壳体放置到外模具内后,驱动气缸的活塞杆收缩,活塞杆收缩带动抵接杆和提拉杆以及提拉片靠近壳体的中心。当提拉片与壳体的底面分离后,取出固定块、抵接杆、提拉杆和提拉片即可。提拉片和提拉杆的设置,能够对壳体进行支撑,提升抵接杆与壳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能够对壳体进行抵接,减少壳体与抵接杆发生分离的情况,进而能够提升对壳体的夹持的稳定性。可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面开设有多个用于盛放提拉片的延长槽,延长槽位于外模具的底端,多个延长槽与多个盛放槽一一对应并连通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置外模具时,将固定块、抵接杆、提拉杆和提拉片伸入到外模具内,直至提拉片的顶面与外模具的底端齐平,然后,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活塞杆长,活塞杆驱动抵接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矫正圆形壳体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面安装有校正模具(2),校正模具(2)包括外模具(22)、内模具(21)和驱动组件(23),外模具(22)为与变形壳体同轴的筒状结构,外模具(22)的内径与壳体的外径相同,外模具(22)的高度高于壳体的高度;内模具(21)包括多个校正板(211),校正板(211)为与外模具(22)同轴设置的圆弧板状结构,多个校正板(211)沿外模具(22)的轴线圆周阵列分布,校正板(211)的外径与壳体的内径相同,校正板(211)的高度高于壳体的高度;驱动组件(23)位于多个校正板(211)之间,驱动多个校正板(211)靠近或远离外模具(22)的中心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矫正圆形壳体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面安装有校正模具(2),校正模具(2)包括外模具(22)、内模具(21)和驱动组件(23),外模具(22)为与变形壳体同轴的筒状结构,外模具(22)的内径与壳体的外径相同,外模具(22)的高度高于壳体的高度;内模具(21)包括多个校正板(211),校正板(211)为与外模具(22)同轴设置的圆弧板状结构,多个校正板(211)沿外模具(22)的轴线圆周阵列分布,校正板(211)的外径与壳体的内径相同,校正板(211)的高度高于壳体的高度;驱动组件(23)位于多个校正板(211)之间,驱动多个校正板(211)靠近或远离外模具(22)的中心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矫正圆形壳体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23)包括滑动杆(231)和千斤顶(232),滑动杆(231)的长度方向与校正板(211)的轴线方向相同,滑动杆(231)的底端与底座(1)的顶面抵接,千斤顶(232)的数量与校正板(211)的数量相同,多个千斤顶(232)分别与多个校正板(211)对应,千斤顶(232)与滑动杆(231)的周面固定连接,千斤顶(232)的顶杆与校正板(211)的内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矫正圆形壳体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3),支撑架(3)上连接有用于起吊壳体的升降装置(4),升降装置(4)包括电葫芦(41)和用于夹持壳体的夹持组件(42),电葫芦(41)与支撑架(3)滑动连接,滑动方向为水平方向,夹持组件(42)和电葫芦(41)的挂钩(41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矫正圆形壳体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42)包括固定块(421)和多个用于与壳体内壁抵接的抵接杆(422),固定块(421)与挂钩(412)固定连接,抵接杆(422)设有多个,沿固定块(421)竖直方向的中心线圆周阵列分布,抵接杆(422)与固定块(421)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保营张庚斯陈思正杨剑飞邵赵龙采国森王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隧隧盾国际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