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瞳距调节装置及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9429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瞳距调节装置及电子设备,包括左镜筒、右镜筒、调节组件以及齿轮组件;调节组件包括异形滑道和手轮,异形滑道设于左镜筒或右镜筒上,手轮的非圆心位置处设有滑杆,滑杆滑动设于异形滑道内,手轮连续同向旋转使滑杆在异形滑道内往复滑动,滑杆带动与异形滑道连接的左镜筒或右镜筒往复平移运动;齿轮组件具有齿轮,左镜筒或右镜筒平移将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左镜筒和右镜筒相向或相背运动。沿同一方向连续旋转手轮即可实现左镜筒和右镜筒的双向调节,调节便捷、结构可靠,提高产品的适用性和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瞳距调节装置及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具有镜筒的电子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瞳距调节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瞳距是瞳孔间距的简称,英文全称为interpupillarydistance,缩写为IPD。在VR/AR眼镜等头戴设备、美容设备、医疗设备、仪表设备、电动玩具、传真机、音箱设备等电子设备中,通常包括左镜筒和右镜筒,人们通过左右镜筒观察图像。由于不同年龄段(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和不同区域(美洲、亚洲、欧洲)的人的IPD不同,将会导致相应电子设备的左右镜筒之间的距离不能够适用于所有的人群,电子设备的使用受到局限性,不利于产品的普及和推广。本
技术介绍
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
技术介绍
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瞳距调节装置及电子设备,通过滑杆在异形滑道内的滑动和齿轮组件实现左右镜筒间距的调节,调节便捷、结构可靠,提高产品的适用性。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本技术提供一种瞳距调节装置,包括:左镜筒和右镜筒;调节组件,其包括异形滑道和手轮,所述异形滑道设于所述左镜筒或所述右镜筒上,所述手轮的非圆心位置处设有滑杆,所述滑杆滑动设于所述异形滑道内,所述手轮连续同向旋转使所述滑杆在所述异形滑道内往复滑动,所述滑杆带动与所述异形滑道连接的所述左镜筒或所述右镜筒往复平移运动;齿轮组件,其具有齿轮,所述左镜筒或所述右镜筒平移将带动所述齿轮转动,所述齿轮带动所述左镜筒和所述右镜筒相向或相背运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异形滑道包括第一弧形滑道和第二弧形滑道,所述第一弧形滑道和所述第二弧形滑道圆弧过渡连通,所述第一弧形滑道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二弧形滑道的倾斜方向相反。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镜筒或所述右镜筒上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所述弧形滑道。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杆的端部设有止挡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瞳距调节装置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第一转轴,所述手轮转动设于所述第一转轴上。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上固定设有上导向轴和下导向轴,所述左镜筒的上部设有第一导向孔,所述左镜筒的下部设有第二导向孔,所述右镜筒的上部设有第三导向孔,所述右镜筒的下部设有第四导向孔,所述上导向轴同时穿设于所述第一导向孔和所述第三导向孔内,所述下导向轴同时穿设于所述第二导向孔和所述第四导向孔内。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镜筒上设有第一齿条,所述右镜筒上设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上下相对设置,所述齿轮同时与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啮合。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上设有第二转轴,所述齿轮转动设于所述第二转轴上。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转轴的止挡端部与所述齿轮之间设有垫圈和卡簧。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瞳距调节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申请所公开的瞳距调节装置中,通过手轮带动滑杆做圆周运动,利用滑杆与异形滑道之间的配合,带动左镜筒或右镜筒做平移运动,再通过齿轮组件的配合,最终实现瞳距的调节。并且,沿同一方向连续旋转手轮即可实现瞳距的调大或调小,结构设计巧妙且简单可靠、便于调节。结合附图阅读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根据实施例的瞳距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实施例的右镜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根据实施例的左镜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根据实施例的手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根据实施例的齿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左镜筒,11-第一齿条,12-第一导向孔,13-第二导向孔;2-右镜筒,21-第二齿条,22-第三导向孔,23-第四导向孔;3-调节组件,31-手轮,311-滑杆,312-止挡部,32-异形滑道,321-第一弧形滑道,322-第二弧形滑道,33-固定板;4-齿轮组件,41-齿轮,42-第二转轴,43-垫圈,44-卡簧;5-支架,51-固定柱,52-上导向轴,53-下导向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中的瞳距调节装置可应用于具有镜筒的电子设备,比如VR/AR眼镜等头戴设备、美容设备、医疗设备、仪表设备、电动玩具、传真机、音箱设备等。参照图1,瞳距调节装置主要包括左镜筒1、右镜筒2、调节组件3以及齿轮组件4。左镜筒1和右镜筒2左右平行设置。调节组件3包括异形滑道32和手轮31,异形滑道32设于左镜筒1或右镜筒2上。手轮31的非圆心位置处设有滑杆311,滑杆311滑动设于异形滑道32内。手轮31连续同向旋转使滑杆311在异形滑道32内往复滑动,滑杆311带动与异形滑道32连接的左镜筒1或右镜筒2往复平移运动。齿轮组件4具有齿轮41,齿轮41同时与左镜筒1和右镜筒2啮合,左镜筒1或右镜筒2平移将带动齿轮41转动,齿轮41带动左镜筒1和右镜筒2相向或相背运动。本实施例给出异形滑道32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2,异形滑道32为类似半圆弧形滑道结构,其包括第一弧形滑道321和第二弧形滑道322,第一弧形滑道321和第二弧形滑道322圆弧过渡连通。第一弧形滑道321的倾斜方向与第二弧形滑道322的倾斜方向相反。本实施例中,以第一弧形滑道321和第二弧形滑道322的连通位置A为原点,在图1所示方位下,第一弧形滑道321向左上方倾斜,第二弧形滑道322向左下方倾斜。本实施例以异形滑道32固定设置在右镜筒2的顶部为例进行阐述,具体的,在图1所示状态下,滑杆311位于第一弧形滑道321内,逆时针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瞳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左镜筒和右镜筒;/n调节组件,其包括异形滑道和手轮,所述异形滑道设于所述左镜筒或所述右镜筒上,所述手轮的非圆心位置处设有滑杆,所述滑杆滑动设于所述异形滑道内,所述手轮连续同向旋转使所述滑杆在所述异形滑道内往复滑动,所述滑杆带动与所述异形滑道连接的所述左镜筒或所述右镜筒往复平移运动;/n齿轮组件,其具有齿轮,所述左镜筒或所述右镜筒平移将带动所述齿轮转动,所述齿轮带动所述左镜筒和所述右镜筒相向或相背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瞳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左镜筒和右镜筒;
调节组件,其包括异形滑道和手轮,所述异形滑道设于所述左镜筒或所述右镜筒上,所述手轮的非圆心位置处设有滑杆,所述滑杆滑动设于所述异形滑道内,所述手轮连续同向旋转使所述滑杆在所述异形滑道内往复滑动,所述滑杆带动与所述异形滑道连接的所述左镜筒或所述右镜筒往复平移运动;
齿轮组件,其具有齿轮,所述左镜筒或所述右镜筒平移将带动所述齿轮转动,所述齿轮带动所述左镜筒和所述右镜筒相向或相背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瞳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异形滑道包括第一弧形滑道和第二弧形滑道,所述第一弧形滑道和所述第二弧形滑道圆弧过渡连通,所述第一弧形滑道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二弧形滑道的倾斜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瞳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镜筒或所述右镜筒上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所述弧形滑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瞳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杆的端部设有止挡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瞳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曾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