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铆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7025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轴承的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铆压装置,包括铆压机构、传送机构及下模机构,所述铆压机构包括铆压架、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铆压架的铆压头及驱动所述铆压头上下运动的伺服电缸单元;所述传送机构设置于所述铆压头下方,所述传送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及支撑架驱动单元,所述第一支撑架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铆压架,所述第二支撑架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顶部,所述第二支撑架被配置为支撑轴承,所述支撑架驱动单元被配置为同步驱动所述第一支撑架沿所述铆压架滑动、所述第二支撑架沿所述第一支撑架滑动;所述下模机构设置于所述铆压架上并位于所述铆压头下方,所述下模机构被配置为承载轴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铆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的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铆压装置。
技术介绍
轴承一般包括外圈、内圈、保持架和滚动体,在机械传动过程中用于支撑机械旋转体,并降低设备在传动过程中的机械载荷摩擦系数。轴承是各类机械装备的重要基础零部件,它的精度、性能、寿命和可靠性对主机的精度、性能、寿命和可靠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中,保持架用于隔离滚动体,保证其在内圈、外圈之间均匀分布;同时,还对滚动体起到引导作用,将其保持在轴承内,所以保持架在轴承中对其精度、性能等都起到重要的作用。现有技术中,保持架一般包括上保持架和下保持架,操作人员一般将滚动体置于上保持架和下保持架配合后形成的容纳腔内,然后将滚动体和保持架压入内圈和外圈之间,其中上保持架和下保持架通过铆钉固定在一起。铆压机对轴承进行铆压时,是通过气动的方式将下保持架的铆钉铆压在上保持架的钉孔内,气动冲压的方式响应速度慢,铆压效率低;另外,对于铆压过程中轴承的传送,只能分步进行升降与平移动作,不能同时进行,不能满足高速率的轴承加工要求。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铆压装置,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铆压装置,能够快速地实现轴承的铆压与移送操作。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铆压装置,包括铆压机构、传送机构及下模机构,其中:所述铆压机构包括铆压架、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铆压架的铆压头及驱动所述铆压头上下运动的伺服电缸单元;所述传送机构设置于所述铆压头下方,所述传送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及支撑架驱动单元,所述第一支撑架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铆压架,所述第二支撑架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顶部,所述第二支撑架被配置为支撑轴承,所述支撑架驱动单元被配置为同步驱动所述第一支撑架沿所述铆压架滑动、所述第二支撑架沿所述第一支撑架滑动;所述下模机构设置于所述铆压架上并位于所述铆压头下方,所述下模机构被配置为承载轴承。作为上述的铆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架驱动单元包括依次传动连接的电机、第一齿轮箱和第二齿轮箱,所述电机被配置为带动所述第一齿轮箱启动,所述第一齿轮箱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二支撑架水平滑动、所述第二齿轮箱启动,所述第二齿轮箱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下滑动。作为上述的铆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齿轮箱为单输入双输出齿轮箱,所述第一齿轮箱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箱的其中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架连接、另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齿轮箱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箱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架连接。作为上述的铆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齿轮箱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的输出端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端部上设有第一轮轴件,所述第二支撑架设有卡持所述第一轮轴件的竖向卡槽。作为上述的铆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齿轮箱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的输出端设有轮盘,所述轮盘的偏心处设有第二轮轴件,所述第一支撑架设有卡持所述第二轮轴件的横向卡槽。作为上述的铆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铆压头设有与上保持架形状匹配的铆压槽。作为上述的铆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支撑架设有至少三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被配置为对轴承定位;所述下模机构设有若干个分别一一位于各所述定位组件下方的下模件,各所述下模件能够分别支撑与其对应的所述定位组件中的轴承。