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8633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适应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的生产与应用,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包括,包括支撑主体,支撑主体前后端左右侧均开有副方槽,还包括侧翼板、气缸和上撑板,侧翼板共设有两个,两个侧翼板分别铰接在支撑主体前后两侧,侧翼板底部左右侧均滚动连接有自锁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侧翼板、卡位块以及橡胶覆片,无需耗费拆除自锁轮的时间,并能快速的使支撑主体平放于地面,实用性较佳,解决了现有的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实用性不佳的问题;同时通过设置螺管、块体以及弹簧,即使气缸长时间使用后损坏也不会影响该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的稳定性,解决了现有的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稳定性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土木工程
,尤其是涉及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土木工程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或水中,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在土木工程既的建设施工过程,往往需要支撑装置来对某个建筑工件进行临时性托举,然后待施工完毕后,再撤除支撑装置,以达到施工的目的。现有的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为了方便移动,通常会在其底部安装上自锁轮,虽然通过自锁轮将其移动至施工地点后,可以将自锁轮进行拆除以维持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在使用时的稳定性,但拆除自锁轮时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实用性不佳,并且,现有的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虽然可通过抬升结构对其的托举高度进行调节,但抬升结构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一定的损坏现象,从而对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实用性不佳以及稳定性不佳的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包括支撑主体,所述支撑主体前后端左右侧均开有副方槽,还包括侧翼板、气缸和上撑板;所述侧翼板共设有两个,两个所述侧翼板分别铰接在所述支撑主体前后两侧,所述侧翼板底部左右侧均滚动连接有自锁轮,且所述侧翼板顶部左右侧均开有螺纹孔二,所述侧翼板外端左右侧均开有延伸至其内端的主方槽,且所述主方槽内均插入有卡位块,所述卡位块顶部均开有螺纹孔一,且所述卡位块内端外壁均覆盖有橡胶覆片;所述支撑主体顶部四角均焊接有空心导向轴,所述空心导向轴中均设置有立轴,且所述立轴顶端均螺纹连接有螺管,所述空心导向轴内壁左侧均开有若干个竖向布置的壁槽,且所述壁槽内均设置有块体,所述块体左侧与壁槽内壁之间均焊接有弹簧;所述气缸位于安装于支撑主体顶部中心位置处,且所述气缸上方设置有与其动力输出端螺纹连接的推进轴;所述上撑板固定于推进轴顶部,且所述螺管顶端均与上撑板底部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自锁轮表面斜向布置有若干条凸起的橡胶条。进一步的,所述主方槽与所述副方槽位置对应并相互匹配,且所述螺纹孔二与主方槽相通。进一步的,所述卡位块呈T形,且当所述卡位块内端全部卡入至副方槽内后,所述螺纹孔一与所述螺纹孔二的位置将对应,且所述螺纹孔一与所述螺纹孔二的直径相同。进一步的,所述立轴左侧与所有块体外壁相接触,且所述块体与壁槽相契合。进一步的,所述立轴右侧与空心导向轴内壁右侧之间的距离不少于4cm,且所述立轴通过螺管与上撑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立轴底端一侧为平面,且立轴底端另一侧为斜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侧翼板、卡位块以及橡胶覆片,无需耗费拆除自锁轮的时间,并能快速的使支撑主体平放于地面,实用性较佳,解决了现有的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实用性不佳的问题;同时通过设置螺管、块体以及弹簧,即使气缸长时间使用后损坏也不会影响该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的稳定性,解决了现有的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稳定性不佳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图1中主方槽的A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空心导向轴和立轴的正视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结构图3中块体的B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结构卡位块的局部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结构支撑主体的局部示意图。