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墙体安装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8624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化墙体安装平台,采用两竖向支撑架、起吊横梁、提升机构、转动吊轮、吊绳、两吊钩以及控制系统,两竖向支撑架的顶部通过起吊横梁连接,提升机构设置于所述起吊横梁上,转动吊轮设置于提升机构的下端,提升机构在控制系统控制下带动所述转动吊轮上下移动,吊绳绕经所述转动吊轮后两端分别通过吊钩与预制混凝土墙体的上部两吊点连接,控制系统通过控制转动吊轮的转动调整预制混凝土墙体在竖直平面内的安装角度,解决了目前施工人员进行预制混凝土墙体吊装与安装过程中,存在的装配效率低、安全性差、安全隐患大,施工品质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化墙体安装平台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业化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自动化墙体安装平台。
技术介绍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市工作,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镇化建设和城市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城市建设和发展步入了新的阶段,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搭建了一个坚实的平台。建筑工业化这一新兴的新兴生产方式是推荐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有效手段,而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作为重要的工业化建造的结构形式,非常适用于经济施工用房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施工速度与拼装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工业化建造进程与城镇化推进速度。近年来,我国装配式剪力墙的施工技术与安装工艺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与进步,但在预制剪力墙构件吊装与安装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1)装配效率低,经济性差。在进行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施工时,先把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加工完成的预制混凝土墙体预制施工现场,再进行吊装拼接完成施工。在此过程中,大都再用施工塔吊进行吊运与拼装时的机具,由于混凝土墙体进行拼装工程耗时较长,使得塔吊长时间占用,导致其使用率低下,施工安全性差。(2)安全隐患大,施工品质差。在预制混凝土墙体由塔吊吊运至指定安装地点时,需要采用墙体套筒或螺栓连接的形式进行相互拼接,在此过程中,需要安装工人人工进行套筒孔或螺栓孔位置对中施工,由于墙体构件通常较为厚重,工人人工操作耗费大量人力,在塔吊长时间悬停过程中也易产生安全隐患,此外,构件,构件晃动明显,容易造成构件开裂损坏,影响建造品质。因此,开发出一套经济便捷、快速高效、安全高品的预制混凝土墙体安装工装是本领域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预制剪力墙构件拼装过程中的技术与设备不足,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化墙体安装平台,解决了目前施工人员进行预制混凝土墙体吊装与安装过程中,存在的装配效率低、安全性差、安全隐患大,施工品质差等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墙体安装平台,包括两竖向支撑架、起吊横梁、提升机构、转动吊轮、吊绳、两吊钩以及控制系统,所述两竖向支撑架的顶部通过起吊横梁连接,所述提升机构设置于所述起吊横梁上,所述转动吊轮设置于所述提升机构的下端,所述提升机构在控制系统控制下带动所述转动吊轮上下移动,所述吊绳绕经所述转动吊轮后两端分别通过吊钩与预制混凝土墙体的上部两吊点连接,所述控制系统通过控制转动吊轮的转动调整预制混凝土墙体在竖直平面内的安装角度。优选的,在上述的自动化墙体安装平台中,所述提升机构包括提升连杆以及两提升驱动轮,所述提升连杆的两侧面上分别设置齿条,所述起吊横梁包括相平行的两横杆,所述提升驱动轮通过销轴安装于所述两横杆上,所述提升连杆穿经所述两横杆之间的间隙,且所述两提升驱动轮位于所述提升连杆的两侧,两提升驱动轮分别与提升连杆两侧的齿条相啮合,转动吊轮设置于所述提升连杆的下端,所述控制系统通过控制提升驱动轮的转动带动提升连杆及其上的转动吊轮上下移动。优选的,在上述的自动化墙体安装平台中,墙体支撑杆与阻尼杆的使用数量和间距根据待安装预制混凝土墙体的尺寸与重量决定。优选的,在上述的自动化墙体安装平台中,所述自动化墙体安装平台还包括移动驱动电机与若干移动滚轮,所述移动滚轮分别设置于竖向支撑架的底部,移动驱动电机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驱动移动滚轮转动。