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式除尘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0713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43
一种湿式除尘设备,涉及除尘技术领域,包括箱体和风机,风机设置在箱体的顶面,箱体的内部设有第一沉淀区、第二沉淀区和沉淀池,箱体的入尘口连通至第一沉淀区,风机的进风口连通至第二沉淀区,第一沉淀区的底部与第二沉淀区的底部相连通,沉淀池设置在箱体的底部;第一沉淀区于箱体的入尘口处设有第一喷雾机构;第二沉淀区设有若干层滤网,滤网的上方设有第二喷雾机构。通过在箱体的入尘口设置第一喷雾机构,使刚进入箱体内部的尘埃颗粒与水雾混合,从而沉淀至沉淀池,减少尘埃颗粒的流动至第二沉淀区。通过在滤网的上方设置第二喷雾机构,喷雾机构朝滤网方向喷射水雾,再次沉降气流中的尘埃颗粒,提高除尘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湿式除尘设备
本技术涉及除尘
,特别是一种湿式除尘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陶瓷厂为了达到很好的淋釉效果,会在淋釉前对砖坯的表面进行除尘,减少砖坯表面的尘埃颗粒,使淋釉后的砖坯具有较好的光滑表面。陶瓷厂普遍采用的除尘方法是在运输砖坯的运输带上设置一个抽风罩,通过抽风罩将砖坯表面的尘埃颗粒吸走排放至厂外。结构简单,成本低,但将尘埃颗粒直接排放至厂外,对环境影响大,不符合绿色环保的生产方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湿式除尘设备,解决尘埃颗粒直接排放至厂外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湿式除尘设备,包括箱体和风机,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箱体的顶面,所述箱体的内部设有第一沉淀区、第二沉淀区和沉淀池,所述箱体的入尘口连通至所述第一沉淀区,所述风机的进风口连通至所述第二沉淀区,所述第一沉淀区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沉淀区的底部相连通,所述沉淀池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底部;所述第一沉淀区于所述箱体的入尘口处设有第一喷雾机构;所述第二沉淀区设有若干层滤网,所述滤网的上方设有第二喷雾机构。进一步,所述第一沉淀区设有若干个竖直设置的风道,相邻的两所述风道之间设有隔板,相邻的两所述风道相互连通。进一步,所述隔板的截面呈锯齿状。进一步,所述沉淀池底面为斜面。进一步,所述沉淀池设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设置在所述斜面的下端。进一步,所述第一喷雾机构和所述第二喷雾机构分别包括进水管和水雾喷头,若干个所述水雾喷头沿所述进水管的轴向方向分布。进一步,所述箱体的外壁设有观察窗。进一步,所述观察窗的窗体滑动设置在所述箱体。在本技术中,通过在所述箱体内设置所述第一沉淀区、所述第二沉淀区和所述沉淀池,当所述风机引动所述箱体内气体流动时,使进入所述箱体内部的尘埃颗粒先在所述第一沉淀区沉淀至所述沉淀池,粒径相对较小的尘埃颗粒在设有所述滤网的所述第二沉淀区沉淀至所述沉淀池,减少尘埃颗粒排出外界,实现高效除尘。其中,通过在所述箱体的入尘口设置所述第一喷雾机构,使刚进入所述箱体内部的尘埃颗粒与水雾混合,从而沉淀至所述沉淀池,减少尘埃颗粒的流动至所述第二沉淀区。通过在所述滤网的上方设置所述第二喷雾机构,所述喷雾机构朝所述滤网方向喷射水雾,再次沉降气流中的尘埃颗粒,提高除尘效果,且所述第二喷雾机构喷出的水雾可对所述滤网进行清理,清理附着在所述滤网的尘埃颗粒,有效避免所述滤网堵塞,减少本技术的维护次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喷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箱体1、第一沉淀区11、第一喷雾机构111、风道112、隔板113、第二沉淀区12、滤网121、第二喷雾机构122、沉淀池13、斜面131、排污管132、入尘口14、观察窗15、风机2、进风口21、进水管3、水雾喷头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参照图1-3所示,一种湿式除尘设备,包括箱体1和风机2,所述风机2设置在所述箱体1的顶面,所述箱体1的内部设有第一沉淀区11、第二沉淀区12和沉淀池13。所述箱体1的入尘口14连通至所述第一沉淀区11,设置在运输砖坯的运输带上方的抽风罩连通至所述箱体1的入尘口14,实现砖坯表面的粉尘流入所述箱体1的内部。所述风机2的进风口21连通至所述第二沉淀区12,所述第一沉淀区11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沉淀区12的底部相连通,所述沉淀池13设置在所述箱体1的底部;所述第一沉淀区11于所述箱体1的入尘口14处设有第一喷雾机构111;所述第二沉淀区12设有若干层滤网121,所述滤网121的上方设有第二喷雾机构122。在本技术中,通过在所述箱体1内设置所述第一沉淀区11、所述第二沉淀区12和所述沉淀池13,当所述风机2引动所述箱体1内气体流动时,使进入所述箱体1内部的尘埃颗粒先在所述第一沉淀区11沉淀至所述沉淀池13,粒径相对较小的尘埃颗粒在设有所述滤网121的所述第二沉淀区12沉淀至所述沉淀池13,减少尘埃颗粒排出外界,实现高效除尘。