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工程用升降路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8460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市政工程用升降路桩,包括底座筒、螺纹环、升降路桩和矩形限位杆,所述螺纹环位于底座筒内侧且与底座筒顶部内壁之间转动连接,螺纹环内壁上螺纹套接有升降路桩,所述底座筒内底部固定有矩形限位杆,所述升降路桩底部对应矩形限位杆开设有矩形限位槽,所述螺纹环上侧开设有五棱槽,螺纹环上侧设有与五棱槽相配合的五棱扳手,所述升降路桩周向外壁上从内到外依次包裹有海绵层和橡胶层。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升降路桩是采用手动升降的,结构简单且操作便捷;升降路桩在升起后会包裹上防撞缓冲层,可有效降低由车辆撞击对路桩带来的损害;路桩上设有夜光灯,可在夜间很好的提醒来往的车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工程用升降路桩
本技术涉及升降路桩
,具体是指一种市政工程用升降路桩。
技术介绍
升降路桩又名自动升降路桩或自动升降路障,产品经常运用于城市交通路段,用于交通道路的管理,现有的升降路桩采用一体式独立液压驱动,主要用于一些敏感区域,这些路桩安装在地面上当他们升起时,能够形成一道障碍物,组织车辆的通行,当他们降下时可以让车辆随意通过,降下状态时可以和地面一样齐平,当车辆从路桩上面经过时甚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是现有的升降路桩防撞性能差,通常只是在升降路桩的外表面涂上一层条状的黄色醒目漆,以作警示,当发生交通事故时,不能够有效避免车辆和升降路桩碰撞后所带来的巨大伤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再次提出了一种市政工程用升降路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困难,提供一种能够起到更好的警示作用,且能够有效降低车辆撞击路桩带来的损失的一种市政工程用升降路桩。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市政工程用升降路桩,包括底座筒、螺纹环、升降路桩和矩形限位杆,所述底座筒有底且开口朝上,所述螺纹环位于底座筒内侧且与底座筒顶部内壁之间转动连接,螺纹环内壁上螺纹套接有升降路桩,所述底座筒内底部固定有矩形限位杆,所述升降路桩底部对应矩形限位杆开设有矩形限位槽,所述矩形限位杆与矩形限位槽相配合,所述螺纹环上侧开设有五棱槽,螺纹环上侧设有与五棱槽相配合的五棱扳手,所述升降路桩周向外壁上从内到外依次包裹有海绵层和橡胶层,所述海绵层和橡胶层均为可拆卸结构。作为改进,所述升降路桩底部固定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位于螺纹环下侧且与螺纹环贴合,限位环活动套设在矩形限位杆上。作为改进,所述升降路桩顶部钳设有夜光灯。起到夜间提醒来往车辆的作用。作为改进,所述五棱槽的个数为两个且分别位于螺纹环的左右两侧。更加方便转动螺纹环。作为改进,所述底座筒开口处螺纹连接有封盖,所述封盖中部开设有路桩通孔,封盖上侧转动设有路桩通孔封盖。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升降路桩是采用手动升降的,结构简单且操作便捷;升降路桩在升起后会包裹上防撞缓冲层,可有效降低由车辆撞击对路桩带来的损害;路桩上设有夜光灯,可在夜间很好的提醒来往的车辆。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市政工程用升降路桩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市政工程用升降路桩的五棱扳手转动螺纹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市政工程用升降路桩的螺纹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市政工程用升降路桩的封盖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底座筒,2、螺纹环,3、升降路桩,4、矩形限位杆,5、矩形限位槽,6、五棱槽,7、五棱扳手,8、海绵层,9、橡胶层,10、限位环,11、夜光灯,12、封盖,13、路桩通孔,14、路桩通孔封盖。