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温装置、降温装置控制方法和降温装置工作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74299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08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降温装置、降温装置控制方法和降温装置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壳体、供电部、降温部和控制部,包括:储存单元,用于存储预置安装文件和控制部运行文件;所述连接单元,用于与智能设备建立信息传输;检测单元,在建立连接后,检测智能设备操作系统;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智能设备传输交互信息,以及在检测完毕后,发送对应所述智能设备操作系统的所述预置安装文件;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智能设备传输信息;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接收单元接收信息进行处理,产生控制信息;控制信息,用于控制降温部工作状态,所述降温装置不用温度传感器,减少成本;同时,快速获得及时、准确的所述智能设备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温装置、降温装置控制方法和降温装置工作系统
本申请涉及智能设备降温
,尤其设计一种外置式降温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设备承载的逐渐增多,手机内部处理芯片的工作强度越来越大,导致发热情况越来越严重,尽管智能设备自身采用了多种散热技术以减少设备运行时温度的提升,单由于受智能设备自身电池容量限制和防水性能限制,其散热效果不佳。由于智能设备温度过高会加速手机内部元器件的老化、损耗,更严重的是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出于高温下的智能设备运行性能也会降低,影响用户使用体验。因此,对于智能设备的外置降温装置应运而生,市面上降温装置有通过风扇散热、制冷散热和水冷散热等方式;现有外置降温装置在智能降温过程中都是通过检测智能设备外壳表面温度,进而根据智能设备表面温度进行智能散热。但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问题:通过在外置降温装置中设置传感器,所接收到的温度不及时,以及由于降温状态下智能设备CPU等关键发热部位温度与智能设备表面温度温差较高,换言之,现有智能降温方式存在不及时、不准确的情况,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降温装置,包括:壳体,形成一容纳元器件腔体;供电部,用于为所述降温装置进行供电;降温部,与所述供电部电连接,用于给智能设备降温;控制部,包括储存单元、连接单元、检测单元、发送单元、接收单元和处理单元,所述储存单元,用于存储预置安装文件和控制部运行文件;所述连接单元,用于与智能设备建立信息传输;所述检测单元,在建立连接后,检测智能设备操作系统;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智能设备传输交互信息,以及在检测完毕后,发送对应所述智能设备操作系统的所述预置安装文件;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智能设备传输信息;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接收单元接收信息进行处理,产生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控制降温部工作状态。进一步地,所述降温部靠近所述智能设备,所述降温部采用半导体制冷、风扇散热或水冷循环散热。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提示单元,所述提示单元为显示屏、提示灯、振动器和蜂鸣器任意一种或者组合。进一步地,所述降温装置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用于将所述降温部对应固定在所述智能设备发热部位。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降温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降温装置与需要降温的智能设备连接,识别所述智能设备的操作系统,判断所述智能设备的操作系统与预置兼容系统是否匹配,如果匹配,则向所述智能设备发送对应其操作系统的预置安装文件。所述降温装置发送握手信息至所述智能设备,如果握手成功,则接收表达所述智能设备状态的第一信息。所述降温装置处理所述第一信息,形成可执行的控制信息;执行所述控制信息,控制降温装置的工作状态。进一步地,所述降温装置与所述智能设备连接后,所述降温装置发送握手信息,并识别是否握手成功;如果握手成功则接收所述第一信息,开始进入控制模式,控制降温装置的工作状态。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的方式为有线连接或者无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预置安装文件包括自动解码安装程序。进一步地,所述预置安装文件还包括安装不兼容提示程序。进一步地,所述预置安装文件还包括手动确认程序。进一步地,如果握手失败,则记录次数为N,当N>3时,所述降温装置判定所述智能设备操作系统不匹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信息为所述智能设备运行负荷信息和/或所述智能设备内部温度数据。进一步地,所述降温装置持续接收所述第一信息,当所述第一信息发生变化时,处理所述第一信息,重新生成可执行的控制信息。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降温装置的工作系统,降温装置与需要降温的智能设备连接,所述降温装置识别智能设备的操作系统,所述降温装置判断智能设备的操作系统与预置兼容系统是否匹配,如果匹配,则向所述智能设备发送对应其操作系统的预置安装文件;如果不匹配,所述降温装置判定所述智能设备操作系统不匹配,并作出提示。所述智能设备安装所述预置安装文件后,所述降温装置发送握手信息至所述智能设备,如果握手成功,则所述智能设备向所述降温装置发送第一信息;如果握手失败,则记录次数为N,当N超过预定次数时,所述装置或所述智能设备作出提示。所述降温装置接收所述第一信息,并进行处理,形成可执行的控制信息;执行所述控制信息,控制降温装置的工作状态。进一步地,所述降温装置运行安装不兼容提示程序。