其中,通过在所述箱体1的入尘口14设置所述第一喷雾机构111,使刚进入所述箱体1内部的尘埃颗粒与水雾混合,从而沉淀至所述沉淀池13,减少尘埃颗粒的流动至所述第二沉淀区12。通过在所述滤网121的上方设置所述第二喷雾机构122,所述喷雾机构朝所述滤网121方向喷射水雾,再次沉降气流中的尘埃颗粒,提高除尘效果,且所述第二喷雾机构122喷出的水雾可对所述滤网121进行清理,清理附着在所述滤网121的尘埃颗粒,有效避免所述滤网121堵塞,减少本技术的维护次数。进一步,所述第一沉淀区11设有若干个竖直设置的风道112,相邻的两所述风道112之间设有隔板113,相邻的两所述风道112相互连通。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沉淀区11通过四个所述隔板113隔出了五条所述风道112,相邻的两所述风道112相互连通,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前一所述风道112的终端与后一所述风道112的始端相通,形成S型的通风路径,延长了通风路径,有效地将尘埃颗粒沉淀在所述沉淀池13,进一步提高本技术的除尘效果。进一步,所述隔板113的截面呈锯齿状。具体地,如图2所示,将所述隔板113设置成锯齿状,从而构成曲折的所述风道112,使所述隔板113阻挡尘埃颗粒的流动,有效减少尘埃颗粒到达所述第二沉淀区12的量,进一步提高本技术的除尘效果。进一步,所述沉淀池13底面为斜面131。具体地,如图2所示,通过将所述沉淀池13的底面设置为斜面131,利于沉积在所述沉淀池13的尘埃颗粒沉积在所述斜面131的下端,方便排出。进一步,所述沉淀池13设有排污管132,所述排污管132设置在所述斜面131的下端。具体地,如图2所示,通过将所述排污管132设置在所述斜面131的下端,利于排出沉积在所述斜面131下端的尘埃颗粒。进一步,所述第一喷雾机构111和所述第二喷雾机构122分别包括进水管3和水雾喷头4,若干个所述水雾喷头4沿所述进水管3的轴向方向分布。具体地,如图3所示,通过在所述进水管3设置若干个所述水雾喷头4,利用若干个所述水雾喷头4喷出水雾,使水雾与尘埃颗粒混合,使尘埃颗粒沉积在沉淀池13内,从而减少尘埃颗粒的排出。进一步,所述箱体1的外壁设有观察窗15。具体地,如图1所示,通过在所述箱体1的外壁设置所述观察窗15,方便观察所述箱体1内部的工作状态。更进一步说明,所述湿式除尘设备具有开关阀,所述开关阀用于改变所述第一喷雾机构111和所述第二喷雾机构122的喷水量,当工作人员观察到进入所述箱体1内部的尘埃颗粒过多,则调节所述开关阀,增加所述第一喷雾机构111和所述第二喷雾机构122的喷水量,利于尘埃颗粒沉降至所述沉淀池13,提高除尘效果;当观察到进入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湿式除尘设备,包括箱体和风机,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箱体的顶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内部设有第一沉淀区、第二沉淀区和沉淀池;/n所述箱体的入尘口连通至所述第一沉淀区,所述风机的进风口连通至所述第二沉淀区,所述第一沉淀区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沉淀区的底部相连通,所述沉淀池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底部;/n所述第一沉淀区于所述箱体的入尘口处设有第一喷雾机构;/n所述第二沉淀区设有若干层滤网,所述滤网的上方设有第二喷雾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式除尘设备,包括箱体和风机,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箱体的顶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内部设有第一沉淀区、第二沉淀区和沉淀池;
所述箱体的入尘口连通至所述第一沉淀区,所述风机的进风口连通至所述第二沉淀区,所述第一沉淀区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沉淀区的底部相连通,所述沉淀池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底部;
所述第一沉淀区于所述箱体的入尘口处设有第一喷雾机构;
所述第二沉淀区设有若干层滤网,所述滤网的上方设有第二喷雾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式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淀区设有若干个竖直设置的风道,相邻的两所述风道之间设有隔板,相邻的两所述风道相互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湿式除尘设备,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朝龙唐硕度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新高盛薄型建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