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固定的防雷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9378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便固定的防雷检测装置,包括检测主体和检测线,所述检测主体内部的底端设置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底座、伸缩杆、收缩架和第二收纳槽,所述收缩架的一端设置有伸缩杆,所述检测主体一端的底部固定有检测线,所述检测主体和检测线之间设置有束线结构,所述检测主体内部的顶端设置有手提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防雷检测装置的底端设置固定结构,需要使用时将支架可从装置的底端抽取出来,调节到便于操作的高度,使用完毕后再将支架收入到装置底端的收纳槽内,该结构的设置在不妨碍整体携带的同时,可以随时随地对检测装置进行放置固定,为使用者的操作提供了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固定的防雷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防雷检测
,具体为一种方便固定的防雷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雷电是最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是全世界每年死于雷电的人的数量也很多,随着人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安全意思也越来越强,各种避雷设施也层出不穷,避雷设施长期使用可能会发生故障,所以需要使用到专门的防雷检查装置进行检测,以免避雷效果不好,影响到周围居民的生命安全;但是现有的防雷检测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方便放置和固定,使用起来比较麻烦,所以现开发出一种方便固定的防雷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固定的防雷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防雷检测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方便放置和固定,使用起来比较麻烦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固定的防雷检测装置,包括检测主体和检测线,所述检测主体内部的底端设置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底座、伸缩杆、收缩架和第二收纳槽,所述第二收纳槽设置于检测主体内部底端的中间位置处,所述第二收纳槽的底端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顶端的两侧均固定有收缩架,且收缩架的顶端与第二收纳槽内部的顶端固定,所述收缩架的一端设置有伸缩杆,所述检测主体一端的底部固定有检测线,所述检测主体和检测线之间设置有束线结构,所述检测主体内部的顶端设置有手提结构。优选的,所述束线结构包括魔术刺毛、固定环、魔术原毛和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的一侧均与检测主体的一端铰接,所述固定带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固定环,且固定环的一端与检测主体的一端固定,所述固定带的一侧固定有魔术刺毛,所述固定带的另一侧固定有魔术原毛。优选的,所述魔术刺毛设置有两组,所述魔术刺毛和魔术原毛之间构成粘黏结构。优选的,所述手提结构包括防滑套、提手、转杆、腔体、第一收纳槽、转槽和固定块,所述第一收纳槽设置于检测主体内部顶端的中间位置处,所述第一收纳槽的内部设置有提手,所述提手的外侧壁固定有防滑套,所述第一收纳槽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腔体,所述腔体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设置有转槽,所述转槽的内部设置有转杆,且转杆的一侧均于提手底端的一侧固定。优选的,所述转槽的内径大于转杆的外径,所述转杆于转槽之间构成转动结构。优选的,所述底座和检测主体之间呈垂直分布,所述底座通过收缩架和伸缩杆与检测主体之间构成伸缩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方便固定的防雷检测装置,不仅实现了快速固定放置,也同时实现了便于提取携带和方便对检测线的收集整体;(1)通过在防雷检测装置的底端设置固定结构,需要使用时将支架可从装置的底端抽取出来,调节到便于操作的高度,使用完毕后再将支架收入到装置底端的收纳槽内,该结构的设置在不妨碍整体携带的同时,可以随时随地对检测装置进行放置固定,为使用者的操作提供了方便;(2)通过在防雷检测装置的一端设置束线结构,可以在防雷检测装置使用完毕后,对检测线进行束缚,防止检测线在携带过程中散落,对检测线和检测头造成磨损,也避免使用者在行走过程中被散落的检测线绊倒,提高了整体的实用性;(3)通过在防雷检测装置的顶端设置手提结构,使用者只需拎起提手就能很轻松的将整个防雷检测装置进行携带,另外提手的外侧壁固定了防滑套,可以防止使用者在携带过程中手滑将检测装置摔落,避免造成检测装置的损坏,为使用者提供方便的同时保障了检测装置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检测主体;2、束线结构;201、魔术刺毛;202、固定环;203、魔术原毛;204、固定带;3、手提结构;301、防滑套;302、提手;303、转杆;304、腔体;305、第一收纳槽;306、转槽;307、固定块;4、检测线;5、固定结构;501、底座;502、伸缩杆;503、收缩架;504、