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尾气多组分实时光学遥测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9308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38
一种机动车尾气多组分实时光学遥测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出射端、反射端和接收端,其中,所述出射端包括红外激光器、绿光激光器、合束镜、第一中空离轴抛物镜和紫外光源,所述反射端包括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之间夹角为90度;所述接收端包括第二中空离轴抛物镜、光纤、光谱仪、第一分束镜、第二分束镜、红外接收器、绿光接收器、信号采集及处理模块和红光激光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红外光、紫外光、绿光和红光共轴传输的方案,可以实现同一时间、同一位置的机动车尾气的浓度测量,保证了五种检测参数的实时性,为使用燃烧方程进行浓度计算提供了准确的数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动车尾气多组分实时光学遥测的装置
本技术属于机动车污染排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动车尾气多组分实时光学遥测的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机动车排放标准逐步升级,在道路上行驶的各种车辆尾气排放水平将会有很大差距。有效降低机动车尾气排放对环境空气质量的污染,发现并治理高排放的车辆,对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控制机动车污染的主要举措是机动车尾气年检和日常的路检和巡检,但实际检测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传统的检测方法为接触式检测,对机动车排气管采样,然后用常规仪器进行分析,费时费力、成本高、操作难度大,远远达不到筛选高污染车的目的。对于机动车尾气中需要检测的CO和CO2,主要可以使用的方案包括NDIR技术和TDLAS技术,其中NDIR技术响应时间长、遥测距离短,不适用于机动车尾气的远距离遥测。NO和HC,主要可以使用的方案包括TDLAS技术和DOAS技术,其中TDLAS技术所需的中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成本非常高,不利于产品的大范围销售推广。现有技术中部分采用了红外调谐二极管激光光谱和紫外差分吸收光谱的联合使用,可以实时检测CO、CO2、NO、HC和烟尘。但是使用紫外光测量烟尘,不符合国标(注:《JT/T506-2004不透光烟度计》对光源的技术要求为“色温范围为2800K~3250K的白炽灯或光谱峰值波长为550nm~570nm的绿色发光二极管”),紫外光和红外光使用镜片进行合束和分束,现有技术在紫外波段尤其是波长小于250nm时的反射效果很差,不利于紫外差分吸收法的使用。或者使用的是互相平行的光束,无法实现同一位置的烟团参数的测量,实时性不好。有的使用的是设有通孔的离轴抛物面镜,激光和紫外光同光轴往返,由于机动车尾气排放高度不一,会无法测量部分机动车尾气的数据。有的使用的激光模块,在需要测量的HC(3370nm)和NO(5363nm)需要使用中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成本高。有的使用的转动的六面体反射镜为运动装置,在实际的使用环境中会由于环境的变化产生不稳定性,对测量数据有影响。有的采用了五块非球面准直透镜,将五束激光合束,并最终通过离轴抛物面准直镜实现光路准直,使用的激光模块和非球面透镜成本高。部分使用的振镜为运动装置,在实际的使用环境中会由于环境的变化产生不稳定性,对测量数据有影响。综上,现有技术中没有实现现场快速调光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提出一种机动车尾气多组分实时光学遥测的装置,以期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动车尾气多组分实时光学遥测的装置,包括出射端、反射端和接收端,其中,所述出射端包括红外激光器、绿光激光器、合束镜、第一中空离轴抛物镜和紫外光源,其中,紫外光源发出的紫外光通过第一中空离轴抛物镜的反射面出射的紫外光、红外激光器发出的红外光、绿光激光器发出的绿光通过合束镜合成合束光,合束光通过第一中空离轴抛物镜的中心孔射出进入反射端;所述反射端包括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之间夹角为90度;进入反射端的合束光经过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后平行返回到接收端;所述接收端包括第二中空离轴抛物镜、光纤、光谱仪、第一分束镜、第二分束镜、红外接收器、绿光接收器、信号采集及处理模块和红光激光器;从反射端反射回来的合束光中的紫外光通过第二中空离轴抛物镜的反射面反射聚焦到第二中空离轴抛物镜的焦点位置,然后通过光纤导入光谱仪;合束光中的红外光通过第二中空离轴抛物镜的中心孔后经过第一分束镜和第二分束镜进入红外接收器转换成电信号,之后进入信号采集及处理模块;合束光中的绿光通过第二中空离轴抛物镜的中心孔后经过第一分束镜和第二分束镜进入绿光接收器转换成电信号,之后进入信号采集及处理模块;所述红光激光器发出的红光通过第一分束镜反射后经过第二中空离轴抛物镜的中心孔出射,沿合束光的光路出射到反射端,并偏离一定距离后沿合束光的光路平行返回到出射端。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机动车尾气多组分实时光学遥测的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势之一:1、对于需要检测的CO、CO2、NO、HC和不透光度,采用了基于TDLAS技术和DOAS技术的光学遥测装置,具有设备体积小,灵敏度高,响应时间短,遥测距离远,成本低的优点;2、采用红外光、紫外光、绿光和红光共轴传输的方案,可以实现同一时间、同一位置的机动车尾气的浓度测量,保证了五种检测参数的实时性,为使用燃烧方程进行浓度计算提供了准确的数据;3、加入红光激光器用于光路的快速调节,使现场安装简便易行;4、出射端和接收端不同轴,可以兼容不同排放高度的机动车尾气的监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机动车尾气多组分实时光学遥测的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JB/T11996-2014机动车尾气遥测设备通用技术要求》规定的检测种类:CO、CO2、NO、HC和不透光度。