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浮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0056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浮漂,包括漂尾组件、漂身组件以及电池,所述漂身组件包括漂身、漂身内套和漂脚;所述漂尾组件包括漂尾座,所述漂身与所述漂尾座通过旋转扣接结构活动连接固定;所述电池接通LED发光元件,并且用于为所述LED发光元件通电,所述旋转扣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漂身一端的旋转凹槽和设置于所述漂尾座一端的旋转凸台,所述旋转凹槽与所述旋转凸台通过旋转配合实现所述漂尾座与所述漂身的扣接,所述旋转凹槽包括第一旋转凹槽和第二旋转凹槽,所述旋转凸台包括第一旋转凸台和第二旋转凸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浮漂
本技术涉及钓鱼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浮漂。
技术介绍
对于夜晚钓鱼者来说,电子夜光漂是经常被选用的器具。常用的夜光漂整体会设计组装成两大部分,一个部分是漂尾组件,一个是漂身组件,漂尾组件中内置可以容纳和固定电池的漂尾座,漂尾座内置LED发光元件,在夜晚需要使用夜光漂的时候,将电池装入漂尾座,和LED发光元件导通,完成LED发光,从而光源通过内置光纤传递到漂尾上,实现夜间漂尾发光可见,而漂身组件中往往放置有一个内套。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方便电池的装入和取出,如现有技术CN209473409U所展示的连接方式,漂尾座和漂身内套会采取螺纹连接方式,这也是通常的结构方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了确保密封性,需要手拧螺纹,直到将漂尾座和漂身内套压紧。然而由于是螺纹连接,没有一个准确的拧到位的提醒,全靠人手感知,待拧不动再停下来。然而漂身的材质大多是质地轻盈而易损的材料,在拧螺纹的过程中,尤其是拧到接近最后时,阻力较大,在夜间光线不强,同时避免惊扰鱼群,也不易过多照明来方便手上操作的情况下,大多依靠手指感知阻力来判断是否拧到位,对于不同力量的人,这种操作易出现过多拧紧导致捏损漂身的情况,操作体验也不好。同时,针对电子漂产品而言,现有技术相比传统日用漂产品更重,难以提高灵敏度,一直是行业存在的难题,亟需能减轻产品质量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所提及的现有技术缺点,提出了一种电子浮漂,装拆电池操作方便,操作漂尾组件和漂身组件的接合简单、省力,大大提升操作体验。同时提出了全FPC柔性电路板结构及实现方式,节约产品重量,提高灵敏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浮漂,包括漂尾组件、漂身组件以及电池,所述漂身组件包括漂身、漂身内套和漂脚;所述漂尾组件包括漂尾座,所述漂身与所述漂尾座通过旋转扣接结构活动连接固定;所述电池接通LED发光元件,并且用于为所述LED发光元件通电。优选的,所述旋转扣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漂身一端的旋转凹槽和设置于所述漂尾座一端的旋转凸台,所述旋转凹槽与所述旋转凸台通过旋转配合实现所述漂尾座与所述漂身的扣接。优选的,所述旋转凹槽包括第一旋转凹槽,所述旋转凸台包括第一旋转凸台,所述第一旋转凹槽包括第一旋转凹槽径向限位面、第一旋转凹槽轴向限位面、第一旋转凹槽轴向附加面,第一旋转凹槽第一滑入面、第一旋转凹槽第二滑入面,所述第一旋转凸台包括第一旋转凸台径向限位面、第一旋转凸台轴向限位面、第一旋转凸台轴向附加面和第一旋转凸台径向附加面。优选的,所述旋转凹槽包括第二旋转凹槽,所述旋转凸台包括第二旋转凸台,所述第二旋转凹槽包括第二旋转凹槽径向限位面、第二凹槽轴向限位面、第二凹槽轴向附加面、第二凹槽第一滑入面、第二凹槽第二滑入面,所述第二旋转凸台包括第二旋转凸台径向限位面、第二旋转凸台轴向限位面。优选的,所述漂尾座还包括旋转到位提示凹槽,所述漂身还包括旋转到位提示凸台,所述旋转到位提示凹槽与所述旋转到位提示凸台通过配合实现扣接提示,所述旋转到位提示凹槽包括第一旋转到位提示凹所述旋转到位提示凸台包括第一旋转到位提示凸台或所述旋转到位提示凹槽包括第二旋转到位提示凹槽,所述旋转到位提示凸台包括第二旋转到位提示凸台。优选的,所述旋转凹槽还包括设置于漂身一端的第三旋转凹槽、第三到位提示凹槽和设置于漂尾座一端的第三旋转凸台、第三到位提示凸台,所述第三旋转凹槽包括第三旋转凹槽径向限位面和第三旋转凹槽轴向限位面,所述第三旋转凸台包括第三旋转凸台径向限位面和第三旋转凸台轴向限位面。附图说明图1一种具有旋转卡扣结构的电子浮漂的整体组成图图2一种具有旋转卡扣结构的电子浮漂的整体爆炸图图3一种具有旋转卡扣结构的电子浮漂的整体剖视图图4一种具有旋转卡扣结构的电子浮漂的漂尾座视图一图5一种具有旋转卡扣结构的电子浮漂的漂尾座视图二图6一种具有旋转卡扣结构的电子浮漂的漂尾座视图三图7一种具有旋转卡扣结构的电子浮漂的漂身内套视图一图7A一种具有旋转卡扣结构的电子浮漂的漂身内套剖视图图8一种具有旋转卡扣结构的电子浮漂的漂身内套视图二图9-13一种具有旋转卡扣结构的电子浮漂的漂尾座装入漂身内套旋转卡扣动作原理图14一种具有旋转卡扣结构的电子浮漂的漂尾座与漂身内套连接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图15一种具有旋转卡扣结构的电子浮漂的漂尾座与漂身内套连接第三实施例示意图图16一种具有旋转卡扣结构的电子浮漂的漂尾座纹路表面示意图图17一种具有旋转卡扣结构的电子浮漂的漂尾座纹路表面配合示意图图18一种具有旋转卡扣结构的电子浮漂