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电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板件1、第二板件2、包边板3、翻边板4、第一螺钉5,其中包边板3垂直固定在第一板件1上,翻边板4垂直固定在第二板件2上,第一板件1、第二板件2、包边板3及翻边板4均为导体,第一板件1置于第二板件2的上方,且翻边板4置于包边板3的内侧,且翻边板4与包边板3通过第一螺钉5连接固定。上述导电连接结构解决了不利于设备小型化、配件多导致安装步骤繁琐的问题,可以减少配件和简化安装步骤,有利于设备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电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导电连接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导电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通信设备的机箱外壳一般是由两件或以上的钣金件组装而成,为了具备接地性能,需要保证相邻的钣金件之间能够实现导电连接。而为了使产品外观整齐,一般采用焊接工艺对相邻的两件钣金件进行焊接,再进行修整、倒角打磨等,但钣金件的厚度通常比较小,焊接起来比较难,容易焊穿,浪费成本。基于此,现有技术中研发了一种借助螺丝、压铆垫片、压铆螺母等配件对两件钣金件进行组装,从而实现两件钣金件之间的导电连接。比如,在中国申请的专利(公开号为CN202772266U,公告日为2013年3月6日)公开了一种钣金件导电连接结构,在该导电结构中,第一钣金件铆接有压铆垫片,第二钣金件铆接有压铆螺母,第一钣金件和第二钣金件相对的一侧均有翻边面,通过螺丝穿过压铆垫片螺接到压铆螺母,使得两个翻边面互相接触,从而实现压铆垫片和压铆螺母的导电连接,进而实现了第一钣金件和第二钣金件之间的导电连接。但是,由于两个翻边面的结构限制,两个翻边面在两个钣金件之间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不利于设备小型化发展,而且两个翻边面之间还会存在缝隙容易积灰,再者该导电结构的零件数量、种类较多,安装步骤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不足),提供一种导电连接结构,以解决不利于设备小型化、配件多导致安装步骤繁琐的问题,来达到设备小型化、安装简单的效果。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导电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板件、第二板件、包边板、翻边板、第一螺钉,其中所述包边板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一板件上,所述翻边板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二板件上,所述第一板件、所述第二板件、所述包边板及所述翻边板均为导体,所述第一板件置于所述第二板件的上方,且所述翻边板置于所述包边板的内侧,且所述翻边板与所述包边板通过所述第一螺钉连接固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包边板一体成型。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板件与所述翻边板一体成型。进一步的,所述包边板的内表面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翻边板的外表面的面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板件、所述第二板件、所述包边板和所述翻边板均为电解板件。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板件、所述第二板件、所述包边板和所述翻边板均为钣金件。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板件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PCB面板。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板件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PCB面板。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板件、所述第二板件以及所述包边板的外表面上均具有喷涂层。进一步的,所述包边板的外表面通过第二螺钉安装有挂耳部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导电连接结构中,分别在位于上下关系的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上垂直固定设有包边板和翻边板,第一板件、第二板件、包边板和翻边板均为导体,且翻边板与包边板通过第一螺钉连接固定,翻边板置于包边板的内侧,实现包边板和翻边板的紧密贴合,从而实现两个板件之间的接触性导电连接,其中,通过利用翻边板置于包边板的内侧,可以减少配件和简化安装步骤,无需设置两个翻边板,摆脱两个翻边板占用过多空间的问题,有利于设备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一种导电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一种导电连接结构的应用场景图。其中,1、第一板件;2、第二板件;3、包边板;4、翻边板;5、第一螺钉。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结合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电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板件1、第二板件2、包边板3、翻边板4、第一螺钉5,其中包边板3垂直固定在第一板件1上,翻边板4垂直固定在第二板件2上,第一板件1、第二板件2、包边板3及翻边板4均为导体,第一板件1置于第二板件2的上方,且翻边板4置于包边板3的内侧,且翻边板4与包边板3通过第一螺钉5连接固定。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螺钉5也是导体,当翻边板4与包边板3通过第一螺钉5连接固定时,翻边板4与包边板3实现接触性导电连接,那么第一板件1和第二板件2也实现了接触性导电连接。进一步可选的,包边板3的内表面紧贴于翻边板4的外表面。需要说明的是,包边板3和翻边板4均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第一螺钉5穿过通孔实现包边板3和翻边板4的连接固定。进一步的,第一板件1与包边板3一体成型。进一步可选的,包边板3垂直固定连接于第一板件1的边长。进一步的,第二板件2与翻边板4一体成型。进一步可选的,翻边板4垂直固定连接于第二板件2的边长。进一步的,包边板3的内表面的面积大于或等于翻边板4的外表面的面积。可选地,包边板3的内表面的面积大于或等于翻边板4的外表面的面积,也即翻边板4的尺寸小于包边板3的尺寸,这样可以减少板件的成本。当然,翻边板4的尺寸应大于所需通孔的尺寸,实际以能够支持螺钉的安装需求为准。进一步的,第一板件1、第二板件2、包边板3和翻边板4均为电解板件;或者,第一板件1、第二板件2、包边板3和翻边板4均为钣金件。进一步的,第一板件1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PCB面板;或者,第二板件2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PCB面板。需要说明的是,PCB面板固定安装于第一板件1和第二板件2之间,其可以固定于第一板件1的下表面,也可以固定于第二板件2的上表面。其中,第一板件1的下表面指的是第一板件1面向第二板件2的一面,第二板件2的上表面指的是第二板件2面向第一板件1的一面。进一步的,第一板件1、第二板件2以及包边板3的外表面上均具有喷涂层。可选的,喷涂层为防锈层。进一步的,包边板3的外表面通过第二螺钉安装有挂耳部件。需要说明的是,挂耳部件用于将实现导电连接的第一板件1和第二板件2安装至柜体上。可选地,第二螺钉具体可以是M4X8沉头螺钉。本实施例提供的导电连接结构中,分别在位于上下关系的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上垂直固定设有包边板和翻边板,第一板件、第二板件、包边板和翻边板均为导体,且翻边板与包边板通过第一螺钉连接固定,翻边板置于包边板的内侧,实现包边板和翻边板的紧密贴合,从而实现两个板件之间的接触性导电连接,其中,通过利用翻边板置于包边板的内侧,可以减少配件和简化安装步骤,无需设置两个翻边板,摆脱两个翻边板占用过多空间的问题,有利于设备小型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于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显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板件(1)、第二板件(2)、包边板(3)、翻边板(4)、第一螺钉(5),其中所述包边板(3)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一板件(1)上,所述翻边板(4)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二板件(2)上,所述第一板件(1)、所述第二板件(2)、所述包边板(3)及所述翻边板(4)均为导体,所述第一板件(1)置于所述第二板件(2)的上方,且所述翻边板(4)置于所述包边板(3)的内侧,且所述翻边板(4)与所述包边板(3)通过所述第一螺钉(5)连接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板件(1)、第二板件(2)、包边板(3)、翻边板(4)、第一螺钉(5),其中所述包边板(3)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一板件(1)上,所述翻边板(4)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二板件(2)上,所述第一板件(1)、所述第二板件(2)、所述包边板(3)及所述翻边板(4)均为导体,所述第一板件(1)置于所述第二板件(2)的上方,且所述翻边板(4)置于所述包边板(3)的内侧,且所述翻边板(4)与所述包边板(3)通过所述第一螺钉(5)连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件(1)与所述包边板(3)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件(2)与所述翻边板(4)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边板(3)的内表面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翻边板(4)的外表面的面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伟,程刚,何海伦,黄烁,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紫晶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