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裂透水混泥土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8431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混泥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防裂透水混泥土结构,包括基层和面层组成的路面结构,所述基层位于面层底部,所述基层厚度至少为25cm,面层的厚度至少为15cm,所述基层为刚性材料加工成型,所述面层为透水沥青面层,所述面层顶部还加工成型有保护层,所述基层与面层之间设置有应力吸收层,所述应力吸收层吸收面层表面反射的应力,所述基层一侧设置有锯缝,所述锯缝内填充有沥青砂,所述路面结构两侧设置有透水结构,所述路面结构表面的水通过透水结构流向外界;基层和面层的合适厚度均可以提高承载力,并且在面层与基层之间设置的应力吸收层吸收了路基反射的应力,减缓了裂缝的产生,大大提高了路面的抗压能力,延长了路面结构的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裂透水混泥土路面结构
本技术涉及混泥土
,尤其涉及防裂透水混泥土结构。
技术介绍
透水混泥土是海绵城市的基础,透水混泥土可将降雨还水给大地,有利于补充地下水,但是使用时间长了其会出现开裂的现象,一方面影响正常使用,另一方面导致断裂面积继续加大,路面变形,加大后期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防裂透水混泥土路面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的防裂透水混泥土路面结构,包括基层和面层组成的路面结构,所述基层位于面层底部,所述基层厚度至少为25cm,面层的厚度至少为15cm,所述基层为刚性材料加工成型,所述面层为透水沥青面层,所述面层顶部还加工成型有保护层,所述基层与面层之间设置有应力吸收层,所述应力吸收层吸收面层表面反射的应力,所述基层一侧设置有锯缝,所述锯缝内填充有沥青砂,所述路面结构两侧设置有透水结构,所述路面结构表面的水通过透水结构流向外界。进一步的:所述面层为密实型沥青砼面层,所述密实型沥青砼面层由表面粗糙、石质坚硬、耐磨性强、嵌挤作业好、与沥青粘附性好的沥青混合料加工压合成型。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层为聚合物改性沥青。进一步的:所述路面结构包括设置在面层两端的排水孔,所述排水孔内壁加工成型有隔水层。进一步的:所述应力吸收层为橡胶沥青,预制织物膜带条、土工织物或土工栅格,应力吸收层与基层压合成型。进一步的:所述锯缝的宽度为0.5c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防裂透水混泥土路面结构,基层和面层的合适厚度均可以提高承载力,并且在面层与基层之间设置的应力吸收层吸收了路基反射的应力,减缓了裂缝的产生,大大提高了路面的抗压能力,延长了路面结构的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路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0-路面结构10-面层11-保护层12-透水结构13-排水孔14-隔水层20-基层21-锯缝22-沥青砂30-应力吸收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防裂透水混泥土路面结构,包括基层20和面层10组成的路面结构1,所述基层20位于面层10底部,所述基层20厚度至少为25cm,试验证明,基层20厚度由10cm增加到25cm时,其承载力会迅速提高为原来的3倍,面层10的厚度超过15cm时,可以有效防止路面拉疲劳产生的裂缝,还可以降低车辆载荷引起的剪应力,但基层20和面层10的厚度不宜过大,应根据不同地区设置相应的厚度;所述基层20为刚性材料加工成型,所述面层10为透水沥青面层,选用松弛性能好的优质沥青加工之后压合成面层10,保证沥青的针入度、延度等指标,可以提高其高温稳定性,所述面层10顶部还加工成型有保护层11,保护层11为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压合成型,这种材料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抗车辙性,使用寿命长;所述基层20与面层10之间设置有应力吸收层30,应力吸收层30可为橡胶沥青,预制织物膜带条、土工织物或土工栅格,这些材料均可以吸收面层10表面反射的应力,所述基层20一侧设置有锯缝21,所述锯缝21内填充有沥青砂22,所述路面结构两侧设置有透水结构12,所述路面结构表面的水通过透水结构12流向基层20,基层20密度小于面层10,基层20的间隙较大,可以吸收水分,排向外界;本技术的防裂透水混泥土路面结构,基层20和面层10的合适厚度均可以提高承载力,并且在面层10与基层20之间设置的应力吸收层30吸收了路基反射的应力,减缓了裂缝的产生,大大提高了路面的抗压能力,延长了路面结构1的寿命。进一步的:所述面层10为密实型沥青砼面层,所述密实型沥青砼面层由表面粗糙、石质坚硬、耐磨性强、嵌挤作业好、与沥青粘附性好的沥青混合料加工压合成型,密实型沥青砼面层,可以延缓裂缝的扩展;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层11为聚合物改性沥青,可以进一步提高面层10的抗温度裂缝能力。进一步的:所述透水结构12包括设置在面层10两端的排水孔13,所述排水孔13内壁加工成型有隔水层14。进一步的:所述应力吸收层30为橡胶沥青,预制织物膜带条、土工织物或土工栅格,应力吸收层30与基层20压合成型。进一步的:所述锯缝21的宽度为0.5cm,锯缝21之间还可以填充沥青乳液,填充完毕之后迅速封闭该锯缝21,再进行压合,可以避免裂缝边缘的快速恶化减缓贯穿基层20。综上所述可知本技术乃具有以上所述的优良特性,得以令其在使用上,增进以往技术中所未有的效能而具有实用性,成为一极具实用价值的产品。以上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防裂透水混泥土路面结构,包括基层和面层组成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位于面层底部,所述基层厚度至少为25cm,面层的厚度至少为15cm,所述基层为刚性材料加工成型,所述面层为透水沥青面层,所述面层顶部还加工成型有保护层,所述基层与面层之间设置有应力吸收层,所述基层一侧设置有锯缝,所述锯缝内填充有沥青砂,所述路面结构两侧设置有透水结构,所述路面结构表面的水通过透水结构流向外界。/n

【技术特征摘要】
1.防裂透水混泥土路面结构,包括基层和面层组成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位于面层底部,所述基层厚度至少为25cm,面层的厚度至少为15cm,所述基层为刚性材料加工成型,所述面层为透水沥青面层,所述面层顶部还加工成型有保护层,所述基层与面层之间设置有应力吸收层,所述基层一侧设置有锯缝,所述锯缝内填充有沥青砂,所述路面结构两侧设置有透水结构,所述路面结构表面的水通过透水结构流向外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裂透水混泥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为密实型沥青砼面层,所述密实型沥青砼面层由表面粗糙、石质坚硬、耐磨性强、嵌挤作业好、与沥青粘附性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桥景观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