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电压测试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9392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源电压测试电路,包括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基极经电阻R1、稳压二极管D2连接到电源输入端,并且三极管Q2的基极还经电阻R2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依次经电阻R3、稳压二极管D1连接电源输入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是通过三极管作为判断电路,当电压符合要求时,三极管Q2导通,信号输出端输出低电平;欠压时,三极管Q2呈截止状态,使得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过压时,虽然三极管Q2基极会得电,但这时三极管Q1导通,将三极管Q2的基极拉低,关断三极管Q2,使得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这样在电源电压出现过压和欠压后,即可判断出,本电路采用三极管反应速度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源电压测试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路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源电压测试电路。
技术介绍
鉴于电源电路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而设计用来防止此类不稳定因素影响电路效果的回路称作保护电路。比如有过流保护、过压保护、过热保护、空载保护、短路保护等。多种原因会导致电力电子电路产生过电压,如开关器件的关断、电源开关的合断等。由于电路中的寄生电感的存在,各种原因导致的电流突变就会产生电压尖峰,从而造成过电压。欠压是指电压过低,电子仪器长期低压环境下工作,会导致使用寿命的降低。现在的过压欠压保护电路,需要通过开关关断电源与电子仪器的连接,但是首先要需要判断电路,现有一般采用比较器进行比较电源电压,但是比较器速度较慢,经常出现关断电源前,电子仪器已经有被破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电压测试电路,为解决现有电压保护电路中,判断部分运行速度较慢,经常会出现电源关断前,已有电子仪器破坏的问题。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电源电压测试电路,包括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连接到信号输出端,三极管Q2的基极还经电阻R1、稳压二极管D2连接到电源输入端,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电阻R1,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电源输入端,并且三极管Q2的基极还经电阻R2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其基极依次经电阻R3、稳压二极管D1连接电源输入端,三极管Q1的基极还经电阻R4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电阻R3,负极连接电源输入端。本电路为电源判断电路,通过三极管进行判断,三极管运行速度较快,加快了判断速度,从而将信号输出到开关,来关断电源与电子仪器之间的连接。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稳压二极管D1和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都经电阻R5连接到所述电源输入端,稳压二极管D1和稳定二极管D2的负极还都经电阻R6接地。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电阻R5连接稳压二极管D1的一端还通过电容C2接地。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上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信号输出端之间设置有RC滤波器,所述RC滤波器包括电阻R7和电容C1,所述电阻R7位于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信号输出端之间,电容C1一端连接信号输出端,另一端接地。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上述三极管Q1的基极经电阻R8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经音放器S1连接到标准电压。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上述音放器S1上并联有二极管D3,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标准电压,其正极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上述三极管Q2的基极经电阻R9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依次经电阻R10、发光二极管D4连接到标准电压。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三极管作为判断电路,当电压符合要求时,三极管Q2导通,信号输出端输出低电平;欠压时,三极管Q2呈截止状态,使得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过压时,虽然三极管Q2基极会得电,但这时三极管Q1导通,将三极管Q2的基极拉低,关断三极管Q2,使得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这样在电源电压出现过压和欠压后,判断电路即可判断出,采用三极管作为判断电路,具有反应速度快的优点。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图;图2为音放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3为发光二极管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虽然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本文公开的特定结构和功能细节仅用于描述本技术的示例实施例。然而,可用很多备选的形式来体现本技术,并且不应当理解为本技术限制在本文阐述的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一种电源电压测试电路,包括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连接到信号输出端,三极管Q2的基极还经电阻R1、稳压二极管D2连接到电源输入端,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电阻R1,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电源输入端,并且三极管Q2的基极还经电阻R2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其基极依次经电阻R3、稳压二极管D1连接电源输入端,三极管Q1的基极还经电阻R4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电阻R3,负极连接电源输入端。本电路为电源判断电路,通过三极管进行判断,三极管运行速度较快,加快了判断速度,从而将信号输出到开关,来关断电源与电子仪器之间的连接。整个测试电路中,电源连接到稳压二极管D1和稳压二极管D2,稳压二极管D1的击穿电压为9.1V,稳压二极管D2的击穿电压为36V,当电源电压超过9.1V,低于36V时,仅仅击穿稳压二极管D1,稳压二极管D2截止,三极管Q2基极得电,三极管Q2导通,本来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三极管Q2导通后,信号输出端接地,输出低电平。所以通过低电平可以得到电源电压位于正常区间。当电压过低时,即为欠压,电源电压低于9.1V,稳压二极管D1和稳压二极管D2都截止,三极管Q2截止,输出高电平,表示电压有问题。当电压过高时,即为过压,电源电压等于或高于36V,稳压二极管D1和稳压二极管D2都导通,三极管Q1通道,三极管Q2的基极会接地,所以导致三极管Q2截止,输出高电平,表示电压有问题。所以本测试电路在电源电压过压或欠压后,输出高电平,当电源电压位于正常区间时,输出低电平。信号输出端将信号输出到电子开关,电子开关位于电源和电子仪器之间。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稳压二极管D1和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都经电阻R5连接到所述电源输入端,稳压二极管D1和稳定二极管D2的负极还都经电阻R6接地。设置电阻R5和电阻R6,两者形成分压,稳压二极管D1和稳定二极管D2的负极处得到一个电压信号。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电阻R5连接稳压二极管D1的一端还通过电容C2接地,电容C2为滤波电容。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上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信号输出端之间设置有RC滤波器,所述RC滤波器包括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电压测试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连接到信号输出端,三极管Q2的基极还经电阻R1、稳压二极管D2连接到电源输入端,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电阻R1,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电源输入端,并且三极管Q2的基极还经电阻R2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其基极依次经电阻R3、稳压二极管D1连接电源输入端,三极管Q1的基极还经电阻R4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电阻R3,负极连接电源输入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电压测试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连接到信号输出端,三极管Q2的基极还经电阻R1、稳压二极管D2连接到电源输入端,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电阻R1,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电源输入端,并且三极管Q2的基极还经电阻R2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其基极依次经电阻R3、稳压二极管D1连接电源输入端,三极管Q1的基极还经电阻R4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电阻R3,负极连接电源输入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二极管D1和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都经电阻R5连接到所述电源输入端,稳压二极管D1和稳定二极管D2的负极还都经电阻R6接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5连接稳压二极管D1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超郑继清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创宏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