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压疮气垫床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0469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压疮气垫床垫,包括由下至上设置的互不连通的第一层气垫和第二层气垫,所述防压疮气垫床垫还包括单片机、第一充放气电路和第二充放气电路,所述第二层气垫包括多个互不连通的气囊,该些气囊呈横向平行设置、呈纵向平行设置或呈网格状设置,所述第一充放气电路和第二充放气电路均与单片机电连接,该些气囊交错地与第一充放气电路和第二充放气电路管路连接,该些气囊中互不相邻的气囊均与第一充放气电路管路连接、余下其他气囊均与第二充放气电路管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第一充放气电路和第二充放气电路实现第一层气垫上不同区域的放气和充气,从而避免患者身体的局部长时间受到压引发的压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压疮气垫床垫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防压疮气垫床垫。
技术介绍
目前,在医疗和护理单位中,病情危重及慢性疾病的患者由于疾病因素,需要长时间卧床休养和治疗。然而在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患者长期处于卧位或强迫卧位会导致局部组织受压,进而引发皮肤损伤和压疮的发生。为了预防皮肤损伤和压疮的发病,临床中常指导患者躺卧在带有气垫的床上,以预防和缓解压疮的发生。但现有的气垫床采用的形式通常是一整张气囊构成的气垫床,这种气垫床整体的透气性差,预防压疮的效果有限。同时,由于缺乏对气垫床实时状态的检测,医护人员不能准确的掌握患者躺卧的状态。需要医护人员随时巡查,以确定患者是否应当翻身。另外,现有的气垫床在患者翻身时,主要依靠医护人员手动翻身,这也极大的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防压疮气垫床垫。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防压疮气垫床垫,其特点在于,其包括由下至上设置的互不连通的第一层气垫和第二层气垫,所述防压疮气垫床垫还包括单片机、第一充放气电路和第二充放气电路,所述第二层气垫包括多个互不连通的气囊,该些气囊呈横向平行设置、呈纵向平行设置或呈网格状设置,所述第一充放气电路和第二充放气电路均与单片机电连接,该些气囊交错地与第一充放气电路和第二充放气电路管路连接,该些气囊中互不相邻的气囊均与第一充放气电路管路连接、余下其他气囊均与第二充放气电路管路连接。较佳地,所述第一充放气电路包括:电阻R3、二极管D3、三极管Q1、二极管D5、开关继电器K1、充气泵电机P4和电源P2,所述电阻R3的一端与单片机电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D3的阴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阳极与三极管Q1的基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电压VCC、集电极与二极管D5的阴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阳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开关继电器K1的线圈接地,所述电源P2、开关继电器K1的开关和充气泵电机P4构成一电路回路。较佳地,所述第二充放气电路包括:电阻R4、二极管D4、三极管Q2、二极管D6、开关继电器K2、充气泵电机P3和电源P2,所述电阻R4的一端与单片机电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D4的阴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阳极与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电压VCC、集电极与二极管D6的阴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阳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开关继电器K2的线圈接地,所述电源P2、开关继电器K2的开关和充气泵电机P3构成一电路回路。较佳地,所述单片机采用STC89C51RC。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技术各较佳实例。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第一充放气电路和第二充放气电路实现第一层气垫上不同区域的放气和充气,从而避免患者身体的局部长时间受到压引发的压疮。