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互通匝道加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8430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速公路互通匝道加宽结构,沿互通匝道的初始路肩内侧按1:1.5的坡率清除路基20~30cm厚的外表,在所述路基沿其高度方向开挖多级台阶并采用固化土填筑所述路基至设计加宽宽度形成加宽路基,所述加宽路基的坡率设为1:1.5,且所述加宽路基上设有与所述加宽路基坡率一致的路肩,所述路肩与所述互通匝道的路面之间由下至上依次铺设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水泥混凝土面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固化土填筑,能使加宽路基压实后形成一个整体的板块结构,达到常规土体所不能达到的压实度,显著提高土体强度,具有更优异的稳定性和抗渗性,能很好地解决互通匝道加宽后的新旧路基间存在差异沉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速公路互通匝道加宽结构
本技术涉及高速公路施工养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速公路互通匝道加宽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高速公路的交通量逐年递增,由于早期修建高速公路时对交通的迅猛增长预估不足,目前已有相当一部分高速公路互通呈现出交通量饱和的态势,使得高速公路互通通行效率大打折扣,不能适应高速公路的服务水平、交通量增长及社会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扩容改造来提高互通通行能力。与新建公路相比,旧路加宽改造特别是互通匝道加宽改造具有施工难度大、工艺复杂、质量要求高等特点。高速公路路基加宽最大的技术难题是解决新旧路基不均匀沉降,由于新旧路基地基沉降不同,因此它们的沉降变形也不同,这就必然导致新旧路基间存在差异沉降。虽然我国以往加宽路基通过填筑原状土或其它传统施工技术完成的高速公路加宽工程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没有成型的技术解决高速公路加宽新旧路基不均匀沉降这一问题,很多拓宽工程技术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高速公路互通匝道加宽结构,加宽路基采用固化土进行填筑,可以有效减小互通匝道新旧路基间的不均匀沉降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所述高速公路互通匝道加宽结构沿互通匝道的初始路肩内侧按1:1.5的坡率清除路基20~30cm厚的外表,在所述路基沿其高度方向开挖多级台阶并采用固化土填筑路基至设计加宽宽度形成加宽路基,所述加宽路基的坡率设为1:1.5,且所述加宽路基上设有与所述加宽路基坡率一致的路肩,所述路肩与所述互通匝道的路面之间由下至上依次铺设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水泥混凝土面层。在本技术提供的高速公路互通匝道加宽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固化土由天然土、水泥、固化剂和水拌和而成。在本技术提供的高速公路互通匝道加宽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固化土的含水量不超过2%。在本技术提供的高速公路互通匝道加宽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路肩的坡度大于所述互通匝道的路面的坡度。在本技术提供的高速公路互通匝道加宽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路肩的坡度为3%。在本技术提供的高速公路互通匝道加宽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台阶的宽度为200cm,且所述台阶设有向内的坡度,所述坡度为3%。在本技术提供的高速公路互通匝道加宽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多级所述台阶采用逐一开挖并填筑的方式形成。在本技术提供的高速公路互通匝道加宽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为铺设18cm厚的4%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为铺设18cm厚的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所述水泥混凝土面层为26cmC40水泥混凝土面层。在本技术提供的高速公路互通匝道加宽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路肩采用C25现浇混凝土浇筑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高速公路互通匝道加宽结构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先清除一部分原有路基,再采用固化土进行加宽填筑,且所述固化土形成的路基与原有路基连接面采用多级台阶结构,保证了加宽路基与原有路基的良好衔接,同时固化土填筑,能使加宽路基压实后形成一个整体的板块结构,达到常规土体所不能达到的压实度,显著提高土体强度,具有更优异的稳定性和抗渗性,能很好地解决互通匝道加宽后的新旧路基间存在差异沉降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高速公路互通匝道加宽结构的断面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所述高速公路互通匝道加宽结构沿互通匝道的初始路肩内侧按1:1.5的坡率清除路基20~30cm厚的外表,在所述路基1沿其高度方向开挖多级台阶12并采用固化土填筑所述路基1至设计加宽宽度形成加宽路基2,如本实施例可设计加宽350cm,所述加宽路基2的坡率设为1:1.5,且所述加宽路基2上设有与所述加宽路基2坡率一致的路肩3,所述路肩3与所述互通匝道的路面之间由下至上依次铺设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10、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和水泥混凝土面层30。本实施例采用先清除一部分原有路基,再采用固化土进行加宽填筑,且所述固化土形成的路基与原有路基连接面采用多级台阶结构,保证了加宽路基与原有路基的良好衔接,同时固化土填筑,能使加宽路基压实后形成一个整体的板块结构,达到常规土体所不能达到的压实度,显著提高土体强度,具有更优异的稳定性和抗渗性,能很好地解决互通匝道加宽后的新旧路基间存在差异沉降的问题。优选地,本实施例的所述固化土由天然土、水泥、固化剂和水拌和而成,具体地,所述天然土可为淤泥、黏土、粉质粘土、粉土、沙土、细砂等,其中,所述天然土占比为92%~96%;所述水泥可为普通硅酸盐水泥,占比为1%~6%;所述固化剂为环保型高强固化剂,占比为0%~0.025%,水为工业用水或农业用水。优选地,本实施例的所述固化土的含水量不超过2%,可保证碾压容易达到施工控制的大密实度,避免含水量过大使压实土出现“弹簧”,含水量小又不易压实的问题。优选地,本实施例的所述路肩3的坡度大于所述互通匝道的路面的坡度,且本实施例的所述路肩3的坡度可设为3%,保证路面的水能快速排出至排水沟4。优选地,本实施例的所述台阶12的宽度为200cm,且所述台阶12设有向内的坡度,所述坡度为3%,向内设置的坡度能避免固化土出现滑坡的问题,使固化土填筑成的加宽路基与原始路基的衔接更可靠。具体实施例时,本实施例的多级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速公路互通匝道加宽结构,其特征在于:沿互通匝道的初始路肩内侧按1:1.5的坡率清除路基20~30cm厚的外表,在所述路基沿其高度方向开挖多级台阶并采用固化土填筑所述路基至设计加宽宽度形成加宽路基,所述加宽路基的坡率设为1:1.5,且所述加宽路基上设有与所述加宽路基坡率一致的路肩,所述路肩与所述互通匝道的路面之间由下至上依次铺设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水泥混凝土面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公路互通匝道加宽结构,其特征在于:沿互通匝道的初始路肩内侧按1:1.5的坡率清除路基20~30cm厚的外表,在所述路基沿其高度方向开挖多级台阶并采用固化土填筑所述路基至设计加宽宽度形成加宽路基,所述加宽路基的坡率设为1:1.5,且所述加宽路基上设有与所述加宽路基坡率一致的路肩,所述路肩与所述互通匝道的路面之间由下至上依次铺设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水泥混凝土面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公路互通匝道加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土的含水量不超过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公路互通匝道加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肩的坡度大于所述互通匝道的路面的坡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速公路互通匝道加宽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维朱云雄刘泽辉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长株高速公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