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跨度设计钢筋桁架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8539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跨度设计钢筋桁架安装结构,其包括多个底模,底模上设置有多个钢筋桁架,底模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等距分布的卡槽,卡槽的槽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锯齿,底模的另一侧设有多个卡块,卡块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锯齿,相邻的两底模之间通过卡块和卡槽的相互插接进行拼接,卡块和卡槽插接后,多个第一锯齿形成的锯条和多个第二锯齿形成的锯条相互咬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大跨度设计钢筋桁架安装结构,其相较于现有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钢筋桁架楼承板浇筑时漏浆的问题,还可以有效地避免底模的挤压变形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跨度设计钢筋桁架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装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大跨度设计钢筋桁架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钢结构楼面主要采用压型钢板,由于压型钢板刚度低,整体性较差,施工安全隐患大,市场上另外采用较多的是钢筋桁架楼承板,钢筋桁架楼承板是将楼板中主要受力钢筋在工厂内采用专用设备加工成钢筋桁架,再将钢筋桁架与镀锌钢板焊接成一体形成的组合结构体系。在结构楼板施工阶段,该体系通过镀锌钢板代替施工模板,与结构中钢筋焊接形成的桁架结构共同承担楼板混凝土自重及施工荷载并且该构件在施工阶段可作为钢梁的侧向支撑使用。现有的钢筋桁架楼承板铺设时,相邻的钢筋桁架楼承板通过其底模两端卡块的卡口扣接在一起,这种连接方式简单可靠。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是,钢筋桁架铺设好后,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容易从相互扣接的卡口之间的缝隙漏出,即发生漏浆的情况。另外,在钢筋桁架楼承板运输的过程中,卡口受到其它钢筋桁架楼承板或者运输装置的挤压而容易变形,一旦变形将难以实现卡口的正常扣接,因此需要在施工现场采用相应的工具使其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不仅需要在施工现场储备工具且延了施工时间降低了效率,还可能使得扣边在操作的过程中被折断。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跨度设计钢筋桁架安装结构,其相较于现有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钢筋桁架楼承板浇筑时漏浆以及容易被挤压变形的问题。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跨度设计钢筋桁架安装结构,其包括多个底模,底模上设置有多个钢筋桁架,底模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等距分布的卡槽,卡槽的槽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锯齿,底模的另一侧设有多个卡块,卡块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锯齿,相邻的两底模之间通过卡块和卡槽的相互插接进行拼接,卡块和卡槽插接后,多个第一锯齿形成的锯条和多个第二锯齿形成的锯条相互咬合。进一步地,相邻的两底模之间的连接处至少设置有一个加强部件。进一步地,加强部件为穿过卡槽和卡块的杆体。进一步地,钢筋桁架包括上弦钢筋、下弦钢筋和腹杆钢筋,腹杆钢筋为V形钢筋,其倒置安装,上弦钢筋连接于腹杆钢筋的顶部,下弦钢筋安装于腹杆钢筋的侧面。进一步地,腹杆钢筋的两端沿着水平方向延伸。进一步地,底模为镀锌钢板。进一步地,多个第一锯齿连续排布,多个第二锯齿连续排布。进一步地,第一锯齿为三角形锯齿,第二锯齿为三角形锯齿。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跨度设计钢筋桁架安装结构,主要设置了底模和并列设置在底模上的多个钢筋桁架,钢筋桁架楼承板在安装时,相邻底模通过底模上的卡槽和卡块进行卡接,再通过第一锯齿的第二锯齿的限位,可以防止相邻底模水平方向移动,使底模之间连接得更加紧密,同时还在卡槽和卡块上焊接加强部件,可以防止相邻底模竖直方向移动,进一步的减少底模之间的缝隙,从而可以解决钢筋桁架楼承板浇筑时漏浆的问题。因此,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大跨度设计钢筋桁架安装结构,其相较于现有技术还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将底模侧面设计成相互咬合并方便安装的结构,使相邻桁架板间具有较好的刚度,同时还能防止浇筑时漏浆;2、底模两侧的卡槽卡块与底模位于同一水平面,可以避免底模挤压变形;3、通过卡接的方式可以实现装配式的安装结构,进而提高安装效率,降低施工和人力成本。