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施工台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8710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隧道施工台车,包括底板、套筒,所述底板底端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与套筒内部活动连接,所述套筒内部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底板顶部与齿条对应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柱,所述支柱顶端固定连接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底部转动连接有外螺纹杆,所述外螺纹杆外表面套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内刻有与外螺纹杆相配合连接的内螺纹,所述底板顶部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外螺纹杆固定连接,所述外螺纹杆右侧设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外表面设有滑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升降装置能够将装置本体根据施工需要调节高度,便于完成隧道施工的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施工台车
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隧道施工台车。
技术介绍
隧道施工,是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方法的简称,它是奥地利学者在长期从事隧道施工实践中,从岩石力学的观点出发而提出的一种合理的施工方法,是采用喷锚技术、监控量测等并与岩石力学理论构成的一个体系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工程施工方法,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经常需要使用到一种隧道施工台车。随着铁路及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种挖掘机械已经投入使用,而且对隧道的技术规范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要求高效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又要保证节约成本,降低安全隐患,但是,因为多种条件限制,目前的隧道施工设备在进行施工的时候不能根据需要调节高度,导致使用的时候十分不便,或者多数符合要求的施工设备因为体积太大,无法进入隧道完成施工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施工台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不能根据需要调节高度,无法进入隧道完成施工作业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施工台车,包括底板、套筒,所述底板底端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与套筒内部活动连接,所述套筒内部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底板顶部与齿条对应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柱,所述支柱顶端固定连接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底部转动连接有外螺纹杆,所述外螺纹杆外表面套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内刻有与外螺纹杆相配合连接的内螺纹,所述底板顶部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外螺纹杆固定连接,所述外螺纹杆右侧设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外表面设有滑块,所述滑动杆安装在底板顶端,所述滑块与滑动杆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套与滑块之间固定连接有载板。优选地: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端面啮合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内腔固定连接有不完全齿轮,所述不完全齿轮与齿条两端啮合。优选地:所述套筒顶端开设有通孔槽,所述套筒与齿条正表面设有多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安装有螺栓。优选地:所述套筒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底端固定连接有行走轮。优选地:所述支柱与工作台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倾斜设置,所述连接杆外表面套接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一端与工作台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柱外表面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工作台顶端设有防滑垫,所述工作台顶端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之间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与工作台之间固定连接有多组护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施工台车,通过升降装置能够将装置本体根据施工需要调节高度,在利用螺栓固定住,使装置本体在使用时结构稳定,通过第一电机带动外螺纹杆能够将载板上升,将施工人员与施工工具运送到工作台上,工作台表面的防滑垫与护栏有利于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隧道施工台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隧道施工台车的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底板;2、齿条;3、套筒;4、升降装置;5、支柱;6、工作台;7、外螺纹杆;8、固定套;9、滑动杆;10、滑块;11、载板;12、通孔槽;13、连接块;14、行走轮;15、连接杆;16、减震弹簧;17、支架;18、挡板;19、护栏;20、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隧道施工台车,包括底板1、套筒3,所述底板1底端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齿条2,所述齿条2与套筒3内部活动连接,所述套筒3内部设有升降装置4,所述底板1顶部与齿条2对应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柱5,所述支柱5顶端固定连接有工作台6,所述工作台6底部转动连接有外螺纹杆7,所述外螺纹杆7外表面套接有固定套8,所述固定套8内刻有与外螺纹杆7相配合连接的内螺纹,所述底板1顶部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外螺纹杆7固定连接,所述外螺纹杆7右侧设有滑动杆9,所述滑动杆9外表面设有滑块10,所述滑动杆9安装在底板1顶端,所述滑块10与滑动杆9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套8与滑块10之间固定连接有载板11。