第二收纳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方便固定的防雷检测装置,包括检测主体1和检测线4,检测主体1内部的底端设置有固定结构5,固定结构5包括底座501、伸缩杆502、收缩架503和第二收纳槽504,第二收纳槽504设置于检测主体1内部底端的中间位置处,第二收纳槽504的底端设置有底座501,底座501顶端的两侧均固定有收缩架503,且收缩架503的顶端与第二收纳槽504内部的顶端固定,收缩架503的一端设置有伸缩杆502,底座501和检测主体1之间呈垂直分布,所述底座501通过收缩架503和伸缩杆502与检测主体1之间构成伸缩结构,检测主体1一端的底部固定有检测线4,检测主体1和检测线4之间设置有束线结构2,检测主体1内部的顶端设置有手提结构3;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使用该结构时,首先,将底座501从第二收纳槽504的内部抽出,此时伸缩杆502的内部被拉伸,收缩架503的铰接端被伸长,当底座501被拉伸到合适的长度,将底座501放置到平面上,使用者开始对其他设备进行检测,该结构的设置在不妨碍整体携带的同时,可以随时随地对检测装置进行放置固定,为使用者的造作提供了方便;手提结构3包括防滑套301、提手302、转杆303、腔体304、第一收纳槽305、转槽306和固定块307,第一收纳槽305设置于检测主体1内部顶端的中间位置处,第一收纳槽305的内部设置有提手302,提手302的外侧壁固定有防滑套301,第一收纳槽305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腔体304,腔体304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块307,固定块307的内部设置有转槽306,转槽306的内部设置有转杆303,且转杆303的一侧均于提手302底端的一侧固定,转槽306的内径大于转杆303的外径,转杆303于转槽306之间构成转动结构;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使用该结构时,首先,向上扳动提手302,使得提手302一侧固定的转杆303在转槽306的内部转动,从而使得提手302可以被扳动到任意位置,使用者的手从提手302的内部穿过将提手302底端固定的检测主体1被拎起,防滑套301可以增大提手302与使用者手之间的摩擦了,防止检测主体1被使用者不小心摔落损坏,另外提手302使用时可以被收纳起来,为使用者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保障了检测装置的安全;束线结构2包括魔术刺毛201、固定环202、魔术原毛203和固定带204,固定带204的一侧均与检测主体1的一端铰接,固定带204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固定环202,且固定环202的一端与检测主体1的一端固定,固定带204的一侧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便固定的防雷检测装置,包括检测主体(1)和检测线(4),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主体(1)内部的底端设置有固定结构(5),所述固定结构(5)包括底座(501)、伸缩杆(502)、收缩架(503)和第二收纳槽(504),所述第二收纳槽(504)设置于检测主体(1)内部底端的中间位置处,所述第二收纳槽(504)的底端设置有底座(501),所述底座(501)顶端的两侧均固定有收缩架(503),且收缩架(503)的顶端与第二收纳槽(504)内部的顶端固定,所述收缩架(503)的一端设置有伸缩杆(502),所述检测主体(1)一端的底部固定有检测线(4),所述检测主体(1)和检测线(4)之间设置有束线结构(2),所述检测主体(1)内部的顶端设置有手提结构(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固定的防雷检测装置,包括检测主体(1)和检测线(4),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主体(1)内部的底端设置有固定结构(5),所述固定结构(5)包括底座(501)、伸缩杆(502)、收缩架(503)和第二收纳槽(504),所述第二收纳槽(504)设置于检测主体(1)内部底端的中间位置处,所述第二收纳槽(504)的底端设置有底座(501),所述底座(501)顶端的两侧均固定有收缩架(503),且收缩架(503)的顶端与第二收纳槽(504)内部的顶端固定,所述收缩架(503)的一端设置有伸缩杆(502),所述检测主体(1)一端的底部固定有检测线(4),所述检测主体(1)和检测线(4)之间设置有束线结构(2),所述检测主体(1)内部的顶端设置有手提结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固定的防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501)和检测主体(1)之间呈垂直分布,所述底座(501)通过收缩架(503)和伸缩杆(502)与检测主体(1)之间构成伸缩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固定的防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提结构(3)包括防滑套(301)、提手(302)、转杆(303)、腔体(304)、第一收纳槽(305)、转槽(306)和固定块(307),所述第一收纳槽(305)设置于检测主体(1)内部顶端的中间位置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步鸿卞进华杨晖周月军栾鑫申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云防雷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