采用基于TDLAS技术的红外激光器,用于测量CO和CO2;基于DOAS技术的紫外光源,用于测量NO和HC;绿光用于测量不透光度;红光用于光路调节;红外光、紫外光、绿光和红光共轴传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动车尾气多组分实时光学遥测的装置,包括出射端、反射端和接收端,其中,所述出射端包括红外激光器、绿光激光器、合束镜、第一中空离轴抛物镜和紫外光源,其中,紫外光源发出的紫外光通过第一中空离轴抛物镜的反射面出射的紫外光、红外激光器发出的红外光、绿光激光器发出的绿光通过合束镜合成合束光,合束光通过第一中空离轴抛物镜的中心孔射出进入反射端;所述反射端包括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之间夹角为90度;进入反射端的合束光经过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后平行返回到接收端;所述接收端包括第二中空离轴抛物镜、光纤、光谱仪、第一分束镜、第二分束镜、红外接收器、绿光接收器、信号采集及处理模块和红光激光器;从反射端反射回来的合束光中的紫外光通过第二中空离轴抛物镜的反射面反射聚焦到第二中空离轴抛物镜的焦点位置,然后通过光纤导入光谱仪;合束光中的红外光通过第二中空离轴抛物镜的中心孔后经过第一分束镜和第二分束镜进入红外接收器转换成电信号,之后进入信号采集及处理模块;合束光中的绿光通过第二中空离轴抛物镜的中心孔后经过第一分束镜和第二分束镜进入绿光接收器转换成电信号,之后进入信号采集及处理模块;所述红光激光器发出的红光通过第一分束镜反射后经过第二中空离轴抛物镜的中心孔出射,沿合束光的光路出射到反射端,并偏离一定距离后沿合束光的光路平行返回到出射端。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射端和接收端不同轴。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紫外光源位于第一中空离轴抛物镜的焦点位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动车尾气多组分实时光学遥测的装置,包括出射端(20)、反射端(21)和接收端(22),其特征在于,/n所述出射端(20)包括红外激光器(19)、绿光激光器(17)、合束镜(16)、第一中空离轴抛物镜(15)和紫外光源(14),其中,紫外光源(14)发出的紫外光通过第一中空离轴抛物镜(15)的反射面出射的紫外光、红外激光器(19)发出的红外光、绿光激光器(17)发出的绿光通过合束镜(16)合成合束光,合束光通过第一中空离轴抛物镜(15)的中心孔射出进入反射端(21);/n所述反射端(21)包括第一反射镜(12)和第二反射镜(11),第一反射镜(12)和第二反射镜(11)之间夹角为90度;进入反射端的合束光经过第一反射镜(12)和第二反射镜(11)后平行返回到接收端(22);/n所述接收端(22)包括第二中空离轴抛物镜(10)、光纤(8)、光谱仪(9)、第一分束镜(5)、第二分束镜(2)、红外接收器(1)、绿光接收器(4)、信号采集及处理模块(3)和红光激光器(7);/n从反射端(21)反射回来的合束光中的紫外光通过第二中空离轴抛物镜(10)的反射面反射聚焦到第二中空离轴抛物镜(10)的焦点位置,然后通过光纤(8)导入光谱仪(9);/n合束光中的红外光通过第二中空离轴抛物镜(10)的中心孔后经过第一分束镜(5)和第二分束镜(2)进入红外接收器(1)转换成电信号,之后进入信号采集及处理模块(3);/n合束光中的绿光通过第二中空离轴抛物镜(10)的中心孔后经过第一分束镜(5)和第二分束镜(2)进入绿光接收器(4)转换成电信号,之后进入信号采集及处理模块(3);/n所述红光激光器(7)发出的红光通过第一分束镜(5)反射后经过第二中空离轴抛物镜(10)的中心孔出射,沿合束光的光路出射到反射端(21),并偏离一定距离后沿合束光的光路平行返回到出射端(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动车尾气多组分实时光学遥测的装置,包括出射端(20)、反射端(21)和接收端(22),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射端(20)包括红外激光器(19)、绿光激光器(17)、合束镜(16)、第一中空离轴抛物镜(15)和紫外光源(14),其中,紫外光源(14)发出的紫外光通过第一中空离轴抛物镜(15)的反射面出射的紫外光、红外激光器(19)发出的红外光、绿光激光器(17)发出的绿光通过合束镜(16)合成合束光,合束光通过第一中空离轴抛物镜(15)的中心孔射出进入反射端(21);
所述反射端(21)包括第一反射镜(12)和第二反射镜(11),第一反射镜(12)和第二反射镜(11)之间夹角为90度;进入反射端的合束光经过第一反射镜(12)和第二反射镜(11)后平行返回到接收端(22);
所述接收端(22)包括第二中空离轴抛物镜(10)、光纤(8)、光谱仪(9)、第一分束镜(5)、第二分束镜(2)、红外接收器(1)、绿光接收器(4)、信号采集及处理模块(3)和红光激光器(7);
从反射端(21)反射回来的合束光中的紫外光通过第二中空离轴抛物镜(10)的反射面反射聚焦到第二中空离轴抛物镜(10)的焦点位置,然后通过光纤(8)导入光谱仪(9);
合束光中的红外光通过第二中空离轴抛物镜(10)的中心孔后经过第一分束镜(5)和第二分束镜(2)进入红外接收器(1)转换成电信号,之后进入信号采集及处理模块(3);
合束光中的绿光通过第二中空离轴抛物镜(10)的中心孔后经过第一分束镜(5)和第二分束镜(2)进入绿光接收器(4)转换成电信号,之后进入信号采集及处理模块(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刚张涛李永刚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同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