如图1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底板1底端固定连接有齿条2,齿条2在升降装置4的带动下能够向上移动,从而使底板1上方设置的工作台6向上移动,实现了装置本体能给根据隧道施工调节高度,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为施工人员的工作带来便利,齿条2利用升降装置4上下移动,能够节省空间,有利于在隧道中移动,便于施工,在使用时,将装置移动到隧道内所要施工的位置,启动升降装置4将装置本体上升到合适高度,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带动外螺纹杆7转动,使与外螺纹杆7螺纹连接的固定套8向上移动,带动滑块10在滑动杆9向上移动,从而带动载板11向上移动,将载板11上的施工人员与施工工具运送到工作台6上,便于对隧道施工。如图2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升降装置4包括第二电机401,所述第二电机40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402,所述主动齿轮402端面啮合有从动齿轮403,所述从动齿轮403的内腔固定连接有不完全齿轮404,所述不完全齿轮404与齿条2两端啮合。如图2所示,启动第二电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启动第二电机401,第二电机401带动主动齿轮402转动,带动从动齿轮403啮合转动,从动齿轮403内腔固定连接有不完全齿轮404,带动不完全齿轮404转动,不完全齿轮404与齿条2啮合,从而带动齿条2上下移动,需要移动装置本体时,利用齿条2向下移动,带动底板1上方的工作台6等向下移动,降低装置本体高度,有利于装置本体的移动。如图1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套筒3顶端开设有通孔槽12,所述套筒3与齿条2正表面设有多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安装有螺栓20,齿条2穿过通孔槽12向上移动,当装置本体上升到合适高度时,利用螺栓与套筒3和齿条2设有的螺纹孔相配合,将套筒3与齿条2的相对位置固定住,防止结构不稳定。如图1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套筒3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3,所述连接块13底端固定连接有行走轮14,行走轮14有利于将装置本体在隧道内移动,能够将装置移动到所需要的施工的位置,便于工作人员的施工。如图1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支柱5与工作台6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5,所述连接杆15倾斜设置,所述连接杆15外表面套接有减震弹簧16,所述减震弹簧16一端与工作台6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柱5外表面固定连接,当工作人员站在工作台6上开始施工时,设置连接杆15与减震弹簧16有利于减少施工时产生的振动,提高装置本体的稳定性。如图1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工作台6顶端设有防滑垫,所述工作台6顶端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架17,所述支架17之间固定连接有挡板18,所述挡板18与工作台6之间固定连接有多组护栏19,工作人员站在工作台6上施工,有一定的危险,通过在工作台6四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施工台车,包括底板(1)、套筒(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底端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齿条(2),所述齿条(2)与套筒(3)内部活动连接,所述套筒(3)内部设有升降装置(4),所述底板(1)顶部与齿条(2)对应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柱(5),所述支柱(5)顶端固定连接有工作台(6),所述工作台(6)底部转动连接有外螺纹杆(7),所述外螺纹杆(7)外表面套接有固定套(8),所述固定套(8)内刻有与外螺纹杆(7)相配合连接的内螺纹,所述底板(1)顶部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外螺纹杆(7)固定连接,所述外螺纹杆(7)右侧设有滑动杆(9),所述滑动杆(9)外表面设有滑块(10),所述滑动杆(9)安装在底板(1)顶端,所述滑块(10)与滑动杆(9)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套(8)与滑块(10)之间固定连接有载板(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施工台车,包括底板(1)、套筒(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底端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齿条(2),所述齿条(2)与套筒(3)内部活动连接,所述套筒(3)内部设有升降装置(4),所述底板(1)顶部与齿条(2)对应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柱(5),所述支柱(5)顶端固定连接有工作台(6),所述工作台(6)底部转动连接有外螺纹杆(7),所述外螺纹杆(7)外表面套接有固定套(8),所述固定套(8)内刻有与外螺纹杆(7)相配合连接的内螺纹,所述底板(1)顶部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外螺纹杆(7)固定连接,所述外螺纹杆(7)右侧设有滑动杆(9),所述滑动杆(9)外表面设有滑块(10),所述滑动杆(9)安装在底板(1)顶端,所述滑块(10)与滑动杆(9)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套(8)与滑块(10)之间固定连接有载板(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4)包括第二电机(401),所述第二电机(40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402),所述主动齿轮(402)端面啮合有从动齿轮(403),所述从动齿轮(403)的内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青张龙冯勇林辉薛彦孙英德段立群杨起帆杨松郑进生郑博枭张澄卿王怀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