图中标记:1-支撑主体,101-空心导向轴,102-立轴,103-螺管,104-壁槽,105-块体,106-弹簧,107-副方槽,2-侧翼板,201-主方槽,202-卡位块,203-自锁轮,204-螺纹孔一,205-螺纹孔二,206-橡胶覆片,3-气缸,301-推进轴,4-上撑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6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以及“右”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包括支撑主体1,所述支撑主体1前后端左右侧均开有副方槽107,还包括侧翼板2、气缸3和上撑板4;所述侧翼板2共设有两个,两个所述侧翼板2分别铰接在所述支撑主体1前后两侧,所述侧翼板2底部左右侧均滚动连接有自锁轮203,且所述侧翼板2顶部左右侧均开有螺纹孔二205,所述侧翼板2外端左右侧均开有延伸至其内端的主方槽201,且所述主方槽201内均插入有卡位块202,所述卡位块202顶部均开有螺纹孔一204,所述主方槽201与所述副方槽107位置对应并相互匹配,且所述螺纹孔二205与主方槽201相通,且所述卡位块202内端外壁均覆盖有橡胶覆片206,所述卡位块202呈T形,且当所述卡位块202内端全部卡入至副方槽107内后,所述螺纹孔一204与所述螺纹孔二205的位置将对应,且所述螺纹孔一204与所述螺纹孔二205的直径相同;使用者在移动支撑主体1前,可先将卡位块202向内侧推进,使得卡位块202内端卡入至副方槽107中,通过橡胶覆片206能够有效密封住卡位块202插入副方槽107内后的间隙,使卡位块202更为紧密的插入副方槽107中,螺纹孔一204与螺纹孔二205将重合至一起,从而使用者可将螺栓或其他紧固零件依次拧紧至螺纹孔二205和螺纹孔一204中,从而使得侧翼板2与支撑主体1固定至一起,即可通过自锁轮203将支撑主体1移动至施工点处,到达施工点后,将螺栓或其他紧固零件从纹孔二205和螺纹孔一204中拧出,然后将卡位块202向外侧拉动,使卡位块202内端从副方槽107中脱出,紧接着将侧翼板2向上翻转,使得支撑主体1平放于地面,无需耗费拆除自锁轮203的时间,实用性较佳。所述支撑主体1顶部四角均焊接有空心导向轴101,所述空心导向轴101中均设置有立轴102,所述立轴102底端一侧为平面,且立轴102底端另一侧为斜面,所述立轴102顶端均螺纹连接有螺管103,所述空心导向轴101内壁左侧均开有若干个竖向布置的壁槽104,且所述壁槽104内均设置有块体105,所述立轴102左侧与所有块体105外壁相接触,且所述块体105与壁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包括支撑主体(1),所述支撑主体(1)前后端左右侧均开有副方槽(10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侧翼板(2)、气缸(3)和上撑板(4);/n所述侧翼板(2)共设有两个,两个所述侧翼板(2)分别铰接在所述支撑主体(1)前后两侧,所述侧翼板(2)底部左右侧均滚动连接有自锁轮(203),且所述侧翼板(2)顶部左右侧均开有螺纹孔二(205),所述侧翼板(2)外端左右侧均开有延伸至其内端的主方槽(201),且所述主方槽(201)内均插入有卡位块(202),所述卡位块(202)顶部均开有螺纹孔一(204),且所述卡位块(202)内端外壁均覆盖有橡胶覆片(206);/n所述支撑主体(1)顶部四角均焊接有空心导向轴(101),所述空心导向轴(101)中均设置有立轴(102),且所述立轴(102)顶端均螺纹连接有螺管(103),所述空心导向轴(101)内壁左侧均开有若干个竖向布置的壁槽(104),且所述壁槽(104)内均设置有块体(105),所述块体(105)左侧与壁槽(104)内壁之间均焊接有弹簧(106);/n所述气缸(3)位于安装于支撑主体(1)顶部中心位置处,且所述气缸(3)上方设置有与其动力输出端螺纹连接的推进轴(301);/n所述上撑板(4)固定于推进轴(301)顶部,且所述螺管(103)顶端均与上撑板(4)底部螺纹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包括支撑主体(1),所述支撑主体(1)前后端左右侧均开有副方槽(10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侧翼板(2)、气缸(3)和上撑板(4);
所述侧翼板(2)共设有两个,两个所述侧翼板(2)分别铰接在所述支撑主体(1)前后两侧,所述侧翼板(2)底部左右侧均滚动连接有自锁轮(203),且所述侧翼板(2)顶部左右侧均开有螺纹孔二(205),所述侧翼板(2)外端左右侧均开有延伸至其内端的主方槽(201),且所述主方槽(201)内均插入有卡位块(202),所述卡位块(202)顶部均开有螺纹孔一(204),且所述卡位块(202)内端外壁均覆盖有橡胶覆片(206);
所述支撑主体(1)顶部四角均焊接有空心导向轴(101),所述空心导向轴(101)中均设置有立轴(102),且所述立轴(102)顶端均螺纹连接有螺管(103),所述空心导向轴(101)内壁左侧均开有若干个竖向布置的壁槽(104),且所述壁槽(104)内均设置有块体(105),所述块体(105)左侧与壁槽(104)内壁之间均焊接有弹簧(106);
所述气缸(3)位于安装于支撑主体(1)顶部中心位置处,且所述气缸(3)上方设置有与其动力输出端螺纹连接的推进轴(301);
所述上撑板(4)固定于推进轴(301)顶部,且所述螺管(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威
申请(专利权)人:武昌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