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9678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提出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主体以及一电性传导件。该主体其一第一侧形成有一接口,且该电性传导件穿设于该主体之中。并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通过一环形件及其至少二对接接口的设计,令外部的一第一电性连接件通过该接口而连接于该电性传导件的一第二电性连接端时,该第一电性连接件与该环形件相卡合,进而令新型的电连接器具有防插错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形成于该电性传导件上一防水环的设计,以提升该电连接器的防水效果及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是关于电连接器的
,尤其是指应用于电动车的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环保意识的兴起,为了减少全球碳排放量,电动车与电动机车的发展也更加地受到的重视。可想而知的是,为了改善电动车与电动机车整体的效能相关业者与工程师亦致力于改良或研发应用于电动车与电动机车内部的电子零件。然而,实务经验指出,不仅电动车与电动机车使用于户外及下雨天中,而且电动车的充电站也经常被设置于户外。因此,电动汽/机车的零件的防水效果必须被改善与提升,才能延长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如何有效地提升电动汽/机车的组装效率与准确性,也是相关业者与机构工程师所亟欲发展与解决的方向之一。有鉴于此,本案专利技术人极力加以研究专利技术,而终于研发完成本技术的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电连接器包括一主体以及一电性传导件。该主体其一第一侧形成有一接口,且该电性传导件穿设于该主体之中。通过一环形件及其至少二对接接口的设计,令外部的一第一电性连接件通过该接口而连接于该电性传导件的一第二电性连接端时,本技术的电连接器具有防插错的效果,进而提升使用所述电连接器的组装效率及组装准确性。为了达成上述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本案专利技术人提供所述电连接器的一实施例,包括:一第一连接件;一主体,其一第一侧形成有一接口;一电性传导件,穿设于该主体之中;该电性传导件的一第一连接端露出于该第一侧从而位于该接口之中,且其一第二电性连接端露出于该主体的一第二侧;外部的一第一电性连接件通过该接口而连接于该第一连接端,且外部一第二电性连接件直接连接至该第二电性连接端。在本技术的所述电连接器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环形件,形成于该主体的第一侧,且形成有至少二对接缺口。附图说明图1显示本技术的一种电连接器的第一立体图;图2显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的第一立体示意图;图3显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的第二立体示意图;图4显示本技术的一种电连接器的第二立体图;图5显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的第三立体图;图6显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的第三立体示意图;图7A显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的第四立体图;图7B显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的第五立体图;以及图8显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的第六立体图。图中主要符号说明:1:电连接器2:第二固定部11:主体11A:第一侧11B:第二侧11C:第一固定部111:接口112:环形件1121:对接接口113:延伸部114:凹槽115:凸槽1151:固定孔12:电性传导件121:第一电性连接端1211:第一连接部121O:防水环122:第二电性连接端1221:第二连接部123:切面124:卡扣结构13:防水垫圈131:穿设件132:固定件1311:止逆卡合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描述本技术所提出的一种电连接器,以下将配合图式,详尽说明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请参阅图1,显示本技术的一种电连接器的第一立体图。并请同时参阅图2,显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的第一立体示意图。如图1与图2所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1包括:一主体11以及一电性传导件12。其中,该主体11其一第一侧11A形成有一接口111,且该接口111中设置有一第一固定部11C。再者,该电性传导件12穿设于该主体11之中,且连接至该第一固定部11C。更具体地说明,该电性传导件12的一第一电性连接端121露出于该第一侧11A从而位于该接口111中,且其一第二电性连接端122露出于该主体11的一第二侧11B。