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粉料进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0801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竹粉料进料装置,包括安装在混合设备进料口处的漏斗状进料斗,所述进料斗包括外斗及内斗,其中内斗外侧壁与外斗内侧壁之间均匀设置有多根支撑条,且相邻的两根支撑条与内斗外侧壁及外斗内侧壁之间均构有空气流通通道,所述内斗顶端向外翻折有将空气流通通道遮挡住的折边,其中内斗底端向外翻折有弧形拱起部,所述进料斗正上方处设置有机架,其中机架上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安装在机架顶部的电机,该电机的转动轴贯穿机架并依序穿过内斗及外斗圆心处,且位于内斗、外斗及搅拌设备内的转动轴上还设置有螺旋搅拌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时能防止进料斗发生堵料并保证物料进料顺畅,同时还能将块状结构的物料打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竹粉料进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竹制品加工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竹粉料进料装置。
技术介绍
竹制品加工中会产生大量的竹粉,而竹粉则会通过回收制成竹板等物品,其中竹粉在加工成成品之前需要与其他物料进行混合再挤压成型,因此在进行混合前需要将粉料通过进料仓投放到混合设备里,但是当前进料仓结构的缺陷,1、因为粉料较细,在粉料投料过程中,进料仓内粉料中间容易负压,导致粉料下料不畅;2、并且物料在储存时受重力挤压容易被压成块状结构,而漏斗形进料斗的进口大、出口小的原因,使得块状物料容易在料口处形成堵塞,进而影响物料的传输。如公开号为cn205574708u的竹木粉料进料仓,其明显是将以往的大进料斗分成两个较小的进料斗,但这却不能改变两部分进料斗均属于两个单独个体的事实,所以因为每部分进料斗均属于一个单独的进料斗(只不过容积减小),所以还是会存在其所提到的问题,同时根据其附图可清楚的知道从上料仓底部开口掉落在至下料仓上的物料明显大于小料仓底端所排出的物料流量,所以下料仓内的物料必然会从挡板与上料仓之间所构成的开口溢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竹粉料进料装置。本技术的技术问题主要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竹粉料进料装置,包括安装在混合设备进料口处的漏斗状进料斗,所述进料斗包括外斗及内斗,该外斗的最小开口端位于进料口内,其中内斗外侧壁与外斗内侧壁之间均匀设置有多根支撑条,且相邻的两根支撑条与内斗外侧壁及外斗内侧壁之间均构有空气流通通道,所述内斗顶端延伸至外斗外侧,且内斗顶端还向外翻折有将空气流通通道遮挡住的折边,其中内斗底端向外翻折有弧形拱起部,所述进料斗正上方处设置有机架,该机架底部的四组顶角处分别设置有与混合设备顶部壳体连接的工字钢,其中机架上还设置有延伸至进料斗内的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安装在机架顶部的电机,该电机的转动轴贯穿机架并依序穿过内斗及外斗圆心处,其中转动轴的底端延伸至混合设备内,且位于内斗、外斗及搅拌设备内的转动轴上还设置有螺旋搅拌桨。优选的,所述外斗外侧壁上设置有一圈紧贴在混合设备顶部壳体上的支撑边,其中支撑边上设置有将其锁紧在混合设备顶部壳体上的锁紧螺栓。优选的,所述工字钢底端设置有将其锁紧在混合设备顶部壳体上固定螺栓。优选的,所述折边底端与外斗顶端之间构有连通空气流通通道的上透气口。优选的,所述拱起部顶端与外斗内侧壁之间构有连通空气流通通道的下透气口。优选的,所述内斗底端高于外斗底端水平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在进行投料时,将粉料导入内斗,然后经内斗出口投入到外斗内,最后再从外斗出口进入混合设备内,因为外斗与内斗之间构有空气流通通道,使得多组空气流通通道能起到一定的通风减压的效果,因此使得进料斗中下料畅常,降低发生进料斗堵塞现象的几率。2、通过电机带动转动轴及搅拌桨进行搅动,从而将从内斗及外斗中落下的物料进行破碎,而破碎后的物料落入混合设备内进行进行下一步加工,以此实现对结块物料进行破碎及防止块状物料堵塞进料斗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进料斗的A—A方向剖视图。图中:1、进料口,2、壳体,3、进料斗,31、外斗,32、内斗,4、支撑条,5、空气流通通道,6、折边,7、拱起部,8、机架,9、工字钢,10、搅拌机构,101、电机,102、转动轴,103、螺旋搅拌桨,11、支撑边,12、锁紧螺栓,13、固定螺栓,14、上透气口,15、下透气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一种竹粉料进料装置,包括安装在混合设备进料口1处的漏斗状进料斗3,如图1、2所示,该进料斗3包括外斗31及内斗32,其中外斗31的最小开口端位于进料口1内,并且内斗32底端高于外斗31底端水平面,同时外斗31外侧壁上焊接有一圈紧贴在混合设备顶部壳体2上的支撑边11,而支撑边11上安装有将其锁紧在混合设备顶部壳体2上的锁紧螺栓12,以此防止外斗31在进料口1及混合设备上发生位移情况。