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泵排气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987424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真空泵排气冷却系统,主要包括对真空泵排气口排出的水汽进行冷却并循环利用的冷却系统本体,所述冷却系统本体主要包括冷却罐及设置在冷却罐内的冷却盘管,冷却罐的一侧通过开关阀设置有与冷却盘管连通的冷却水进口,冷却罐的另一侧设置有与冷却盘管连通的冷却水出口,且所述冷却水出口的高度高于所述冷却水进口的高度,所述冷却罐的顶部一侧设置有与真空泵的排气口通过管道连通的排气进口,冷却罐的顶部中间位置上设置有排气出口,且所述排气出口的管径大于排气进口的管径,冷却罐远离排气进口的一侧设置有补水口,冷却罐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该出水口上通过带有开关阀的回路管道与真空泵进水口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真空泵排气冷却系统
本技术涉及真空泵排气
,具体涉及一种真空泵排气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真空应用的发展,真空泵的种类已发展了很多种,其抽速从每秒零点几升到每秒几十万、数百万升。随着真空技术在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对其应用压强范围的要求越来越宽,大多需要由几种真空泵组成真空抽气系统共同抽气后才能满足生产和科学研究过程的要求,由于真空应用部门所涉及的工作压力的范围很宽,因此任何一种类型的真空泵都不可能完全适用于所有的工作压力范围,只能根据不同的工作压力范围和不同的工作要求,使用不同类型的真空泵。为了使用方便和各种真空工艺过程的需要,有时将各种真空泵按其性能要求组合起来,以机组型式应用。在真空泵的工作过程中,真空泵的排气口会排出高温的气体和液体的混合物,气体中通常还有需要进一步处理或净化的废气,简单的气液分离造成的资源上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以对真空泵排出的热水进行循环利用的真空泵排气冷却系统。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真空泵排气冷却系统,主要包括对真空泵排气口排出的水汽进行冷却并循环利用的冷却系统本体,所述冷却系统本体主要包括冷却罐及设置在冷却罐内的冷却盘管,冷却罐的一侧通过开关阀设置有与冷却盘管连通的冷却水进口,冷却罐的另一侧设置有与冷却盘管连通的冷却水出口,且所述冷却水出口的高度高于所述冷却水进口的高度,所述冷却罐的顶部一侧设置有与真空泵的排气口通过管道连通的排气进口,冷却罐的顶部中间位置上设置有排气出口,且所述排气出口的管径大于排气进口的管径,冷却罐远离排气进口的一侧设置有补水口,冷却罐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该出水口上通过带有开关阀的回路管道与真空泵进水口连接;真空泵排气口排出的水汽由排气进口进入冷却罐内,气体从排气出口排出,液体经冷却罐内的冷却盘管降温后循环至真空泵的进水口。进一步地,所述回路管道上设置有对管道内的循环水进行二次冷却的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一侧设置有冷凝水进口,冷凝器另一侧设置有冷凝水出口,且所述冷凝器上设置有可以排空管道内循环水的排空管道。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罐上设竖直设置有一组用于显示冷却罐内液位高度的液位计,该液位计通过液位计法兰设置在所述冷却罐上。进一步地,所述液位计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冷却罐的上侧和下侧罐壁上。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罐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三根用于支撑冷却罐的支撑腿,且每根支撑腿的底部均设置有支撑脚垫。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冷却罐对真空泵排出的气液混合物进行分离和冷却,分离后的气体通过排气口排出,以进行废气处理,分离后的液体经过冷却罐内的冷却盘管及冷凝器的冷却后循环至真空泵,加强了资源利用,减少了污水排出,有效减少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阐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上”、“下”、“左”、“右”、“内”、“外”、“横向”、“竖向”等术语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真空泵排气冷却系统,主要包括对真空泵排气口排出的水汽进行冷却并循环利用的冷却系统本体,所述冷却系统本体主要包括冷却罐1及设置在冷却罐1内的冷却盘管2,所述冷却罐1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三根用于支撑冷却罐1的支撑腿3,且每根支撑腿3的底部均设置有支撑脚垫4;冷却罐1的一侧通过开关阀设置有与冷却盘管2连通的冷却水进口5,冷却罐1的另一侧设置有与冷却盘管连通2的冷却水出口6,且所述冷却水出口6的高度高于所述冷却水进口5的高度,所述冷却罐1的顶部一侧设置有与真空泵的排气口通过管道连通的排气进口7,冷却罐1的顶部中间位置上设置有排气出口8,且所述排气出口8的管径大于排气进口7的管径,冷却罐1远离排气进口7的一侧设置有补水口9,冷却罐1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10,该出水口10上通过带有开关阀的回路管道11与真空泵进水口连接;真空泵排气口排出的水汽由排气进口7进入冷却罐内,气体从排气出口8排出,液体经冷却罐1内的冷却盘管2降温后循环至真空泵的进水口。参照图1所示,所述回路管道11上设置有对管道内的循环水进行二次冷却的冷凝器12,该冷凝器为八平方冷凝器,所述冷凝器12的一侧设置有冷凝水进口14,冷凝器12另一侧设置有冷凝水出口15,且所述冷凝器12上设置有可以排空管道内循环水的排空管道13。参照图1所示,所述冷却罐1上设竖直设置有一组用于显示冷却罐1内液位高度的液位计16,该液位计16通过液位计法兰设置在所述冷却罐1上,所述液位计16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冷却罐1的上侧和下侧罐壁上。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冷却罐对真空泵排出的气液混合物进行分离和冷却,分离后的气体通过排气口排出,以进行废气处理,分离后的液体经过冷却罐内的冷却盘管及冷凝器的冷却后循环至真空泵,加强了资源利用,减少了污水排出,有效减少了生产成本。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但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真空泵排气冷却系统,主要包括对真空泵排气口排出的水汽进行冷却并循环利用的冷却系统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本体主要包括冷却罐及设置在冷却罐内的冷却盘管,冷却罐的一侧通过开关阀设置有与冷却盘管连通的冷却水进口,冷却罐的另一侧设置有与冷却盘管连通的冷却水出口,且所述冷却水出口的高度高于所述冷却水进口的高度,所述冷却罐的顶部一侧设置有与真空泵的排气口通过管道连通的排气进口,冷却罐的顶部中间位置上设置有排气出口,且所述排气出口的管径大于排气进口的管径,冷却罐远离排气进口的一侧设置有补水口,冷却罐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该出水口上通过带有开关阀的回路管道与真空泵进水口连接;真空泵排气口排出的水汽由排气进口进入冷却罐内,气体从排气出口排出,液体经冷却罐内的冷却盘管降温后循环至真空泵的进水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泵排气冷却系统,主要包括对真空泵排气口排出的水汽进行冷却并循环利用的冷却系统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本体主要包括冷却罐及设置在冷却罐内的冷却盘管,冷却罐的一侧通过开关阀设置有与冷却盘管连通的冷却水进口,冷却罐的另一侧设置有与冷却盘管连通的冷却水出口,且所述冷却水出口的高度高于所述冷却水进口的高度,所述冷却罐的顶部一侧设置有与真空泵的排气口通过管道连通的排气进口,冷却罐的顶部中间位置上设置有排气出口,且所述排气出口的管径大于排气进口的管径,冷却罐远离排气进口的一侧设置有补水口,冷却罐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该出水口上通过带有开关阀的回路管道与真空泵进水口连接;真空泵排气口排出的水汽由排气进口进入冷却罐内,气体从排气出口排出,液体经冷却罐内的冷却盘管降温后循环至真空泵的进水口。


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明亮邱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联诚氨基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