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两种使用空间的折叠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8539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两种使用空间的折叠房,包括由顶板、底板、前板以及后板搭建而成的主体框架,顶板的左右两侧对称铰接有第一转板,底板的左右两侧对称铰接有第二转板,第二转板的外侧部铰接有第三转板,前板以及后板的左右两侧均对称铰接有第四转板;展开第一转板、第二转板、第三转板以及第四转板,使得第三转板与第一转板在前后方向上的边缘侧搭接,第四转板分别与第一转板、第二转板以及第三转板前、后两端部的边缘侧搭接,以此构成第一房体;将第一转板、第二转板、第三转板以及第四转板折叠至主体框架的左右两侧,以此构成第二房体。第一房体和第二房体之间可以轻松切换,大大增加了该折叠房的适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两种使用空间的折叠房
本技术涉及折叠房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两种使用空间的折叠房。
技术介绍
折叠房在民用和军用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民用方面主要应用于宣传平台、展示台、舞台、通讯、电力、野外勘探、旅游,游牧民族移动房车等;军用方面主要应用于方舱、通讯指挥车、会议室、宿营、抗震救灾、医疗等军事用途车。现有的折叠房一般只有一种使用状态,在打开折叠房后,其使用空间只存在一种大小,其本身的适应性就大大降低了。比如,需要住进房子的人数经常变化或者放进房子的东西经常变化,此时房子内部的空间不能跟随调整。同时,现有的折叠房采用的是钢板制成,重量大,不便于装配与运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两种使用空间的折叠房,该折叠房的适应性较好,可结合实际情况做出不同使用空间的选择,同时该折叠房重量轻,装配与运输方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具有两种使用空间的折叠房,包括由顶板、底板、前板以及后板搭建而成的主体框架,所述顶板的左右两侧对称铰接有第一转板,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对称铰接有第二转板,所述第二转板的外侧部铰接有第三转板,所述前板以及后板的左右两侧均对称铰接有第四转板;展开所述第一转板、第二转板、第三转板以及第四转板,使得所述第三转板在前后方向上的边缘侧与第一转板在前后方向上的边缘侧搭接,所述第四转板的三个边缘侧分别与第一转板、第二转板以及第三转板前、后两端部的边缘侧搭接,以此构成第一房体;将第一转板、第二转板、第三转板以及第四转板折叠收拢至所述主体框架的左右两侧,以此构成第二房体;所述第一转板、第二转板、第三转板以及第四转板均由硬质泡沫纤维板制成,所述第一房体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二房体的体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板与顶板之间、所述第二转板与底板之间、所述第二转板与第三转板之间、所述前板与第四转板之间以及所述后板与第四转板之间均通过若干个合页实现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前板上设置有门。进一步地,所述后板上设置有窗口。进一步地,所述第四转板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实现与第一转板、第二转板以及第三转板的搭接,所述第一转板与第三转板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实现搭接。有益效果:该折叠房具备第一房体和第二房体两种使用空间,并且第一房体和第二房体之间可以实现轻松切换,因此,在使用该折叠房可结合实际需求做出不同空间大小的选择,大大增加了该折叠房的适应性。同时,该折叠房主要采用硬质泡沫纤维板制成,在满足刚度和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做到了较轻的重量,方便搭建和运输。并且,由硬质泡沫纤维板制成的转板,本身具备较强的握钉力,可免去在转板中预埋螺纹孔这一步骤,螺钉可直接打入至转板内实现紧固连接。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一种具有两种使用空间的折叠房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具有两种使用空间的折叠房处于叠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一种具有两种使用空间的折叠房,包括由顶板、底板、前板以及后板搭建而成的主体框架1。顶板、底板、前板以及后板之间可以通过焊接连接成一体,也可以通过螺栓连接形成一体。此主体框架1左右两侧贯通且为折叠房的主体部分。顶板的左右两侧对称铰接有第一转板21,底板的左右两侧对称铰接有第二转板22,第二转板22的外侧部铰接有第三转板23,前板以及后板的左右两侧均对称铰接有第四转板24。当需要用到使用空间较大的折叠房时,展开第一转板21、第二转板22、第三转板23以及第四转板24,使得第三转板23在前后方向上的边缘侧与第一转板21在前后方向上的边缘侧搭接,第四转板24的三个边缘侧分别与第一转板21、第二转板22以及第三转板23前、后两端部的边缘侧搭接,以此构成第一房体。在制造阶段,第一转板21、第二转板22、第三转板23以及第四转板24的尺寸相互制约,相互配合,以满足第一房体的搭建。具体地,第一转板21与顶板之间、第二转板22与底板之间、第二转板22与第三转板23之间、前板与第四转板24之间以及后板与第四转板24之间均通过若干个合页3实现连接。