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复合材料零件共固化的可调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7314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复合材料成型模具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复合材料零件共固化的可调成型装置,包括矩形框体,所述矩形框体的顶部呈贯通设置,所述矩形框体的内部设有模具底板,所述模具底板的侧壁贯穿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矩形框体的内部配合连接,所述模具底板的上表面盖设有上压板,调节板与调节槽滑动连接,且调节板上螺纹连接又紧固件,使其能够根据复合材料的生产进行转动紧固件,进而带动调节板进行移动,由于多个调节板与模具底板固定连接,同时,限位杆与活动孔转动连接,使得装置能够更加稳定的带动模具底部进行角度的调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方便使用者的操作,以提升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复合材料零件共固化的可调成型装置
本技术属于复合材料成型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复合材料零件共固化的可调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比模量,优异的耐腐蚀性、耐疲劳性和可设计性等一系列优点,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复合材料加筋壁板结构由于其良好的后屈曲承载能力及减重效果,已被广泛应用于零件的加工。目前,在对复合材料的零件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待进行加工的复合材料零件放置与成型模具内,以生产满足生产者需求的零部件,而现有的成型装置其内部成型模具角度为固定式,造成对加工成品的零件较为单一,不便于对成型模具的角度进行调节,导致对复合材料零件的加工效果不佳,实用性大大降低,少部分可以进行角度的调节,但其结构较为复杂,操作繁琐,不便于使用者的使用,对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复合材料零件共固化的可调成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复合材料零件共固化的可调成型装置,旨在解决大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复合材料零件共固化的可调成型装置,包括矩形框体,所述矩形框体的顶部呈贯通设置,所述矩形框体的内部设有模具底板,所述模具底板的侧壁贯穿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矩形框体的内部配合连接,所述模具底板的上表面盖设有上压板,所述上压板与模具底板之间通过限位柱相连接,所述上压板的上方设有零件,所述零件的上端设有矩形盖板。优选的,所述限位柱设有多个,多个所述限位柱呈矩形分布。优选的,每两个相邻所述限位柱之间均设有矩形卡槽,所述矩形卡槽开设在上压板的表面,每个所述矩形卡槽连接有零件,所述矩形卡槽与矩形盖板配合连接。优选的,所述模具底板的侧壁贯穿开设有两个活动孔,两个所述活动孔呈对称分布,每个所述活动孔内均插接限位杆,且与限位杆配合连接。优选的,所述矩形框体的上表面边缘处开设有多个调节槽,多个所述调节槽呈两两相对设置。优选的,每个所述调节槽内均设有调节板,且与调节板配合连接,每个所述调节板均与模具底板相连接,所述调节板的上端设有紧固件,且紧固件与调节板及调节槽的底壁配合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用于复合材料零件共固化的可调成型装置,通过设置调节板、紧固件、限位杆、活动孔和限位柱,使用时,调节板与调节槽滑动连接,且调节板上螺纹连接又紧固件,使其能够根据复合材料的生产进行转动紧固件,进而带动调节板进行移动,由于多个调节板与模具底板固定连接,同时,限位杆与活动孔转动连接,使得装置能够更加稳定的带动模具底部进行角度的调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方便使用者的操作,以提升装置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剖切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本技术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矩形框体、11-调节槽、2-模具底板、21-活动孔、3-限位杆、4-上压板、41-矩形卡槽、5-限位柱、6-矩形盖板、7-零件、8-调节板、81、紧固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复合材料零件共固化的可调成型装置技术方案:包括矩形框体1,矩形框体1的顶部呈贯通设置,矩形框体1的内部设有模具底板2,模具底板2的侧壁贯穿设有限位杆3,限位杆3与矩形框体1的内部配合连接,具体的,限位杆3与矩形框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模具底板2的上表面盖设有上压板4,上压板4与模具底板2之间通过限位柱5相连接,具体的,限位柱5贯穿上压板4及模具底板2且与上压板4和模具底板2活动连接,上压板4的上方设有零件7,零件7的上端设有矩形盖板6。