而在内斗32外侧壁与外斗31内侧壁之间均匀焊接有多根支撑条4,其中支撑条4能将内斗32悬空固定在外斗31内而不会发生位移情况,并且相邻的两根支撑条4与内斗32外侧壁及外斗31内侧壁之间均构有空气流通通道5,在进行投料时,将粉料导入内斗32,然后经内斗32出口投入到外斗31内,最后再从外斗31出口进入混合设备内,因为外斗31与内斗32之间构有空气流通通道4,使得多组空气流通通道4能对进料斗3内起到一定的通风减压的效果,因此使得进料斗3中下料畅常,降低发生进料斗3堵塞现象的几率。其中为了防止在往内斗32中加料时物料会从空气流通通道4顶端开口直接进入其内部,本实施例中内斗32顶端延伸至外斗31外侧,并且内斗32顶端还向外翻折有将空气流通通道4遮挡住的折边6,该折边6将空气流通通道4顶端开口遮挡住,以防止直接落下的物料落入空气流通通道4中,同时折边6底端与外斗31顶端之间构有连通空气流通通道4的上透气口14,该上透气口14能使空气流通通道4与外部空间连通,使得外部空间与空气流通通道4之间进行空气流通。并且内斗32底端向外翻折有弧形拱起部7,而拱起部7顶端与外斗31内侧壁之间构有连通空气流通通道4的下透气口15,其中下透气口15能使空气流通通道4与外斗31内的下半部连通,使得外斗31内的下半部与空气流通通道4之间进行空气流通,同时通过拱起部7减小空气流通通道4底端的开口度,并且其还能一定程度上将从内斗32落下的物料挡住,使物料不易于进入空气流通通道4内。同时在进料斗3正上方处水平安装有机架8,该机架8底部的四组顶角处分别焊接有位于进料斗3外侧的工字钢9,如图1所示,工字钢9底部设置有将其锁紧在混合设备壳体2上的固定螺栓13,那么通过固定螺栓13将工字钢9锁紧在壳体2上的方式间接将机架8悬空固定在壳体2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由于物料中有少量是处于结块状态,使得块状物料容易堵塞进料斗3,或者块状物料进入混合设备中也会使得混合效果不佳,所以本实施例中在机架8顶部安装有搅拌机构10,其中搅拌机构10包括安装在机架8顶部的电机101,而电机101的转动轴102贯穿机架8并依序穿过内斗32及外斗31圆心处,其中转动轴102的底端延伸至混合设备内,并且转动轴102底端与壳体2底壁之间的间距不大于1~2cm,以防止其妨碍混合设备内的正常工作,同时在位于内斗32、外斗31及搅拌设备10内的转动轴102上还设置有螺旋搅拌桨103,那么通过电机101带动转动轴102及螺旋搅拌桨103进行搅动,从而将从内斗32及外斗中落下的物料进行破碎,而破碎后的物料落入混合设备内进行进行下一步加工,以此实现对结块物料进行破碎及防止块状物料堵塞进料斗3的目的,并且通过搅拌机构10将进料斗3内的物料进行人为干预将其强制导入混合设备内,以加快进料效率及效果。以上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竹粉料进料装置,包括安装在混合设备进料口处的漏斗状进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斗包括外斗及内斗,该外斗的最小开口端位于进料口内,其中内斗外侧壁与外斗内侧壁之间均匀设置有多根支撑条,且相邻的两根支撑条与内斗外侧壁及外斗内侧壁之间均构有空气流通通道,所述内斗顶端延伸至外斗外侧,且内斗顶端还向外翻折有将空气流通通道遮挡住的折边,其中内斗底端向外翻折有弧形拱起部,所述进料斗正上方处设置有机架,该机架底部的四组顶角处分别设置有与混合设备顶部壳体连接的工字钢,其中机架上还设置有延伸至进料斗内的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安装在机架顶部的电机,该电机的转动轴贯穿机架并依序穿过内斗及外斗圆心处,其中转动轴的底端延伸至混合设备内,且位于内斗、外斗及搅拌设备内的转动轴上还设置有螺旋搅拌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竹粉料进料装置,包括安装在混合设备进料口处的漏斗状进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斗包括外斗及内斗,该外斗的最小开口端位于进料口内,其中内斗外侧壁与外斗内侧壁之间均匀设置有多根支撑条,且相邻的两根支撑条与内斗外侧壁及外斗内侧壁之间均构有空气流通通道,所述内斗顶端延伸至外斗外侧,且内斗顶端还向外翻折有将空气流通通道遮挡住的折边,其中内斗底端向外翻折有弧形拱起部,所述进料斗正上方处设置有机架,该机架底部的四组顶角处分别设置有与混合设备顶部壳体连接的工字钢,其中机架上还设置有延伸至进料斗内的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安装在机架顶部的电机,该电机的转动轴贯穿机架并依序穿过内斗及外斗圆心处,其中转动轴的底端延伸至混合设备内,且位于内斗、外斗及搅拌设备内的转动轴上还设置有螺旋搅拌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文炳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劲宏竹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