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一种市政工程用升降路桩,包括底座筒1、螺纹环2、升降路桩3和矩形限位杆4,所述底座筒1有底且开口朝上,所述螺纹环2位于底座筒1内侧且与底座筒1顶部内壁之间转动连接,螺纹环2内壁上螺纹套接有升降路桩3,所述底座筒1内底部固定有矩形限位杆4,所述升降路桩3底部对应矩形限位杆4开设有矩形限位槽5,所述矩形限位杆4与矩形限位槽5相配合,两者的配合用于阻塞升降路桩3,使其不能进行转动,所述螺纹环2上侧开设有五棱槽6,螺纹环2上侧设有与五棱槽6相配合的五棱扳手7,这样能够便捷省力的转动螺纹环2,所述升降路桩3周向外壁上从内到外依次包裹有海绵层8和橡胶层9,所述海绵层8和橡胶层9均为可拆卸结构,在升起升降路桩3时,将海绵层8和橡胶层9包裹上,在降下升降路桩3时,将海绵层8和橡胶层9卸掉。所述升降路桩3底部固定设有限位环10,所述限位环10位于螺纹环2下侧且与螺纹环2贴合,限位环10活动套设在矩形限位杆4上。为了防止伸缩路桩3从底座筒1中脱离,同时也能让伸缩路桩3和底座筒1组成的整体更加牢固,不易被撞坏。所述升降路桩3顶部钳设有夜光灯11。此处的夜光灯11为现有技术,是现有的在市场上可以购买到的,集电池、手动控制开关等于一体的,打开开关就能使用的夜光灯11,所述五棱槽6的个数为两个且分别位于螺纹环2的左右两侧。所述底座筒1开口处螺纹连接有封盖12,所述封盖12中部开设有路桩通孔13,封盖12上侧转动设有路桩通孔封盖14。没升起升降路桩3时,盖上封盖12和路桩通孔封盖14,起到防止有泥土等进入到五棱槽6和底座筒1内部的作用,升起升降路桩3时,盖上封盖12并打开路桩通孔封盖14,让升降路桩3从路桩通孔13中穿出,然后封盖12同样起到防止有泥土等进入到五棱槽6和底座筒1内部的作用。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将底座筒1完全埋没于地表下,这样当不使用路桩时,路桩便一点不会影响到交通;当需要使用路桩时,将封盖12拆下,然后两五棱扳手7分别配合插入到五棱槽6内(升级升降路桩3后,要记得将五棱扳手7取下并带走),然后转动转动五棱扳手7来动螺纹环2转动,进而带动升降路桩3移动,在矩形限位杆4和矩形限位槽5的作用下,螺纹环2的转动只会带动升降路桩3进行升降,将升降路桩3升上去后,将封盖12重新盖上,然后将海绵垫8和橡胶层9依次包裹到升降路桩3上,启动防撞作用;在夜间夜光灯11会发出更加明亮的光亮来提醒来往的车辆。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工程用升降路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筒(1)、螺纹环(2)、升降路桩(3)和矩形限位杆(4),所述底座筒(1)有底且开口朝上,所述螺纹环(2)位于底座筒(1)内侧且与底座筒(1)顶部内壁之间转动连接,螺纹环(2)内壁上螺纹套接有升降路桩(3),所述底座筒(1)内底部固定有矩形限位杆(4),所述升降路桩(3)底部对应矩形限位杆(4)开设有矩形限位槽(5),所述矩形限位杆(4)与矩形限位槽(5)相配合,所述螺纹环(2)上侧开设有五棱槽(6),螺纹环(2)上侧设有与五棱槽(6)相配合的五棱扳手(7),所述升降路桩(3)周向外壁上从内到外依次包裹有海绵层(8)和橡胶层(9),所述海绵层(8)和橡胶层(9)均为可拆卸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工程用升降路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筒(1)、螺纹环(2)、升降路桩(3)和矩形限位杆(4),所述底座筒(1)有底且开口朝上,所述螺纹环(2)位于底座筒(1)内侧且与底座筒(1)顶部内壁之间转动连接,螺纹环(2)内壁上螺纹套接有升降路桩(3),所述底座筒(1)内底部固定有矩形限位杆(4),所述升降路桩(3)底部对应矩形限位杆(4)开设有矩形限位槽(5),所述矩形限位杆(4)与矩形限位槽(5)相配合,所述螺纹环(2)上侧开设有五棱槽(6),螺纹环(2)上侧设有与五棱槽(6)相配合的五棱扳手(7),所述升降路桩(3)周向外壁上从内到外依次包裹有海绵层(8)和橡胶层(9),所述海绵层(8)和橡胶层(9)均为可拆卸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汉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圣旗伟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