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件加固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6887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埋件加固的施工方法,其中,埋件部分埋设于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结构中埋设有钢筋笼,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凿除埋件一侧的部分混凝土结构直至钢筋笼的主筋部分露出以形成凹槽;提供与凹槽尺寸相匹配的L形件,将L形件与对应的主筋固定连接并贴合于凹槽的表面;于凹槽中浇筑混凝土,以覆盖L形件和对应的主筋且表面与混凝土结构对应的侧面平齐。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埋件加固施工繁琐且影响建筑美观性的技术问题,达到施工简便快捷、埋件加固坚实可靠同时保持建筑美观性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埋件加固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埋件加固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埋件为预先安装埋藏在隐蔽工程内的结构,该埋件起到连接结构构件或非结构构件的固定用途,比如做后工序固定,如门、窗、幕墙、水管、煤气管等用的连接件,因此埋件需要具有稳固性,施工中需要对埋件进行加固,以防止连接其他构件以及后期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松动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传统施工中,埋件加固一般采用从埋件外侧垂直方向进行钻孔及后置螺栓操作,此方式造成新加螺栓突出于埋板及结构柱表面,造成整体造型突兀,且该施工方法在埋件周围的混凝土保护层浇筑完毕,需要对埋件进行再次加固时,施工繁琐、难度大。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对埋件进行加固的同时又具有美观性的埋件加固的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埋件加固的施工方法,解决了传统施工中埋件加固方法加固处凸伸处埋板及结构墙或结构柱的表面影响美观性,同时在埋件周围的混凝土墙体浇筑完成需要对埋件进行再次加固时施工繁琐的技术问题,达到埋件加固时在埋件周围混凝土保护层浇筑后同样施工便利,且埋件加固后不影响建筑整体美观性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埋件加固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埋件部分埋设于混凝土结构中,所述混凝土结构中埋设有钢筋笼,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凿除所述埋件一侧的部分混凝土结构直至所述钢筋笼的主筋部分露出以形成凹槽;提供与所述凹槽尺寸相匹配的L形件,将所述L形件与对应的主筋固定连接并贴合于所述凹槽的表面;于凹槽中浇筑混凝土,以覆盖所述L形件和对应的所述主筋,并实现加固所述埋件。本专利技术埋件加固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L形件包括一L形的转接板以及供固定于所述转接板的一端的I形附加板;将所述转接板的一侧板贴合于凹槽靠近埋件的侧壁,将所述转接板的另一侧板贴合于凹槽的底面并与对应的主筋固定连接,将所述附加板贴合于所述凹槽的底面并与对应的主筋固定连接,将所述附加板与所述转接板互相靠近的端部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埋件加固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转接板与至少一个主筋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埋件加固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附加板与至少两个主筋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埋件加固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于所述凹槽内浇筑混凝土前还包括:于所述凹槽内固定若干钢丝网片。本专利技术埋件加固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凹槽的宽度大于相邻两个主筋的间距。本专利技术埋件加固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埋件包括贴合于所述混凝土结构表面的埋板,所述L形件沿所述埋板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将所述埋板与所述转接板对应的侧板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埋件加固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钢筋笼还包括间隔箍设于所述主筋的箍筋,所述L形件的高度与相邻两个所述箍筋的间距相匹配;将所述L形件固定于相邻的两根箍筋之间。