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广明专利>正文

一种差动减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7038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差动减速器,包括壳体、输入轴、输出轴、由主动轮一、行星轮一、一级行星架、内齿圈一组成的一级行星齿轮系、以及由主动轮二、行星轮二、二级行星架、内齿圈二组成的二级行星齿轮系;主动轮二与主动轮一共轴并固定连接,内齿圈二与内齿圈一固定连接,一级行星架与壳体固定连接,二级行星架与输出轴连接;主动轮一与输入轴连接,且一级行星齿轮系和与二级行星齿轮系齿数存在少量齿差,从而内齿圈二和主动轮二与行星轮二形成切向旋转且线速度存在差值。该减速器中主动轮二和内齿圈二与行星轮二形成差动减速,可以实现二级行星减速比数量级增加,同时可以大幅度减小减速器的体积和重量,因轮系结构简单,可实现高效减速传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差动减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行星减速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差动减速器。
技术介绍
减速器是国民经济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涉及冶金、有色、煤炭、建材、船舶、水利、电力、工程机械及石化等行业。减速器是一种由封闭在刚性壳体内的齿轮传动所组成的独立部件,常用作原动件与工作机之间的减速传动装置,以降低转速提高转矩,也可用来传递运动。产品类别包括各类齿轮减速机、行星齿轮减速机及蜗杆减速机,也包括了各种专用传动装置,如增速装置、调速装置、以及包括柔性传动装置在内的各类复合传动装置等。目前常规齿轮减速器技术成熟、结构简单,但是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二级行星减速比最大一般不超过100,难以实现大减速比;(2)多级直齿轮或行星齿轮减速器体积庞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差动减速器,以解决直齿轮减速器和常规行星减速器难以实现大减速比的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差动减速器,包括壳体、输入轴、输出轴、由主动轮一、行星轮一、一级行星架、内齿圈一组成的一级行星齿轮系、以及由主动轮二、行星轮二、二级行星架、内齿圈二组成的二级行星齿轮系;所述主动轮二与所述主动轮一共轴并同步转动,再与所述输入轴连接;所述内齿圈二与所述内齿圈一固定连接,形成一整体部件,所述一级行星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二级行星架与所述输出轴连接,用于实现动力输出,一级行星齿轮系的齿数比与二级行星齿轮系的齿数比不相等,从而内齿圈二和主动轮二与行星轮二形成差动切向旋转,使得所述行星轮二绕所述主动轮二转动,进而行星架二驱动所述输出轴转动,实现减速功能;其中,通过改变所述主动轮一、内齿圈一、主动轮二、内齿圈二的齿数,可以使差动减速器的减速比范围调整为个位数至数千量级,并可通过调整齿差正负值实现输出正反转。进一步地,将一级行星齿轮系的齿数比与二级行星齿轮系的齿数比的比值设置成接近于1,提高内齿圈和主动轮的齿差倍率,可以使差动减速器的达到高传动比。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轮一的齿数与所述主动轮二的齿数均为25,所述内齿圈二的齿数为301,所述内齿圈一为299,此时差动减速器的传动比为1/1949.48。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轮一的齿数与所述主动轮二的齿数均为25,所述内齿圈二的齿数为51,所述内齿圈一为49,此时差动减速器的传动比为1/74.48。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轮一的齿数为49,所述主动轮二的齿数为50,所述内齿圈二的齿数为200,所述内齿圈一为199,此时差动减速器的传动比为1/331.67。进一步地,将一级行星齿轮系的齿数比与二级行星齿轮系的齿数比的比值设置成远离于1,以使差动减速器的达到低传动比。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轮一的齿数为21,所述主动轮二的齿数为50,所述内齿圈二的齿数为100,所述内齿圈一为201,此时差动减速器的传动比为1/3.78。进一步地,所述内齿圈二和所述内齿圈一的内侧设置有回转支架,所述回转支架与主动轮一所在的中心轴转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行星轮一设置有两个至四个,且多个所述行星轮一分别与所述一级行星架转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行星轮二设置有两个至四个,且多个所述行星轮二分别与所述二级行星架转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差动减速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一级行星齿轮系的齿数比与二级行星齿轮系的齿数比设计成接近但是不相等,使得齿圈二和主动轮二与行星轮二形成切向旋转且线速度存在差值,并使二级行星架与输出轴连接,从而实现二级行星减速比数量级增加,达到高减速比目的;通过采用行星齿轮差动减速机构,可以减少传动元件提高传动效率,并大幅度减小整个减速器的体积和重量;因轮系结构简单,可实现高效减速传动。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差动减速器的结构示意简图。