由以上公开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化墙体安装平台,采用两竖向支撑架、起吊横梁、提升机构、转动吊轮、吊绳、两吊钩以及控制系统,所述两竖向支撑架的顶部通过起吊横梁连接,所述提升机构设置于所述起吊横梁上,所述转动吊轮设置于所述提升机构的下端,所述提升机构在控制系统控制下带动所述转动吊轮上下移动,所述吊绳绕经所述转动吊轮后两端分别通过吊钩与预制混凝土墙体的上部两吊点连接,所述控制系统通过控制转动吊轮的转动调整预制混凝土墙体在竖直平面内的安装角度,取代人工调整预制混凝土墙体的安装角度,解决了目前施工人员进行预制混凝土墙体吊装与安装过程中,存在的装配效率低、安全性差、安全隐患大,施工品质差等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自动化墙体安装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转动吊轮调整预制混凝土墙体安装角度的示意图。图中:1为预制混凝土墙体、2为竖向支撑架、3为起吊横梁、4为提升连杆、5为提升驱动轮、6为转动吊轮、7为吊钩、8为吊绳、9为齿条、10为移动滚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将由所列举之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特征。需另外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述的“上”、“下”与附图的上、下的方向一致,但这不能成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自动化墙体安装平台,包括两竖向支撑架2、起吊横梁3、提升机构、转动吊轮6、吊绳8、两吊钩7以及控制系统,所述两竖向支撑架2的顶部通过起吊横梁3连接,所述提升机构设置于所述起吊横梁3上,所述转动吊轮6设置于所述提升机构的下端,所述提升机构在控制系统控制下带动所述转动吊轮6上下移动,所述吊绳8绕经所述转动吊轮6后两端分别通过吊钩7与预制混凝土墙体1的上部两吊点连接,所述控制系统通过控制转动吊轮6的转动调整预制混凝土墙体1在竖直平面内的安装角度。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化墙体安装平台,采用便携式墙体驳运平台2、自动化墙体安装平台以及控制系统,通过所述便携式墙体驳运平台2将预制混凝土墙体1运送至自动化墙体安装平台,所述自动化墙体安装平台包括两竖向支撑架2、起吊横梁3、提升机构、转动吊轮6、吊绳8、两吊钩7以及控制系统,所述两竖向支撑架2的顶部通过起吊横梁3连接,所述提升机构设置于所述起吊横梁3上,所述转动吊轮6设置于所述提升机构的下端,所述吊绳8绕经所述转动吊轮6后两端分别通过吊钩7与预制混凝土墙体1的上部两吊点连接,通过提升机构带动所述转动吊轮6及悬吊于转动吊轮6下方的预制混凝土墙体1上下移动,通过旋转转动吊轮6调整预制混凝土墙体1在竖直平面内的安装角度,取代人工调整预制混凝土墙体1的安装角度,解决了目前施工人员进行预制混凝土墙体1吊装与安装过程中,存在的装配效率低、安全性差、安全隐患大,施工品质差等问题。优选的,在上述的自动化墙体安装平台中,所述提升机构包括提升连杆4以及两提升驱动轮5,所述提升连杆4的两侧面上分别设置齿条9,所述起吊横梁3包括相平行的两横杆,所述提升驱动轮5通过销轴安装于所述两横杆上,所述提升连杆4穿经所述两横杆之间的间隙,且所述两提升驱动轮5位于所述提升连杆4的两侧,两提升驱动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化墙体安装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竖向支撑架、起吊横梁、提升机构、转动吊轮、吊绳、两吊钩以及控制系统,所述两竖向支撑架的顶部通过起吊横梁连接,所述提升机构设置于所述起吊横梁上,所述转动吊轮设置于所述提升机构的下端,所述提升机构在控制系统控制下带动所述转动吊轮上下移动,所述吊绳绕经所述转动吊轮后两端分别通过吊钩与预制混凝土墙体的上部两吊点连接,所述控制系统通过控制转动吊轮的转动调整预制混凝土墙体在竖直平面内的安装角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墙体安装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竖向支撑架、起吊横梁、提升机构、转动吊轮、吊绳、两吊钩以及控制系统,所述两竖向支撑架的顶部通过起吊横梁连接,所述提升机构设置于所述起吊横梁上,所述转动吊轮设置于所述提升机构的下端,所述提升机构在控制系统控制下带动所述转动吊轮上下移动,所述吊绳绕经所述转动吊轮后两端分别通过吊钩与预制混凝土墙体的上部两吊点连接,所述控制系统通过控制转动吊轮的转动调整预制混凝土墙体在竖直平面内的安装角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墙体安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构包括提升连杆以及两提升驱动轮,所述提升连杆的两侧面上分别设置齿条,所述起吊横梁包括相平行的两横杆,所述提升驱动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佳林房霆宸吴联定左俊卿陈渊鸿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