本专利技术通过凿除埋件侧边的部分混凝土结构形成凹槽,将一与该凹槽尺寸相匹配的L形件与埋件相固定并设置在凹槽中,并在该凹槽中设置若干的钢丝网片后浇筑混凝土形成一整体进行该埋件加固的施工方法,将埋件的加固处移至埋件侧边,避免传统做法在埋件的埋板后方加固施工繁琐且影响建筑美观的弊端,且该施工方法的传力简单可靠,同时将加固结构暗藏于装饰面下,比传统做法更具有美观性;本专利技术使用材料均为非定制材料,获取简单,经济适用,安装成本低;本专利技术各连接节点坚实可靠,具有适用性及耐久性;同时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多种施工情况,适用性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埋件加固的施工方法完成后的俯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埋件加固的施工方法中形成凹槽时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埋件加固的施工方法中L形件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埋件加固的施工方法完成后的正视图附图标记与部件的对应关系如下:埋件1,埋板11,连接件12,幕墙13,L形件2,转接板21,附加板22,钢筋笼3,主筋31,箍筋32,混凝土结构4,凹槽41。具体实施方式为利于对本专利技术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埋件加固的施工方法,如图1所示,其中,埋件1的锚固部分埋设于混凝土结构中,埋件1的埋板11紧贴混凝土结构4的表面,混凝土结构4中埋设有若干主筋31和若干箍筋32垂直固定组成的钢筋笼3,埋件加固的施工方法为在埋件1一侧的混凝土结构4对埋件1进行加固,该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如图2所示,凿除紧贴埋件1一侧的部分混凝土结构4直至钢筋笼3的主筋31部分露出并形成凹槽41,凹槽41处的部分箍筋32露出,该凹槽41的设置提供了埋件1的加固位置,且凹槽41为混凝土结构4凿除后形成,后期施工不会突出混凝土结构4,利于建筑的美观性;如图3所示,提供与凹槽41相匹配的L形件2;将L形件2与凹槽41中对应的主筋31固定连接并贴合于凹槽4的表面,此设置方式将埋件1通过一个L形件2作为中间桥梁将埋件1进行加固,钢筋笼3固定在混凝土结构4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当埋件1受到作用力有松动趋势时,可以通过该L形件2将该作用力传导至主筋进行抵消,以保证埋件1的稳定性;如图1所示,于凹槽41中浇筑混凝土,以覆盖L形件2和凹槽41中露出的钢筋笼3,同时后浇筑的混凝土与混凝土结构4的对应侧面平齐。通过在埋件侧边凿除处一个凹槽41,提供了埋件加固的必要位置条件;准备一与凹槽41尺寸匹配的L形件2,为埋件加固提供了必要的加固工具;将L形件2与埋件1和钢筋笼3相固定,利用钢筋笼3的稳固结构进而保证了埋件与钢筋笼相固定后埋件的稳定性;最后浇筑混凝土填充凹槽形成一个整体,既保证了建筑的美观性,又进一步加强了埋件部分的结构稳定。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浇筑混凝土前还包括设置于凹槽41内的若干供增强混凝土强度的钢丝网片。较佳地,该钢丝网片可以间隔并排的设置在凹槽41中,也可以呈相互垂直网格状设置在凹槽41中,还可以无规律的设置在凹槽中,该钢丝网片材质同时也可以是其他的钢片或者其他材质的金属片,设置在凹槽中主要可以增加凹槽41浇筑混凝土后的强度。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L形件2包括一L形的转接板21和一I形附加板22,转接板21一侧板与埋板11的侧边相固定,另一侧板与凹槽41中靠近埋板1的主筋31相固定,附加板22一端与转接板21和主筋31相连接处固定,附加板22的板面沿转接板21的另一侧板的方向延伸,附加板22紧贴凹槽41中的主筋31并固定连接。具体的,如图3所示,L形件2的转接板21的一侧板与埋板11的侧边固定连接且与埋板11边缘齐平,转接板21的另一侧板位于埋件1一侧与至少一个主筋31垂直固定;I型附加板22沿转接板21的另一侧板的延伸方向设置且一端与其固定连接,I型附加板22与至少两个主筋31垂直固定连接,凹槽41中靠近埋件1的主筋31既与转接板21的另一侧板边缘相固定,同时也与附加板的边缘相固定,此种方式可以在保证L形件2的稳固性的同时,可以减少凹槽41凿除的长度进而加快工程进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埋件加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埋件部分埋设于混凝土结构中,所述混凝土结构中埋设有钢筋笼,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凿除所述埋件一侧的部分混凝土结构直至所述钢筋笼的主筋部分露出以形成凹槽;/n提供与所述凹槽尺寸相匹配的L形件,将所述L形件与对应的主筋固定连接并贴合于所述凹槽的表面;/n于凹槽中浇筑混凝土,以覆盖所述L形件和对应的所述主筋,并实现加固所述埋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埋件加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埋件部分埋设于混凝土结构中,所述混凝土结构中埋设有钢筋笼,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凿除所述埋件一侧的部分混凝土结构直至所述钢筋笼的主筋部分露出以形成凹槽;
提供与所述凹槽尺寸相匹配的L形件,将所述L形件与对应的主筋固定连接并贴合于所述凹槽的表面;
于凹槽中浇筑混凝土,以覆盖所述L形件和对应的所述主筋,并实现加固所述埋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埋件加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件包括一L形的转接板以及供固定于所述转接板的一端的I形附加板;
将所述转接板的一侧板贴合于凹槽靠近埋件的侧壁,将所述转接板的另一侧板贴合于凹槽的底面并与对应的主筋固定连接,将所述附加板贴合于所述凹槽的底面并与对应的主筋固定连接,将所述附加板与所述转接板互相靠近的端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埋件加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钊潘文强严文明薛淳丹向俊赵静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