合页3的开合角度满足各个转板顺利展开或叠合至所需位置。第四转板24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实现与第一转板21、第二转板22以及第三转板23的搭接,第一转板21与第三转板23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实现搭接。各个转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实现搭接固定,既可保证强度,也便于拆卸。当需要使用较小空间的折叠房时,将第一转板21、第二转板22、第三转板23以及第四转板24折叠收拢至主体框架1的左右两侧,以此构成第二房体。以减少折叠房所占据的空间。同时,前板上设置有门5,便于进出折叠房。后板上设置有窗口4,以便实现折叠房内的透光和通风。参照图1和图2,图中的A、D、E、F以及A1、D1、E1、F1分别为折叠房上对应几处的拐点,当折叠房处于展开状态时,各个拐点的位置如图1中所示,当折叠房叠合后,E点跑到了F点的上方,E1跑到了F1点的上方。该折叠房具备第一房体和第二房体两种使用空间,并且第一房体和第二房体之间可以实现轻松切换,因此,在使用该折叠房可结合实际需求做出不同空间大小的选择,大大增加了该折叠房的适应性。同时,该折叠房主要采用硬质泡沫纤维板制成,在满足刚度和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做到了较轻的重量,方便搭建和运输。并且,由硬质泡沫纤维板制成的转板,本身具备较强的握钉力,可免去在转板中预埋螺纹孔这一步骤,螺钉可直接打入至转板内实现紧固连接。以下为一种硬质纤维泡沫复合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作成型模具,再将纤维毡铺设在模具底部,并在模具中设置立体纤维骨架;2)将聚氨酯基料、发泡剂和线形短纤维混合均匀后加入高压发泡机,进行发泡,得到聚氨酯泡沫;3)将聚氨酯泡沫灌注到模具中,并在聚氨酯泡沫层表面设置纤维毡,闭模,进行模压成型,得到硬质纤维泡沫复合板。优选的,所述纤维毡为玻璃纤维毡、聚酯纤维毡、芳纶纤维毡、尼龙纤维毡、棉纤维毡中的一种。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纤维毡为玻璃纤维毡。优选的,步骤1)所述立体纤维骨架由网状纤维和三维卷曲纤维构成。优选的,所述网状纤维为网状玻璃纤维、网状聚酯纤维、网状芳纶纤维、网状尼龙纤维、网状棉纤维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三维卷曲纤维为三维卷曲聚酯纤维、三维卷曲芳纶纤维、三维卷曲尼龙纤维、三维卷曲棉纤维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步骤2)所述发泡剂为正戊烷、异戊烷、环戊烷、正丁烷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步骤2)所述线形短纤维为玻璃纤维、聚酯纤维、芳纶纤维、尼龙纤维、棉纤维中的至少一种,长度为5~20mm。进一步优选的,步骤2)所述线形短纤维为长度5~20mm的玻璃纤维。优选的,步骤2)所述发泡在常温、压力1.2~1.6MPa的条件下进行。优选的,步骤3)所述模压成型在压力0.1~0.2MPa、15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两种使用空间的折叠房,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顶板、底板、前板以及后板搭建而成的主体框架,所述顶板的左右两侧对称铰接有第一转板,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对称铰接有第二转板,所述第二转板的外侧部铰接有第三转板,所述前板以及后板的左右两侧均对称铰接有第四转板;/n展开所述第一转板、第二转板、第三转板以及第四转板,使得所述第三转板在前后方向上的边缘侧与第一转板在前后方向上的边缘侧搭接,所述第四转板的三个边缘侧分别与第一转板、第二转板以及第三转板前、后两端部的边缘侧搭接,以此构成第一房体;/n将第一转板、第二转板、第三转板以及第四转板折叠收拢至所述主体框架的左右两侧,以此构成第二房体;/n所述第一转板、第二转板、第三转板以及第四转板均由硬质泡沫纤维板制成,所述第一房体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二房体的体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两种使用空间的折叠房,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顶板、底板、前板以及后板搭建而成的主体框架,所述顶板的左右两侧对称铰接有第一转板,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对称铰接有第二转板,所述第二转板的外侧部铰接有第三转板,所述前板以及后板的左右两侧均对称铰接有第四转板;
展开所述第一转板、第二转板、第三转板以及第四转板,使得所述第三转板在前后方向上的边缘侧与第一转板在前后方向上的边缘侧搭接,所述第四转板的三个边缘侧分别与第一转板、第二转板以及第三转板前、后两端部的边缘侧搭接,以此构成第一房体;
将第一转板、第二转板、第三转板以及第四转板折叠收拢至所述主体框架的左右两侧,以此构成第二房体;
所述第一转板、第二转板、第三转板以及第四转板均由硬质泡沫纤维板制成,所述第一房体的体积大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吉敏刘雪强吕殿华吕硕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粤齐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