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壁无损检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9320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穿壁无损检测机,包括机体、开设于机体的工作台、设置于工作台上方的传送带、固定于机体且位于工作台上方的检测组件、设置于传送带两侧的纠偏组件、以及设置于传送带一侧的阻挡组件,位于工作台上方的机体沿垂直传送带传送方向开设有内腔,所述工作台向下开设有安装槽,沿所述传送带传送方向依次分布纠偏组件和阻挡组件,所述纠偏组件包括固定于安装槽内的放置台、两根沿垂直传送带传送方向贯穿放置台的滑移杆、沿垂直传送带传送方向开设于放置台的内置槽、两分别设置于滑移杆两端且沿两滑移杆长度方向滑移的夹持单元、以及设置于内置槽内且用以驱动两夹持单元对蓄电池进行固定的驱动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穿壁无损检测机
本技术涉及蓄电池生产的
,特别是一种穿壁无损检测机。
技术介绍
铅酸蓄电池因具有价格低廉、质量可靠、容量范围大、维护简便、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广泛用于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目前铅酸蓄电池制造过程中普遍使用穿壁焊技术,焊点焊接效果直接关系到铅酸蓄电池的产量和质量,是铅酸蓄电池生产过程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质量控制点。对于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冷焊和开裂等缺陷,蓄电池厂家采用无损检测进行检测,无损检测的目的是检测穿壁焊的效果,验证电池穿壁焊是否有硬芯、以及气孔等不良现象,确认无损检测后的电池对焊件结合依旧完好。铅酸蓄电池进入检测机检测时,若未进行精准的纠偏和定位,检测机的检测电极无法精准的卡接在蓄电池焊壁两侧,导致未能检测到焊点的焊接质量。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专门设计了一种穿壁无损检测机,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穿壁无损检测机,包括机体、开设于机体的工作台、设置于工作台上方的传送带、固定于机体且位于工作台上方的检测组件、设置于传送带两侧的纠偏组件、以及设置于传送带一侧的阻挡组件,位于工作台上方的机体沿垂直传送带传送方向开设有内腔,所述工作台向下开设有安装槽,沿所述传送带传送方向依次分布纠偏组件和阻挡组件,所述纠偏组件包括固定于安装槽内的放置台、两根沿垂直传送带传送方向贯穿放置台的滑移杆、沿垂直传送带传送方向开设于放置台的内置槽、两分别设置于滑移杆两端且沿两滑移杆长度方向滑移的夹持单元、以及设置于内置槽内且用以驱动两夹持单元对蓄电池进行固定的驱动部件。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单元包括滑移连接于滑移杆的滑动块、以及固定连接于滑动块且对蓄电池进行固定的夹持板,两所述滑动块沿放置台宽度的中心线对称分布,两个所述滑动块同时朝向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块沿传送带传送方向开设有第一开槽,所述第一开槽的上下两侧壁分别设置有沿垂直传送带传送方向延伸的上齿条和下齿条;所述驱动部件包括内置于内置槽侧壁的驱动电机、套设且固定于驱动电机输出端的双排链轮、两根分别设置于驱动电机两侧的转动轴、分别套设且固定于两根转动轴的一端的单排链轮、以及固定连接于转动轴的另一端且位于第一开槽内部的转动轮,所述转动轴远离转动轮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内置槽侧壁,所述双排链轮和单排链轮通过链传动连接,所述转动轮的圆周面设置有与上齿条、下齿条周期性啮合的齿带。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块的上表面开设有沿垂直传送带传送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移连接有滑凸,所述滑凸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滑动块的上表面穿设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螺纹连接于螺纹孔,所述夹持板包括沿传送带传送方向设置且位于传送带上方的竖向板、以及垂直固定连接于竖向板端面的横向板,所述横向板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于滑凸的上端面。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检测组件包括设置于机体且位于工作台上方的升降气缸、设置于升降气缸靠近工作台一端的支撑架、以及若干个设置于支撑架上用以检测蓄电池焊壁两侧电压和电流的电极组、以及设置于机体且用以显示电极组检测的电压值和电流值的显示屏,所述电极组检测到的电压值和电流值通过传感器传送至显示屏,所述支撑架包括上端面与升降气缸输出端固定的架体、两个分别开设于架体两侧的第二滑槽、两块均滑移连接于两第二滑槽的支撑板、以及螺纹连接于支撑板两端的限位螺栓,两块所述支撑板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三滑槽,若干所述电极组均滑移连接于第三滑槽。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极组包括滑动连接于第三滑槽的壳体、两分别固定于壳体两侧且用以检测焊点两侧电流的电流电极头、以及两分别设置于两电流电极头相互靠近一侧且用以检测焊点两侧电压的电压电极头。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流电极头包括固定于壳体的上电流杆、固定于上电流杆远离壳体一端的限位板、滑移连接于上电流杆的下电流电极头、以及两端分别抵接在壳体下端和下电流电极头上端的弹簧。进一步设置为:两所述电压电极头均向相互远离的一侧呈斜角设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阻挡组件包括固定于工作台上端的固定臂、转动连接于固定臂的阻挡杆、以及带动阻挡杆转动的转动电机。本技术的通过设置传送带、检测组件、纠偏组件、以及阻挡组件,蓄电池通过传送带传送至工作台上方,通过阻挡组件对蓄电池进行阻挡,再通过纠偏组件对蓄电池进行纠偏和定位,保证检测组件能精准的抵接在蓄电池的焊壁两侧,通过检测结果就可得知蓄电池焊壁的焊接质量。