的一种基于FPC柔性板LED发光组实施例2爆炸图19一种具有旋转卡扣结构的电子浮漂的LED发光组实施例2示意图图20一种具有旋转卡扣结构的电子浮漂的柔性FPC板展开图图21一种具有旋转卡扣结构的电子浮漂的柔性FPC装配形态图图22一种具有旋转卡扣结构的电子浮漂的LED发光组实施例2示意图2图23一种具有旋转卡扣结构的电子浮漂的LED发光组方案剖视图附图标记:1000、漂尾组件;2000、漂身组件;1、外管;2、光纤;3、保护套;4、漂尾座;5、密封圈;6、LED发光元件;7、电池;8、漂身内套;9、漂身;10、漂脚;601、LED灯;602、LED灯座;M1、漂尾座轴心线;A1、第一夹角;401、第一回转区域;402、第二回转区域;403、环形凹槽;404、第三回转区域;405、第一旋转凹槽;405a、第一旋转凹槽径向限位面;405b、第一旋转凹槽轴向限位面;405c、第一旋转凹槽轴向附加面;405d、第一旋转凹槽第一滑入面;405e、第一旋转凹槽第二滑入面;406、第一旋转到位提示凹槽;407、漂尾座末端面;408、漂尾座贴合端面;M2、漂身内套轴心线;A2、第二夹角;801、漂身内套贴合端面;802、漂身法兰;803、套体;804,套体内壁;805、第一旋转凸台;805a、第一旋转凸台径向限位面;805b、第一旋转凸台轴向限位面;805c、第一旋转凸台轴向附加面;805d、第一旋转凸台径向附加面;806、第一旋转到位提示凸台;M2、轴心线;415、第二旋转凹槽;415a、第二旋转凹槽径向限位面、415b、第二旋转凹槽轴向限位面;415c、第二旋转凹槽轴向附加面;415d、第二旋转凹槽第一滑入面;415e、第二旋转凹槽第二滑入面;416、第二旋转到位提示凹槽;815、第二旋转凸台;815a、第二旋转凸台径向限位面;815b、第二旋转凸台轴向限位面;816、第二旋转到位提示凸台;425、第三旋转凸台;425a、第三旋转凸台径向限位面;425a、第三旋转凸台轴向限位面;426、第三到位提示凸台;825、第三旋转凹槽;825a、第三旋转径向凹槽限位面;825b、第三旋转轴向凹槽限位面;826、第三到位提示凹槽;402、第二回转区域;402a、回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浮漂,其特征在于,包括漂尾组件(1000)、漂身组件(2000)以及电池(7),所述漂身组件(2000)包括漂身(9)、漂身内套(8)和漂脚(10);/n所述漂尾组件(1000)包括漂尾座(4),所述漂身(9)与所述漂尾座(4)通过旋转扣接结构活动连接固定;所述电池接通LED发光元件,并且用于为所述LED发光元件通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浮漂,其特征在于,包括漂尾组件(1000)、漂身组件(2000)以及电池(7),所述漂身组件(2000)包括漂身(9)、漂身内套(8)和漂脚(10);
所述漂尾组件(1000)包括漂尾座(4),所述漂身(9)与所述漂尾座(4)通过旋转扣接结构活动连接固定;所述电池接通LED发光元件,并且用于为所述LED发光元件通电。


2.根据权利要求1要求所述的一种电子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扣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漂身(9)一端的旋转凹槽和设置于所述漂尾座(4)一端的旋转凸台,所述旋转凹槽与所述旋转凸台通过旋转配合实现所述漂尾座(4)与所述漂身(9)的扣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子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凹槽包括第一旋转凹槽(405),所述旋转凸台包括第一旋转凸台(805),所述第一旋转凹槽(405)包括第一旋转凹槽径向限位面(405a)、第一旋转凹槽轴向限位面(405b)、第一旋转凹槽轴向附加面(405c),第一旋转凹槽第一滑入面(405d)、第一旋转凹槽第二滑入面(405e),所述第一旋转凸台(805)包括第一旋转凸台径向限位面(805a)、第一旋转凸台轴向限位面(805b)、第一旋转凸台轴向附加面(805c)和第一旋转凸台径向附加面(805d)。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子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凹槽包括第二旋转凹槽(415),所述旋转凸台包括第二旋转凸台(815),所述第二旋转凹槽(415)包括第二旋转凹槽径向限位面(415a)、第二凹槽轴向限位面(415b)、第二凹槽轴向附加面(415c)、第二凹槽第一滑入面(415d)、第二凹槽第二滑入面(415e),所述第二旋转凸台(815)包括第二旋转凸台径向限位面(815a)、第二旋转凸台轴向限位面(815b)。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子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漂尾座(4)还包括旋转到位提示凹槽,所述漂身(9)还包括旋转到位提示凸台,所述旋转到位提示凹槽与所述旋转到位提示凸台通过配合实现扣接提示,所述旋转到位提示凹槽包括第一旋转到位提示凹槽(406)所述旋转到位提示凸台包括第一旋转到位提示凸台(806)或所述旋转到位提示凹槽包括第二旋转到位提示凹槽(416),所述旋转到位提示凸台包括第二旋转到位提示凸台(816)。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幼伟谢万彬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创融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