附图标记说明1、主动轮一;2、行星轮一;3、内齿圈一;4、内齿圈二;5、行星轮二;6、主动轮二;7、一级行星架;8、二级行星架;9、壳体:10、回转支架。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差动减速器,包括壳体9、输入轴n1、输出轴n8、以及设置在壳体内部的两级行星减速机构,两级行星减速机构包括一级行星齿轮系和二级行星齿轮系,一级行星齿轮系包括主动轮一1、行星轮一2、一级行星架7、以及内齿圈一3;二级行星齿轮系包括主动轮二6、行星轮二5、二级行星架8、以及内齿圈二4。其中,如图1所示,主动轮一1、内齿圈一3分别与行星轮一2啮合,行星轮一2与一级行星架7转动连接,而一级行星架7与壳体9固定连接;主动轮一1与输入轴连接,从而可以带动内齿圈一3转动,实现一级减速功能。如图1所示,主动轮二6与主动轮一1共轴且固定连接;内齿圈二4与内齿圈一3固定连接,并且两者内侧设置有回转支架10,而回转支架10与主动轮一1所在的中心轴转动连接;其中,主动轮二6、内齿圈二4分别与行星轮二5啮合,而行星轮二5转动设置在二级行星架8上。其中,所述行星轮一2设置有两个至四个,且多个所述行星轮一2分别与所述一级行星架7转动连接;所述行星轮二5设置有两个至四个,且多个所述行星轮二5分别与所述二级行星架8转动连接;设置多个所述行星轮一2和多个所述行星轮二5,可以提高两级行星减速机构运转时的平稳性。在两级行星减速机构中齿轮齿数设计过程中,为了达到大减速比,将一级行星齿轮系的齿数比与二级行星齿轮系的齿数比的比值设置成接近于1,并提高内齿圈和主动轮的齿差倍率,以使差动减速器的达到高传动比。具体将主动轮一1的齿数与主动轮二6的齿数设计成相同,将内齿圈二4与内齿圈一3的齿数设计成相差两齿,或者将主动轮一1的齿数与主动轮二6的齿数设计成相差一齿,将内齿圈二4与内齿圈一3的齿数设计成也相差一齿,并保证所述主动轮一1与所述内齿圈一3的齿数差为偶数,所述主动轮二6与所述内齿圈二4的齿数差也为偶数。由于两级行星减速机构中多个齿轮的差齿设置,一级行星齿轮系的齿数比与二级行星齿轮系的齿数比接近但是不相等,使得主动轮二6与内齿圈二4的线速度存在少量差值,从而内齿圈二4和主动轮二6形成差动切向旋转,进而可以驱动行星轮二5做缓慢自转并绕主动轮二6周向转动,行星轮二5再带动二级行星架8绕主动轮二6公转,二级行星架8与输出轴相连,形成减速力矩输出,并可通过调整齿差正负值实现输出正反转。通过已经公开的行星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公式,经推导,两级行星差动减速机构的传动比的计算公式为:n8/n1=(1-(Z1*Z4)/(Z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差动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9)、输入轴、输出轴、由主动轮一(1)、行星轮一(2)、一级行星架(7)、内齿圈一(3)组成的一级行星齿轮系、以及由主动轮二(6)、行星轮二(5)、二级行星架(8)、内齿圈二(4)组成的二级行星齿轮系;/n所述主动轮二(6)与所述主动轮一(1)共轴并同步转动,再与所述输入轴连接;所述内齿圈二(4)与所述内齿圈一(3)固定连接,形成一整体部件,所述一级行星架(7)与所述壳体(9)固定连接,所述二级行星架(8)与所述输出轴连接,用于实现动力输出,/n一级行星齿轮系的齿数比与二级行星齿轮系的齿数比不相等,从而内齿圈二(4)和主动轮二(6)与行星轮二(5)形成差动切向旋转,使得所述行星轮二(5)围绕所述主动轮二(6)做公转运动,进而驱动所述输出轴转动,实现减速功能;其中,通过改变所述主动轮一(1)、内齿圈一(3)、主动轮二(6)、内齿圈二(4)的齿数,可以使差动减速器的减速比范围调整为个位数至数千量级,并可通过调整齿差正负值实现输出正反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差动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9)、输入轴、输出轴、由主动轮一(1)、行星轮一(2)、一级行星架(7)、内齿圈一(3)组成的一级行星齿轮系、以及由主动轮二(6)、行星轮二(5)、二级行星架(8)、内齿圈二(4)组成的二级行星齿轮系;
所述主动轮二(6)与所述主动轮一(1)共轴并同步转动,再与所述输入轴连接;所述内齿圈二(4)与所述内齿圈一(3)固定连接,形成一整体部件,所述一级行星架(7)与所述壳体(9)固定连接,所述二级行星架(8)与所述输出轴连接,用于实现动力输出,
一级行星齿轮系的齿数比与二级行星齿轮系的齿数比不相等,从而内齿圈二(4)和主动轮二(6)与行星轮二(5)形成差动切向旋转,使得所述行星轮二(5)围绕所述主动轮二(6)做公转运动,进而驱动所述输出轴转动,实现减速功能;其中,通过改变所述主动轮一(1)、内齿圈一(3)、主动轮二(6)、内齿圈二(4)的齿数,可以使差动减速器的减速比范围调整为个位数至数千量级,并可通过调整齿差正负值实现输出正反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动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将一级行星齿轮系的齿数比与二级行星齿轮系的齿数比的比值设置成接近于1,并提高内齿圈和主动轮的齿差倍率,以使差动减速器的达到高传动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动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一(1)的齿数与所述主动轮二(6)的齿数均为25,所述内齿圈二(4)的齿数为301,所述内齿圈一(3)为299,此时差动减速器的传动比为1/1949.48。


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广明
申请(专利权)人:陈广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