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门外拉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86603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门外拉手,包括拉手底座、一端与拉手底座转动连接的拉手、固设于拉手上的带齿驱动块以及固设于拉手底座上的电驱动机构和拉索摇臂机构,所述电驱动机构可与带齿驱动块啮合传动且可驱动拉手转动以使拉手的另一端向外凸出拉手底座或完全收回至拉手底座内,所述带齿驱动块可抵靠在拉索摇臂机构的一端且可驱动拉索摇臂机构转动以使与拉索摇臂机构的另一端连接的车门锁开启或关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可由电驱动机构带动拉手转动以使拉手的另一端弹出,又可通过按压拉手上可转动的一端使拉手的另一端弹出,继而通过手拉拉手的另一端可带动拉索摇臂机构转动并解锁车门锁,从而可以达到手动或电动开启车门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门外拉手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门外拉手。
技术介绍
随着客户对汽车驾乘舒适感、体验感的要求越来越高,其对汽车的外观造型及风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开发一种隐藏式汽车门外拉手,其能与汽车门外形保持一致且可完全隐入车门内,这样就可使汽车的整体外观造型更加美观且可减少风阻。然而,随着智能技术及电动汽车的发展,目前尚未有一种集手动和电动于一体的隐藏式汽车门外拉手。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手动或电动开启车门的隐藏式汽车门外拉手。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门外拉手,包括拉手底座、一端与拉手底座转动连接的拉手、固设于拉手上的带齿驱动块以及固设于拉手底座上的电驱动机构和拉索摇臂机构,所述电驱动机构可与所述带齿驱动块啮合传动且可驱动所述拉手转动以使所述拉手的另一端向外凸出所述拉手底座或完全收回至所述拉手底座内,所述带齿驱动块可抵靠在所述拉索摇臂机构的一端且可驱动所述拉索摇臂机构转动以使与所述拉索摇臂机构的另一端连接的车门锁开启或关闭。本技术通过设置一端与拉手底座转动连接的拉手、固设于拉手上的带齿驱动块、与带齿驱动块啮合传动的电驱动机构和可由带齿驱动块驱动的拉索摇臂机构,这样既可由电驱动机构带动拉手转动以使拉手的另一端弹出,继而通过手拉拉手的另一端带动拉索摇臂机构转动并解锁车门锁,又可通过按压拉手上可转动的一端使拉手的另一端弹出,继而通过手拉拉手的另一端带动拉索摇臂机构转动并解锁车门锁,从而可以达到手动或电动开启车门的目的。更进一步,所述带齿驱动块与所述拉手一体成型。更进一步,所述带齿驱动块包括可与所述电驱动机构啮合传动的轮齿部和可驱动所述拉索摇臂机构转动的延伸部。更进一步,所述电驱动机构包括固设于所述拉手底座上的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连的齿条、与齿条及轮齿部啮合的中间齿轴以及固设于所述拉手底座上的限位机构和固定架,所述限位机构可限位所述齿条的行程,所述固定架上滑动地安装有所述齿条。更进一步,所述限位机构设置为拉伸弹簧,所述拉伸弹簧的一端固设于所述拉手底座上而另一端固设于所述齿条上。更进一步,所述汽车门外拉手还包括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固设于所述拉手底座上的盖帽和设于盖帽与拉手底座之间的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的一端固设于所述拉手底座上而另一端贯穿设于所述带齿驱动块上的限位孔。更进一步,所述拉索摇臂机构包括摇臂、拉索和第二扭簧,所述摇臂的一端与所述拉手底座转动连接而另一端与所述拉索固连,所述第二扭簧靠近所述带齿驱动块且设于所述拉手底座与摇臂之间,所述第二扭簧的一端固设于所述拉手底座上而另一端固设于所述摇臂上,所述拉索与车门锁连接。更进一步,所述汽车门外拉手还包括信号接收机构,所述信号接收机构包括固设于所述拉手内的信号接收器和与信号接收器连接的控制器,所述信号接收器可将钥匙靠近的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可根据钥匙靠近的信号控制所述电驱动机构带动所述拉手向外凸出所述拉手底座或完全收回至所述拉手底座内。更进一步,所述汽车门外拉手还包括设于所述拉手底座上的拉手销轴,所述拉手销轴靠近所述带齿驱动块且穿设在所述拉手上。更进一步,所述拉手底座固设于车门内侧,所述车门外侧设有完全容置所述拉手的安装槽,所述车门上固设有与所述拉索摇臂机构连接的所述车门锁。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一端与拉手底座转动连接的拉手、固设于拉手上的带齿驱动块、与带齿驱动块啮合传动的电驱动机构以及可由带齿驱动块驱动的拉索摇臂机构,这样当电驱动机构驱动带齿驱动块转动时可带动拉手一起转动,从而可使拉手的另一端弹出以向外凸出拉手底座,继而通过手拉拉手的另一端可使带齿驱动块驱动拉索摇臂机构转动,进而可使与拉索摇臂机构连接的车门锁达到解锁行程,实现解锁并开启车门的目的;或者,在断电或电驱动机构不工作时,通过按压拉手上可转动的一端也可使拉手的另一端因杠杆原理而弹出,继而通过手拉拉手的另一端也可实现解锁并开启车门的目的。