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其中:图1是本技术中蓄电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的电流电极头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中纠偏组件、阻挡组件、检测组件的位置关系图;图6是本技术中纠偏组件的整体结构图;图7是本技术中放置台的内部结构图。标号说明:1、机体;2、工作台;21、内腔;22、安装槽;3、传送带;4、检测组件;41、升降气缸;42、支撑架;421、架体;422、第二滑槽;423、支撑板;4231、第三滑槽;424、限位螺栓;43、电极组;431、壳体;432、电流电极头;4321、上电流杆;4322、限位板;4323、下电流电极头;4324、弹簧;433、电压电极头;44、显示屏;5、纠偏组件;51、放置台;52、滑移杆;53、内置槽;54、夹持单元;541、滑动块;5411、第一开槽;5412、上齿条;5413、下齿条;5414、第一滑槽;5415、滑凸;542、夹持板;5421、竖向板;5422、横向板;55、驱动部件;551、驱动电机;552、双排链轮;553、转动轴;554、单排链轮;555、转动轮;6、阻挡组件;61、固定臂;62、阻挡杆;63、转动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至7,是作为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的一种穿壁无损检测机,包括机体1、开设于机体1的工作台2、设置于工作台2上方的传送带3、固定于机体1且位于工作台2上方的检测组件4、设置于传送带3两侧的纠偏组件5、以及设置于传送带3一侧的阻挡组件6,工作台2上方的机体1沿垂直传送带3传送方向开设有内腔21,工作台2向下开设有安装槽22,纠偏组件5位于安装槽22内,沿传送带3传送方向依次分布纠偏组件5和阻挡组件6。使用时,蓄电池通过传送带3传送至工作台2上方,通过阻挡组件6对蓄电池进行阻挡,再通过纠偏组件5对蓄电池进行纠偏和定位,保证检测组件4能精准的抵接在蓄电池的焊壁两侧,通过检测结果就可得知蓄电池焊壁的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穿壁无损检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开设于机体(1)的工作台(2)、设置于工作台(2)上方的传送带(3)、固定于机体(1)且位于工作台(2)上方的检测组件(4)、设置于传送带(3)两侧的纠偏组件(5)、以及设置于传送带(3)一侧的阻挡组件(6),位于工作台(2)上方的机体(1)沿垂直传送带(3)传送方向开设有内腔(21),所述工作台(2)向下开设有安装槽(22),沿所述传送带(3)传送方向依次分布纠偏组件(5)和阻挡组件(6),所述纠偏组件(5)包括固定于安装槽(22)内的放置台(51)、两根沿垂直传送带(3)传送方向贯穿放置台(51)的滑移杆(52)、沿垂直传送带(3)传送方向开设于放置台(51)的内置槽(53)、两分别设置于滑移杆(52)两端且沿两滑移杆(52)长度方向滑移的夹持单元(54)、以及设置于内置槽(53)内且用以驱动两夹持单元(54)对蓄电池进行固定的驱动部件(5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壁无损检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开设于机体(1)的工作台(2)、设置于工作台(2)上方的传送带(3)、固定于机体(1)且位于工作台(2)上方的检测组件(4)、设置于传送带(3)两侧的纠偏组件(5)、以及设置于传送带(3)一侧的阻挡组件(6),位于工作台(2)上方的机体(1)沿垂直传送带(3)传送方向开设有内腔(21),所述工作台(2)向下开设有安装槽(22),沿所述传送带(3)传送方向依次分布纠偏组件(5)和阻挡组件(6),所述纠偏组件(5)包括固定于安装槽(22)内的放置台(51)、两根沿垂直传送带(3)传送方向贯穿放置台(51)的滑移杆(52)、沿垂直传送带(3)传送方向开设于放置台(51)的内置槽(53)、两分别设置于滑移杆(52)两端且沿两滑移杆(52)长度方向滑移的夹持单元(54)、以及设置于内置槽(53)内且用以驱动两夹持单元(54)对蓄电池进行固定的驱动部件(5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壁无损检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单元(54)包括滑移连接于滑移杆(52)的、以及固定连接于滑动块(541)且对蓄电池进行固定的夹持板(542),两所述滑动块(541)沿放置台(51)宽度的中心线对称分布,两个所述夹持单元(54)同时朝向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穿壁无损检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块(541)沿传送带(3)传送方向开设有第一开槽(5411),所述第一开槽(5411)的上下两侧壁分别设置有沿垂直传送带(3)传送方向延伸的上齿条(5412)和下齿条(5413);所述驱动部件(55)包括内置于内置槽(53)侧壁的驱动电机(551)、套设且固定于驱动电机(551)输出端的双排链轮(552)、两根分别设置于驱动电机(551)两侧的转动轴(553)、分别套设且固定于两根转动轴(553)的一端的单排链轮(554)、以及固定连接于转动轴(553)的另一端且位于第一开槽(5411)内部的转动轮(555),所述转动轴(553)远离转动轮(555)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内置槽(53)侧壁,所述双排链轮(552)和单排链轮(554)通过链传动连接,所述转动轮(555)的圆周面设置有与上齿条(5412)、下齿条(5413)周期性啮合的齿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穿壁无损检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块(541)的上表面开设有沿垂直传送带(3)传送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5414),所述第一滑槽(5414)内滑移连接有滑凸(5415),所述滑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春旺
申请(专利权)人:倍特力厦门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