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输出永磁半直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8203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1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双输出永磁半直驱装置,包括左机体和右机体,所述左机体中水平设置有电机轴,所述电机轴一端与左机体的端盖轴承连接另一端连接有行星齿轮传动机构,所述电机轴带有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一端连接有锥齿轮传动机构,所述锥齿轮传动机构设置于右机体内,所述右机体两侧均穿设有输出轴,所述电机轴通过锥齿轮传动机构与输出轴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永磁同步电机和减速器一体化,重量轻,体积小,沿着刮板输送机纵向安装,节省了井下的横向空间,双输出结构使井下安装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输出永磁半直驱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井下输送
,尤其涉及一种双输出永磁半直驱装置。
技术介绍
刮板输送机是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的关键机械设备之一,在井下恶劣的工况环境下,刮板输送机能否可靠、稳定、高效的运行主要取决于它的驱动装置。传统的驱动方式主要采用异步电机作为动力源,不能直接驱动低速大负载,需要和液力耦合器、减速器配合使用。这套系统能耗高、传动链长、效率低、维护保养繁琐,无法满足刮板输送机重载启动和频繁过载的工况。随着永磁变频技术的发展,若能采用高效节能、输出转矩大、启动平稳的永磁同步电机作为动力源,必将促进井下输送设备更加高效稳定地运行。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7580675U提出了一种刮板输送机永磁变频直驱系统,解决了现有煤矿井下刮板输送机驱动系统传动链过长、驱动特性差和重载启动不足的缺点,但对于大功率刮板输送机系统,在现存的采煤工艺及采煤设备情况下,永磁同步电机直驱技术不适宜用在大功率刮板输送机系统中,因为在此工况条件下,永磁同步电机需要满足低速大扭矩的输出条件,若采用直接驱动,永磁电机所需的体积过大且高于刮板输送机的弯曲度;在井下特殊的工作环境无法满足三机配套的安装空间,不具有可行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双输出永磁半直驱装置,本专利技术将永磁同步电机和减速器一体化,重量轻,体积小,沿着刮板输送机纵向安装,节省了井下的横向空间,双输出结构使井下安装更加方便。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输出永磁半直驱装置,包括左机体和右机体,所述左机体中水平设置有电机轴,所述电机轴一端与左机体的端盖轴承连接另一端连接有行星齿轮传动机构,所述电机轴带有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一端连接有锥齿轮传动机构,所述锥齿轮传动机构设置于右机体内,所述右机体两侧均穿设有输出轴,所述电机轴通过锥齿轮传动机构与输出轴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包括内齿轮、行星轮、齿轮轴、行星架;所述内齿轮固定在左机体内壁,所述行星轮设置于内齿轮和电机轴端部的直齿轮之间并同时与内齿轮和直齿轮啮合连接;所述行星轮通过齿轮轴连接在行星架上,行星架左端与电机轴轴承连接,形成转动副。进一步的,所述锥齿轮传动机构包括中间轴,中间轴和有机体之间轴承连接,所述中间轴和输出轴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设置有锥齿轮并且相互啮合。进一步的,所述有机体两侧开口并设置端盖,所述输出轴与有机体轴承连接并穿过端盖。进一步的,所述输出轴的输出端外设置有保护罩。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永磁同步电机与减速装置一体化集成,重量轻,体积更加紧凑,节省了井下横向空间;2、本装置的双输出轴为对称布置,可以安装在刮板输送机的任何一侧,适于井下空间狭小、掉头困难的场合;3、本专利技术能够在重载启动时放大扭矩,具有起动转矩/速度可调,传动效率高和节能效果好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左机体;2-永磁转子;3-螺钉Ⅰ;4-螺栓Ⅰ;5-螺母;6-轴用挡圈;7-螺钉Ⅱ;8-机座;9-上端盖;10-输出轴Ⅰ;11-螺栓Ⅱ;12-轴承组件Ⅰ;13-中间轴;14-输出轴Ⅱ;15-轴承组件Ⅱ;16-螺栓Ⅲ;17-螺栓Ⅳ;18-下端盖;19-保护罩;20-轴承组件Ⅲ;21-轴承Ⅰ;22-行星架;23-轴承Ⅱ;24-右机体;25-内齿轮;26-行星轮;27-齿轮轴;28-绕组定子;29-螺栓Ⅴ;30-端盖;31-电机轴;32-轴承Ⅲ。