2、通过设置与带齿驱动块连接的复位机构,这样当手松开拉手的另一端时可使带齿驱动块不再驱动拉索摇臂机构,从而可使拉索摇臂机构及车门锁复位,并使拉手的另一端恢复至弹出状态,进而当电驱动机构复位带动带齿驱动块转动时可带动拉手一起转动,直至拉手完全收回至拉手底座内,或者在断电或电驱动机构不工作时通过按压拉手的另一端也可使拉手完全收回至拉手底座内。3、通过在带齿驱动块上设置可与电驱动机构啮合传动的轮齿部和可驱动拉索摇臂机构转动的延伸部,因齿轮传动的稳定性及轮齿部与延伸部的分离,这样可在拉手的另一端弹出时不会出现拉手回弹的危险,也不会在车门开启后松手的瞬间出现拉手快速回弹而夹伤手指的危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一种汽车门外拉手的轴侧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一种汽车门外拉手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一种汽车门外拉手的后视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一种汽车门外拉手的前视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一种汽车门外拉手(去除拉手底座)的正视图;图6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一种汽车门外拉手(去除拉手底座)的后视图;图7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一种汽车门外拉手(去除拉手底座)的前视图;图8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拉手的正视图;图9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拉手底座的正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拉手底座1拉手销轴2拉手3带齿驱动块4轮齿部401延伸部402限位孔403电驱动机构5驱动电机51齿条52中间齿轴53拉伸弹簧54固定架55电机接插件56支架57拉索摇臂机构6摇臂61拉索62第二扭簧63第二固定板64复位机构7第一扭簧71盖帽72第一固定板73信号接收机构8信号接收器81接收器接插件82线束83车门9安装槽901车门锁10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门外拉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拉手底座、一端与拉手底座转动连接的拉手、固设于拉手上的带齿驱动块以及固设于拉手底座上的电驱动机构和拉索摇臂机构,所述电驱动机构可与所述带齿驱动块啮合传动且可驱动所述拉手转动以使所述拉手的另一端向外凸出所述拉手底座或完全收回至所述拉手底座内,所述带齿驱动块可抵靠在所述拉索摇臂机构的一端且可驱动所述拉索摇臂机构转动以使与所述拉索摇臂机构的另一端连接的车门锁开启或关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门外拉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拉手底座、一端与拉手底座转动连接的拉手、固设于拉手上的带齿驱动块以及固设于拉手底座上的电驱动机构和拉索摇臂机构,所述电驱动机构可与所述带齿驱动块啮合传动且可驱动所述拉手转动以使所述拉手的另一端向外凸出所述拉手底座或完全收回至所述拉手底座内,所述带齿驱动块可抵靠在所述拉索摇臂机构的一端且可驱动所述拉索摇臂机构转动以使与所述拉索摇臂机构的另一端连接的车门锁开启或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门外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齿驱动块与所述拉手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门外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齿驱动块包括可与所述电驱动机构啮合传动的轮齿部和可驱动所述拉索摇臂机构转动的延伸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门外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动机构包括固设于所述拉手底座上的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连的齿条、与齿条及轮齿部啮合的中间齿轴以及固设于所述拉手底座上的限位机构和固定架,所述限位机构可限位所述齿条的行程,所述固定架上滑动地安装有所述齿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门外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设置为拉伸弹簧,所述拉伸弹簧的一端固设于所述拉手底座上而另一端固设于所述齿条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门外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门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丽霞蔡剑峰单丰武姜筱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