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基坑加固格构柱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8495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深基坑加固格构柱的连接结构,包含内撑梁、连接于内撑梁连接点下的格构柱以及连接于格构柱在内撑梁中主梁方向两侧的一组托架;托架包含竖向的两个架柱、与架柱垂直连接的一组上托和下托、以及在架柱上连接的止水环和抗剪键,架柱下部穿入基坑底部且柱脚连接于土体的持力层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托架的设置,利于有效的承载;通过架柱的设置,提供了安装空间和利于竖向承载;通过上托和下托的设置,对内撑梁有支承作用,又对格构柱侧向形成了限位;通过斜撑和加强件的设置,利于保持架柱的整体性和提高其强度;通过止水环和抗剪键的设置,可对于含地下水及下部土体进行处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基坑加固格构柱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属于深基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深基坑加固格构柱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在深基坑施工中,需对基坑壁进行支护和支撑,以保证基坑的正常施工。在深基坑支护中常用到水平内撑梁体系和格构柱进行支撑,从而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但是在深基坑施工工程中,由于土侧压力过大、施工及堆载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内撑梁下的格构柱会发生变形且随着后续土方的开挖,其变形量会随之增大若不控制会超出设计变形值,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现有的治理措施,多增设槽钢拉结固定,且需要将埋置在土中的格构柱开挖出来,对于变形超过预警值的基坑,土方开挖后基坑可能会继续变形,这种方式有较大的安全隐患;且大范围的土方开挖浪费人力物力,耽误施工工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深基坑加固格构柱的连接结构,用以解决深基坑格构柱在过量变形或承载较小时的便捷加固、原位处理以及简便施工等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深基坑加固格构柱的连接结构,包含连接于基坑内部的内撑梁、连接于内撑梁连接点下的格构柱以及连接于格构柱在内撑梁中主梁方向两侧的一组托架;内撑梁包含主梁和与主梁连接的次梁,内撑梁在基坑水平面上呈网状,且在基坑垂向间隔设置;所述托架包含竖向的两个架柱、与架柱垂直连接的一组上托和下托、以及在架柱上连接的止水环和抗剪键;架柱设置在内撑梁中主梁两侧,架柱下部穿入基坑的下部土层且柱脚连接于土体的持力层上;所述上托连接于主梁上方,下托连接于主梁下方,下托与架柱间还连接有斜撑。r>进一步的,所述格构柱为倾斜或变形柱,或格构柱承载小于设计承载。进一步的,所述托架沿内撑梁中主梁成排或成列布置,相邻托架间还连接有架斜撑或架连杆。进一步的,所述架柱为工字件或H形件,架柱顶部高度大于内撑梁顶部高度;架柱与下部土体连接处浇筑填充有水泥混凝土。进一步的,所述上托和下托均为线型件、角形件或U形件;其中,为角形件或U形件时,其水平面连接于主梁的顶面或底面。进一步的,所述上托和下托成组设置,对应连接于每层的内撑梁上。进一步的,所述斜撑为八字撑,撑顶部连接于下托的中心下方。进一步的,所述下托和相邻的下个上托间还连接有加强件,加强件为杆件或板件;所述加强件在架柱上间隔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止水环为板状,止水环在架柱水平向周边连接,止水环在地下水位上方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抗剪键连接于架柱在基坑的坑底以下的部分且间隔设置,抗剪键为一组开口相背且竖边平行的角件;同一水平面上在一个架柱上至少设有两组抗剪键,两组抗剪键关于架柱对称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1)本技术通过托架的设置,利于更换格构柱或辅助格构柱承载,且托架设置在内撑梁的主梁上,利于有效的承载;2)本技术通过架柱的设置,一方面为承托内撑梁的上托和下托提供了安装空间,另一方面架柱底部立于持力层,利于竖向承载;3)本技术通过上托和下托的设置,既对上部的内撑梁有支承作用,又对格构柱侧向形成了限位;4)本技术通过斜撑和加强件的设置,利于保持架柱的整体性和提高其强度;通过止水环和抗剪键的设置,可在具体施工中对于含地下水及下部土体的环境进行进一步处置;此外,本技术构件在施工现场易于取得且便于制作,此外涉及的托架不需要对格构柱下部土体的开挖,且随着每层内撑梁的布设可对应设置,可适应性极强;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中所特别指出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图1是深基坑加固格构柱连接结构俯视图;图2是托架俯视图;图3是深基坑加固格构柱连接结构竖向剖面图;图4是托架与内侧梁连接示意图;图5是托架与基坑底部连接示意图;图6是抗剪键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1-内撑梁、2-格构柱、3-托架、31-架柱、32-上托、33-下托、34-斜撑、35-加强件、4-基坑、5-坑底、6-下部土层、7-持力层、8-止水环、9-抗剪键。