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跨度设计钢筋桁架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跨度设计钢筋桁架安装结构中钢筋桁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底模;11-卡槽;111-第一锯齿;12-卡块;121-第二锯齿;13-加强部件;2-钢筋桁架;21-上弦钢筋;22-下弦钢筋;23-腹杆钢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实施例一:参见图1至图3,图中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大跨度设计钢筋桁架安装结构,主要设置了底模1和并列设置在底模1上的3个钢筋桁架2,底模1的一侧开设有若干卡槽11,若干卡槽11沿底模1的侧边等距间隔设置,卡槽1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锯齿111,底模1的另一侧开设有若干卡块12,卡槽11与卡块12位于同一直线上,卡块12内设置有匹配第一锯齿111的第二锯齿121,卡块12插接在相邻底模1的卡槽11内,且第一锯齿111与第二锯齿121相互卡接。继续,参见图1至图3,钢筋桁架2包括上弦钢筋21、位于上弦钢筋21下方两侧的两下弦钢筋22以及两端分别与上弦钢筋21和下弦钢筋22固定连接的腹杆钢筋23,底模1为镀锌钢板。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跨度设计钢筋桁架安装结构,主要设置了底模和并列设置在底模上的多个钢筋桁架,钢筋桁架楼承板在安装时,相邻底模通过底模上的卡槽和卡块进行卡接,再通过第一锯齿的第二锯齿的限位,可以防止相邻底模水平方向移动,使底模之间连接得更加紧密,同时还在卡槽和卡块上焊接加强部件,可以防止相邻底模竖直方向移动,进一步的减少底模之间的缝隙,从而可以解决钢筋桁架楼承板浇筑时漏浆的问题。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跨度设计钢筋桁架安装结构,其相较于现有技术还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将底模侧面设计成相互咬合并方便安装的结构,使相邻桁架板间具有较好的刚度,同时还能防止浇筑时漏浆;2、底模两侧的卡槽卡块与底模位于同一水平面,可以避免底模挤压变形;3、通过卡接的方式可以实现装配式的安装结构,进而提高安装效率,降低施工和人力成本。实施例二:参见图1至图3,图中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大跨度设计钢筋桁架安装结构,本实施例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地做出了以下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多个第一锯齿111形成锯条结构;第一锯齿111的形状为多边形锯齿,其可以为三角形、矩形、梯形等,多边形锯齿的形状为三角形锯齿。可以提高底模之间的卡接力,还可以减少缝隙,避免漏浆。实施例三:参见图1至图3,图中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大跨度设计钢筋桁架安装结构,本实施例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地做出了以下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相邻底模1的连接处设置有一加强部件13,加强部件13位于卡块12上,加强部件13通过电焊的方式连接在卡块12上。可以使相邻桁架板间具有较好的刚度,同时还能防止底模上下滑动,从而可以避免筑时漏浆。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跨度设计钢筋桁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底模(1),所述底模(1)上设置有多个钢筋桁架(2),所述底模(1)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等距分布的卡槽(11),所述卡槽(11)的槽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锯齿(111),所述底模(1)的另一侧设有多个卡块(12),所述卡块(12)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锯齿(121),相邻的两所述底模(1)之间通过所述卡块(12)和所述卡槽(11)的相互插接进行拼接,所述卡块(12)和所述卡槽(11)插接后,所述多个第一锯齿(111)形成的锯条和所述多个第二锯齿(121)形成的锯条相互咬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跨度设计钢筋桁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底模(1),所述底模(1)上设置有多个钢筋桁架(2),所述底模(1)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等距分布的卡槽(11),所述卡槽(11)的槽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锯齿(111),所述底模(1)的另一侧设有多个卡块(12),所述卡块(12)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锯齿(121),相邻的两所述底模(1)之间通过所述卡块(12)和所述卡槽(11)的相互插接进行拼接,所述卡块(12)和所述卡槽(11)插接后,所述多个第一锯齿(111)形成的锯条和所述多个第二锯齿(121)形成的锯条相互咬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设计钢筋桁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所述底模(1)之间的连接处至少设置有一个加强部件(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跨度设计钢筋桁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件(13)为穿过所述卡槽(11)和所述卡块(12)的杆体。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亮许泽军杨乐沈江吴敏于佩佩路晴郝呈丁光磊姜爽顾洪明赵长沙陶冉高瑶王芳朝朱倩郝锐思思杨荣阳古会慧吴常朴王宜坤柯杰彬唐昊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