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的,使用时,上压板4与模具底板2之间通过限位柱5连接,使其能够进一步对上压板4进行限位,以提升对连接的角度调节限位效果,提升对零件的成型效果。进一步的,限位柱5设有多个,多个限位柱5呈矩形分布。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时,能够进一步的对上压板4及模具底板2进行限位,提升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每两个相邻限位柱5之间均设有矩形卡槽41,矩形卡槽41开设在上压板4的表面,每个矩形卡槽41连接有零件7,矩形卡槽41与矩形盖板6配合连接,具体的,矩形卡槽41与矩形盖板6插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时,通过对模具底板的角度调节后,使其能够带动上压板的角度进行调节,使得能够进一步对插接后的矩形盖板6进行限位,提升对零件成型的效果。进一步的,模具底板2的侧壁贯穿开设有两个活动孔21,两个活动孔21呈对称分布,每个活动孔21内均插接限位杆3,且与限位杆3配合连接,具体的,限位杆3与活动孔21转动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时,能够对模具底板2角度调节作业更加稳定,以提升装置对成型模具的角度调节效果。进一步的,矩形框体1的上表面边缘处开设有多个调节槽11,多个调节槽11呈两两相对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避免直接对模具底板2的角度调节,长时间对紧固件造成的损坏,从而使得调节效果不佳。进一步的,每个调节槽11内均设有调节板8,且与调节板8配合连接,具体的,调节板8与调节槽11滑动连接,每个调节板8均与模具底板2相连接,具体的,调节板8与模具底板2固定连接,调节板8的上端设有紧固件81,且紧固件81与调节板8及调节槽11的底壁配合连接,具体的,紧固件11为螺栓,紧固件11与调节板8螺纹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时,通过对调节板8进行位置调节,进而带动模具底板2进行位置调节,使其对模具底板2的角度调节效果更加稳定。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安装好过后,通过转动紧固件81,使其带动调节板8进行向下移动,同时,带动模具底板2进行移动,由于限位杆3与活动孔21转动连接,使得对模具底板2的角度调节作业更加稳定,并带动上压板4进行挤压,直至调节至需要角度后,将待进行加工的零件7放置在上压板4表面的矩形卡槽41内,并将矩形盖板6插接在矩形卡槽41内,完成紧固,直至完成全部工作顺序。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复合材料零件共固化的可调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框体(1),所述矩形框体(1)的顶部呈贯通设置,所述矩形框体(1)的内部设有模具底板(2),所述模具底板(2)的侧壁贯穿设有限位杆(3),所述限位杆(3)与矩形框体(1)的内部配合连接,所述模具底板(2)的上表面盖设有上压板(4),所述上压板(4)与模具底板(2)之间通过限位柱(5)相连接,所述上压板(4)的上方设有零件(7),所述零件(7)的上端设有矩形盖板(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复合材料零件共固化的可调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框体(1),所述矩形框体(1)的顶部呈贯通设置,所述矩形框体(1)的内部设有模具底板(2),所述模具底板(2)的侧壁贯穿设有限位杆(3),所述限位杆(3)与矩形框体(1)的内部配合连接,所述模具底板(2)的上表面盖设有上压板(4),所述上压板(4)与模具底板(2)之间通过限位柱(5)相连接,所述上压板(4)的上方设有零件(7),所述零件(7)的上端设有矩形盖板(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复合材料零件共固化的可调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5)设有多个,多个所述限位柱(5)呈矩形分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复合材料零件共固化的可调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邻所述限位柱(5)之间均设有矩形卡槽(41),所述矩形卡槽(41)开设在上压板(4)的表面,每个所述矩形卡槽(41)连接有零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军黄燕华李圣民
申请(专利权)人:百佳瑞航天航空新材料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