具体实施方式以某三层地下室的施工为例,此地下室属于深基坑结构,基坑4底标高为-12.05m,首道撑顶标高为-3.65m。由于原基坑4支护承载力不足,基坑4内格构柱2变形超过预警值,部分支撑梁立柱倾斜。为进一步保证基坑4内安全施工,保障内撑梁1的下部支撑。如图1至图6所示,深基坑加固格构柱的连接结构,包含连接于基坑4内部的内撑梁1、连接于内撑梁1连接点下的格构柱2以及连接于格构柱2在内撑梁1中主梁方向两侧的一组托架3;内撑梁1包含主梁和与主梁连接的次梁,内撑梁1在基坑4水平面上呈网状,且在基坑4垂向间隔设置;格构柱2为倾斜或变形柱,或格构柱2承载小于设计承载。托架3沿内撑梁1中主梁成排或成列布置,相邻托架3间还连接有架斜撑34或架连杆,用以保证托架3间的整体性和连接强度。本实施例中,托架3包含竖向的两个架柱31、与架柱31垂直连接的一组上托32和下托33、以及在架柱31上连接的止水环8和抗剪键9;架柱31设置在内撑梁1中主梁两侧,架柱31下部穿入基坑4的下部土层6且柱脚连接于土体的持力层7。本实施例中,架柱31采用50a工字钢制作,架柱31顶部高度大于内撑梁1顶部高度。在土方边开挖边增设缀板。架柱31采用振动打入的方式采用是悬吊式振动锤,现场施工时以打不动为止,内撑梁1顶面及底面焊接或螺栓连接上托32和下托33。本实施例中,上托32和下托33采用25b槽钢制作。架柱31插入后,沿工字钢腹板两侧两侧注入0.5水灰比的水泥浆,水泥标号42.5,直至地面。此外,上托32和下托33成组设置,对应连接于每层的内撑梁1上。上托32和下托33均还可为角形件或U形件;其中,为角形件或U形件时,其水平面连接于主梁的顶面或底面。本实施例中,下托33与架柱31间还连接有斜撑34,斜撑34为八字撑,撑顶部连接于下托33的中心下方;斜撑34通过角钢或钢板制作而成,并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在下托33和相邻的下个上托32间还连接有加强杆,加强件35为钢杆件或钢板件,加强件35在架柱31上间隔焊接或螺栓连接。本实施例中,存在地下水,地下水在基坑4开挖中通过基坑4降水进行水位的降低。在架柱31上通过设置止水环8保证上部架体的连接。止水环8为钢板状,止水环8在架柱31水平向周边焊接,止水环8在地下水位上方设置。本实施例中,基坑4开挖面以下的下部土层6为深厚软土层,在插入开挖面以下的架柱31腹板上,双面设置抗剪键9。如图3、图5和图6所示,抗剪键9连接于架柱31在基坑4的坑底5以下的部分且间隔设置,抗剪键9为一组开口相背且竖边平行的角件;同一水平面上在一个架柱31上设有两组抗剪键9,两组抗剪键9关于架柱31对称设置。抗剪键9采用∠50×50×10角钢制作。若后续开挖过程中,进-步发现格构柱2受损或偏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深基坑加固格构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连接于基坑(4)内部的内撑梁(1)、连接于内撑梁(1)连接点下的格构柱(2)以及连接于格构柱(2)在内撑梁(1)中主梁方向两侧的一组托架(3);内撑梁(1)包含主梁和与主梁连接的次梁,内撑梁(1)在基坑(4)水平面上呈网状,且在基坑(4)垂向间隔设置;/n所述托架(3)包含竖向的两个架柱(31)、与架柱(31)垂直连接的一组上托(32)和下托(33)、以及在架柱(31)上连接的止水环(8)和抗剪键(9);架柱(31)设置在内撑梁(1)中主梁两侧,架柱(31)下部穿入基坑(4)的下部土层(6)且柱脚连接于土体的持力层(7)上;/n所述上托(32)连接于主梁上方,下托(33)连接于主梁下方,下托(33)与架柱(31)间还连接有斜撑(3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基坑加固格构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连接于基坑(4)内部的内撑梁(1)、连接于内撑梁(1)连接点下的格构柱(2)以及连接于格构柱(2)在内撑梁(1)中主梁方向两侧的一组托架(3);内撑梁(1)包含主梁和与主梁连接的次梁,内撑梁(1)在基坑(4)水平面上呈网状,且在基坑(4)垂向间隔设置;
所述托架(3)包含竖向的两个架柱(31)、与架柱(31)垂直连接的一组上托(32)和下托(33)、以及在架柱(31)上连接的止水环(8)和抗剪键(9);架柱(31)设置在内撑梁(1)中主梁两侧,架柱(31)下部穿入基坑(4)的下部土层(6)且柱脚连接于土体的持力层(7)上;
所述上托(32)连接于主梁上方,下托(33)连接于主梁下方,下托(33)与架柱(31)间还连接有斜撑(3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基坑加固格构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构柱(2)为倾斜或变形柱,或格构柱(2)承载小于设计承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基坑加固格构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3)沿内撑梁(1)中主梁成排或成列布置,相邻托架(3)间还连接有架斜撑或架连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基坑加固格构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架柱(31)为工字件或H形件,架柱(31)顶部高度大于内撑梁(1)顶部高度;架柱(31)与下部土体连接处浇筑填充有水泥混凝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博帆王梓年张龙沈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