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拉铆螺母固定工装的拉铆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7309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06
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拉铆枪工装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拉铆螺母固定工装的拉铆枪。包括拉铆枪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气动马达、拉断管和枪头,所述拉断管和枪头之间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枪头包括固定部和螺纹杆,所述拉铆枪壳体上还设有枪口,所述枪口的外侧设有拉铆螺母固定工装,所述拉铆螺母固定工装包括嵌入部和接触部,所述嵌入部和接触部之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嵌入部和接触部均为圆管状,且在其内部均设有枪头导向通孔。本技术方案用以解决拉铆螺母作为安装点固定在汽车前机舱框架上时,易出现实际固定位置和设计固定位置发生偏移的情况,使拉铆螺母安装点和对手件的实际安装位置之间存在误差,导致对手件安装精度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拉铆螺母固定工装的拉铆枪
该技术涉及拉铆枪工装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带有拉铆螺母固定工装的拉铆枪。
技术介绍
汽车轻量化大趋势当前,汽车前机舱前端框架大多已经采用塑料材质框架来替代原始的金属框架,因框架需搭载集成多个对手件(包含进气歧管、洗涤壶、前车喇叭、防撞梁、保险杠、格栅、冷却模块、前罩锁等)。为满足搭载如此之多的零件,这就需要前端框架设计许多安装点与之匹配。当前的汽车制造企业,为了将安装点匹配到汽车前机舱框架上,通常采用的是在前端框架上固定拉铆螺母作为安装点,与对手件之间采用螺栓连接,但是拉铆螺母在使用拉铆枪固定时,枪头螺纹杆和拉铆螺母对正的时候容易出现倾斜,固定的时候,往往会出现拉铆螺母实际固定位置和前端框架上设计的固定位置发生偏移的情况,使拉铆螺母安装点和对手件的实际安装位置之间存在误差,导致对手件的安装精度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带有拉铆螺母固定工装的拉铆枪,用以解决拉铆螺母作为安装点固定在汽车前机舱框架上时,易出现实际固定位置和设计固定位置发生偏移的情况,使拉铆螺母安装点和对手件的实际安装位置之间存在误差,导致对手件安装精度下降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拉铆枪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气动马达、拉断管,和枪头,所述气动马达的输出轴和拉断管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拉断管和枪头之间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枪头包括固定部和螺纹杆,所述拉铆枪壳体上还设有枪口,所述枪口的外侧设有拉铆螺母固定工装,所述拉铆螺母固定工装包括嵌入部和接触部,所述嵌入部和接触部之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嵌入部和接触部均为圆管状,且在其内部均设有枪头导向通孔。进一步,所述嵌入部的外侧面上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圆环状的防转结构,所述防转结构和枪口的外侧面之间可拆卸式连接,其有益之处在于,嵌入部安装在枪口上的时候,由于其内部的枪头在工作的时候会做旋转运动,为了避免枪头带动嵌入部旋转,影响到拉铆螺母固定的精度,所以设置防转结构,将嵌入部和枪口之间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防转结构和枪口之间的里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其有益之处在于,螺纹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使用更加的灵活简便。进一步,所述接触部与拉铆螺母所接触的面为抛光面,其有益之处在于,抛光使接触不和拉铆螺母所接触的表面光滑,使拉铆螺母的和接触部之间紧密接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拉铆螺母的水平固定精度。进一步,所述接触部与拉铆螺母所接触面的直径大于拉铆螺母的最大外径,其有益之处在于,接触部的接触面面积大于拉铆螺母的外径,在拉铆中使拉铆螺母表面受力均匀,配合拉铆工装,提升产品面轮廓度精度。进一步,所述拉铆枪壳体上设有静音装置,其有益之处在于,可以降低拉铆枪内产生的噪音,提升工作环境的质量。进一步,所述接触部上的导向通孔外侧边缘上设有环形突起,所述环形突起和导向通孔同轴,且所述环形突起的外径比拉铆螺母的最大内径小4mm,其有益之处在于,在进行拉铆作业的时候,接触内外端的环形凸起伸进拉铆螺母的内部通孔内,对拉铆螺母的左右移动进行限位,使拉铆螺母和螺纹杆几乎同轴,能有效的拉铆螺母固定时的垂直度。