进一步地,所述提示单元为显示屏、提示灯、振动器和蜂鸣器任意一种或者组合。进一步地,所述智能设备向所述降温装置发送第一信息的方式为持续更新发送或者预定间隔时间发送。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至少存在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降温装置与所述智能设备连接,所述智能设备安装所述预置安装文件,所述降温装置与所述智能设备握手成功,所述降温装置获取表达所述智能设备运行状态的第一信息,并处理所述第一信息,产生可执行的控制信息,根据所述控制信息控制降温部工作状态,所述降温装置不用温度传感器,减少成本;同时,快速获得及时、准确的所述智能设备温度。通过降温装置自动识别连接设备的操作系统、判断所述智能设备的操作系统与预置兼容系统是否匹配;传输所述预置安装文件中带有自动解码安装程序,实现便捷的快速连接,形成一个良好的用户体验。通过所述智能设备向所述降温装置发送第一信息的方式为持续更新发送或者预定间隔时间发送,实现对所述智能设备温度变化的及时监控,从而及时调整所述降温部工作状态。通过在所述降温装置和所述预置安装文件均包括安装不兼容提示程序,以及在降温装置内设置提示单元,以及握手失败,计数N超过预定次数进行提示,快速响应所述降温装置与所述智能设备不兼容问题。附图说明图1表示智能设备与降温装置有限连接方式的硬件框图;图2表示智能设备与降温装置无线连接方式的硬件框图;图3表示降温装置的控制部检测运行示意图;图4表示降温装置的控制部处理运行示意图;图5表示一种降温装置使用示意图;图6表示一种降温装置使用示意图;图7表示一种降温装置使用示意图;图8表示一种降温装置控制方法步骤图;图9表示一种降温装置的工作系统流程图。附图标号:100、降温装置;110、供电部;120、降温部;130、控制部;131、存储单元;132、连接单元;133、发送单元;134、接收单元;135、检测单元;136、处理单元;140、壳体;150、固定部;200、智能设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说明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有助于本
人员理解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申请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次列举的实施方式仅作为一种参考,而不作为具体限定,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申请容易想到的技术方案同样属于本申请保护范围。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n壳体,形成一容纳元器件腔体;/n供电部,用于为所述降温装置进行供电;/n降温部,与所述供电部电连接,用于给智能设备降温;/n控制部,包括储存单元、连接单元、检测单元、发送单元、接收单元和处理单元,/n所述储存单元,用于存储预置安装文件和控制部运行文件;/n所述连接单元,用于与智能设备建立信息传输;/n所述检测单元,在建立连接后,检测智能设备操作系统;/n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智能设备传输交互信息,以及在检测完毕后,发送对应所述智能设备操作系统的所述预置安装文件;/n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智能设备传输的第一信息;/n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接收单元接收信息进行处理,产生控制信息;/n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控制降温部工作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
壳体,形成一容纳元器件腔体;
供电部,用于为所述降温装置进行供电;
降温部,与所述供电部电连接,用于给智能设备降温;
控制部,包括储存单元、连接单元、检测单元、发送单元、接收单元和处理单元,
所述储存单元,用于存储预置安装文件和控制部运行文件;
所述连接单元,用于与智能设备建立信息传输;
所述检测单元,在建立连接后,检测智能设备操作系统;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智能设备传输交互信息,以及在检测完毕后,发送对应所述智能设备操作系统的所述预置安装文件;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智能设备传输的第一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接收单元接收信息进行处理,产生控制信息;
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控制降温部工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部靠近所述智能设备,所述降温部采用半导体制冷、风扇散热或水冷循环散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提示单元,所述提示单元为显示屏、提示灯、振动器和蜂鸣器任意一种或者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装置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用于将所述降温部对应固定在所述智能设备发热部位。


5.一种降温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与需要降温的智能设备连接;
判断所述智能设备的操作系统与预置兼容系统是否匹配;
如果匹配,则向所述智能设备发送对应其操作系统的预置安装文件;
发送握手信息至所述智能设备;
如果握手成功,则接收表达所述智能设备状态的第一信息;
处理所述第一信息,形成可执行的控制信息;
执行所述控制信息,控制降温装置的工作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降温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智能设备连接后,所述降温装置发送握手信息,并识别是否握手成功;如果握手成功则接收所述第一信息,开始进入控制模式,控制降温装置的工作状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贵龙黄立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雷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