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双输出永磁半直驱装置,由永磁同步电机、减速装置和保护装置组成。永磁同步电机包括左机体1、右机体24、电机轴31、永磁转子2、绕组定子28、端盖30、轴承Ⅲ32、螺栓Ⅰ4、螺栓Ⅴ29和螺母5;所述永磁转子2固定在电机轴31上;所述端盖30通过螺栓Ⅴ29固定连接在左机体24的左端;所述电机轴31的左端是阶梯轴,阶梯轴套在轴承Ⅲ32内;所述轴承Ⅲ32固定在端盖30的内部圆形腔体内。减速装置位于永磁同步电机的一端,包括行星齿轮传动机构、锥齿轮传动机构和机座8。所述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位于电机轴31的右端,包括内齿轮25、行星轮26、齿轮轴27、行星架22、轴用挡圈6、轴承Ⅰ21和轴承Ⅱ23;所述行星轮26和电机轴31上右端的直齿轮进行外啮合,行星轮26的中心通过齿轮轴27、轴用挡圈6和行星架22连接;所述行星架22左端与电机轴31之间通过轴承Ⅱ23形成转动副;所述的内齿轮25和左机体1均加工螺纹孔,通过十个螺钉3将内齿轮25固定在左机体1上,使内齿轮1保持静止不动。所述行星架22输出轴右端有阶梯轴,阶梯轴上套有轴承Ⅰ21;所述轴承Ⅰ21位于右机体24上的圆形腔孔;所述行星架22通过轴承Ⅰ21和右机体24之间形成转动副;所述右机体24通过螺栓Ⅰ4、螺母5和左机体1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机座8位于右机体24的右端,通过螺钉Ⅱ7固定在右机体24上。所述锥齿轮传动机构位于右机体左端的机座8内,包括中间轴13、输出轴Ⅰ10、输出轴Ⅱ14、上端盖9、下端盖18、轴承组件Ⅰ12、轴承组件Ⅱ15和轴承组件Ⅲ20;所述输出轴Ⅰ10、输出轴Ⅱ14、中间轴13分别通过轴承组件Ⅰ12、轴承组件Ⅱ15、轴承组件Ⅲ30固定在机座上;所述的中间轴13左端的外花键和行星架22输出轴上的内花键连接,用来传递扭矩;所述的中间轴13的右端锥齿轮与输出轴Ⅰ10、输出轴Ⅱ14上的锥齿轮啮合,从而将动力传输到两个输出轴上;所述上端盖9、下端盖18分别通过螺栓Ⅱ11、螺栓Ⅳ固定连接在机座8上;所述的输出轴Ⅰ10、输出轴Ⅱ14规格相同,一端是锥齿轮,一端带有键槽,两个输出轴带有键槽的端部均可与刮板输送机的一侧连接。所述保护装置包括保护罩19和螺栓Ⅲ16;所述保护罩19可通过螺栓Ⅲ16安装在机座的任何一侧,当输出轴Ⅰ10和输出轴Ⅱ14中的一个与刮板输送机联接时,另一个输出轴的端部可用保护罩19罩起来,降低危险系数。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之内。上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再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输出永磁半直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机体和右机体,所述左机体中水平设置有电机轴,所述电机轴一端与左机体的端盖轴承连接另一端连接有行星齿轮传动机构,所述电机轴带有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一端连接有锥齿轮传动机构,所述锥齿轮传动机构设置于右机体内,所述右机体两侧均穿设有输出轴,所述电机轴通过锥齿轮传动机构与输出轴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输出永磁半直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机体和右机体,所述左机体中水平设置有电机轴,所述电机轴一端与左机体的端盖轴承连接另一端连接有行星齿轮传动机构,所述电机轴带有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一端连接有锥齿轮传动机构,所述锥齿轮传动机构设置于右机体内,所述右机体两侧均穿设有输出轴,所述电机轴通过锥齿轮传动机构与输出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输出永磁半直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包括内齿轮、行星轮、齿轮轴、行星架;所述内齿轮固定在左机体内壁,所述行星轮设置于内齿轮和电机轴端部的直齿轮之间并同时与内齿轮和直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江坤石修伟孙安欣朱海强徐纯洁田祖织沈刚丁海港刘秀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