如此设置,外部的一第一电性连接件通过接触该第一电性连接端121而电性连接于该电性传导件12,且外部一第二电性连接件直接连接至该第二电性连接端122。更具体地说明,所述第二电性连接件通过该第二固定部2而稳固地与该第二电性连接端122相接触,进而电性连接于该第二电性连接端122。如图2所示,该第一电性连接端121具有一第一连接部1211,且该第一固定部11C连接至该第一连接部1211。并且,该第二电性连接端122具有一第二连接部1221,令该第二电性连接件以其一第二固定部12连接至该第二连接部1221。承上述,该第二连接部1221与该第一连接部1211皆为选自于由嵌接孔、螺孔、具有磁吸力的嵌接孔、和具有磁吸力的螺孔所组成的群组中的任一者。请同时参阅图3与图4,显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的第二立体示意图与第二立体图。本技术的电连接器1还包括一环性件112。其中,该环形件112形成于该主体11的该第一侧11A,且形成有至少二对接缺口1121。根据本技术的设计,当所述第一电性连接件通过该接口111连接于该第一电性连接端121,该第一电性连接件与该环形件112以及该至少二对接缺口1121相卡合,以令该电连接器1具有防插错的效果。需补充说明的是,该第二固定部2垂直于该电性传导件12。继续地参阅图3与图4。如图3所示,该电性传导件12的该第一电性连接端121上设有一防水环121O,且该防水环121O与该接口111相互接触。如此一来,所述第一电性连接件通过该接口111连接于该第一电性连接端121时,该第一电性连接件与该电性传导件12的该防水环121O相紧密结合,以令本技术的电连接器1达到国际防水防尘(IngressProtection,IP)67的效果。并请同时参阅图5,显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的第三立体图。如图5所示,该主体11的该第二侧11B形成有一延伸部113,且该电性传导件12的该第二电性连接端122穿出该延伸部113以提升该电连接器1的结构强度。请参阅图6,显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的第三立体示意图。并请同时参阅图7A与图7B,显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的第四立体图与第五立体图。值得说明的是,本技术的电连接器1还包括一防水垫圈13,设置于形成于该主体11的该第二侧11B的一凹槽114之中。更详细地说明,该防水垫圈13包括:一穿设件131以及一固定件132。其中,该穿设件131穿设该主体11,且其一端形成有一止逆卡合结构1311。并且,该固定件132卡合于该主体11的一侧面之中。更详细地说明,该固定件132的侧面呈一H形状。补充说明的是,该主体11形成有多个凸缘115,且每一个凸缘115包括一固定孔1151。该电性传导件12的该第二电性连接端122形成有一切面124。如图3所示,该电性传导件12具有多个卡扣结构124,用以卡合于该主体11之中。换句话说,该主体11经由一塑料射出的制程形成于该电性传导件12的外表面时,通过该电性传导件12的多个卡扣结构124令该主体11稳固地包覆于该电性传导件12上。补充说明的是,该主体11为一绝缘包覆体。并请参阅图8,显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是,包括:/n一主体,其一第一侧形成有一接口,且该接口中设置有一第一固定部;/n一电性传导件,穿设于该主体之中,且连接至该第一固定部;该电性传导件的一第一电性连接端露出于该第一侧从而位于该接口之中,且其一第二电性连接端露出于该主体的一第二侧;/n外部的一第一电性连接件通过接触该第一电性连接端而电性连接于该电性传导件,且外部一第二电性连接件直接连接至该第二电性连接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是,包括:
一主体,其一第一侧形成有一接口,且该接口中设置有一第一固定部;
一电性传导件,穿设于该主体之中,且连接至该第一固定部;该电性传导件的一第一电性连接端露出于该第一侧从而位于该接口之中,且其一第二电性连接端露出于该主体的一第二侧;
外部的一第一电性连接件通过接触该第一电性连接端而电性连接于该电性传导件,且外部一第二电性连接件直接连接至该第二电性连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性连接端具有一第一连接部,且该第一固定部连接至该第一连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电性连接端具有一第二连接部,且该第二电性连接件以其一第二固定部连接至该第二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部与该第一连接部皆为选自于由嵌接孔、螺孔、具有磁吸力的嵌接孔、铆合孔、和具有磁吸力的螺孔所组成的群组中的任一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环形件,形成于该主体的该第一侧,且形成有至少二对接缺口。


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云何应松叶大丰吕正伟陈志伟刘志浩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崧腾电子有限公司崧腾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崧腾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