作为上述的铆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位于所述铆压头正下方的所述下模件设有与所述下保持架形状匹配的承载槽以及与下保持架的各铆钉位置一一对应的定位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利用伺服电缸单元驱动铆压头的方式相比气动冲压的方式,铆压速度更快;利用一个支撑架驱动单元驱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同时运动,实现了两个不同方向的动作同步完成的效果,使得铆压好的轴承快速升起离开原位并移动至下一工位,待铆压的轴承同时移动到铆压位,大大提高了移送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铆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铆压装置中的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铆压装置中的支撑架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铆压装置中的下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710-铆压机构,711-铆压架,712-铆压头,7121-铆压槽,713-伺服电缸单元,720-传送机构,721-第一支撑架,7211-横向卡槽,7212-定位组件,722-第二支撑架,7221-竖向卡槽,723-支撑架驱动单元,7231-电机,7232-第一齿轮箱,7233-第二齿轮箱,7234-连接板,7235-第一轮轴件,7236-轮盘,7237-第二轮轴件,730-下模机构,731-下模件,7311-承载槽,7312-定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如图1至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铆压装置包括铆压机构710、传送机构720及下模机构730。其中,铆压机构710包括铆压架711、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于铆压架711的铆压头712及驱动铆压头712上下运动的伺服电缸单元713;传送机构720设置于铆压头712下方,传送机构720包括第一支撑架721、第二支撑架722及支撑架驱动单元723,第一支撑架721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于铆压架711,第二支撑架722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于第一支撑架721的顶部,第二支撑架722被配置为支撑轴承,支撑架驱动单元723被配置为同步驱动第一支撑架721沿铆压架711滑动、第二支撑架722沿第一支撑架721滑动;下模机构730设置于铆压架711上并位于铆压头712下方,下模机构7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铆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铆压机构(710)、传送机构(720)及下模机构(730),其中:/n所述铆压机构(710)包括铆压架(711)、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铆压架(711)的铆压头(712)及驱动所述铆压头(712)上下运动的伺服电缸单元(713);/n所述传送机构(720)设置于所述铆压头(712)下方,所述传送机构(720)包括第一支撑架(721)、第二支撑架(722)及支撑架驱动单元(723),所述第一支撑架(721)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铆压架(711),所述第二支撑架(722)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架(721)的顶部,所述第二支撑架(722)被配置为支撑轴承,所述支撑架驱动单元(723)被配置为同步驱动所述第一支撑架(721)沿所述铆压架(711)滑动、所述第二支撑架(722)沿所述第一支撑架(721)滑动;/n所述下模机构(730)设置于所述铆压架(711)上并位于所述铆压头(712)下方,所述下模机构(730)被配置为承载轴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铆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铆压机构(710)、传送机构(720)及下模机构(730),其中:
所述铆压机构(710)包括铆压架(711)、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铆压架(711)的铆压头(712)及驱动所述铆压头(712)上下运动的伺服电缸单元(713);
所述传送机构(720)设置于所述铆压头(712)下方,所述传送机构(720)包括第一支撑架(721)、第二支撑架(722)及支撑架驱动单元(723),所述第一支撑架(721)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铆压架(711),所述第二支撑架(722)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架(721)的顶部,所述第二支撑架(722)被配置为支撑轴承,所述支撑架驱动单元(723)被配置为同步驱动所述第一支撑架(721)沿所述铆压架(711)滑动、所述第二支撑架(722)沿所述第一支撑架(721)滑动;
所述下模机构(730)设置于所述铆压架(711)上并位于所述铆压头(712)下方,所述下模机构(730)被配置为承载轴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驱动单元(723)包括依次传动连接的电机(7231)、第一齿轮箱(7232)和第二齿轮箱(7233),所述电机(7231)被配置为带动所述第一齿轮箱(7232)启动,所述第一齿轮箱(7232)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二支撑架(722)水平滑动、所述第二齿轮箱(7233)启动,所述第二齿轮箱(7233)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支撑架(721)上下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铆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箱(7232)为单输入双输出齿轮箱,所述第一齿轮箱(7232)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机(7231)的输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郁彬于洋周佳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奥德鲁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