与传统的气垫床相比,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更高,极大地降低了护理难度和强度,改善了因翻身给患者带来的疼痛和不适感,减少了人为误操作或疏忽大意因素的影响,如:护理人员忘记对气垫床进行充放气操作、护理人员忘记对病患进行翻身等,对病患的护理更加地准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防压疮气垫床垫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防压疮气垫床垫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压疮气垫床垫,其包括由下至上设置的互不连通的第一层气垫1和第二层气垫2,所述防压疮气垫床垫还包括单片机(采用STC89C51RC)、第一充放气电路和第二充放气电路,所述第二层气垫包括多个互不连通的气囊21,该些气囊21呈横向平行设置、呈纵向平行设置或呈网格状设置(见图1),所述第一充放气电路和第二充放气电路均与单片机电连接,该些气囊21交错地与第一充放气电路和第二充放气电路管路连接,该些气囊21中互不相邻的气囊均与第一充放气电路管路连接、余下其他气囊均与第二充放气电路管路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充放气电路包括:电阻R3、二极管D3、三极管Q1、二极管D5、开关继电器K1、充气泵电机P4和电源P2,所述电阻R3的一端与单片机电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D3的阴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阳极与三极管Q1的基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电压VCC、集电极与二极管D5的阴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阳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开关继电器K1的线圈接地,所述电源P2、开关继电器K1的开关和充气泵电机P4构成一电路回路。所述第二充放气电路包括:电阻R4、二极管D4、三极管Q2、二极管D6、开关继电器K2、充气泵电机P3和电源P2,所述电阻R4的一端与单片机电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D4的阴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阳极与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电压VCC、集电极与二极管D6的阴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阳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开关继电器K2的线圈接地,所述电源P2、开关继电器K2的开关和充气泵电机P3构成一电路回路。本实施例中,第一层气垫1处于半充气状态,第二层气垫2中,气囊21呈网格状设置,气囊21排布8行8列,其中,位于第一行第一列、第一行第三列、第一行第五列、第一行第七列的气囊与第一充放气电路连接,位于第一行第二列、第一行第四列、第一行第六列、第一行第八列的气囊与第二充放气电路连接,位于第二行第一列、第二行第三列、第二行第五列、第二行第七列的气囊与第二充放气电路连接,位于第二行第二列、第二行第四列、第二行第六列、第二行第八列的气囊与第一充放气电路连接,依次类推,将该些气囊分别与第一充放气电路或第二充放气电路连接。在单片机发出第一控制指令时,三极管Q1导通,开关继电器K1闭合,电源为充气泵电机P4供电,充气泵电机P4运行,为与第一充放气电路连接的气囊充电,此时,三极管Q2不导通,开关继电器K2断开,与第二充放气电路连接的气囊放气。在单片机发出第二控制指令时,三极管Q2导通,开关继电器K2闭合,电源为充气泵电机P3供电,充气泵电机P3运行,为与第二充放气电路连接的气囊充电,此时,三极管Q1不导通,开关继电器K1断开,与第一充放气电路连接的气囊放气。虽然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压疮气垫床垫,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由下至上设置的互不连通的第一层气垫和第二层气垫,所述防压疮气垫床垫还包括单片机、第一充放气电路和第二充放气电路,所述第二层气垫包括多个互不连通的气囊,该些气囊呈横向平行设置、呈纵向平行设置或呈网格状设置,所述第一充放气电路和第二充放气电路均与单片机电连接,该些气囊交错地与第一充放气电路和第二充放气电路管路连接,该些气囊中互不相邻的气囊均与第一充放气电路管路连接、余下其他气囊均与第二充放气电路管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压疮气垫床垫,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由下至上设置的互不连通的第一层气垫和第二层气垫,所述防压疮气垫床垫还包括单片机、第一充放气电路和第二充放气电路,所述第二层气垫包括多个互不连通的气囊,该些气囊呈横向平行设置、呈纵向平行设置或呈网格状设置,所述第一充放气电路和第二充放气电路均与单片机电连接,该些气囊交错地与第一充放气电路和第二充放气电路管路连接,该些气囊中互不相邻的气囊均与第一充放气电路管路连接、余下其他气囊均与第二充放气电路管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压疮气垫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放气电路包括:电阻R3、二极管D3、三极管Q1、二极管D5、开关继电器K1、充气泵电机P4和电源P2,所述电阻R3的一端与单片机电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D3的阴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阳极与三极管Q1的基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电压VCC、集电极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超陈海英顾晓青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奉贤区奉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