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在前端框架上固定拉铆螺母作为安装点的时候,在拉铆枪的枪口前端安装拉铆螺母固定工装,本工装的接触部与拉铆螺母接触面的直径大于拉铆螺母最大的外径,且接触面经过抛光使其表面光滑,在进行拉铆工作的时候,能有效的提升拉铆螺母固定的面轮廓精度,进一步的在接触部的前端设有环形凸起,该凸起在进行拉铆工作的时候位于拉铆螺母的内部,对拉铆螺母的水平方向运动进行限位,使拉铆螺母和螺纹杆几乎同轴,能有效的拉铆螺母固定时的垂直度,在表面精度和垂直度均得到提升的情况下,拉铆螺母固定在前端框架上时与设计固定位置之间的误差更小,就能有效的提升对手件的安装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在拉铆枪上的安装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图1中A0的局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例2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螺纹杆1、固定部2、拉断管3、启动扳机4、进气口5、拉铆枪主体6、嵌入部7、接触部8、防转机构9、枪头导向通孔10、拉铆螺母11、环形凸起12。需要提前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如图1到图2所示:一种带有拉铆螺母11固定工装的拉铆枪,包括拉铆枪和拉铆螺母11固定工装,该拉铆枪为市面上常见的启动拉铆枪,也是主要包括枪头、枪口、拉断管3、气动马达、启动扳机4、进气口5和拉铆枪主体6等,其连接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没有明显的变化。拉铆螺母11固定工装连接于拉铆枪的前端枪口处,和前端亲枪口之间可拆卸式连接,枪头上的固定部2和螺纹管穿过固定工装内部的枪头导向通孔10,并且固定部2和拉断管3之间可拆卸式连接,连接方式一般采用的是在固定部2上设有内六角螺母,拉断管3为六棱柱管,二者之间配合连接,即可实现力传导。拉铆固定工装主要包括,接触部8、嵌入部7和防转机构9,接触部8和嵌入部7之间同轴连接,接触部8和嵌入部7中间均开设有枪头导向通孔10,且嵌入部7内的枪头导向通孔10的直径大于接触部8内直径,原因在于枪头固定部2的体积大于螺纹杆1,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匹配和安装。在防转机构9的形状为圆环形,且固定在嵌入部7的外表面上,防转部和枪口之间采用可拆卸式连接,例如采用螺纹连接,其好处在于使用简单,更换方便快捷。为了提升拉铆螺母11的固定效果,接触部8与拉铆螺母11所接触的面为抛光面,抛光使接触不和拉铆螺母11所接触的表面光滑,使拉铆螺母11的和接触部8之间紧密接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拉铆螺母11的水平固定精度。进一步,接触部8与拉铆螺母11所接触面的直径大于拉铆螺母11的外径,接触部8的接触面面积大于拉铆螺母11的外径,在拉铆中使拉铆螺母11表面受力均匀,配合拉铆工装,提升产品面轮廓度精度。实施例2实施例2的拉铆螺母11固定工装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接触部8的接触面上设有环形凸起12,该环形凸起12和接触不之间同轴设置,这样设计的好出在于,在进行拉铆作业的时候,接触内外端的环形凸起12伸进拉铆螺母11的内部通孔内,对拉铆螺母11的左右移动进行限位,使拉铆螺母11和螺纹杆1几乎同轴,能有效的拉铆螺母11固定时的垂直度。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拉铆螺母固定工装的拉铆枪,包括拉铆枪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气动马达、拉断管和枪头,所述气动马达的输出轴和拉断管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拉断管和枪头之间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枪头包括固定部和螺纹杆,所述拉铆枪壳体上还设有枪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枪口的外侧设有拉铆螺母固定工装,所述拉铆螺母固定工装包括嵌入部和接触部,所述嵌入部和接触部之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嵌入部和接触部均为圆管状,且在其内部均设有枪头导向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拉铆螺母固定工装的拉铆枪,包括拉铆枪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气动马达、拉断管和枪头,所述气动马达的输出轴和拉断管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拉断管和枪头之间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枪头包括固定部和螺纹杆,所述拉铆枪壳体上还设有枪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枪口的外侧设有拉铆螺母固定工装,所述拉铆螺母固定工装包括嵌入部和接触部,所述嵌入部和接触部之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嵌入部和接触部均为圆管状,且在其内部均设有枪头导向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拉铆螺母固定工装的拉铆枪,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入部的外侧面上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圆环状的防转结构,所述防转结构和枪口的外侧面之间可拆卸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拉铆螺母固定工装的拉铆枪,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结构和枪口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建辉周佳高翔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中利凯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